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任倩,36氪经授权发布。
临近年关,VC/PE仍在加速出手。
“上半周开项目会,下半周出差,周末梳理材料,周一再开会,循环往复。”这是林航(化名)最近几个月的工作状态。他在北京一家VC机构担任副总裁,“春节之前抓紧把钱投出去,这是我的KPI。本来打算要在8、9月份要搞的团建,今年估计也实现不了了。”林航笑了笑。
相比之下,在深圳一家中小VC供职的王力(化名)就没那么幸运。因今年募资不顺利,之前两支基金又全部投完,他每天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机构官宣项目融资,“干着急,但没办法,项目不等人”。
回望魔幻2020年,一级市场冰火两重天。红杉中国在今年2月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完成对25家企业的投资,这一节奏保持到年末,一年完成近300笔投资;深创投今年开了近200次投委会;成立不到一年的高瓴创投,已经密集投出近200个项目。但与此同时,很多同行正在悄悄消失——数据显示,2020年VC/Pe管理人减少数量创下历史之最。
几乎所有尚在牌桌的投资人,今年都能明显感觉到创投圈厮杀的激烈程度,火药味达到顶峰,尤其是对头部项目的争夺,有时情节紧张如谍战片。甚至有投资人给出这样略显夸张的评价:大基金扫过的地界寸草不生,中小GP连喝汤的份都没有,更别说吃肉了。
猛踩油门,是最近不少投资人的一致感受。
今年2月疫情最吃紧的时候,红杉中国曾在一个月内完成对25家企业的投资,平均1.2天出手一次。这一节奏一直保持到年末——投资界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红杉中国今年共有近300笔投资,在科技、医疗和消费多点开花,覆盖早期、VC和PE全阶段,以及基石投资、定增基金和二级市场。比如在早期,红杉种子基金今年投资的项目数量近40个。
“虽然今年形势特殊,但对红杉的投资节奏影响不大,而且新变化也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今年红杉还在投资方向上做了一次系统升级,聚焦科技、消费、医疗健康等三大领域。”红杉中国投资团队告诉投资界。
“我现在不是在开投委会,就是在去看企业把关投资的路上。”深创投副总裁李守宇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不够用。他告诉投资界,这几个月投委会的召开次数明显增多。截至12月3日,深创投已累计召开168次投委会。2020年前三季度,深创投新增投资项目数量90个,投资金额39.46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的91%,并且四季度还在密集出手。
这样的景象在头部机构中并不罕见。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说,原本以为今年3-4月时会是一个投资节奏比较慢、市场比较冷的状态,而现在无论是观察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看周边的消费热情,以及被投企业的现状、每天在外面投新项目时面临竞争的情况,跟年初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邝子平透露,启明创投今年前三季度已经投资超过60起,“一季度的节奏比较慢,较多是在二、三季度完成,四季度的进展应该也差不多。” 不过他同时坦言,要保持清醒的认知,“其实整年下来我们都非常活跃,年底节奏不会更快了。”
2020年,几乎整个一级市场都感觉到了,横空出世的高瓴创投出手之密集。成立不到一年,高瓴创投投资项目近200个,ToB(软件与硬科技)领域超过60个,这和其一向重仓的医疗领域投资比重基本持平。
“三、四季度投得更多,年底也完全没有慢下来的节奏。一周5-6个项目交割的情况很常见。比如我们上周就官宣了5个案子,最近还有10个左右项目正在交割、即将官宣。”高瓴合伙人、高瓴创投软件与硬科技负责人黄立明告诉投资界,在他负责的To B领域,如果去年热度是3的话,今年起码升到了4.5,而且明年热度还会持续。“这也是我们投资人停不下来的原因。”
同样专注To B领域的经纬中国合伙人熊飞最近也着实忙碌,“6*12是常态,组里的投资同事经常12点以后离开办公室,我个人加班、出差也比较频繁。虽然进入冬季疫情有些反复,但是很多情况也必须得亲自跑、面对面和创始人聊,甚至不止是高管,中层有时候也会聊聊。”公开数据显示,截止12月10日,经纬中国已投资130个项目,投出接近10亿美金。
渶策资本创始合伙人甘剑平对于年底冲刺的感觉并不强烈,因为渶策从去年募资完成后投资节奏一直很快,甚至有项目还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投进去的。甘剑平说,今年是他个人休假最少的一年,“目前的工作状态仍然是在不断地接触创业者、看大量的新项目、对更多赛道做行研和学习。”
2020年即将过去,今年的一级市场到底有多疯狂?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VC/PE的新募集基金数量和投资数量均上升。其中,投资案例数从第二季度的1751件,上升至第三季度的2776件,投资总金额也从1788亿上升至2135亿,两者的增幅均接近60%。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资金密集涌入了医疗、半导体/芯片、大消费、ToB、在线教育等早已拥挤的赛道。
几乎所有尚在牌桌的投资人,今年都能明显感觉到,火药味从没这么浓烈过,创投圈厮杀的激烈程度似乎达到顶峰。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提到今年两个印象深刻的案子。ba饰物局是今年发展很快的一家公司,今年至少已经融资4轮,“根本没有DD(尽调)的时间,也不允许修改投资条款,谁先打钱谁就能投进去。”
吴世春称之为“盲call”。“在一些非常火的项目上就是这样,它们基本都是背靠背的方式融资,如果晚点打款、晚点进场的话,就有可能被甩掉没有机会投资这个项目。”另一个案例则是moody美瞳,梅花从2019年12月投资种子轮,今年两次加码,“这一类消费项目今年抢的格外厉害,我们必须用不同的节奏去适应。”
渶策资本有一个项目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投进去的。“在我们投资翼鸥教育这家公司之前,投资团队做了大量的行研,当时我们就看好这个赛道,并且动作非常迅速。三月初,在北京刚开始线下复工的时候,我们在北京的创始合伙人胡斌就带着投资团队戴着口罩和企业在线下第一次见面了。翼鸥从技术到团队,我们都很认可,之后从DD到决策都很迅速,很果断地就投了。”甘剑平提到。
受疫情影响,今年在医疗领域也开始出现更多被疯抢的项目。有一家早期数字医疗企业,在见经纬合伙人的当天就签署了TS(投资意向书)。经纬遇到这家公司时,已经有其他两家知名基金向该公司发出了TS,公司需要快速做一个不太容易的决定。
决定性时刻发生在投资团队见完后的第二天晚上,双方约好在经纬上海办公室见面。为了见这家公司,经纬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特意改了机票匆忙飞回上海,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则从北京视频接入。一番交流后,经纬团队与公司创始人当天晚上10点在办公室签署TS,成为那轮的独家投资方。
看准的时候,唯快不破似乎成为今年一级市场的共识。“非常像2014年底、2015年初那个阶段,那时候一个好项目要在两周之内做决定,否则你就有可能彻底错过。”一位VC投资人对此颇为无奈。
眼下,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在同一个案子上“狭路相逢”。
AI医疗企业数坤科技从2018年开始连续得到了华盖资本的四轮投资,“前两年数字医疗其实很冷,没太多人投。”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许小林告诉投资界,等到今年数坤大热,一年的时间数坤的融资额已经接近10个亿,许多知名机构也已经抢不到份额了,企业光协调投资方额度就费了很大劲。”
创世伙伴资本CCV在2019年初领投数坤,CCV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透露,当时CCV团队正在做AI在医疗影像方面的应用研究,发现办公室所在的金辉大厦就有一家叫做数坤科技的公司从事相关应用。近水楼台,在和两位创始人楼上楼下深度沟通过两次后,周炜认定这个团队是他所看过的AI影像领域里最强的。虽然当时AI医疗投资热潮已过,所有的AI影像公司融资都非常艰难,但周炜和团队还是决定领投数坤。不到两年时间,数坤完成多轮高额融资,CCV每轮都加码投资。而在近日的新一轮融资中,红杉中国完成了领投。
类似的案例还有全球抗菌新药研发企业盟科医药。今年8月,盟科医药刚刚完成华盖领投的3亿元D轮融资,短短四个月后又拿下君联资本领投的7亿元E轮融资。
当初华盖进场前,这家公司已在抗感染药物领域做了13年,因为行业的特殊性进展一直较慢,“很多投资人对这个项目又爱又担心,但就是不敢轻易下手。我们在充分评估后还是决定投。”许小林说,那次下手还是非常准的,D轮领投不久就有好消息传来:一是其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新药在国内申请绿色通道即将上市;二是拿到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的批复。这几个因素叠加迅速让盟科变得炙手可热,“后来又进来7家机构,可估值已经比四个月前涨了接近15亿。”
在高瓴创投看来,今年对头部项目的争夺确实异常激烈,有时情节紧张如谍战片。曾经有一个To B应用型项目,创始人已和高瓴创投谈好TS,“就等我们北京飞过来落地就签,结果上飞机前创始人告诉我们另一家基金杀过来了,直接把他堵在办公室”。所幸,这是一位非常有契约精神的创始人,“死死扛住了压力”,最终高瓴创投成功完成独家领投。“而且他们确实也懂”,这位创始人告诉投资界,在ToB领域,“只有懂,才能帮得上忙。”
在今年的市场节奏中,决策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头部项目标的有限、明确,反过来是基金拼判断、拼底牌、拼手速的时候。黄立明告诉投资界,“我们的决策流程非常简单迅速,有几次碰到看起来很难定夺的复杂局面,前线投资人和合伙人通一个电话,马上就拍板了。”
过于火热的一级市场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多位投资人给出这样略显夸张的评价:大基金扫过的地界寸草不生,中小GP连喝汤的份都没有,更别说吃肉了。
赵伟(化名)在北京一家中小机构担任副总裁,主要看消费项目。让他意难平的是,有一家公司他从2019年年底就开始接触,今年疫情缓和后还专门飞去当地与创始人见面,还在做着市场调研时就听说这家公司已经拿了某头部机构的投资。
“那个时候产品还没有完全研发出来,就只是出了个Demo,但是首轮估值已经叫到3000万美金了,这对我们这样的小机构来说太贵了。”更为赵伟惊讶的是,一年后,这家公司又拿到某互联网巨头的6500万美金,投后估值直接拉升至2.6亿美金。
“其实这个团队背景很厉害,好项目根本不缺钱,各个机构肯定都接触过了,就看谁钱多、打钱快。”而就在前几天,赵伟听说这家公司又拿到新一轮融资,多家知名机构入场。“今年大小机构去抢这种热门的项目太多了,有的纯粹是因为一个新方向、天花板看起来比较高,然后估值就要贵上5倍甚至10倍,难道不疯狂吗?”
残酷的事实正摆在面前:在今年整体募资冰冻的情况下,谁能募到更多钱,能给出更高的估值,谈判的筹码就更多。这就像硬币的AB面——机构手里有钱,投资反倒成了KPI;但如果没钱,投资团队看再多的项目也毫无意义。
深圳一家中小人民币基金的IR负责人王力(化名)告诉投资界,每天眼睁睁看着其他机构官宣项目融资消息,“干着急,但没办法,项目不等人”。更让他焦虑的,是不间断刷到大规模美元基金募集的新闻。
他所在的机构之前两支基金已经全部投完,但是正在募集的人民币新基金迟迟没有进展。“其实不仅是我,今年我们整个投资团队也都在募资,大家从4月份开始几乎每周都出差,主要是找一些国资LP和上市公司。但今年的环境你也知道,人民币母基金自己募资都很困难,政府引导金的钱更不好拿。”
回想起自己绞尽脑汁找钱的日子,王力叹了口气,“创业者找我们要钱,我们找LP要钱,其中的苦我们都感同身受。”
眼下,当资金变成稀缺资源,GP清洗会越来越残酷。经纬张颖直言,“今年的争抢比往年都要激烈,好项目能投资进去的就是那不到十家的的头部机构,很多腰部的机构可能都没有机会参与抢夺。”
李守宇也认为,“创投行业本身就是二八定律,优秀的头部项目自然会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对于头部项目,不光是今年,其实每年都是机构争夺的对象。”
魔幻2020终于进入倒计时。回望这一年,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搅乱了创投圈。
一季度,整个创投圈过得煎熬。二、三季度,在陪伴被投企业度过疫情的冲击后,手有子弹的投资人开始卯足了劲“捕猎”新项目。“优秀的项目留给VC的可投资窗口期非常短,所以决策速度要比以往更加迅速,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眼下呈现出的较火热的投资态势。”周炜说。
对于一级市场投资人而言,他们或许没有过多的时间回忆上半年。因为更严峻的洗牌正在来临——很多同行将悄悄消失。数据显示,2020年VC/PE管理人减少数量创下历史之最。对这个行业来说,“二八分布”已经是普遍共识,更极端的境况是“一九格局”。当潮水褪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也只有留下来,才能守到创投的春天。
相关推荐
年底,VC/PE拼了:好险,项目差点被截胡
那些拿不到 Carry 的 VC/PE “打工人”
2020年,联姻VC/PE
vivo两路纵队突围,存量市场截胡
下一个十年,中国最强VC/PE会是谁
下一个十年,中国最强VC、PE会是谁
2020年,VC/PE开始“炒股票”
2020年,上市公司联姻VC/PE
年底,估值涨疯了:VC不尽调就打钱
2019年,有些PE与VC已注定找不到接盘侠
网址: 年底,VC/PE拼了:好险,项目差点被截胡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