首页 > 科技快讯 > 快手“上云”,蛋糕难抢

快手“上云”,蛋糕难抢

云计算产业已经走过了十多年,姗姗来迟的快手终于在今年迈出了第一步。

据Tech星球近期报道,快手推出了“StreamLake”,成为前者迈开云计算业务第一步。这是一项属于PaaS(内容即平台)层级的云计算。

不过,“StreamLake”业务目前暂处于测试阶段,尚未正式对外开放。

在快手进入To B领域之前,To C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开始消退。从2020年开始,快手明显加大了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投放,但依然没能扭转营收增速下降的现状。

此前仅需依靠To C生意就能一往无前的快手,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了。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To B服务,或许是门好生意。作为估值较高、颇具想象力的一块业务,云计算业务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近几年争夺的蛋糕,阿里、腾讯、百度通过云计算,发展了新增长曲线。

与其他玩家相比,还是行业新手的快手入场较晚、根基浅,留给它的机会能有多少?

目前,快手做云计算服务有一定优势。根据市面上有关“StreamLake”的公开产品信息可以推断,快手的切入口是借助自身平台优势搭建的音视频云计算业务,这或许能成为快手进军云计算的优势。

另外,“StreamLake”是一个PaaS层面的云计算。

云计算分为底层的IaaS、中间层的PaaS、上层的SaaS三部分,越往后定价能力越强、毛利率越高。其中,PaaS模式的市场增速最快。

并且,PaaS不仅考验云厂商的资源,更对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服务是一种无限竞争,不存在终点,因此对于快手等新玩家而言,PaaS有望成为其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但To B行业的用户粘性较强,云计算是个慢生意,需要厂商谈判、招标,逐步攻克客户。

目前“三朵云”(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快手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

云计算领域正在上演激烈的你追我赶场面,领先者还在继续重金投入,后来者也虎视眈眈,正在寻找反超的机会。这场看不见终点的“马拉松”竞赛,快手刚踏出第一步。

1 快手“上云”的挑战:慢了一步,怎么拼技术拼投入?

国内“争云”的故事已经讲了许多年,但对于快手来说,第一年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未来会死掉。”十二年前,马云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态度。这一喊话的背景是,2010年春,深圳五洲宾馆举行的IT领袖峰会上,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家创始人就云计算话题展开激辩。

当时的李彦宏认为云计算就是“新瓶装旧酒”,马化腾也认为“云计算都能够像水和电一样,则可能是你过了几百年、一千年后。”

三人的这段经典对话,也成为中国云计算产业史上,频繁被拿出来讨论的一个话题。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成为全球云计算增长最快的市场。不仅传统互联网巨头们已经在云计算产业布局了多年,连快手等互联网新生代也忍不住“闯入”这一领域。

只不过,相比于其他早早将云计算架构搭建齐全的华为、阿里等老玩家,快手入局的时间晚了不少。

近期,Tech星球报道称,快手正在内测自家首个云计算业务StreamLake。

从公开信息来看,“StreamLake”包括“StreamLake-Video”和“StreamLake-AI”两类。前者负责“点播云”“直播云”“实时音视频”业务等;后者包含“智能审核”“智能特效”“人像美化”“虚拟人”等多项服务。

截止到目前,该云计算业务仍未有正式上线的消息进展,仍处于测试阶段。

实际上快手对这一云计算业务已经筹备许久。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搭建产品和团队。今年3月,BOSS直聘等各大招聘网站便开始上线虚拟人策划师、音视频SDK开发工程师、音视频PaaS产品专家等去年未曾招聘过的新职位。

在快手发布的音视频PaaS产品专家的岗位描述中,工作内容特意指出:负责视频云产品策划、主导视频云产品的实现和交付等。种种招聘需求,不免也被外界理解为,或是为新云计算平台储备人才。

中国云计算市场处于动态竞争的态势。Canalys统计数据显示,曾在2019年一家独大的阿里云,市场份额从一度超70%,跌至2021年仅剩37%,缩减了一半多,给金山云等中小玩家,让出了不少市场空间。快手或也发现这一机会,盯上了云计算领域。

不过,快手想要发展云计算业务,挑战不小。

一方面,云计算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富二代”生意,前期投入巨大,并非短期便可盈利。

虽然腾讯云、华为云等巨头尚未公布具体投入数据,但可以对比的一个数据是,阿里云作为当前国内唯一盈利的云厂商,在连续烧钱十二年后,终于在2020年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因此发展云计算,必须有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

而快手已经连续多年亏损,或难有足够资金流来发展耗资如此巨大的云计算业务。

另一方面,和资源、技术雄厚的大厂们相比,快手在To B这方面的积累较为薄弱。

发展云业务有多难?负责阿里云搭建工作的王坚曾一度被外界认为是骗子。

2012年的阿里云年会上,王坚走上台,他紧紧攥着话筒,欲言又止,最终泣不成声。关键时刻,马云站出来力挺王坚,“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才让所有的流言平息。

到现在,阿里云已经经历了王坚、胡晓明与张建锋三个时代。不同时期,阿里云的任务与方向均不尽相同,目的是获取更大的市场与更多客户。

与阿里相比,快手如今能拿出手的领军人物和耐打的研发能力,有多少呢?答案是,目前还没有。

快手的慢不仅是速度慢了,在资金和研发水平方面,恐怕也挑战重重。

2 强敌环伺,蛋糕难抢

作为云市场的后来者,快手想涉足的云计算市场强敌环伺。

国内的云计算市场虽然格局未定,不断有新玩家涌入,但已经初显头部效应。尤其是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三朵云”,横在众多中小云厂商面前。

“流量洪峰一来,机房里的机器全体宕掉,千兆的网卡‘啪’一下就冒烟。立马换上一批新网卡,‘啪’一下,又冒烟阵亡了……”一位淘宝商城技术元老,向雷锋网回忆了2008年的淘宝日常“表现”。

一年后,一名年轻的女工程师敲下了“飞天”的第一行代码,这就是阿里云的雏形。而在十多年后,女工程师敲下的那行代码,已经演变成了阿里云的核心产品。

另一个玩家华为,提前看到了云计算的想象力。只不过在业务推进上,华为一直在纠结中前行。

2011年成立之初,华为通过收购股份、吸纳人才,力图一举拿下云计算的“领跑权”,但当华为公有云团队真正筹建完毕后,反而开始在“是否进军公有云市场”等诸多问题上纠结。

最终,华为因自身业务导向问题——国内三大运营商当时也在布局公有云,为了不跟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运营商存在竞争关系,华为选择放慢公有云的脚步。

因此,华为云在成立后的几年时间,在公有云业务上“只发布不发力”,重点发展私有云。

华为未发力公有云业务的这7年时间,给了2013年加入公有云战场的腾讯,谋取发展市场的良机。后者靠着投资触手,尽可能把自身体系内生态、参股公司变成客户。

腾讯云借用腾讯在社交、游戏、金融等业务的生态场景资源,为客户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场景和商业模式,获得了一些稳定客户。

而属于华为云的真正转折点终于在2017年8月来临。当时在任正非授意下,华为云被提升为Cloud BU,成为一级部门。2020年初,又升到华为第四大BG(业务群级别),与原有的三大业务BG(消费者、运营商、企业)并列。

步步“高升”后的华为云,开启了加速发展模式,在2020年成为增速最快的“云”,当时营收增速达168%。

自2020年Q1的Canalys研究报告显示,华为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份额约14.1%,首次超越腾讯云13.9%、位居第二后,在Canalys之后的统计数据中,华为基本稳居第二,份额超过第三名的腾讯。

虽然华为云没有阿里云庞大的电商体系,也没有腾讯云大量的合作伙伴 “协作”。但华为在政企服务经验和资源,成为其进军其他云服务领域的优势。

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地政府、金融、医疗等传统行业爆发数字化需求,政企云成为公有云市场争夺的一块“肥肉”。而长期服务政企客户的华为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它过去几年能稳超腾讯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在腾讯云合作商工作的员工告诉连线Insight,她为腾讯云谈政府客户时,很难把华为云的客户挖过来,“华为云的价格相对低,且能给更多服务”。而且“迁移数据需要客户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一般客户不会轻易更换云厂商。”

Canalys一份2021年的数据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三大本地云服务提供商主导国内市场,占70%以上的市场份额——阿里云依旧占据了云计算市场最大的份额,约37%,华为云和腾讯云市场份额分别为18%和16%。

需要了解的是,不管是自研数据库还是服务器,还是芯片、操作系统,亦或是各种各样AI技术的应用,阿里云都能为客户提供相应服务,这也成为它稳坐市场第一的主要利器。

“三朵云”的规模和地位,早已在十几年前由三家公司对云计算的态度便无意中定了基调。

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主流云厂商,已经把云计算摆上了战略高位,均具备了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云模式,因此这几大巨头在国内云服务领域的地位,短期内无人能撼动。

除了巨头围堵,快手还要面临其他对手的竞争压力。比如,三大通信运营商为首的国家队,也在重点发展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具备天生的属地化服务,因此在各地政企市场游刃有余。

三大运营商向上作为需求方,是消费市场重要组成者,向下可以在云服务上更多自供。对于刚刚入场的快手而言,其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想要抢食“云服务蛋糕”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放长远考虑,数字化带来的上云需求依旧是确定的,数字经济赛道的长跑才刚开始。

3 TO C业务承压,TO B 会是解药吗?

快手的音视频云服务能够撬动多大的云需求?

快手经历了大起大落的2021年。这一年,上市、股价暴跌、程一笑接任宿华CEO位置、多部门大规模裁员、用户增长几乎停滞……

并且,快手已经连续多年亏损。财报显示,2018年-2019年,快手每年亏损约为100亿元-200亿元;2020年快手亏损约1166亿元;2021年亏损了780.77亿元。

同时期,快手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43.4%、92.7%、50.2%和37.9%。显然,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

到了2022年,虽然第一季度,快手市场费用支出保持了较大规模,让其在第一季度有“冬奥会官方转播商”和春节红包的加持,但依然不能扭转快手营收增速下降和继续亏损的局面。

言下之意,快手在C端投入的大量营销费用,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效果。这一结果,或成为让快手决定突破B端市场的原因之一。

但需注意的是,快手此前在TO B领域积累的经验并不丰富,此次内测StreamLake,是它成为云服务厂商的第一步。

或为了尽快切入赛道,快手借用了本身具有的技术和产品上的优势,把音视频领域作为切入云服务的抓手。

把StreamLake的应用市场拆成行业细看,重点发展方向有“电商行业”“泛娱乐”“教育行业”和“广电传媒行业”等多个领域。但这些领域里,基本都已有老巨头蹲守。

最早入局的阿里、腾讯和华为不仅已进入了十多个行业,并且对各行业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比如泛互联网行业,他们又分出了音视频、电商、游戏等不同赛道。

其中,腾讯云的优势阵地是音视频和游戏。去年5月腾讯云透露,其音视频解决方案已覆盖国内90%该类型客户。抖音的火山引擎重点产品线之一,也是音视频赛道。

各云巨头争夺客户的真正杀手锏,是基于AI与各产业需求相结合的各种工具,快手针对音视频云设计的平台架构,或只能对其降本增效有较大帮助。

要知道,快手是腾讯云服务的客户。快手一则去年的公告显示,仅2020年12月到2021年6月半年时间,快手向腾讯云支付的云服务费用和技术费用分别高达15.59亿元和11.11亿元。并且快手认为,随着之后业务发展,它对云服务需求会逐步增加。

另外,云服务厂商大多提供多领域、多行业、多服务形态(PaaS、SaaS、laaS)的综合云服务,在提供稳定技术的同时,还为客户带来稳定且高质量服务。而快手目前只推出PaaS层的单一业务。

快手的音视频云服务目前还处于很早期的一个阶段,其流量优势和增长能力,都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在To C业务承压的情况下,进攻 TO B领域也是一个尝试,只是短期内,它很难成为缓解快手困境的解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作者:周逸斐,编辑:周晓奇,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新消费的蛋糕,字节跳动必须抢
焦点分析 | 钉钉、企业微信又添对手,华为云要抢谁的蛋糕
靠取代短信起家的WhatsApp,现在还要用企业版去抢电信公司增值业务的蛋糕
中小企业生存难的真相:人“抢”的不对
抢体育赛事、夺影视版权:抖快出击,爱优腾被动?
云计算激战,微软、谷歌谁能抢走亚马逊手中的蛋糕?
巨头狙击全民K歌,是吃蛋糕还是啃骨头?
抢云、抢电:中立IDC巨头们的“云”算计和全垒打
正面杠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抖音与快手谁能"弯道超车"?
周杰伦难救网易云音乐

网址: 快手“上云”,蛋糕难抢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