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从年初拉斯维加斯的CES到刚刚结束的巴塞罗那MWC,对于数码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科技盛宴。全球的科技厂商们也会借此机会为品牌新品营销造势。国内科技新秀雷鸟就携带了两款AR眼镜亮相两大科技展会,得到了众多媒体和消费者的极大关注。
可能很多消费者对雷鸟的初印象是TCL的互联网电视品牌。其实雷鸟科技是由TCL电子孵化,腾讯和南方电视新媒体共同投资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从目前的股权关系来看,雷鸟科技可以视为TCL电子的控股子公司。
近年来雷鸟科技发展迅猛,被誉最具潜力的准独角兽企业之一。只是这个由TCL电子孵化,肩负起TCL互联网年轻化大旗的雷鸟,却并未得到TCL的宠爱,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临危受命准备不足的雷鸟电视
2017年1月雷鸟品牌在CES展会上初次亮相,其面向的市场主要是北美地区。然而海外市场不及预期,同时2017年TCL战略伙伴乐视网暴雷。在此情况下,雷鸟科技孕育而生。不难看出雷鸟的任务就是顶替乐视网的位置,做TCL的智能大屏运营平台。
做平台当然先有产品,雷鸟科技便把海外电视产品稍加改动投放国内市场。作为TCL的子品牌,其战略布局十分明显。一方面打压小米、乐视等新兴互联网品牌,另一方面对创维、海信旗下的酷开、VIDDA子品牌形成牵制。更重要的是为TCL的多媒体运营平台创造硬件基础。
雷鸟前CEO郭彤曾在采访中提及2017年雷鸟电视的目标是要超过小米、微鲸等互联网品牌。但实际上2017年至2019年,雷鸟电视的销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尤其是2019年TCL集团重组时,把增收不增利的TCL实业剥离后,雷鸟一度处于被放弃的边缘。
雷鸟的出师不利,显然还是TCL对互联网电视领域认知不足。
首先,TCL在2017年布局互联网电视已经为时已晚。早在2006年,创维就创立了互联网品牌酷开;2013年乐视、小米进军互联网电视领域。雷鸟想要在短短一两年内追上甚至赶超这些品牌,简直是痴人说梦。
其次在产品营销上,雷鸟走的是高配低价策略。在TCL的光环下确实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但是高性价比并不能代表用户体验感好。时至今日,雷鸟电视面板漏光、亮度不均匀、参数虚标等问题不在少数。
即使在2020年,TCL重启雷鸟品牌后,依靠分区控光、开机无广告等卖点逐渐打开了市场大门。但其销量也难以匹敌其他互联网品牌。据洛图数据统计,2022年红米和VIDDA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都超过200万台,而雷鸟的出货量仅在95万台左右。
尽管雷鸟在电视销量上有所好转,但实际上TCL并不宠爱这个由它孵化的科技之卵。
TCL电视的独门秘诀就是Mini LED技术。自2018年发布全球首台Mini LED电视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而这一技术直到2021年才运用到雷鸟电视上。同时在电视固件的更新上,也是优先自家TCL品牌,然后才是雷鸟。
由此可以看出,TCL对雷鸟的态度也就十分明确了。那就是主次之分,和当年TCL运营东芝的策略如出一辙。一方面丰富了自身产品线,另一方面避免了旗下品牌的竞争。只是这样的策略明显阻碍了雷鸟的发展,不过目前雷鸟的心思已经不在电视产业上了。
火热的AR赛道,寂寞的消费市场
雷鸟的产品当然并不局限在电视上,2021年8月推出了第一款雷鸟智能手机FF1,选择和华为智选合作进行销售。只是雷鸟手机一改往日低价高配的策略,起步价为2499元。在激烈竞争的手机市场里,毫无性价比的雷鸟手机销量可想而知。在手机市场的挫败下,雷鸟马不停蹄地转向了火热的AR赛道。
2021年10月雷鸟创新成立,2022年便发布了多款AR智能眼镜。近期雷鸟创新宣布完成首轮过亿融资。成立不到两年的AR新贵便得到了无数投资机构的青睐。和博士眼镜、爱奇艺、长虹佳华等知名企业的合作更是让雷鸟的AR产品销量节节攀升。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国内消费级AR眼镜线上平台销售报告中,雷鸟创新以28.4%的份额位居行业第一,成为AR赛道中的一匹黑马。在AR领域的成功,似乎让雷鸟找到了新方向。不过值得担忧的是虚拟现实这条赛道在消费层面的普及还不知何时。
2012年谷歌发布了全世界首款头戴式AR眼镜后,虚拟现实赛道便一直备受资本市场的宠爱。据IDE数据预测,2021年全球AR/VR总投资规模约为146.7亿美元。其中国内市场CAGR预计为43.8%,增速位居全球首位。
一边是资本市场的火热布局,另一边却是消费市场的冷淡平静。
纵观时下火热的元宇宙,在投资市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度。不管是看好还是唱衰,在消费市场上还处于虚无缥缈的状态;而VR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时至今日在技术上仍然没有巨大的突破。在概念火爆之后,产品却难以普及消费市场,这是虚拟现实产品的痛点。
最好的例子就是HTC。在手机业务陷入低潮之际,布局VR赛道给HTC带来了希望。在VR领域深耕8年的HTC,如今仍未实现翻盘梦想。一方面由于VR产品受众小,没有健全的生态内容。另一方面是行业内卷严重,竞争激烈。
雷鸟此时在AR赛道也正经历着相同的情况。
在产品层面上,雷鸟发布了多款AR产品,从各大媒体测评结果中可以发现仍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应用资源匮乏是其主要的短板。消费者新鲜感过后,雷鸟AR眼镜难免逃脱不了吃灰的结局。同时在如今的AR赛道中, Nreal、Rokid等品牌的市占率和雷鸟差距并不大。
作为AR新贵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并不是因为雷鸟技术强悍。而是因为华为、小米等IT公司并未深拓AR领域。在今年的MWC展会上,小米、OPPO、努比亚都发布了AR智能眼镜。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AR赛道必定竞争激烈。雷鸟如此执着于AR,其根本原因还是为了实现TCL的智能物联梦。
OTT平台业务尚未达到TCL预期
从互联网电视到AR眼镜,很多消费者可能认为雷鸟只是一家数码厂商。实际上早在2018年雷鸟电视销量不佳时,背靠TCL、腾讯和南方电视新媒体的雷鸟,发展方向就已经转向大屏OTT新生态业务。
随着智能电视的普及,OTT端商化规模也不断增长。2019年国内OTT端商业化运营收入为149亿元;预计2023年这一数据会达到626亿元。OTT说得直白些就是智能电视与流媒体服务的结合。OTT平台可以给用户提供影音、教育、生活、游戏等互联网服务。
TCL电子的国内互联网业务正是由雷鸟科技负责。据TCL电子发布的2022年业绩公告显示,2022年TCL电子国内互联网业务收入17.97亿港元,同比增长20.6%。雷鸟科技的月度活跃用户由2021年的1988万增至2022年的2170万。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雷鸟在OTT平台业务上确实成绩喜人。尤其是推出AR眼镜产品后,更能把硬件+平台+内容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增加用户黏性。但是从商业运营角度来看,雷鸟的表现却是不及预期的。
据勾正科技发布的《2022H1中国智慧屏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欢网、酷开、聚好看、小米和风行是国内前5大智能大屏运营平台,雷鸟并不在此列。其中欢网的智能终端超过了1亿台,酷开和聚好看的终端数量也在5000万台以上。
从数据中也可看出,排名前五的运营平台都是受益于互联网电视的红利,在初期就占据了优势。雷鸟切入OTT赛道已经为时已晚。并且酷开和聚好看这两大运营平台有创维和海信两大电视巨头的加持,在OTT赛道内更是如鱼得水。
按理说雷鸟背靠TCL这棵大树,在国内OTT运营平台市场进入顶尖行列轻而易举,但结果却令人匪夷所思。值得注意的是从雷鸟发力的方向来看,OTT服务定位却是海外市场。在OTT运营方面雷鸟确实有说不出口的苦衷。
目前国内智能大屏运营平台排名第一的欢网,其实是由TCL、长虹、腾讯等多家企业共同投资的智能大屏运营商。这就是比较尴尬的地方,在经营范围上,欢网和雷鸟存在着严重的竞争关系。
从近年来TCL电子的战略布局来看,重点发展雷鸟但也没有放弃欢网,这就是比较值得玩味的地方。TCL电子在OTT运营平台的发展上,管理层内部的意见是不统一的,甚至是比较混乱的。TCL电子脚踏两只船,雷鸟能否实现其智能物联的梦想还真的很难说。
结语
雷鸟这个品牌从诞生的那一刻,TCL对其未来的发展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寄予厚望委以重任。原因很简单,近年来TCL电子的产品内容和定位已经不再年轻。追逐年轻化和创新业务的重担就落在了雷鸟身上。但现实是雷鸟的发展并不及他的名字那般迅速勇猛。
另一方面却是缺乏足够的关怀。从战略布局上,TCL给雷鸟的定位是模糊不清的。从产品到内容,雷鸟只是TCL的一块试验田,准确地讲更像是市场的先锋兵。成则锦上添花,败则无关痛痒。雷鸟能否在产品创新和智能物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还是需要TCL的鼎力支持。
发布于:江苏
相关推荐
TCL打出一场漂亮攻坚战,雷鸟科技划出一道全新增长曲线
TCL以雷鸟FF1再战手机江湖,目的是做“电视配件”?
雷鸟科技李宏伟:场景互联网时代大屏互联网的机会来了
谁给了乐视TCL们重做手机的勇气?
雷鸟科技CEO李宏伟:场景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寄生虫》横扫奥斯卡,《极速车王》凭什么扛起体育片大旗?
上半年“入袋”349亿港元,TCL电子的“升维之战”稳了?
TCL再战国内手机市场,依然难破局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谁才是智慧家庭的“神经中枢”?智能音箱面临智能电视的挑战
Q3交出亮眼答卷,TCL电子能否突围巨头横亘的AIOT赛道?
网址: 雷鸟科技难以扛起TCL智能物联的大旗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