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类”(ID:chuleimedia),作者范大龙,编辑冯玉娟,36氪经授权发布。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资金端到底在哪里?媒体上报道而被市场认知的机构LP名字仍然是冰山一角,大量没有露出水面的资金都在快速流转着,本文非常系统和结构化的呈现了作者10余年从业中,亲身经历和感受到了纷繁复杂的中国式机构LP构成与运作模式。
全文近2.5万字,分为上、下两部分发布,对更加清晰的认知当下迅速变化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有更多启发意义,(上)篇将主要围绕“国资”背景的各类LP展开分析,以下enjoy:
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投资家通常就是什么都不做,一直等到看到钱就躺在墙角那里,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走过去把钱拾起来。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钱在哪里?另一个是你怎么走过去?
钱在哪里?这是个大问题,说大了怕找不到落地的抓手,说小了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一个简单的话题,网上能搜到很多母基金,但只是浅层次的了解,不知所以然,不知道背后的逻辑;这又是一个很深的话题,说深了怕颠覆三观,而且根据黑暗森林法则,任何暴露自己的存在就会被围攻和消灭。不过王国刚老师说,经济就像是菜市场,你会买白菜就能懂经济,所以我也尝试着用简单的比喻说说钱在哪里?
1
财政部“投钱”三法宝:政府投资、政府支付及减税
我们一般都管央行叫央妈,但你知道谁是爸爸吗?LP爸爸只针对股权基金,太狭义了,真正的爸爸是财政部,叫财爸,而央妈和财爸只是这个家族里的老二家,老大家是军爸、政妈(政妈管着革盟建促致九台农工八个兄弟),而这个家族的大家长是党爷爷和国奶奶说了算,这个家族最宝贝的小儿子是国资委,还有三叔发改委。大家族里还有外婆婆、宣阿姨、改叔叔、科大爷、安伯伯、司大爷、农阿姨、交伯伯、公叔叔、教姐姐、商大爷、住大爷、水妹妹、文旅人社等等20多个亲戚,这个家族外还有老美家、老欧家等外资虎视眈眈。
这个大家族谁来管钱呢?主要老二家,也就是在财爸和央妈手里,但他们都要听党爷爷和国奶奶的。一切以大家族利益为核心,以老大家优先,小儿子国资委家最优惠。
财爸让市场有钱的三个法宝,一个是政府投资,比如国家级引导基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政府想明白了,之前又做东家又做掌柜,关键是不市场化掌柜的不好当啊,现在是管资产转向管资本,所以只做东家,掌柜放开。
一个是政府支付,包括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2009年之前企业是申请政府补贴,2009年国家引导基金变补贴为投资,到现在政府引导基金号称到了9.5万亿,所以GP募资对象里必有引导基金。钱太多了,还真花不出去,因为都有特殊诉求,比如地方政府希望招商引资,国家级引导基金希望做产业引导等等,不过最近看各地财政赤字,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钱也没之前那么多了,所以要抓紧最后的政策窗口。
最后一个是减税,这个话题比较难,关乎国家钱袋子,可以回到国家的起源,是另一个大话题!
2
大笔一挥:20多只国家级引导基金,规模超8000亿
国家级政府引导基金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是募资的主要来源,那国家级政府引导基金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家族亲戚太多,每个亲戚都能去管国奶奶那要点吃的,国奶奶大笔一挥,都去找老二家财爸爸去吧。
所以目前中央一级的政府基金有17只,总量已超过8000亿元,财政部说想拿我的钱哪有那么容易(设立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市场方式运作、专业机构管理、风险防范可控的原则),我只出20%,其他的你们有本事就去配,没本事别申请,申请了配不齐是要问责的。
列举几个:
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财政部和科技部发起,由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管理,247亿)
五部委: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发起的600亿规模,由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深圳国中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清控银杏、江苏毅达、深圳众合瑞民四家分别管理)
发改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起,由中金启元400亿,国投创合200亿,盈富泰克100亿,三个平台管理
工信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987.2亿,二期1500亿,LP: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武汉金控、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电子(CEC)、大唐电信、赛伯乐投资、武岳峰资本)
商务部:服贸母基金(财政部、商务部设立了总规模达300亿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由招商局资本管理)
农业部:中国农垦产业基金(财政部,农业部,100亿,由招商局资本管理)
此外,还有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中国石墨烯产业母基金等若干支扶持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相继设立。所以我说过做投资,即使你不是党员,你也要好好学习人大报告,哪个是风向标,投什么能赚钱,哪的钱多,都写在里面了。
申请做引导基金的机会来了,几乎每个部委都会去找财爸爸要钱。比如水利部可以申请水利基金,民政部可以申请养老基金,教育部可以申请教育基金,环境部可以申请环保基金,文旅部可以申请文旅基金。芒格说在锤子眼里所有都是钉子,在做基金投资的人眼里,一切皆可做基金。
据统计:国内政府投资基金(包括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基础设施基金等)共设立1,501支,总目标规模超过9.5万亿元,已到位资金约3.5万亿元。其中:股权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包括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共1297支,总目标规模6.3亿元,已到位资金2.3万亿元;基础设施类政府投资基金共设立204支,总目标规模3.2万亿元,已到位资金1.2万亿元。
在单只基金的规模上,国家级基金平均目标规模达635亿元,远超省级政府产业基金的145亿元。但在总体规模上,地方政府才是产业投资基金的主力。国家级基金目标规模约为1.5万亿元,而省市区三级地方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目标规模合计约8万亿元。
财政资金本意是引导社会资本,但在母基金层面,即便财爸批很多国家级引导基金出来,配资也没那么容易。一次和一个国家级引导基金的大佬聊天,他说现在国家级的母基金也是拿着财政部20%的批文去找其他央企和国企要钱,之前还去央妈那里找银行,资管新规后大家都去找保险了。
总的脉络是可寻的,就是各个央企国企等互投完成彼此的募资份额,大家互利互惠,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有大民企想要拥抱国家资本也是欢迎的,不过一般民企会选择子基金,因为母基金是以完成国家任务为出发点,而子基金才是以赚钱为目的。
3
政府引导基金2.0:深耕细作做投后,尝试市场化改革
不过你要是拿了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钱,那你就不一定纯以赚钱为目的了,还要帮地方政府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现在全国、省市区县基本都有引导基金,把经济指标任务往下一压,经济指标里又有新增招商引资、产业落地的指标,各地引导基金无不在抢GP和落地项目。
我见过无锡一个园区的领导,背着双肩包坐火车几乎每周往返北京,我也见过天津一个区的领导为了招商,出差一天要见十家企业,马不停蹄,就连晚宴后还有两三场,拼搏程度真不是一般金融民工可比的。招商引资、引导基金,已经是各省市区之间的竞争了。
华杉说:泡妞关键在于妞,而不在情敌。比如我们班上有一个班花,有十个人想追她,你把九个都“KO”了,她也不一定跟你走。如果她要跟你,有一百个情敌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不怕竞争,怕的是自己的定位战略不清晰。
我曾给几个政府做过一些建议,产业和金融都有聚集效应的,所以短期内不要说我们要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新消费等八九个领域,其实做好一个就可以了。好莱坞就是拍电影的,拉斯维加斯就是赌博的,你只要做好一个产业方向,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可惜基本没有,政府官员要讲平衡,长线要发展教育,引进人才,有了人才产业才好聚集。你知道当年马云把阿里巴巴定位在杭州,把北京的互联网人才挖到杭州用了多长时间吗?活生生把杭州变成互联网之城。
而在医疗行业,原来是长江学者,只要来苏州,就给钱给地给政策,服务无微不至;
其次要有专业团队,这些科学家不是靠好服务就能打动的,专业化的团队会让科学家们觉得,你们更懂我;
第三是产业配套好,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企业家做事方便,找上下游合作伙伴只要在一条街上吼一声就行了。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就是领导官员做事很长线,政策也很长线,不会经常换领导,变政策,不会朝令夕改,政府稳则企业稳。
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很有钱,所以地方政府从最南的南海基金、横琴金投,到最北的哈尔滨创投,全国政府引导遍地开花,而且每个月都会新成立几只。省里从长江产业基金的4000亿,到海河的5000亿,到山东新旧动能的6000亿,母子两层杠杆,反投比例从5倍到2倍,最后1倍,有的地方最后干脆就不要反投了。
出资比例省市区三级从40%到最高的80%,现在募资都得到村里了,拿上村里的20%,就凑齐了100%。地方政府不但给你钱,还帮你找钱,不但帮你找钱,还帮你找项目,很多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都是中国最好LP。
我想引导基金是政府工作中最接近市场的,也是官员们对投资的向往,以及对投资机构爱的最好表达方式。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实实在在做事的官员们,西安的所有领导的名片上都印着“店小二“,青岛的领导据说连过年都只休一天假,厦门的领导对来的GP都热情无比。就像锦虹董事长说的,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要多给年轻人机会。
现在一些政府引导基金也在进入2.0版本,一方面新设立步伐整体趋于放缓,投资子基金为主转向深耕细作做投后,帮GP完成反投,完成产业落地,甚至深圳还做了一只基金额度补足基金,帮GP完成基金募集的最后缺口,真心懂GP得难处。不过也清理收回了无法完成募集规模的140亿的出资承诺函,一手萝卜一手大棒,爱憎分明。
另一方面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改革的浪潮来临,也在尝试做市场化改革,比如苏州元禾,深创投、中金资本、国创开元、国投创合,上海科创也都纷纷做了市场化改革尝试。
4
资金维稳:最好的方式是债转股
资金就像河流里的水一样,多了就要决堤,少了就要干涸,所以市场上不是钱多了好,也不是钱少了好,而是要保持正常的资金量和流动性的平衡。
央妈主要就是管这个资金河流的,央妈调节河流的三大法宝: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所以央妈让市场上有钱的办法很简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买入有价证券,投放货币,调节货币供应。
但是如果只是用好这几个法宝就可以的话,那金融体系倒是变的简单了。中国经济的核心是由于金融供给结构的失衡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失衡,银行的200多万亿的金融资产基本都是债权,加上外边多层嵌套的影子银行,一旦出现危机,不打破刚兑,则会出现系统性的决堤。
所以加速转型是中国头等要务,防风险、去杠杆是转型的必经之路,也是一场“持久战”。党爷爷要维稳,预防发生金融危机,所以资管新规主要是降杠杆,不能期限错配。不能多层嵌套,打破刚兑,减少影子银行,流动性一下子也限制住了,对于私募基金来说只是躺枪的。
降杠杆,杠杆就是负债/股东权益,实际也就是资产负债率,分子是债务,分母是所有者权益。因此,降杠杆无非就是做小分子,做大分母。做小分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债务人把债务抽回来,但是一下子抽贷容易出事。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把分子拿下来做分母,债转股,所以你看中农工建交等大行每家都是几千亿的债转股任务,加起来近万亿的债转股规模,另外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地方政府和保险为主的纾困基金,挑好资产,价格还便宜,只要稍加整理和稍加以时日,就会发现其实就是捡漏基金。
当然刚捡了以后不能马上变好,所以后来纾困基金市场上不怎么再提了,你非用短视看长线,用短贷长投,这都是痛苦的。你打不打着纾困的旗号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价格便宜的好资产的饥饿感和敏锐性,还有一点就是这个时候你得有充足的弹药,别有心力不足。
5
银行:累计4000+家,是中国资金市场的源头
央妈的大儿子当然就是银行。官方未完全统计说包括:
中央银行(1家):中国人民银行
政策性银行(3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6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此外还有城市商业银行(约137家)农村商业银行(约859家)民营银行(9家)、农村合作银行(71家)、农村信用社(1373家)、1家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131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8家),还有外资银行,一共四千家左右
但其实市场上的玩家就是:中农工建交,国邮进农亚。招平浦中兴,民广浙光华。各地城农信,村民一家亲。
银行的钱主要是同业、表内、理财三种玩法。负债端是同业拆借,老百姓存款,理财资金,资产端是通道业务,贷款,理财投资。表内业务是严格受监管的,管得严就失去了经济的活力,所以银行家就想方设法的要出表,所以理财资金是很大的来源,通过同业通道业务流出去。
做大资产规模,搞活了经济,同时也提升了金融风险。儿子大了不由娘,央妈只能管表内,其他央妈管不住,所以只能立规矩。金融无非是时空的错配,所以理财-时间不能期限错配,同业-空间不能多层嵌套。
最重要的是,要去杠杆,去刚兑,变固收类理财为净值型理财。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就差不多了。理财销售渠道将由“总行——分支行”机制转变为“资管子公司——母行分支机构”,资管子公司和母行分支机构的合作模式和利润分配机制要确定,银行可以理解为大三方。而诺亚、钜派、恒天这些三方纷纷暴雷,其核心就是民营机构私心太重,风控不严。
未来银行理财如果稍加宽松,卖优质信托、优质私募、优质非标,那么这些三方只能剩一些劣质产品或者高风险产品来博高收益,所以三方的转型必须到服务端,类似于家族办公室,做高端复杂定制化金融产品。
大儿子中,国开行是个特殊的存在,成立之初只属于国务院,后来改制为商业化银行,现在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
商业化基金(国创母基金由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和苏州创业投资集团联手发起设立,总规模600亿。其中既包括专注投资于中晚期基金或并购基金的国创开元母基金,也包括专注投资于偏早期基金的国创元禾母基金)
国内开发性基金(先后设立13支境内开发性基金,包括国开装备基金、渤海产业基金、中广核基金等)
多双边合作基金(国开金融先后投资管理着18支多双边合作基金,对外承诺投资金额超700亿人民币,包括中阿基金,中拉基金,丝路基金等)
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就是上面那个1400亿的基金,其中国开金融承诺出资320亿元,为最大投资人,并负责牵头组建华芯投资管理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
还有中非基金100亿美金,国开发展基金500亿。据说最近国开行也有些波折,所以近一年多来未曾投什么了。
除了国开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等也非常活跃,参与各个叔叔们的配资。比如国家发改委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发起设立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基金目标规模约3000亿元。
总之,中国的资金市场离不了银行的身影,他是源头。十年前朋友问我钱在哪里,我答不出,他说钱在银行,所有的钱都是在银行存款或者托管,市场上拿着现金交易的越来越少,一串串数字的交易,钱在银行根本没动,只不过交易账户变几个数字而已。
不要以为银行是以把我们的存款拿给企业或私人做贷款的方式盈利的,银行是以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把更多的金钱贷款给企业或个人。一个新开业的银行牌照,即使没有多少存款,他会去跟央妈借钱,跟同业拆借拆来大量资金,再去放款赚钱,其核心就是杠杆!
而基本杠杆模型就两个,OPT就是用别人的时间,OPM是用别人的钱,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有些人那么有钱了,现在不讲剥削,而是讲社会分工不同,所以你和马云、王健林只是社会分工不同,造成分工不同有很多原因,底层逻辑就是他们用了OPT和OPM杠杆使自己站到了分工网络的顶端。
6
保险:总规模达15.56万亿元,委外占比仅4%
二儿子一定是保险,官方未完全统计说目前我国有保险控股公司10家、财产保险公司60家、人寿保险公司71家、再保险公司8家、资产管理公司32家。
保险不会破产,保险久期最长,所以巴菲特的成功秘诀,在"价值投资"理念背后,隐藏了真正的秘密,是因为他拥有了保险的长期资金,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在全球已拥有 11 个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帝国获取到低成本的长期资金,然后在通过集中投资的策略,成为一个公司最大的股东,并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管理。
资金属性决定投资逻辑,所以保险是他的资金供给端,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浮存金作为弹药,股市是他的投资需求端,让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得到施展。他有的是时间,可以从容不迫的拉长时间维度,不受考核压力,只要是在康波上升期间,拿着不动就可以躺赚。他可以说:价值投资,第八奇迹复利的力量,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得有钱等等,每一句听起来都很心灵鸡汤。
保险+投资双轮驱动的模式是世界上最好的模式之一(第一是国家模式,你赚钱我收税,第二是垄断模式掌握定价钱,我的地盘我做主,第三才是保险+投资模式),所以如复星郭广昌、安邦吴小晖、杉杉系郑永刚等等都在学巴菲特的模式。
我问过很多保险大佬,为什么都知道保险的久期特性,而中国却出不了巴菲特,比如安邦做得不错,资产体量和质量都不错,最后还是改了姓,是的,一切都是大家的,都是人民的。
中国能出巴菲特吗?央妈家的孩子监管都很严,对于保险公司在偿二代下风险因子也不一样,权益投资占比上限30%,实际投资不到20%,而伯克希尔到60%。巴菲特说的浮存金实质上是由于产险产品不需要向客户承诺返还投资回报,因此只要承保不亏损,浮存金就是没有成本的融资。
而寿险业务有两个巨大的不确定性:利率风险、长寿风险。受限于长期赔付和利率波动,国内寿险成本几乎都是5%以上,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寿险,据统计国内60多家产险公司过去3年能够实现承保盈利的不超过5家。难怪巴菲特可以天天无忧无虑的待在办公室读书看年报,因为他用的钱是没成本的,而在中国即使是保险公司的大股东也做不到。
保险赚三种钱,息差,费差,死差。死差很有意思,保险利用我们对未知世界的不安和恐惧的心理来赚钱,就如同赌博利用我们的欲望来赚钱一样。而且是拿自己的生死做赌注,赌的是不死就拿不到钱,买保险不会阻止风险的发生,它只能让你的负债在未来不确定性降低,这是保险的核心价值所在。所以央妈下面其他孩子都是以资产为主,而保险天生关注负债,因为保险姓保。
保险的资金出来有三种方式,保险直投、保险资管计划和委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5.56万亿元,直投24%,保险资管72%,委外才4%。所以很多人去找保险募资,才发现保险也在找钱发资管产品,在“偿二代”最低资本约束下,大类资产的风险因子的权重依次为:权益>权益类金融产品>债券>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不动产。
而权益中未上市股权的风险因子为0.28,远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优先级和基础设施股权投资计划等资产,所以委外的4%中未上市股权其实少得可怜,都被头部机构拿走了。
都知道保险有钱,叔叔大爷们都找来,所以国寿就干脆谁也不给了,谁都得罪就是谁也不得罪,干脆自己成立了国寿投资(固收为主,包括枢困基金,3800亿规模),国寿健投(养老为主),国寿大健康(500亿,首期120亿)。
现在国寿的董事长去了人保。人保有人保资产,人保资本,人保投控(固定资产),太平下面又有太平资产,太平投控,太平金融等,泰康下面有泰康资产,泰康投资,泰康建投,等等,每个条线的投资偏好和诉求都不太一样,所以光是找对门路就要费一番周折。
国人新太阳,家泰再太平,这10大家,加上一堆中小保险,对于股权投资来说就像橱窗里的肉,好吃但吃不着。国家要降杠杆,保险也要降,所以偿二代还会调整风险因子。对于保险来说,股权投资最好的方式就是做成保险FOF组合来平滑股权的风险性。用李胜总的话来说:不要着急,慢慢来。
7
信托:直投、共管、LP三大业务并驾齐驱
信托是银行的小弟,没钱没资产,属于两头都在外,一般是银行大哥给口饭吃,银行做不了的拿出来给信托,过去是做房地产,后来是政信类,资产端这样,资金端也是银行帮着卖,后来让三方卖,才把三方给养大了。
所以信托公司的模式是牺牲风控换取规模,过去是通道为王,现在信托是以产品为王,未来随着家族信托的普及,会不会出现服务为王的信托公司呢,改变信托原有的模式,真正发挥信托金融超市特性。
中建融铁矿,华大上民航。现在资管新规后通道业务没了,房子不是炒的以后房地产类也不能大范围做了,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爆仓,股票质押类都没法做了,就剩政信类的,就那些地方政府,该划分的也都划分完了,还剩权益类。
目前各个信托公司也在尝试做了很多股权投资业务,基本三个套路,一类自己投资,多是大的明星项目,比如滴滴、蚂蚁金服、小米,一类是合作共管,说白了信托经理们和投资公司干的事是一样的,一手找钱一手找项目,所以他们希望自己能参与管理,体现自己的价值。最后一类就是做LP,但基本上都是有附加条款的,除非他只是一个通道,金主就想通过它做一下增信。
中融信托与北大医疗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而中植系旗下还有中融掌运星、中融汇兴、中新融创等十几家投资平台,每个掌门人基本都是高干子弟,做过解植坤秘书,基本都是80后。
中信信托下面有中信聚信、中信锦绣等投资平台,公司已设立产业基金类项目7个,河南名不见经传的百瑞信托的股权投资总规模近1300亿元,完成资金募集近200亿元。
此外华润信托、中诚信托等等,68家信托里一小半都开始布局股权投资业务,有意思的是股权投资做的规模最大的平安信托却被平安银行合并了。而后起之秀,江西为主的中航信托参与的子基金已经近百个,他们还在基金布局股权FOF业务。开始打算做股权FOF的还有上海信托,中信信托也在打造家族信托FOF。
未来FOF产品应该会贯穿一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这样也能平滑期间收益,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收益率,信托的降杠杆应该从这里做突破口。
而信托业务的转型,其实是思维的转型。过去做非标、做通道业务,赚钱太容易了,风控也习惯了抵押物,还款来源的风控模式,信托经理和风控基本是鸡同鸭讲。还有就是制度的转型,年度创收挂钩的考核机制与投资退出期长的股权投资不相匹配,做股权几年也赚不到钱,只能年年过年看着别人拿奖金。
所以你所看到的信托做股权投资,除了明星项目外,多办是假象,都得有其他的条款跟着,不光信托如此,保险也一样是这个问题。
银行、保险及信托除了央妈管,上面还有一个叫银保监会,证券、基金上面还有个证监会。央妈、银保监、证监就像后宫娘娘一样,财爸是皇帝管钱,央妈是正宫娘娘,中组部,银保证监管人,国奶奶这个太皇太后又搞了一个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稳委,求稳就要放弃速度,所以流动性没了,这将是新常态,暴利的年代过去了。
除了银行、保险、信托外,目前需要审批的金融牌照包括券商、金租、期货、基金,很多系族大佬就是靠集齐七颗龙珠牌照来召唤神龙、呼风唤雨的。中信集团、平安集团、光大集团、明天系、方正集团、国家电网、华能集团、长城资产、华融资产,还有互联网新贵蚂蚁金服、腾讯、京东、苏宁。一般大佬都是牌照控,就像女人爱收集包包,男人爱收集鞋,老人爱集邮一样。
金融牌照是稀缺的,是制度红利,所以他就是杠杆理论中的支点,给你一个支点你可以撬动地球。但金融机构只能制造金钱,不能创造价值,要让钱流动起来。所以杠杆一头是8%债权成本,另一头是92%收益的股权,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金融的游戏里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关键要知道何时抽身而退。
8
全国社保基金:出资极谨慎,10亿起投
除了财爸、央妈,和他的儿子银行、保险、信托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存在就是全国社保基金,他是财爸和人社部的私生子,但归央妈和证监会大娘一起管。央妈是后妈,所以他跟证监会大娘更亲近,所以社保喜欢入市,喜欢把钱委托给证监会下面的公募基金,对于股权投资来说,谁能拿到社保的资金,就基本代表了他在股权投资圈里的地位,能拿到社保的钱,其他的钱基本就没什么拿不到了。
社保的钱10亿给起,少了都不行,社保也管理国有的划转资产,和国企央企有着很多千丝万缕的关系。最近,财政部将其持有的工行、农行股权的10%划转给社保基金会,此次所划转的两家国有大行股份总市值将超过1100亿元。后来还会陆续的划转国企央企到社保基金,至于为什么要划转这是个历史大问题。涉及的根本是一国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国内全国社保比起各地方的社保来,已经很进步了。社保基金会才托管了17个省地方社保的委托投资,合同总金额8580亿元,还有一半没托管过来。去年,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476.85亿元,投资收益率-2.28%。
其中,交易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1,322.28亿元。投资把本金投没了还不算,还得亏损,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2,353.78亿元,委托投资资产12,438.38亿元,占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的55.64%,财爸年年给他补贴,财政性拨入全国社保基金资金和股份累计9,151.57亿元,光去年就拨入全国社保基金资金573.77亿元。但你仔细研究社保的投资组合,其实中农工建交战略小股东,还有各个质地还可以的上市公司股东,社保都在里面。
9
中投、亚投行:超大规模,竞标海外
除了社保基金,有一个存在不得不说,那就是中投,中投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来源于中国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筹集的15500亿元人民币,是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之一。
当年财爸发行特别国债从央妈手里买下了中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中央汇金公司控股参股金融机构包括国开行、工农中建、光大银行,中再保险,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建银投资。财爸买下它后全给了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后改名为中投。
中投有三个儿子:中央汇金,中投国际,中投海外,而汇金公司从建银投资手里抢过来一个小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中金公司,主要是做投行,中金的股权投资之路比较漫长,2002年几个中金离职员工创立了今天大名鼎鼎的鼎晖投资,中金的股权投资之路基本停滞,而后又成立了中金佳成、中金甲子、中金前海,到现在的中金资本统一管理,管理了3000多亿的基金,近一半是母基金,包括中金启融300亿,中金启元400亿,北京科创母基金300亿。东莞母基金,还有中金启辰、中金津和、中金启德等等将近50只基金。
一个中金资本就这么牛,说回他的太爷爷中投更厉害,正部级,是财爸扶正的。为什么要扶正?中投原来是中国派出去参与世界金融战的,后来转战第三世界国家,先后参与丝路基金增资,中俄投资基金,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基金、中墨基金等。由于钱太多,投不完,所以他是海外的大LP,委托投资占63%。
中投之后,党爷爷国奶奶又放了一个大招,搞出亚投行,全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注册资本1000亿美金,现在已有100个国家加入,几乎囊括了G20,七国集团,金砖国家。
所以不得不佩服这样的布局:把过往中国投资过剩的生产能力通过“一带一路”释放到国外去,把过往中国如饥似渴的消费能力通过“自贸区”吸收到国内来,把过往中国盲目乱窜的巨量货币通过“股权市场”转移到实体去,把过往中国无处可去的外汇储备通过“亚投行”投资到同盟国去,把远走海外的优秀科技企业吸引到A股来,把科技创新类企业用科创板来养大。
相关推荐
中国 LP 在哪里(上)
中国 LP 在哪里(下)
中国LP在哪里:各类市场化LP的运作现状及特点
LP 全景解读:基金如何找到合适的 LP?(上)
“LP化”生存,中国CVC战略大棋局
重磅!36氪联合50家LP,“中国最受LP认可投资机构”暨“中国黑马基金10强”榜单发布
《中国物联网报告》,IoT的未来在哪里?
大寒之年,LP如何选GP?中国的母基金该如何突围?|2019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峰会
美元LP对中国的两个关注点是什么?
LP 全景解读:基金如何找到合适的 LP?(下)
网址: 中国 LP 在哪里(上)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