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为什么你总是过于害怕麻烦别人?

为什么你总是过于害怕麻烦别人?

前几天在群里和读者交流,有人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总是很害怕麻烦别人?

他说:工作上需要跟同事对接时,总是特别担心影响别人,非要等到实在拖不下去了才肯行动;

平时有事情向别人求助,也总是会有许多心理负担,需要做好久的心理建设才肯开口;

甚至,哪怕只是跟别人打一个电话,也要一拖再拖,一直问自己“是不是得找个适当的时机”……

我觉得这个话题十分有趣。因此,今天我想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很害怕麻烦别人,羞于对别人提出要求和帮助?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个很简单呀,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就是这样的教导:父母总教导我们没事别麻烦别人,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

但这并没有解答问题,只是用另一个问题来替代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习惯和文化环境呢?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会这样教育我们呢?

同样,可能有许多人会觉得:会不会是因为我们害怕别人拒绝呢?因为我们害怕自己的请求被别人拒绝,所以连带着不敢去提出请求。

但是,这同样没有那么简单。举个例子:工作上跟别人对接,跟别人打一个电话,甚至只是传达一个简单的消息,这些事情显然是不可能被拒绝的,但仍然有许多人担忧,害怕麻烦别人。

再比如:不少人有这样的感受:当服务员非常热情、为自己提供“过度”的服务时,是会感到不适的 —— 我们可能宁可服务员不要有存在感,只在我们需要时才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也不是担心“被拒绝”。

还有一种可能性:有人认为:当我们向别人求助时,潜台词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弱势”的地位,我们内心不希望承认自己弱,所以我们不愿意向别人求助。

这个说法,可能对一部分求助的场合是适用的 —— 但它显然并不能等价于“害怕麻烦别人”,显而易见,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有“害怕麻烦别人”的心态呢?这背后的机制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跟你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不妨从文化的层面来入手思考。

一个社会,一旦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文化层级和圈子,都很容易产生一种现象:你在什么位置,比“你是谁”本身更加重要。

打个比方。放在古代,一个家族里面,你是谁的孩子、谁的兄弟姐妹、你跟其他人是什么样的亲戚关系,这一点可能比“你是谁”本身更重要 —— 因为正是你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你跟其他人的亲疏远近关系,也决定了你能得到的资源。

原因很简单:这样一个社会是结构化的:整个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构起来,它相当于已经挖好了各种各样的“坑”,再把每个人放进对应的坑里。

尤其是当这个社会有一定的历史时,这种现象就很容易沉淀下来,形成一套社会规范。

在这套社会规范下,每个人在什么样的场合、面对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用什么样的姿态,说什么样的内容……都是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的。

我们无时无刻不受到这个外在的社会规范的约束,是它指导着我们跟别人交际、沟通。

如果我们的言行符合这套社会规范,就可以称为“得体”;反之,就是“不够得体”。

这种现象在每一个社会里面都存在,区别只在于程度不同:有的社会仅局限在某些较小的圈层里;有的社会则更看重这一点,在更大的范围内用它来指导每个人的言行。

在这种环境下,尽量使自己的言行“得体”,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说明你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人,是能够理解这套社会规范、良好适应这个社会的。反之,你就有可能被这个社会所排斥和淘汰。

因此,我们很容易把“符合社会规范”放在“我自己的想法”之前,用“我应当怎么做”来约束“我想要做什么”。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会害怕麻烦别人?一个很核心的原因在于: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对别人的“麻烦”,是否是“得体”的,是否属于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这个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现象。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总是教导我们:有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原因很简单:自己解决总是风险更低的选择。

一旦涉及到“跟别人合作”“向别人求助”,风险就升高了 —— 你需要考虑你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是否在得体的范围内。这就很容易暴露我们的短板和弱点。

同样,我们的文化里面崇尚“情商”这个东西。此处的情商并不是心理学所讲的情商。后者的准确称呼是“情绪智力”,是一种对情绪的觉察和管理能力。而前者呢,更接近于一种“察言观色”“理解场景”的能力:也就是明白自己当前处于什么样的场景下,该用什么方式去沟通和表达才符合“社会规范”。

显而易见,这种能力在我们的社会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意味着你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人,是一个能够良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在社会中发展的人。

还有一个很好玩的东西:前段时间脱口秀很火,我看到不少人在科普“脱口秀是一种冒犯的艺术”。这个我是外行。但我想,如果真的如此的话,那么它可能会非常水土不服 ——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冒犯”是一件非常不得体的事情,跟我们的社会规范是完全相悖的。

当然,这无关优劣,也没有谁对谁错 —— 文化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只有多元和不同。只不过,当一种文化进入其他环境,就必须入乡随俗,去适应当地文化的本土性,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融入进来。

最后,另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人情”。

在我们的社会规范里面,我麻烦你,就是欠了你一个人情,那么后面我就必须还这个人情。可能是在某些方面给你对等的帮助,又或者是用其他方式回报你。

对于高度社会化的人,这种人情往来是一种如鱼得水的事情,它可以变成一个正向循环。在这个过程之中,双方不断加深关系,进行资源交换,获取更多的收益,达到双赢。

但一个会担心“我这样做是不是得体”的人,显然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对他来说,这只会导向一个恶性循环:我麻烦你,欠了一个人情,后面就需要跟你有更多的来往和交流。那么,每一次来往和交流,我是不是都不得不去思考“我该怎样做才是得体的”?

他原本只需要承担一次的压力,但在这种社会规范之下,相当于要隐性地承担高出数倍的压力。

这可能是阻碍他去迈出这一步的重要原因。

那么,如果一个人在社会表现中,说了一些不得体的话、做了一些不得体的事,会怎么样呢?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被周围的人调低对他的社会评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评价,这种社会评价由所有认识他的人对他的看法所组成 —— 可以大致理解为他的“声誉”和“品牌”。我们做了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的事情,我们的社会评价就会提升,反之,就会降低。

而社会评价,又跟一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获得资源的能力、获得支持和帮助的能力等密切相关。调低社会评价,就意味着降低一个人的综合竞争能力。

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去“麻烦”别人时,我们害怕的是什么?

是别人当面的拒绝吗?不是的。如果别人拒绝了,我们可能还会好受点,因为这可以直接增加我们的“经验值”,让我们知道这样做可能是不合适的,或者是不太得体的。

更可怕的是什么呢?是别人当面并没有拒绝你,甚至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在心底并不乐意,默默调低对你的评价,或者在私下吐槽你……

从而,导致我们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的社会评价变低了,但我们还茫然不知是什么原因,也没有办法吸取教训。

这才是“害怕麻烦别人”的真实心态。

前面讲了宏观的社会文化因素,但不仅仅只有这一点,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每个人对时间的“契约”。

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没有人喜欢等人,因为等待的过程很无聊。但有人喜欢被别人等吗?也没有。如果我们因故迟到了,我们通常会很内疚,对不对?

原因很简单:人是有共情能力的。我们认为,等待别人,是别人占用了我们的时间;那么反过来,别人等我们,也就是我们占用了别人的时间。

这种占用就是一种浪费。他原本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但由于被我们占用了,这部分时间就白白浪费了。

具体来说,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种认知:我的时间是属于我的,是我最稀缺也最重要的资源,我不允许别人无故占用它。因为你占用了我的时间,就意味着我能够使用的时间减少了,那么,你是否值得我付出这样的代价?它能为我带来什么?

这就形成了一种“契约”:我不希望你平白无故占用我的时间,因此,我也不希望平白无故地占用你的时间。

它会成为一种共识,成为每个人默认别人知道、认同并接受的社会规则。我们用它来规范自己,也用来规范别人。

很多人可能有这么一种感受:去购物的时候,如果服务员紧跟在身边,态度非常热情、周到,其实我们可能是会感到不适的。

为什么?是因为这样做“不得体”吗?不是的。这种不适可能由好几种心态杂糅而成。

第一种心态,是不想受到过多的目光注视和关注。许多人在这种关注之下会显得非常不自然。

第二种心态是什么呢?是“我是不是占用了你的时间”所带来的一种“不安感”:我对你时间的占用也许并不能为你带来价值,我并不希望占用它,你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愿意“麻烦”别人,原因可能也正是如此:

我不知道占用你的时间是否是合适的,能不能为你带来回报,会不会打破这种对时间的社会契约。

这一点,对三种人来讲,尤为明显。

哪三种人呢?第一种,是高度守序的人。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会倾向于高度遵守规则,会希望一切井然有序,任何事情都是合理的、正当的。

可想而知,对他来说,平白无故占用别人时间、打破“社会契约”,是一件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的事情。

第二种,是高度敏感的人。

高度敏感的人往往会有两个特征:一是对负面情绪有更强的反应,二是会有更强的共情能力。这两者结合,恰恰能够产生一个反应:

正因为他们对“别人无故占用了我的时间”有更强烈的不满,这种不满经过共情能力的投射和放大,就会导致对“无故占用别人的时间”产生更强烈的恐惧 —— 从而,导致他们在“麻烦别人”之前,会先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

最后一种,是自尊较低的人。

自尊较低的人,会有一种明显的“不配感”。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下意识地问自己:我有资格这样做吗?我会不会不配得到它?

可想而知,对他们而言,“占用别人的时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暂且不用考虑回报,单单只是占用时间这件事,就已经会让他们喘不过气了。

那么,经过上面的分析,你应该能理解:“害怕麻烦别人”是一个结果,它背后的机制,跟整个社会规范和我们的社会化,以及我们自己的性格本身,都有极其密切的关联。

一个内向和社交能力较弱的人,可能会对社会规范有更高的恐惧和担忧,也就会尽可能让自己减少跟别人的互动和交换。

同样,一个守序、敏感或低自尊的人,可能会对“占用别人时间”这件事有更高的排斥,也就会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占用。

因此,我想说的是:这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它不是一个毛病,也不是一种需要改正的东西。它只是一种更安全的策略,是一个人性格和经历的综合体现。

希望自己的言行得体、希望不要无故占用别人时间,这些想法和顾虑都是合理的,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如果它的的确确给你带来了一些不便和困扰,那么,这三条简单的信念,也许能对你有用。

1. 帮助别人是能够带来正反馈的。

如果你在担忧“占用别人时间,无法为别人带来回报”,那么一个简单的回答是:帮助别人本身,其实就能够带来正反馈。

原因很简单:帮助别人是一种自我价值感的体现,它本身就能够提高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加强自己与他人的联系。只要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带来幸福感的有效方式。

换言之,只要你的求助是真诚、善意、合理的,别人其实是乐于帮助你的。

因此,不必对自己的求助抱着过度的内疚或担忧,你要知道:求助和帮助,本身也是一种“双赢”。

同样,也希望你在理解这条信念之后,能够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忙。这样或许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2. 一个人的时间,本来就有一部分是用在外部的。

我们不希望被占用时间,一个核心假设是:我的时间是全都属于我的,不应该被别人占用。

但实际上,人永远活在社会之中,没有人能够切断一切跟外界的联系。这意味着:你的生活和工作中,一定会有一些时刻,被来自外界的信息和事件“插入”。可能是朋友的请托,可能是家人的干预,可能是领导的指示,可能是客户的要求,甚至,可能是一些料想不到的意外,等等。

因此,一个有效的应对方法,就是转变自己的思维:

你生活在社会中,你所享受到的一切,都离不开来自外界的支持。因此,在你的生活里,本来就应该拨出一部分的时间精力,去回应外界的信息。这本来就是你的义务。

不妨把这部分时间叫作“对外时间”,那么:

如果这部分对外时间刚好被占满,那很合理,本就应当如此;

如果这部分对外时间有盈余,那就是“我赚了”,不妨把它好好利用起来;

如果长期来看,这部分对外时间不够用,那可能就需要考虑:我是不是花在“自己”身上的时间和资源太少了?是不是需要拒掉一些纯粹的“别人的事情”,留出更多的时间给自己?

如果每个人都能接受并认同这一点,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假设和共识,替代掉“我的所有时间都是属于我的”这条旧的假设,那么,当我们去“麻烦”彼此时,也许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3. 保持更透明和坦诚的沟通。

一个理想的情况是:我们应当充分相信每个人的自主性,相信他是有能力权衡利弊、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如果一个人答应帮助你,那么我们应该相信:他是经过仔细的思考和权衡之后,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也不会带来太大困扰,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是最好的情况。

但实际生活中可能并不是如此,很多时候别人可能会有种种顾虑和思考,或者未经仔细考虑。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在彼此沟通时,尽量真诚、坦率,结果会好很多。

当我们求助时,坦率地讲清楚这件事情的必要性,以及让对方相信“如果你未能帮忙,我也完全理解,不会怪你”;

当我们回复时,充分地讲明白自己答应和不能答应的理由,并讲清楚自己愿意在什么程度上给予支持,表达自己的关怀和诚意;

在沟通过程中,尽可能避免猜疑、揣测,以及没有必要的“言外之意”和“繁文缛节”。

那么,一切可能会更顺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李睿秋Lachel

相关推荐

为什么你总是过于害怕麻烦别人?
一旦知道自己害怕失败的十大原因,你就为成功做好了准备
恐慌性抛售:在投资者们都害怕的时候,你能做什么?
这3个心理原因,会让你不那么快乐
假期的正确打开方式,为什么你总是越休越累?
为什么男性害怕参与女性主义讨论?
为什么你总是突然感觉人生无助、无望、无价值?
科学研究:不要想多了,别人没那么关注你
为什么上市公司的业绩总是低于预期?
一个隐秘又常见的思维陷阱

网址: 为什么你总是过于害怕麻烦别人? http://m.xishuta.com/newsview90683.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