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敬之、曹杨、冯晓亭、马舒叶、张琳、陶淘、苏琛,编辑:曹杨,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能冷食绝不开火,能整食绝不切开”的“白人饭”火了。
小红书上,不少网友“晒”着自己“维持生命体征”的“白人饭”。其中,有网友“po”出的晚饭是3根洗好的胡萝卜,配文“还能洗洗,是我对自己最大的尊敬”;有网友则直接开创出类似饼干配火腿肠的“黑暗料理”,并直言“白人饭上瘾是什么症状?一天两盒,不吃难受。”
图/“白人饭”相关图片 来源/小红书 燃次元截图
“白人饭”火爆背后,映射出的是现在年轻人对生活积极中略带一丝“颓废”的态度。直白来讲,也可以说是“糊弄”。
小楚是一位网文作者,同时也是“白人饭”爱好者。但与网络上盛行的把食材从冰箱里拿出来直接食用不同,小楚的“白人饭”会有一些“加工”。
“我经常需要长时间集中地‘码字’,之前为了节省时间总是点外卖。后来为了健康着想,决定自己做饭。”小楚告诉燃次元,但由于“码字”需要专注,中间一旦被打断就很难续上,所以自己通常是在准备早餐的时候连午餐一起准备了。
尝试几次之后,小楚发现,烩饭是午餐最好的“糊弄”办法,“我平时会健身,所以吃东西会按照蔬菜+蛋白质+肉+主食的搭配。因此,只需要把肉菜洗洗、切切,连着米饭一起放进电饭煲里即可,煮好了还可以自动保温,即便是中午,也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事实上,年轻人的“糊弄”不只体现在吃饭上。
本期,我们和几位在日常生活中精通“糊弄学”的年轻人聊了聊他们的“糊弄”日常。他们当中,有人为了应付父母“糊弄式”相亲;有人为了应付不合理的公司制度,开启“摸鱼式”加班;有人原本计划完成15城的随心飞计划,却不想只维持了两周,就变成了“糊弄式”打卡;也有人,为了节省高昂的理发费用,“糊弄式”剪头发……
其实,“糊弄”背后,是年轻人为了提高时间效率而研究出的“套路”,是既要避免与主流思想冲突又要保持自我的洒脱态度。
一、吃饭“糊弄学”,当代打工人的“福音”
张恒,27岁,互联网从业者
时至今日,作为一名打工人,如果还不懂“做饭10分钟,半小时解决一顿午饭”的可贵之处,或许只能说明,你还不够“躺平”。
一天24小时,去掉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属于我自己的休闲时间往往不过3、4小时。而如此珍贵的个人时间,如果三餐都精致考究,那闲暇的时候就是在做饭、洗锅,洗锅、做饭的循环中度过的。
一方面为了“夺回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受此前居家办公的影响,我越来越难以兢兢业业地搞好每天的3顿饭。很快,我就从每日三餐精简为两餐,甚至,如果我足够懒,还可以变为一餐。
而为了缩短做饭时间,我是能冷食就冷食,能不开火就不开火。如果必须开火,能手撕的菜,就绝对不用刀切,当然,如果可以整个放进去最好,主打轻松、省力。毕竟,如果需要用刀切的食物,还需要再洗案板,实在是太麻烦了。
而考虑到我的锅并不大,不能放进一整颗娃娃菜,我还专门买了一把厨房剪刀,只需剪几下,就能轻松省去洗刀、洗案板的流程。
至于调料,也很快从油盐酱醋被我精简到只剩“酱油和辣椒粉”,酱油可以完美代替盐的单一口感,辣椒粉则是增加色香味的一大利器。
图/日常“糊弄学”晚餐 来源/张恒供图
按照这样的做饭理念,我基本上每次会选择两种食材,比如娃娃菜和豆腐,营养又简单,毕竟吃饭过程可以糊弄,但营养不能糊弄。只要你舍弃“繁杂”的传统做饭流程,简单水一煮,10分钟以内一顿饭就好了,然后再加点酱油和辣椒粉。
而被吃饭“糊弄学”拯救之下的我,也因此可以挤出1~2个小时的时间悠闲躺平追剧。
二、AI帮我写出400字的日报
鹿子,27岁,商务
今年年初,我跳槽来到了一家互联网初创公司。原以为公司有着好的发展前景,能摆脱上一家公司那种纯内耗的工作环境。但没想到,我只是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罢了。
入职的第一天,行政人员便给我以及同期进公司的几位新人,进行了新员工入职培训。说实话,要不是工作不好找,在那次培训会议结束后我就直接拎包走人了。理由很简单,公司要求每位员工都要在当天工作后提交“日报”,更离谱的是,当月如果被行政次日提醒补交日报3次,还要扣奖金。
作为一名遭受过“毒打”的成年人,我自然也没有立即发表不满言论并要求办理离职手续,我想的是,走一步算一步。第一个月试试水,到手工资不可观的话,再离职也不晚。
于是,我认真按照员工培训的文档,学习如何在工作后台提交日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们老板是某家大厂的前员工,极度讲究“工作效率”,所以对我们日报和周报的格式也有一定的要求,更不能“糊弄”,必须要将每日做了什么工作用序号标出,还要求字数不能少于300字。
300字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心血来潮的时候,可能发一条微博字数都有300字,但让我将每天的工作内容用文字写下来,100字我都觉得很难。但是工作后台,少于300字的内容,都无法提交,一开始为了能够“交差”,我试过将拜访的客户公司和地址都往上填,300字的确很容易满足,但这点小聪明很快被领导发现,提醒我日报不能这么糊弄,要多加思考再提交。
但好在,车到山前必有路。有天我和大学同学聊天吐槽公司“日报文化”时,同学给我分享了一个“日报周报生成器”的小程序。我随即试用了一下,便发出了“真的太好用了!”的感叹。好用到什么程度?就是我一天什么都没干,小程序都能给我生成一篇400字的日报,而且格式也完全符合公司要求。
图/小程序AI生成日报 来源/鹿子提供
就这样,有了这个小程序,我只需要把每日工作简单填写,就能直接生成日报,生成的AI内容,简单加工一下便可以直接用。
虽然这种做法有些“糊弄”,但我觉得写日报这事本身就没多大意义,我这不过算是高效率工作的方式之一罢了。
三、“旅游特种兵”,“糊弄式”打卡
阿晨,30岁,职员
拍照、打卡、发朋友圈、回酒店,这就是我“糊弄式”旅游的日常。
作为朝九晚六的上班族之一,每逢闲暇时候,我就想出去转转。最开始,我还只是在工作城市的周边来个周末短小精悍的旅行,后来近郊的景点几乎都打完卡之后,我就想走得更远一些。正巧那时候某航空公司推出了随心飞,我果断购入全国版,然后就开启了“糊弄式”打卡游。
其实,我也不是最开始就养成“糊弄”旅游的习惯的。记得最开始出去玩我特别兴奋,做了很多攻略和规划,下了飞机便开启景点踩点、饭店“拔草”模式,一直逛到很晚才会回宾馆。
而且,很多时候为了多玩一个晚上,我会下了班直接拎着行李冲向机场,赶晚上的航班出去玩。有一次,我晚上九点半才落地,一下飞机就直奔夜景景点、逛一圈再去吃饭,半夜一点才回到酒店,洗完漱之后,还要做第二天的攻略,虽然很累但内心却很满足。
不过,这样“特种兵”式旅游对我一个996的打工人来说,实在过于“残忍”。当时买随心飞,我的计划是每周五晚上去,周日回来,一共去15座城市。
结果,我只坚持了两周,就玩不动了。但我又不想浪费了随心飞,也不想每周都窝在家里,“糊弄式”旅游模式也就此诞生了。
我先是缩短逛街的时间,从走走停停、吃吃喝喝,到精准的景点打卡。来到打卡地、拍照、走人,保存体力去下一处。
然后是缩短白天出门的时间,尤其是到了夏天,白天出去溜达实在太热、太费体力。因此,我基本就是晚上出门、白天睡觉。后来我发现,在宾馆里窝着、点外卖、刷手机,也很“香”。
再后来,我到了景点都不下车,让司机师傅摇下车窗,远远看看景点的样子。如果觉得没什么可逛的,就直接拍照,让师傅调头、去下个地方打卡。
记得去桂林那次,我在酒店呆了一天都没出门,除了点外卖就是睡觉,来之前查好的攻略一个都没用上,倒是美食会让我提起兴趣,尤其是川渝地区的美食种类多且很下饭,那半个月体重也是直线上升。
图/酒店点外卖 来源/阿晨供图
其实,无论是“特种兵式”旅游还是“糊弄式”打卡,我觉得都是自己享受当下的一种方式。工作一周后,能在周六日换一个地方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对我来说旅行的意义更多是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圈,同时能让自己放松下来,换一种心情去迎接新一周的工作和生活。
四、加班还是“摸鱼”,傻傻分不清楚
子雨,33岁,游戏运营
我从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的就是游戏相关的工作。而一提到游戏,大家想到的最多的就是“加班”两个字。
当然,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毫不夸张地说,毕业到现在,在我工作的十几年里,从事的每一家公司都会加班,只是加班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是周一到周六,早10到晚7;有的是周一到周五早10到晚10;还有的是周一到周五,早10到晚10,然后周六日再实行大小周。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于加班这件事很排斥,因为实在不太理解明明没有那么多工作,却非要加班。但后来工作的时间久了,也就明白了,有些加班真的是“做做样子”,身不由己。
实在没什么需要加班完成的工作的时候,我就要自己找活干,只要没打下班卡,就不算下班。因此,我的“糊弄式”加班也就此开始了。到现在,这种“加班”可以说是愈演愈烈。
根据公司考勤,原则上我的上班时间是早10到晚7,但实际上,如果想要7点下班,那必须提前和领导申请,否则默认的下班时间就是晚上10点。考虑到每天晚上回去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做,公司楼下又有健身房,我索性就办了一张健身房的年卡。
每天晚上7点过后,我都会先去附近吃个简餐,然后溜达大约半个小时,便去健身房里开始运动模式。撸撸铁、跑跑步,大概40分钟,再回到办公室。此时时间基本上就到了晚上9点左右,之后,坐在工位休息下,再浏览浏览一天的新闻,就可以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了。
图/下班后随手拍 来源/子雨供图
但这还不是“摸鱼”最疯狂的时期。
2022年下半年,做核酸的时候,我和办公室的很多同事,都会不约而同地舍近求远,选择走路需要半个小时才能抵达的核酸点去做核酸。这样一来,往返路上需要一个小时,再算上排队时间的话,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而如果再买一杯咖啡,那可能就是两个小时过去了。
但“摸鱼”归“摸鱼”,本职工作还是没有耽误的。
五、剪头发不考虑发型,主打一个“变短”就行
云桃,29岁,自由职业者
自从2年前,离我家步行只需要5分钟的理发店,搬到离家3公里以外后,嫌理发店价格高,同时又懒惰的我,去理发店的频次就越来越低。
最近1年,我甚至压根就没进过理发店。头发长了全凭自己和家人的“刀工”修剪,不仅节约了往返时间,还省下了一笔不菲的洗剪吹费用。
事实上,早在2019年,我就已经萌生出了自己剪发的念头。彼时,我家附近的理发店,在十年间涨了3次价。随后,又一次性从单次洗剪吹最低30元,上涨到了40元,这大大超出了我对于单纯剪发而无需造型的价格承受能力。
与此同时,理发师漫长的、将我的头发一缕一缕用发夹夹起来,再一簇簇剪掉的过程,对我而言也是如坐针毡。拿着手机想要回信息的我,一低头就会被理发师说“脑袋不要动”。而头真的板正地望向镜子里什么都做不了的我,又觉得40~50分钟的理发时间枯燥冗长。不过,因为这家理发店实在离家太近,减少了我心里对理发的排斥。
直到2年前的夏天,因为租期原因,理发店搬到了骑车十几分钟才能到的地方。这对于我这个宅女来说,已经算是“长途跋涉”了。因此,我去理发店剪发的次数,也从此前的一个季度降到了半年甚至更久,并在心里安慰自己,“反正女生的头发长了,也不过是‘长发及腰’,不至于像男生一样,立刻变身‘流浪汉’。”
同时,我开始尝试自己剪发。而第一次下手,我就体会到了什么叫“无知者无畏”。
那时候,额前还有着侧分刘海的我,洗完头发就把刘海攒在了一起,按着我理解的“弧线角度”,一剪刀下去,把美美的刘海剪了个支离破碎。
虽然当时已经有几分被震惊到,但我仍不死心,继续学着社交平台上的手法,“把头发全部倒扣在前边,之后用剪子剪出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待我把头发重新理正时,“悲剧”再次发生,我的发梢长度参差不齐,如同锯齿。
意识到我对自己的头发过于糊弄之后,我妈重新给我的头发来了一番修整,而我的头发,在又短了一寸之后,显现出了朴素大方的造型。
而我,也并没有放弃成为自己的理发师。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剪坏了再剪短一点”的练习之后,现在的我,已经可以非常娴熟地为自己剪发了。
六、“糊弄式”健身,拍照发圈最重要
柒柒,28岁,公司职员
最近我的健身卡快要到期了,当会籍顾问询问我是否续卡的时候,我丝毫没有犹豫地说,“续!”
但事实上,健身4年的我,一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一边吃不了健身的“苦”,一边又不想放弃。
刚进健身房的时候我也是信心满满,还特意找了健身教练。而我的健身教练也特别负责,让我一次又一次被这些健身器械“折磨”到浑身酸疼,甚至泪洒健身房。随后我开始抗拒器械训练,糊弄健身教练的理由也越来越多,甚至一天一个,连续一周不重样。比如,周一要加班,周二膝盖疼,周三天气不好,周四心情不好,周五约了人……
糊弄到私教课结束,我开始自己锻炼,因此划水也就越发严重。健身房每周能去两天就不错了,椭圆仪上踩10分钟,器械区晃荡20分钟,然后就进入我最喜欢的拉伸环节,在瑜伽垫上伸伸胳膊、拉拉腿的我,能再消磨20分钟。明知道拉伸环节不应该算在健身时间里,但糊弄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连自己一起糊弄,“我都练了50分钟了,我可太自律了。”
图/健身房拍照打卡 来源/柒柒供图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拍照打卡,在镜子前摆好姿势拍照,然后躺在瑜伽垫上,打开修图软件进行“P”图,发完朋友圈后,再冲个操,“自律”的一天就结束了。
我很清楚健身是一件既需要花钱又需要坚持的事情,并不是每天打卡拍照发朋友圈证明自己来过健身房就可以的。
可健身的“苦”我是真的一点也受不了,只有先把自己糊弄去健身房,再糊弄到练一个小时,糊弄一周多去一天,糊弄到最后可能就真的培养出健身习惯了。
七、90后宝妈,“努力”“糊弄式”带娃
邦妮,32岁,媒体从业者
说起“糊弄”这件事,我可能把所有的“套路”都用在了带娃上。
就拿最近的六一儿童节来说,我其实一直想着给我儿子买个礼物,但出于工作太忙,事情太多,就给忘了。就在5月31日中午,我“临时抱佛脚”式地在外卖平台搜索能买些什么送给孩子时,同事们点的柠檬茶“救”了我。
当天下班前,办公室的同事们一起拼单买了柠檬茶。之后参与拼单的一位同事发现,随单送的小黄鸭水枪多了一个,便在办公室问有没有人想要。此时,正在发愁的我,就随口说道,“要不给我吧,反正我还没有给我儿子买礼物,这个正好可以给他当六一儿童节礼物。”
随后,我便顺利拿到了那把水枪。并在六一当天,收获了孩子满脸真诚的一句“谢谢妈妈”。
除了送礼,几乎每次旅行,我都会选择距离景点最近的酒店,如果是海边,那一定就是海景房。因为这样,我就不必每天为去哪玩发愁。毕竟只要带着孩子去沙滩玩沙子,他就会很开心。甚至无需出门,拉开窗帘,看着大海,孩子都是极度兴奋。
图/沙滩四日游 来源/邦妮供图
而在做饭这件事儿上,更是如此。
我是一位不太会做美食的妈妈,但是基本的营养搭配还是懂的。所以每次做饭,我都是找最容易做的原材料,之后把它们搭配在一起。比如超市现成的鸡丁配上西兰花、冷冻的虾仁炒米饭,或者是现在市面上很多那种半成品的意大利面,我会在炒酱的时候加一些蔬菜或者肉丁。
在我自己看来,我每顿饭都满足了孩子对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需求,可孩子给的反应却和收到小礼物截然相反。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每次做饭,尤其是炒青菜,孩子都很不买账,基本上都是吃一口或者两口就不吃了。我当时还以为是“所有孩子都会有一段时间对青菜很挑剔”的原因,直到我的一位厨艺很高的朋友来家里,做了荤素满满一桌子菜,而我儿子,在那顿饭上吃了足足大半盘清炒荷兰豆之后,我才意识到,不是孩子不吃菜,只是我做得难吃而已。
当然,我也不是事事糊弄,比如我每次出差,也都会给孩子带伴手礼回来,虽然价格不一定都很高,但一定是当地才有的。
八、“糊弄式”相亲,互相“飙戏”
菲菲,31岁,互联网从业者
相亲这件事情,往往在双方对上眼的前三秒就能知道结果。
在我迈入28岁的年纪后,原本对我的婚姻态度非常“佛系”的父母变得焦虑起来,并开始见缝插针地劝我谈恋爱,外加半强迫式地让我去相亲。
一般被介绍相亲的时候,我都会先言语糊弄,比如“时间太紧”“工作太忙”“最近太累”“过几天再说”等来拖延见面的时间,但并不是所有相亲都可以用这些话术搪塞过去。
比如,前不久的一个相亲对象,是我妈妈一位客户的儿子。当时,我妈妈和这位客户阿姨联系颇为频繁,因此,两位妈妈对介绍双方孩子认识这件事就非常积极,我也实在找不出不见面的借口了。
不过,在见面之前,我已经预感到这次相亲不可能成功,因为我压根就没有谈婚论嫁的想法。
而在见面的那一刻我明白,对方也是这么想的。
“我们父母也算是朋友了,以后在北京也算多个熟人。”见面那天,几句寒暄过后,我便率先开口,用“行话”表明自己没什么谈恋爱的打算。对方非常机灵地接到,“对对对,以后常联系。”
在和对方两三句话,把互相没看对眼的意思“高情商”地表达完之后,我反而觉得没那么拘谨了。因为是老乡,我们就从高中门口各自学校卖什么小吃,一直聊到各自在北京发掘的好吃的饭店,随后又吐槽了最近看过的烂电影。
总之,把吃喝玩乐这些表面话题挑挑拣拣地聊了个遍。
差不过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两人非常默契地看了看时间,都觉得这次相亲“任务”糊弄得差不多了,是时候结束了。
此时,对方先开口问道,你家住的远吗?待会怎么回去?我立刻回道,“不远,现在打车的话,估计半个小时就到了。”饭局,也伴着这一话题和谐地结束了。
到家后,双方体面地互报平安。而接下来,就是向各自的父母交差。
我的相亲“汇报”糊弄学就是“各方面都还行”。父母问,印象怎么样?“还行”;吃得怎么样?“还行”;聊得怎么样“还行”。实在问急了就加一句“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因为如果相亲回来一下子说得很消极,父母通常会觉得是我太挑剔。因此,我就先采取“缓兵之计”,把眼前的盘问糊弄过去。日子久了,等父母再问起来,就再用“最近太忙,还没联系,过阵子再说”等借口推脱。
其实,父母心里也知道我在糊弄他们,但表面的妥协总比彻底地对抗更有利于家庭和睦。在两代人不同的婚姻观这件事上,有时候,除了糊弄,别无他法。
*文中鹿子、柒柒、云桃、子雨、邦妮、阿晨、菲菲、张恒均为化名。
相关推荐
年轻人的做饭糊弄学为什么会火?
比凡尔赛更厉害的,是豆瓣组学
大厂身份,当代年轻人社交鄙视链上的皇冠
秃头、带薪如厕、快速上车,本届年轻人无处安放的时间焦虑
当代年轻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
当代追星经济学:粉丝都在为爱豆拉赞助
我们正在远离“真实”,当代年轻人如何走出精神困境?
GP和LP开始互相糊弄了
从“凡尔赛学小组”到“月亮组”,豆瓣为何从“亚文化圣地”出圈?
闲置“四件套”,当代年轻人都集齐了吗?
网址: 当代年轻人的“糊弄学”大赏 http://m.xishuta.com/newsview7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