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自视觉中国
日前,生物制药公司因明生物递交港股上市申请,由中金公司和瑞信担任联席保荐人。
因明生物此次赴港上市采用“18A”制度,公司目前尚无药品上市销售,整体还处于研发投入阶段。因明生物IPO前完成多轮融资,不过,随着估值水涨船高,其账面上的亏损数字也随之飙升。
因明生物致力于“First-in-class”新药研发,研发管线堪称“花哨”,放眼未来,不仅在国内医美市场将占有一席之地,还将搭上宠物经济的快车,在宠物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020、2021年,因明生物净亏损分别为1.73亿元、7.69亿元,2022年前4个月净亏损4.17亿元,累计达到13.59亿元。
早期为满足资金需求,企业会通过发行可转债可赎回优先股获得融资,随着公司发展,每轮融资估值拉升,其优先股所对应的公平价值也随之增长,从而导致企业账面出现大额亏损,但这部分亏损与公司本身的业务经营没有关联。
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4个月,因明生物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平值变动亏损分别为1.03亿元、4.67亿元、3.11亿元。
剔除这一部分亏损,同期,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因明生物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6970.2万元、2.21亿元和9571.2万元,累计为3.86亿元,这也是公司2020年至今业务推进过程中的实际亏损金额。
两组亏损数据差距如此之大,主要源于因明生物IPO前完成了多轮融资,仅2021年就完成了4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递表前一个月。
2019年至2020年期间,因明生物完成了一共三期的Pre-A轮融资,金额为9600万元人民币;
2021年3月,公司完成了A轮43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3亿元)融资,同月,完成7000万元人民币的后续A轮融资,共约3.63亿元人民币;
2021年7月,完成新一轮1765万元人民币融资;
2021年9月,又完成47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9亿元)的A+轮融资;
2022年7月,完成1.30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图源自招股书
至此,因明生物每股成本从2020年3月的3.33元上升到15.36元,背上了大额“金融负债”,与此同时也丰盈了自己的现金流,让它当前并不十分缺钱。截至2020年末,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3876.2万元,截至2022年4月30日,这一数字上升为4.01亿元。
对于亏损,因明生物在招股书中解释称,绝大部分亏损,由其研发开支产生的成本、行政开支及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平值变动亏损导致。
高研发投入是系公司亏损主因。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4个月,因明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为6090.8万元、2.26亿元和8973.5万元,CRO开支与员工成本是因明生物研发开支的主要支出项目,二者合计占公司研发总开支的比例分别高达77.95%、60.02%、72.12%。因明生物目前的研发团队有169名成员,其中164名雇员位于中国,另外5名雇员位于美国。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其用于核心产品QA102的研发投入分别为980万元、2820万元和1210万元,占总研发开支的比例分别为16.2%、12.4%和13.5%。该款药物是针对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Dry AMD)的首创(First-in-Class)眼科小分子药物,今年5月在美国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是因明生物研发管线中进度最快的,且具有市场稀缺性, 是全球五种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干性AMD小分子在研药物之一。
因明生物能在3年内获得众多资本青睐,首创眼科小分子药物QA102的研发进展顺利是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产品占位医美、宠物多个热门赛道管线。
从时间线来看,这是一家“年轻”的生物制药公司,2019年11月正式成立,致力于自主发现和开发创新型药物,目前有7种主要在研药物,其中6种处于临床阶段。
往前追溯,因明生物的业务最早开始于2016年,彼时,北京大学校友黄明国、张岩与免疫疗法领域科学家廖学斌博士,共同成立西安宇繁以开展肿瘤免疫研发工作。在2019年,因明生物成立,西安宇繁成为其附属子公司。
从肿瘤研究开始,因明生物几乎每加盟一类专家,就开辟一条新的研发管线。
2017年,在免疫疗法和眼科领域有所建树的魏来教授、金明教授加盟,因明生物将研发重点扩大至一些免疫反应可能发挥关键作用的眼科疾病,先研发小分子药物,再研发中药产品。
2018年,因明生物称其凭借在免疫学及小分子药物方面的经验,以及在免疫疗法方面的自然延伸,开始进行宠物免疫药物的初步研究及开发工作。同年,在肉毒毒素领域颇有研究的欧阳晖博士加入,成为公司CTO,因明生物又走上了开发新型重组蛋白肉毒毒素产品的路子。
眼科疾病领域,因明生物不仅布局小分子药物QA102,还拥有创新在研中药QA108, 用于治疗干性AMD。该药物今年1月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已在中国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另有一款小分子滴眼液在研药物,用于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目前正在筹备美国临床试验申请。
宠物用药赛道,因明生物的小分子Janus激酶(“JAK”)抑制剂GGW101,用于治疗犬瘙痒症,另一款潜在首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GGW102,用于治疗猫传染性腹膜炎,两款药物均在今年7月于中国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
医美部分,因明生物的重组A型肉毒毒素在研产品YY001于今年3月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针对眉间纹这一适应症正式启动I/II期临床试验,这也是唯一获国药监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重组蛋白肉毒毒素在研产品。
肿瘤治疗方面,因明生物开发了一种针对肿瘤免疫靶点HPK1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PRJ1-3024,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目前在中国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在美国进入I期临床试验。
因明生物研发管线中,用于治疗干性AMD的口服药QA102进展最快,该疾病目前全球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相关药物研发有注射和口服两类,Apellis制药(APLS.US)的注射用药、Alkeus制药公司的口服药均已进入临床III期,口服用药可及性更强,目前全球在研的有4款,因明生物占有一席,与另外两款口服药同处于II期临床阶段,位于第二梯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全球干性AMD市场将由2023年的2.98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16.9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8.5%,2030年,这一市场将达到72.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8%。一旦有效治疗药物获批并商业化,市场将呈爆发式增长,但从研发进度来看,因明生物并无先发优势,且潜在的同梯队竞争日益激烈。
对因明生物来说,相较于干性AMD市场,已经布局的肉毒毒素市场更为成熟,变现相对容易。就中国而言,预计到2025年及2030年肉毒毒素产品市场规模会达到126亿及390亿元人民币。因明生物的这一布局似乎更有看头,就在其去年9月的A+轮融资中,美妆品牌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还参与了投资。
立足医美赛道,全球范围内,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中肉毒毒素份额位居第一,但在国内的注射类医美项目中,肉毒毒素屈居第二,一个主要原因是产品稀缺性强,市场未形成充分的价格竞争和充足的产品供应。国内肉毒毒素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因明生物的YY001就是产品补充后备役。
截至目前,中国仅有4种获批准的肉毒毒素产品,其中有3款为进口产品,另有5种在研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因明生物进度最慢,其余4款均在临床III期,两款来自德国和韩国,另两款分别由爱美客(300896.SZ)及复星医药(02196.HK/600196.SH)各自与外企合作推进。
图源自招股书
从招股书来看,因明生物对于肉毒毒素的商业化也寄予厚望。YY001虽然研发进度稍缓,才在国内启动I/II期临床试验,但因明生物已经在为这款产品开始建设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的生产工厂,设计年产能为200万瓶YY001冻干剂,预计今年年底就投入生产YY001,先用来支持该产品的III期临床试验,未来用于商业化生产。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孙骋)
相关推荐
三年完成6轮融资,因明生物的“花哨”管线有多吸金?丨IPO速递
多个候选药物将进入中美I/II期临床试验,「因明生物」完成6000万美元A轮融资
逸仙电商投资因明生物,或可切入医美领域
世和基因科创板IPO已问询,“看上去很美”的肿瘤检测“钱景”堪忧丨IPO速递
携国产新冠首药赴港上市,真实生物的“单押”风险不容忽视丨IPO速递
九价HPV疫苗厂商上市接力,亏损7亿多的康乐卫士冲刺北交所丨IPO速递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第11周全球投融资共收录51起,总额约177亿元人民币,生物技术领域融资金额最高;国内捍宇医疗获近5亿元最高单笔融资
巨子生物递表港股,“网红”护肤品创造87.2%高毛利率丨IPO速递
创投日报 | 「智慧芽PatSnap」获得3亿美元E轮融资;「微步在线」完成5亿元E轮融资;以及今天值得关注的早期项目
融资16亿还亏钱?抗癌药企亚盛医药IPO
网址: 三年完成6轮融资,因明生物的“花哨”管线有多吸金?丨IPO速递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6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