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7月热门行业研报精选

7月热门行业研报精选

一、房地产行业

1、近期行业动态:

1)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6月销售面积1.8亿平方米,同比-18.3%(前值:-31.8%);开发投资金额1.6万亿元,同比-9.4%(前值:-7.8%);新开工面积1.48亿平方米,同比-45.1%(前值:-41.8%)。

2)2022 年第29周,全国64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积384万平米,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 2%;从累计数值看,年初至今64城成交面积达11843万平米,累计同比下降38%。一二线城市成交走势明显好于三四线城市。全国23城二手房成交面积为163万平米,同比增速14%,前值5%;年初至今累计成交面积3559万平米,同比-30%,前值-31%。

3)国常会:保障住房刚性需求,合理支持改善性需求。三部委:加大债券融资服务力度,引导资金流向优质民营企业。

4)银保监会表示,2022年来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地方更加有力地推进保交楼工作。央行提出,扩大消费的重点是稳定和扩大城乡居民住房需求,逐步使居住属性的住房供求基本平衡,开辟多种住房融资渠道。

5)7月21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表示,6月份,房地产贷款新增2003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522亿元,房地产信贷整体运行平稳;同时,银监会指导银行提高按揭贷款审批效率,目前放款速度已经达到2019年以来的最快。

6)郑州地产集团与河南资管联合设立地产纾困基金;青岛、南京、海南等地积极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工作;温州首次购买市区新建商品房,将给予消费补助;各地公积金贷款政策持续优化,淮安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至60万元;哈尔滨、固原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调至 80 万元;长沙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至 70 万,二套最低首付调至 40%。

7)广州、无锡、南通完成二批次集中供地。

8)西南证券出具研报显示,主动偏股型基金房地产行业仓位占比结束连续三季度增加转为下滑,二季度房地产行业持仓占比 1.08%,环比减少 0.23pp。十大重仓地产股中减持数为 4个,板块增持前 3公司为滨江集团、中国海外发展和碧桂园服务,板块减持前 3 为招商蛇口、金地集团和保利发展。

2、行业研报精选 

1)机构:国盛证券

分析师:金晶、肖畅、肖依依

观点摘要:

a)     上半年基本面:① 销售量价齐跌,城市分化显著,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1.4%至14.3万亿元,2023年销售复苏仍将依赖政策放松。上半年累计销售金额同比降至-28.9%,跌幅位居历史最高水平。上半年累计销售面积同比为-22.2%,累计销售价格同比为-8.6%,70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同环比均转负。二三线城市住宅销售金额同比降幅高于一线城市。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四限政策持续放松,当前市场处于弱复苏情况。② 拿地金额同比下降近5成,国企成为拿地主力,预计全年土地购置费下降22.2%至3.9万亿元,若销售市场修复力度偏弱,开发商基于“以销定产”的投资策略,2023年土地市场成交的修复难言乐观。上半年土地购置面积同比降低48.3%,成交价款同比减少46.3%。300城土地供应量缩减近半,成交缩减约六成。首批集中供地成交热度平平,国企为拿地主力。③ 预计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12.7%至12.9万亿元,2023年依旧承压。④ 政策放松呈现“少量多次、逐步加快”特征,一二线城市仍有较大空间。目前全国40个一二线城市中,北京、三亚尚未出台“四限”相关政策,其余38个城市或多或少均有所放松。限购政策放松力度远大于限贷限售,预计后续更多核心二线城市将逐步全面放开限购,同时二套房认定标准及商贷首付比例仍有较大放松空间。

b)    地产若一蹶不振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① 2021年房地产占支出法GDP比重已达17.6%,在未考虑地产链和房地产消费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行12.7%将影响全国GDP-1.1%。② 我国目前财政收入中约有36%金额由房地产行业贡献,各省地方财政收入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度均值为49.5%,销售拿地持续低迷,根据测算,我们预计今年房地产相关收入将同比下降21.9%,减少量将占2021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0.8%。按目前形势推演,明年对土地财政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③ 上半年银行涉房不良率剧升,债券违约率上升。④ 房企出清导致销售进一步恶化,被迫停止拿地和精简人员。

c)     地产当前所处的周期位置:① 大级别周期的腰部平台回暖期: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新房销售总量在2021年见到历史大级别周期的顶部,现处在长坡下行周期的中段,会在当前13-14亿平的总量平台企稳,并在政策驱动下回暖。② 中级别周期下的去库存阶段:从短库存及库存去化周期维度来看,短期处在历史相对高位,去库存是当下的节奏。去库存有两种办法:提振销售或者控制供给。在杠杆打不开的当下,供给都无法显著放量。同时,由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较高,供给也无法再进一步收缩,故提振需求是唯一的短期选择方向。③ 小级别周期里的萧条转复苏期:商品房销售市场正处萧条期的时候,政策在衰退期中段已经出台,后续会逐步进入复苏期、繁荣期。我们认为无论是大级别、中级别还是小级别周期所处的位置都预示着,今年的房地产政策力度仍需加码。

d)    投资建议:房地产多点爆发的问题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与2008/2014年不同,本轮周期供需两端均存在很多阻塞,需要政策多点开花。下半年到年底,有望见到第二波强力放松政策的加持,地产和物业均有绝对收益的空间,维持地产开发板块“增持”评级。建议关注:A股—滨江集团、保利发展、华发股份、万科A、金地集团、招商蛇口、建发股份;H股—绿城中国、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越秀地产、中国海外宏洋、中国金茂;物业—A股关注招商积余;H股关注华润万象生活、绿城服务、中海物业、保利物业。

2)机构:国金证券

分析师:杜昊旻

观点摘要:

a)     近期竣工交付风险事件的核心原因是出险房企的流动性困难。市场销售快速下行,房企销售资金回笼量降低,2022年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28.9%,且竣工交付风险项目占比较高的地区主要是市场供求有一定压力的中西部城市,如郑州、昆明等在售库存去化周期超过20个月。房企增量融资受阻,1Q22和2Q22房企公开债券发行金额分别同比-47.2%、-32.7%,而到期公开债券规模维持高位。2021年上半年之前,预售资金监管力度相对较弱,母公司违规抽调项目资金,在自身出现流动性危机后,难以填补项目层面的建安资金,导致项目出险竣工交付风险。

b)    预计有专项基金设立解决保交付问题,提振市场信心,利好有优质货值储备的房企。交付风险或将导致购房者信心受挫,尤其对民企项目接受度下降,市场销售恢复进度或受影响;房企销售进一步分化,优质房企更受认可,销售或强者恒强。民企在销售、投资端参与度下降,后期或导致市场供应不足,且地方财政压力将加大。我们认为仅靠项目主体层面的手段解决风险难有成效,需要外来资金的帮扶,预计专项基金或将设立解决交付风险问题,而此类基金主要应用于项目层面,并不直接作用于出险民企,但能带动市场信心的修复提升。同时预计土拍政策将持续放宽,需求侧限购限售等政策或进一步优化,但并非所有房企都能享受系列宽松政策带来的利好,手里有货、货能卖动的房企才能真正吃到红利。

c)     房企销售分化加速,改善房企强者恒强。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行业供给侧出清不断推进,行业格局正逐步重塑,30家出险房企的销售规模占百强房企的比例从2018年40%以上降至2022年1-6月的20%,而改善型房企的销售排名正持续提升。改善型房企主要布局高能级城市的核心板块,去化有保障,土储流动性高,对资金占用相对较小,可实现有质量的高周转;而多数出险房企土储中商业文旅、低能级远郊住宅占比高,纾困难度大。改善房企利润率可通过流动性、产品溢价和新增高利润项目来提升,其在2021年下半年以来积极错峰拿地,一方面能通过高利润项目改善利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在市场逐步恢复的2022年下半年推出高品质项目,抢占市场。

d)    投资建议:竣工交付风险或加速房企的销售分化和供给侧出清,重塑行业格局,同时预计针对风险事件出台的系列措施将修复市场信心,同时我们认为本轮周期中将由高能级城市、改善需求引领行业复苏。首推积极布局重点城市核心板块、拥有高质量产品服务力的房企,如绿城中国、建发国际、滨江集团等或把握强者恒强的机遇,行业地位或将进一步提升。稳健选择推荐财务结构健康、现金流安全的头部国企央企,销售相对稳定,也能保持一定拿地强度,如保利发展、中国海外发展。

3)机构:天风证券

分析师:韩笑

观点摘要:

a)     公募基金:地产持仓结束回升趋势,龙头仓位分化加剧。2022 年二季度房地产板块的公募基金持仓总市值为 1119.6 亿元,环比下降12.56%。地产持仓市值占股票投资市值比重 1.69%,环比一季度下降 0.43 个百分点,结束了自 21Q3 以来的回升趋势。二季度地产板块配置比例在所有行业分类中排名第 6,排名与 2022Q1 持平;持仓相对标准行业配置比例低配 0.48 个百分点,低配幅度环比扩大 0.04pct。

b)    行业减持下,龙头持股集中度被动提升。 2022 年二季度,公募基金重仓股持仓市值 TOP15 门槛为 1.7 亿元,较 2022 年一季度下降 33.53%。持仓市值前五个股分别为保利发展、万科 A、金地集团、招商蛇口、新城控股,持仓市值占板块比重合计达 51.22%,环比提升 1.72pct,头部房企持仓集中度已连续四个季度上升。

c)     从重仓个股持仓增减持来看,龙头仓位出现分化,优质成长获显著增持。持仓数量方面,持仓数量占流通股比重增幅 5 个股分别为新大正+3.69%、滨江集团+3.30%、广汇物流+2.02%、华联控股+1.32%、招商积余+0.79%,减仓数量占比前 5 个股分别为金科股份-3.91%、首开股份-3.28%、万业企业-2.36%、中交地产-2.13%、金地集团-1.58%。

d)    从重仓持股的基金数量来看,二季度公募基金重仓地产股数量整体趋弱。二季度公募基金合计重仓 41 家房企,环比上期下降 12 家;平均每家房企获37 只基金重仓,环比上期下降 1 只。二季度持仓市值 TOP15 的地产股中,平均获 96 只基金持仓,环比减少 26 只。此外,二季度共 16 家房企获更多公募基金重仓,基金重仓数量增长前三为广汇物流( +15 只)、滨江集团( +11只)、华发股份( +9 只); 45 家房企受到公募基金重仓减持,前三为金地集团( -103 只)、保利发展( -103 只)、招商蛇口( -57 只)。

e)     沪深港通:地产占比创近五年历史新低,存量配置偏好头部。2022 年二季度北上资金的地产股持仓总市值为 314.3 亿元,环比下降 9.45%;占陆港通累计资金使用额度的 0.86%,占比环比下降 0.17 个百分点,北上资金地产配置占比来到 17Q1 以来新低。重仓个股方面, 2022 年二季度陆股通持仓市值 TOP5 分别为保利发展( 89.4 亿元)、万科 A( 85.8 亿元)、招商蛇口( 24.1 亿元)、金地集团( 18.7 亿元)、华侨城 A( 12.8 亿元),合计持股市值达 230.9 亿,占陆股通地产投资总市值的 73.45%,占比环比上升3.81pct。

f)     2022 年二季度南下资金中房地产持仓总市值为 1008.3 亿元,环比增长2.76%;占南向资金比例为 2.81%, 资金占比环比减少 0.07 个百分点,配置占比连续 5 个季度出现下降。从配置的主流地产股看, 2022 年二季度港股通持仓市值 Top5 分别为中国海外发展( 147.2 亿元)、碧桂园服务( 103.3亿元)、华润置地( 85.2 亿元)、绿城中国( 59.9 亿元)、融创中国( 59.0 亿元),合计持股市值达 454.5 亿,占地产板块投资总市值的 45.08%,占比环比增加 3.34pct。

g)    投资策略:把握基本面复苏的交易价值与销售弹性的超预期分化。我们看好行业投资逻辑从“旧三高”向“新三高”切换,即由“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转向“高能级、高信用、高品质”。具有更优秀信用资质及资源储备的国央企和头部房企有望率先受益于下半年的行业复苏。 持续推荐: 1)优质龙头:中国海外发展、金地集团、保利发展、万科 A、龙湖集团、招商蛇口; 2)优质成长:新城控股、旭辉控股集团; 3)优质物管:碧桂园服务、招商积余、保利物业、旭辉永升服务。建议关注:首开股份、华发股份、金融街、越秀地产、建发国际、滨江集团、绿城中国等。

二、电池行业

1、近期行业动态:

1)    2022年7月21-23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召开。大会上多位企业高管展望了未来锂电市场需求,其中LG新能源预计2025年,EV/PHEV在欧洲市场占有率将达到35%,在中国和美国市场将达到27%;宁德时代预计2030年全球乘用车的电动化率将达到62%,同时储能领域对锂电池的需求将超过1TWh。

2)    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召开期间,多位专家及企业高管表示,对于退役电池的资源回收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是满足未来持续高增需求的重要途径。目前宁德时代对于电池金属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镍、钴、锰回收率可达99.3%,锂回收率可达90%。 中国工程院吴峰院士介绍的天然有机酸高效回收技术,可将锂的回收率进一步提高至96%以上。

3)    截至2022年7月24日收盘,沪深300周涨跌幅为-0.24%,创业板涨跌幅为-1.08%。汽车行业涨跌幅为+2.71%,万得动力电池指数(884963.WI)涨跌幅为+0.98%,表现超过中信一级30个一级行业中的9个。动力电池相关指数中,镍矿指数以+4.18%的周涨跌幅排行最前,锂矿指数以-4.02%的周涨跌幅排行最后。锂电池指数PE(TTM)为49.75。

4)    山西证券出具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7月24日,三元材料大厂成交相对较好,小厂仍旧一般;本周磷酸铁锂行情延续弱稳表现,市场价格较为稳定。本周国内电解液市场均价暂稳,本周国内电解液市场均价暂稳,电解液行业开工率稳中有升,市场供应量持续上升。

2、行业研报精选

1)机构:信达证券

分析师:武浩、张鹏

观点摘要:

a)     钠电池成本优势明显,多路线并行发展。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类似,钠离子相比锂离子存在本征缺陷,但钠离子电池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拥有较好的倍率、低温和安全性能。材料方面:① 正极:主要有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型化合物及普鲁士蓝等,短期看金属氧化物路线有望快速应用。② 负极:负极材料中石墨储钠容量过低,层间距更大的硬碳为合适的材料之一。③ 电解液:钠离子电池对浓度要求更低,溶质换成相应钠盐。④ 集流体:由于钠和铝不会像锂与铝一样反应形成锂铝合金,因此可以选用铝箔为集流体,且可以降低成本。

b)    钠电池有望逐步放量,与锂电池形成互补。① 成本是决定储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规模最重要的参数,要满足容量型储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度电成本需降低约0.3元/kwh以下,铅蓄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度电成本相对较高,钠电池具有优势。② 电动两轮车市场存在铅酸替代需求,锂电渗透率不断提升,但锂电池成本上涨以及冬季续航缩水问题限制了锂电池的普及,钠离子电池成本更低,工作温区更宽,使用也更加安全,且两轮车对能量密度的要求比电动车低,钠离子电池有望快速应用于电动两轮车。③ 低速电动车在我国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新能源汽车下乡给A00级电动车提供了巨大增长动力,钠离子电池在低速车规范趋严和锂电池成本上涨背景下,有望快速发展。④ 我们预计钠离子电池2025年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电动两轮车领域及A00级电动车领域渗透率将分别达到15%、5%、10%,对应2025年钠离子电池需求量将达到57.77GWh。

c)     2023年有望成为钠电池产业化元年。① 21年以来锂价上涨过快给供应链带来压力,短期锂矿价格有望维持高位,钠电池的成本优势更为显著。② 从政策层面,国家各部委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多种储能技术并行发展,《“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指出,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等技术。③ 锂电巨头宁德时代的加入吸引了更多锂电材料厂家布局钠离子电池技术,共同加速钠电池产业链的发展,2023年有望成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建议关注钠电产业的宁德时代、容百科技、振华新材、杉杉股份、天赐材料、多氟多等。

2)机构:光大证券

分析师:殷中枢、郝骞、黄帅斌、陈无忌

观点摘要:

a)     锂电回收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电池退役期来临与锂资源约束,锂电回收势在必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带来动力电池退役量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一环,有助于缓解锂资源区域约束、锂价格因素掣肘,对于落实“双碳”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原材料供需矛盾、电池回收利用市场成熟度不高、发达国家“碳壁垒”等挑战。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在技术路径方面,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加速打造低碳、零碳电池产业链,强化产品循环利用设计理念,推动换电技术及车电分离商业模式,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体系,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核算体系。

b)    我国锂电回收政策法规正逐步完善:2016年12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主体责任。2018年7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京津冀地区、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17个地区及中国铁塔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并确定各试点地区相应的目标任务,这有助于建立相对集中、跨区联动的回收体系。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也将加速完善。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

2020 年 7 月,工信部发布《2020 年工作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要求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探索推广技术经济性强、环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场化模式,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骨干企业;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建立梯次利用产品评价机制; 依托“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健全法规,督促企业加快履行溯源和回收责任。 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评价机制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标志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框架正在日趋成熟。

c)     欧盟:《电池法(草案)》规定最低回收材料使用比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欧盟是最早关注电池回收并采取措施的地区。1991年推出《含有某些危险物质的电池与蓄电池指令》,规定了这些电池需要单独回收。欧盟在3C电池,铅酸电池的回收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很多相关经验。2006年出台废旧电池处理和回收政策(2006/66/EC),形成由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来承担回收主体的配套体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欧盟于2020年12月发布《电池法(草案)》,旨在取代电池指令(2006/66/EC),原定2022年1月生效,但截至2022年3月1日仍在审理流程中。该法案规定了电池的可持续性、安全性和标签要求,并着重提及了废电池的收集、处理和回收。

d)    投资建议:锂电回收有助于弥补上游资源、特别是锂资源供给缺口,锂电回收市场空间及发展前景广阔。建议关注具有技术和渠道优势的回收企业:① 具备完善金属资源回收能力的锂电回收企业:天奇股份、光华科技。② 转型切入锂电回收领域的企业:旺能环境、浙富控股。旺能环境2022年1月收购立鑫新材料,进入锂电池回收领域。浙富控股正在积极布局动力蓄电池回收拆解单位产生的废液、废渣等危险废物的处置市场,截至2022年4月30日,规划的“4万吨/年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拆解项目”已完成备案。③ 形成产业链一体化闭环的三元前驱体及正极企业:邦普循环(宁德时代)、华友钴业、格林美、芳源股份等。芳源股份与法国威立雅共同投资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威立雅江门布局锂电回收。

3)机构:国信证券

分析师:王蔚祺

观点摘要:

a)      全球电动车行业回顾与展望:在全球新能源发展浪潮之下,汽车电动化正加速推进。2021年全球电动车销量达到650万台,渗透率达到9%。2022年伴随新冠疫情,俄乌地缘冲突等事件发生,对全球新能源车产业链生产供应及销售产生短期扰动,5月后随着全球生产以及需求端的恢复,整体新能源车销量恢复良好。国内市场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24.8万辆,同比+123%。展望下半年,比亚迪海洋系列、理想L9、蔚来ET7、问界M7、零跑C01、长安深蓝等新车型上市有望带动需求高速增长。欧洲方面,本地供应链瓶颈逐步解决、特斯拉上海工厂出口逐步恢复,销量有望迎来触底反弹。美国方面,市场高占比的皮卡仍以燃油车为主,且电动车车型缺乏多样化造成渗透率提升缓慢,而伴随CyberTruck、Rivian、福特F-150等电动皮卡车型交付,以及进一步政策鼓励,美国电动车渗透率有望走高。

b)      全球动力电池及材料行业回顾与展望:新能源车市场高景气有望带动电池出货环比增加。成本端,锂盐价格高位稳定、电解液价格已经大幅下降,负极、隔膜相对稳定,综合材料成本处于持续优化的状态。今年2季度以来,动力电池企业陆续涨价,盈利能力持续修复。比亚迪CTB、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等新体系迭代创新,技术优势稳固领先份额。同时,高能量密度、长续航的新一代电池体系带动高镍、磷酸锰铁锂、硅负极、单壁碳纳米管、LiFSI等新材料渗透率提升。此外,具有成本优势的钠离子电池产业正进入产业化快速推进期,相关电池企业、材料企业布局持续加速。

c)      投资建议:我们推荐盈利能力逐步提升,需求向好的电池环节,供给偏紧的负极、隔膜环节,以及具备技术领先性和渗透率提升空间的新型材料环节。① 电池环节:二季度各大电池厂涨价10%-30%传导成本压力,同时上游正极材料、电解液价格下跌,电池企业自二季度以来盈利能力显著修复。同时,下半年新能源车出货提速。由此,我们推荐需求整体向好、盈利有望快速修复的电池环节,推荐标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蔚蓝锂芯。② 材料环节:得益于动力电池材料体系和封装工艺迭代创新,相关新材料企业凭借技术壁垒获得更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因此我们推荐当升科技、容百科技(高镍正极),璞泰来(快充、硅基负极),德方纳米(磷酸锰铁锂、储能型磷酸铁锂),天奈科技(碳纳米管导电剂),天赐材料(LIFSI),恩捷股份(供应偏紧的高景气环节)。

三、美容护理

1、近期行业动态:

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 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 424 亿元,同比增长 8%;上半年化妆品零售总额为 1905 亿元,同比下滑 3%。

2)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203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为6382亿元(CAGR约17.45%),较2021年预期的6535亿元小幅下降15.3亿元;到2030年,国内非手术类医美市场规模占整体比重或可达65%。

3)      化妆品板块自年初至2022年6月29日累计下跌1.17%,跑赢沪深300指数8.93pcts。

4)      国金证券出具研报显示,6 月以来,化妆品上游行业两种主要初始原料原油、棕榈油、合成树脂的价格均有所回落,6 月棕榈油价格显著回调、环比 5 月下降 12.57%;6 月以来,受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原油市场价格高位回落。

5)      7月26日,深圳印发的《促进大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出,积极发展用于皮肤美容、口腔美容、中医美容的医用激光、光子、水光仪、内窥镜等医疗器械。推动发展医疗美容产业跨越性规范发展。

2、行业研报精选

1)机构:财信证券

分析师:邹建军、陈诗璐

观点摘要:

a)      行情&估值回顾:年初至今化妆品板块先跌后涨,估值总体分化,核心头部公司估值坚挺。化妆品板块自年初至2022年6月29日累计下跌1.17%,跑赢沪深300指数8.93pcts,其中珀莱雅、贝泰妮等核心头部公司领先板块整体,股价累计上涨。年初至今化妆品板块估值持续下行,主要受子板块及个股表现分化拖累。而后,受“618大促”催化影响,珀莱雅、贝泰妮、华熙生物等个股估值提升,核心头部化妆品公司业绩继续快速增长,估值表现稳健。

b)      业绩表现:化妆品板块整体业绩增长稳健,品牌端表现亮眼,内部分化加剧。现阶段,化妆品新规之下,功效性检测对化妆品企业的研发、产品、资金等综合实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此外,后流量时代全渠道进入存量平衡阶段,较大程度冲击此前品牌单依靠流量的线性增长模型,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从最开始的渠道驱动转变至流量驱动,现已演变至产品驱动,进入品牌沉淀期。核心头部公司前瞻性的战略布局逐渐在业绩端得以兑现,2022Q1头部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超过30%,表现显著优于板块整体。

c)      盈利能力表现:化妆品板块整体盈利能力受代工厂端拖累,核心头部公司毛利率水平居前,ROE水平稳定增长。一方面,头部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大单品收入贡献增加,毛利率提升,如2021年珀莱雅毛利率同比提升2.93pcts、2022Q1毛利率同比提升3.16pcts;另一方面,头部公司品牌力提升带动用户复购,部分公司费用率稳定在一定水平区间内,在当前流量成本的背景下,费用率有望持续降低。此外,品牌力的提升意味着产业话语权的增加,核心头部公司营运能力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均有所提升。其中,珀莱雅、贝泰妮等核心头部公司ROE水平近年来稳定在较高水平。

d)      投资思路:① β逻辑:短期增速有望见底回升,长期竞争格局优化。短线维度来看,备案数量有望于Q3恢复至正常水平,边际改善供给端,叠加化妆品必选消费属性凸显,下半年“双11大促”加持需求端承压较小,预计下半年行业增速呈前低后高趋势。中长线维度来看,化妆品新规之下缺乏资金、研发、平台优势的企业正在被逐步淘汰,同时在新的变革型渠道出现之前,新品牌依靠营销抢占新流量阵地实现突围的难度较大,存量流量的盘活及深度运营更为重要,成熟头部企业的发展更良性,整个竞争格局正在优化以平滑风险,赛道长期业绩、现金流确定性较高;② α逻辑:大单品+强品牌+集团化能力之下,国货龙头ROE有望稳步提升。首先,竞争着力点回归至产品,拥有大单品的企业的毛利率更高。其次,具备相对成熟品牌力的企业对现有渠道消费者深度运营,复购率较高,在边际流量成本提升背景下费用率稳定,净利率水平向好。最后,集团化能力强的企业通常拥有较高的品牌效应,无需牺牲净利润换取高周转。

e)      投资建议:伴随着单品牌势能的提升,国内化妆品企业注定走向大型化妆品集团化发展之路,最终降低对营销和渠道的依赖,实现企业自身和整体化妆品行业生命周期的提升,重点推荐珀莱雅,其次推荐贝泰妮、华熙生物。

2)机构:国盛证券

分析师:鞠兴海、赵雅楠、萧灵、张望

观点摘要:

a)      美容护理在消费板块中表现强劲,长线看好精选龙头配置价值。2022 年初至今美护板块跌幅 8.2%,行情走势跑赢大盘,在可选/必选消费板块中横向对比来看,估值处于中上游。化妆品/医美板块目前估值( PE-TTM) 分别为 53/62 倍,较年初以来有所提升,整体仍处于历史中位水平。上半年消费环境整体承压,社零总额1-6月累计 21.04 万亿元(yoy-0.7%),6 月当月增速实现转正,同比增长3.1%。其中化妆品社零上半年在多重因素下增长承压,1-6 月同比-2.5%,6月增速转正为8.1%。此外,6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达 2.5 万元,同比+3.6%,相较于2020 年同期均较高,有望支撑板块复苏。从板块内部分化情况来看,优质龙头享有较稳定的估值溢价。结合行业短期受益于疫后消费复苏且竞争格局有利于龙头提升份额,中长期仍具备高成长景气度,精选细分赛道优质龙头配置价值突显。

b)      主线一:聚焦疫后复苏板块,把握龙头扩张机遇:① 医美:轻医美场景成长迅速,需求升级伴随产品创新。 2021 年我国医疗美容市场达 1891 亿元,其中轻医美场景 977 亿元, 伴随渗透率加速预计未来 5 年行业 CAGR 高达 16.15%。 2022年以来疫情冲击医美机构短期承压,但不改消费韧性, 6 月五大医美城市终端针剂价格环比回升 1.02%。由玻尿酸到胶原蛋白的产品创新推动需求升级, Frost& Sullivan 测算至 2026 年胶原蛋白类零售规模有望达 117 亿元。再生针剂、光电设备、肉毒毒素、胶原水光等新品演绎下,龙头公司管线强者恒强,以直销渠道打法结合优质产品共同赋能业绩高增; ② 医疗服务:升级需求高速成长,关注植发正畸等细分赛道。 2021 年我国人均医疗卫生总费用达 5348 元,过去十年CAGR 达 11.46%,万亿赛道长坡厚雪。后疫时代立足短期业绩回流与长期需求升级,政策趋势引导社会办医,监管持续优化竞争格局;产品趋势走向分级定价,精准捕捉各类需求。精细化运营推动标准化扩张能力持续升级,建议关注低渗透高增长的毛发医疗与隐形正畸两大赛道,对应 2030 年市场规模 1381/801 亿元。

c)      主线二:疫后时代,长线看好颜值经济稳健增长。① 化妆品:行业转入新阶段,龙头企业品牌塑造能力渐显。据跟踪 1-6 月护肤+彩妆大盘 GMV 数据,淘系1331 亿元(yoy-12.5%),抖音 272 亿元,京东 223 亿元(yoy+4.2%)。产品功效宣称竞争不断升级,多重考验下品牌商延续分化,贝泰妮/珀莱雅/华熙生物等龙头在原研投入、产品矩阵及渠道建设等方面优势突显,增长远优于行业整体,22Q1 营收分别同增 59%/39%/62%,并在 618 期间于天猫/抖音等多平台排名居前。我们认为随着疫后美妆消费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头部国货品牌形象沉淀升级,有望以高性价比持续扩容贡献稳增业绩; ② 培育钻石:璀璨新星,量价双逻辑演绎。行业高景气度持续验证,印度 2022 年 1-6 月钻石毛坯进出口额分别同增 72%和 80%,测算至 2026 年全球培育钻石珠宝规模达 196 亿美元。供不应求现象延续,上游产能加速落地推动核心制造商业绩兑现,中兵红箭/力量钻石/黄河旋风等核心龙头制造商预告 2022H1 利润增速超 100+%。未来产量与质量仍为制造商竞争要素,率先突破产能瓶颈有望建立先发与垄断优势,掌握领先合成技术易在定价权争夺中占据主动地位。

d)      投资建议:美容护理板块具备高增长韧性且格局优化等优质属性,龙头壁垒初显且持续沉淀,有望随着竞争格局优化持续贡献优异业绩增速。长期看好:化妆品中通过研发/产品/渠道综合发力的优质品牌,核心推荐贝泰妮、珀莱雅,对应2022 年 PE 分别 72X/61X;医美中兼具研发与资质壁垒的龙头耗材厂商,核心推荐爱美客、华熙生物,对应 2022 年 PE 分别 87X/66X;培育钻中有核心技术及清晰产能的龙头制造商,核心推荐力量钻石、中兵红箭,对应 2022 年 PE 分别39X/46X。

3)机构:东亚前海证券

分析师:郑倩怡

观点摘要:

a)      中报业绩落地在即,供需回暖或催化板块行情。短期来看,美护需求端边际改善,医美迎短期疫后消费回补+暑期经济,化妆品七、八月进入传统淡季,由于2021年7-9月化妆品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速较低,仅2.8%/0%/3.9%,低基数下今年有望实现同比亮眼增长。供给端方面,上市公司迎中报披露期,二季度行业增长放缓为普遍预期,然而从已披露业绩来看,头部品牌在困境中维持较好增长,如华熙生物2022H1归母净利润4.7亿元(同增30.49%)、珀莱雅2022H1归母净利润约2.9-3.0亿元(同增27%-31%)、鲁商发展2022H1化妆品板块收入约10.01亿元(同增61%)。与此同时,头部企业产品品牌矩阵升级迭代推进频传佳讯,且部分化妆品原料价格自高位回落,我们认为短期美护消费拐点或已显现,三季度行业有望迎来供需回暖,景气度预计有所回升。

b)    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医美药械、化妆品增长态势不改,但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受疫情反复考验,头部企业可依托品牌、渠道、供应链及资金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我们持续看好注射类轻医美药械龙头爱美客以及国货抗敏护肤品中领先地位突出的贝泰妮,相关标的包括珀莱雅、华熙生物、昊海生科、鲁商发展、复锐医疗科技等。

相关推荐

7月热门行业研报精选
20份研报,一键读懂搜狗
A股新风口已至,“专精特新”、精选层背后有哪些机会?
新三板精选层正式开闸,已有3家教育公司备战“小IPO”
会员,社交,精选:云集赴美IPO背后的三大引擎
热门赛道引发“资金潮” ,半导体行业“护城河”是如何构建的?
心动网络H1财报点评:亏损3.25亿元,自研新品待发力
7月全球热门移动应用收入榜:抖音及TikTok吸金超1.02亿美元
中概股一周精选:热门中概股普跌,新战略公司受市场青睐
最前线 |谷歌2019年度精选应用出炉,与苹果相比,它还是不够“硬”

网址: 7月热门行业研报精选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6384.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