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管理进化论(ID:evolving_management),作者:朱岩梅,头图来源:《半泽直树》剧照截图
“在商言商”,不少中国企业家常挂在嘴上,字面意思是:身为商人,只谈商事。这源于清末民初,是当时资本家的口头禅和基本信条,带有近代中国商业文化的独特色彩,也有人以此抨击商人“缺乏政治责任感”。
“在商言商”的世界学术圈代表,当属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他认为:企业不需要有什么社会责任,只需要在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如今这个观点已备受抨击。
每次听到“让我们在商言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直到最近看了一些关于觉醒商业、觉醒领导力的真实实践、书籍、视频课程,不禁感叹商业文明正在发生不小的演进或进化,工业化的美国居然诞生了真正的人性领导力,而国人对于商业的刻板印象和生存状态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或许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使然。
中国也有让人欣慰的进步者,但并不是赚钱最多、名气最大的企业;中国也有前瞻的研究者,也并不是出书最多、名气最大的学者,而是一些“业余”研究者。他们并不在象牙塔,也不是教授,不少都是初创组织中的咨询顾问和高管教练。他们像一股细细的清流,在浸润着有些板结的商业土壤。
国际上,不少企业拥有崇高的目标,充满关怀,鼓舞人心,主张平等自由,致力于追求卓越,透明且值得信赖,受人尊重和爱戴。它们不是乌托邦里的虚幻实体,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之前写过的户外品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就是典型(《Patagonia:地球80亿人的“自我救赎”之路》),还有全食超市(Whole Food Market)、百威勒(Barry-Wehmiller)、西南航空、强生、沃尔玛、好市多(COSTCO)、塔塔集团(Tata Group)、户外用品REI、浦项制铁(POSCO)等很多公司,都加入了这场“自我革命”。
这些企业正在改变世界,并将人类的精神健康、身体活力和物质富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很多企业也谈社会责任感,但大多是慈善捐助之举。其实,企业最大的慈善之举是在每日工作中就能做的,就是去尊重、关爱、培养和照顾托付给企业的员工。
弗洛伊德说过:爱和工作是人性的基石。从纳粹集中营幸存下来的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写道:真正幸福的源泉,是做重要的工作、无条件的爱、发现苦难的意义。然而,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我们不同程度地将“工作”和“关爱”人为地分离,工作戴上面具,回家才做真实的自己。一个本应完整的人,被分裂成了两半。时间长了,回家“面具”都摘不下来(延伸阅读《卸下盔甲:领导者的英雄之旅》),“踢猫效应”屡见不鲜。
ChatGPT的火爆让人注意到“有限盈利(capped-profit)”公司这个概念,其实,这理念和趋势不是突然蹦出来的,“觉醒商业”已经酝酿发展了十多年。值得欣慰的是,几本书已有中文版,如全食超市(Whole Food Market)的实践被写成书《Consious Capitalism》,中文书名为《伟大企业的四个关键原则》,直译应为《觉醒资本》。
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团队成员、供应商、投资人、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这四个原则像四根支柱一样撑起企业的“大厦”。“在商言商”,无法撑起其中任何一根支柱。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凭借想象力、创造力、热情和投入,忍受着激烈的竞争、失败的风险、他人的不解,用不同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成为全球变化的伟大创造者。
企业家常被批评家道德绑架,被贴上“自私贪婪”的标签,无形地强化了企业只能通过慈善捐赠之类的“善举”来自我救赎,捐赠似乎成了企业家的“赎罪券”。这根本就是一个被误导的观点。
我曾写过一文《德先生赛先生,离不开两位“马女士”》,两位“马女士”,第一是“市场”,第二是“管理”(指包含“领导科学”的广义管理,而非与“领导”之意相对的狭义管理)。人类前进的道路上,需要解放被压制的企业家英雄主义精神,推动企业向“良心企业”“美好企业”的觉醒和进化。“有限盈利”的open AI公司就是一个进化的样本。
以百威勒(Barry-Wehmiller)公司的真实故事为基础写成的《共情:觉醒商业的管理》,英文书名更简单直接“Everybody Matters”,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当下,无数公司裁员,包括世界上那些最响亮的品牌,但高管们很少会对裁员承担责任,标准的说辞都是衰退的市场、前任的错误或其他客观原因。几乎没有一位高管会说:“我们没做好,是我们对业务和市场的不当预判和不力执行,导致员工不得不因为我们的过错而付出代价。”
而书中尤其令人感动的一段是,百威勒公司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与99.9%以上的公司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裁员一人,而是像一个有爱心的家庭那样应对这场全球危机。他们选择一起渡过,给员工集体放4周的无薪假期。
而出乎意料的是,员工们表现出难以置信的相互关怀和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彼此谦让,帮助更困难的他人。百威勒公司用行动真正定义了公司“以人为本”的文化,凝聚力变得更强,更多员工信任公司的使命、文化和价值观。休假成了公司给员工的一份礼物,而员工对公司的回馈也是慷慨、关心和努力。公司业务在9个月后迅速回升,远远领先于经济复苏的进度。
永远别浪费一场危机,因为正是那些最艰难的时刻,你才有机会用行动证明了公司对价值观、领导力原则的真正承诺,并见证了公司凝聚力的提升和文化的融合。我们不能以一个公司最繁荣的时期来评价它的质量,正如无法在风平浪静、顺风顺水时检验船员的素质,波涛汹涌时才真正考验船员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百威勒公司后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近80次的收购,而他们更喜欢称之为“收养”。因为他们“收养”那些经营不善的公司后,并不裁员,而是将“以人为本”、共情的文化注入,像“收养”弃儿、伤残和营养不良的孩子那样,给予灵魂的营养和能力的补充,同样的员工被关爱、激活、赋能后,展现出令人不敢相信的效果,平凡人也能做非凡之事。他们的收购成功率大约是惊人的80%,与普遍的收购失败率相当。
“在商言商”的言外之意,即企业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这对人们造成巨大的伤害,也损害了企业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不是真正伟大企业的行事方式。
每一个组织,都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载体,是人类体验和实践真正关怀的载体。每一个伟大企业的使命都应该更深刻、更卓越,能够对世界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正如美国西南航空前首席执行官赫伯·凯莱赫(Herb Kelleher)所说:“人,是企业的关键。昨天,今天,永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管理进化论(ID:evolving_management),作者:朱岩梅(华大基因集团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曾任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瑞典哥德堡大学讲座教授)
相关推荐
移动芯片如何走出“高水平均衡陷阱”?
世界已滑入“马尔萨斯陷阱”
中国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华为陷阱”是阿尔斯通悲剧的深化和扩展
做品牌的9个思维陷阱
走出场景营销的误区
和巴菲特学三种鉴别财务陷阱的方法
违规弹窗陷阱
小心,别掉入特斯拉陷阱
日本的“半导体陷阱”,以及留给中国的启示
网址: 走出“在商言商”的陷阱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