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大疫不过三年。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大疫三年

突然之间,一切都来了。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通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这意味着,影响了全民三年之久的“新冠肺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而跨境自由流动终于再次落地,一个时代真的要结束了。

这个时间点,最终被控制在2022年,似乎再次印证了“大疫不过三”的传说。

从2019年底首次发现新冠感染者以来,到2022年底新冠肺炎更名并降级管理,过去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人们经历了无数悲欢离合,既见证了令人动容的英雄故事,也看到了某些闹剧的上演,体会了人性的温暖与复杂。

这三年,人们见识了一系列新名词的诞生。从绿码、黄码、红码到灰码、蓝码,从封城到静态管理再到静默管理,从硬核隔离到劝返再到恶意返乡……名词背后是许多人的人生。

曾几何时,“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的说法不胫而走,许多人一度悲观地认为,新冠以及与之相关的隔离管控,可能要如影随形伴随整个青春。

谁也没想到,2022年最后一个月,整个政策完成了惊天动地的大调整。

前一个月还在全面封控,一度上亿人陷入静默管控;后一个月连“新冠肺炎”这一名称都不复存在,全民核酸、健康码、场所码更是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虽然新冠肺炎在名义上正式“收官”,但不意味着新冠感染到了终结之时:

大多数地方正在面临疫情流行高峰的冲击,即使再低的重症率,都会带来相当大规模的风险。

“新冠肺炎”或许不再存在,但疫情大流行仍未结束,防疫同样没有终结。

“乙类乙管”,意味着什么?

时隔1084天,新冠终于回归“乙类乙管”。

回到三年前,2020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这是新冠“乙类甲管”的由来,也是静默管理、集中隔离、健康码、场所码等做法的主要依据所在。

根据传染性及危害程度,我国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其中甲类传播速度最快、危害最为严重、管控最为严厉。

目前,我国只有鼠疫、霍乱2个传染性位列甲类,新冠肺炎从一开始就位列“乙类”,不过一度升格为“甲类管理”。

事实上,无论是这一次的新冠,还是20年前的非典,抑或引发广泛关注的H7N9禽流感,或者艾滋病等,都属于乙类范畴。

对于甲类传染病,指的是发病率高,治疗延误时引起病死率高,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可能危及社会安全,需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或者交通卫生检疫等措施的烈性传染病。

可见,甲类管理,与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交通卫生检疫等相伴而生,这也是这几年流行的集中隔离、静默管理、严控出入境等做法的由来。

回归“乙类乙管”,则意味着防控的重点,从以“防感染”为主的隔离管控,转向了防重症、防死亡,而高效疫苗、分级诊疗、重症防护成了关键。

当然,在文件发布之前,无论是全民核酸还是静默管控都已不复存在,随着疫情大流行高峰的到来,整个社会的防控重点早已发生了变化。

“新冠肺炎”不复存在,疫情仍未终结

“新冠肺炎”不复存在,但疫情并未彻底终结。

目前,北京、石家庄、成都、武汉、广州等地陆续渡过了第一轮高峰,而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南京等地正在直面新冠大流行的冲击。

这从各地的地铁客流量走势可见一斑,可参考《沪深杭硬抗,北京广州成都开始“复活”了》一文。

由于国家层面不再公布每日新冠感染数据,全民核酸也不复存在,依靠自觉的抗原难以发挥作用,目前到底有多少人感染,不得而知。

不过,从疫情搜索指数及各大研究机构的数据模型来看,部分城市已经达峰,而大多数地区将在2023年1月上旬达到感染高峰,2023年3月上旬转入低水平流行。

在这方面,一些省市罕见公布了感染数据。

12月25日,浙江省疫情防控发布会透露,目前浙江日新增报告阳性人员数已突破100万例,预计在在元旦前后进入高位平台期,期间日新增阳性人员最高将达200万,高峰期预计维持一周左右。

无独有偶,此前青岛和东莞公布的日感染数据分别是49万~53万人、25万~30万人,且随着逼近高峰,增速越来越快。

浙江是总人口多达6540万的人口大省,青岛、东莞都是千万人口大市,每天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感染数据,对于医疗系统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

虽然官方表示,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比超过90%,重症率和病亡率极低,但再小的基数,放在每天数百万的感染高峰面前,都会带来超乎预期的影响。

如何迈过新冠高峰,尤其是保障重症患者的医疗需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们何时才能重回2019年?

政策放开之后的第一个月,感染高峰的迅速到来,地铁、商场人流肉眼可见的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出现,让许多人有了回归隔离管控的想法。

更有不少人悲观地表示,放开以来,整个经济和消费并未出现立竿见影的大反弹,反而陷入“停摆”,更让部分人产生对政策调整必要性的质疑。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到一时,更不能因为问题的出现而否定调整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且不说面对经济、财政以及疫情本身的演化,一旦选择解封,就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世界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而从国际放开经验来看,解封之后,大多数国家都会经历一波浩大的疫情高峰,以及几个小的波峰。

同样,放开之后不会立即迎来经济、消费和人口流动的大反弹,整个社会反而会因为集中感染而一度陷入暂时“停摆”,无论生产还是生活,都将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但是,这些冲击都是短期的。

何时重回2019年?

随着全民迈过第一波高峰,整个社会将会很快恢复活力。

没了无休止的隔离管控带来的不确定性,人们对于未来将会有更好的预期。

我们看到,北京、成都、广州、武汉等地的地铁客流量开始大幅回升,武汉、郑州的景区一度人满为患,成都的中超上座率更会创下了年度新高……

与之同时,没了疫情管控的束缚,绝大多数省市开始全面拼经济。

根据《跨省抢人!第一经济大省,又出手了》一文分析,来自广东浙江江苏的出海抢单团一波接过一波,广东更会罕见开始了春节“逆向”招工抢人……

当经济发展重回主舞台,当疫情冲击逐渐消退,当整个社会的流动恢复常态,对未来理应保持乐观。

当然,回到2019年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大疫三年,疫后恢复同样需要时间,而全民心理修复更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

这三年,终将被记入历史,也终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无论如何,开弓没有回头箭。未来,只能向前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

相关推荐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全球化终结了,汽车也不例外
搜索大数据看“疫”后产业发展趋势
平安好医生上线“英文版全球抗疫咨询平台”
卢伟冰扬言要消灭的“线下机”,真的一无是处?
科技“战”疫,AI的春天来了吗?
一张图看懂地方政府给中小企业的抗疫“急救包”
战“疫”总动员:憋疯的求职者,分化的企业主,刷新的招聘业
特斯拉上市十年,巴菲特终不敌马斯克?
广东制造战疫底气: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护航

网址: 大疫三年,真的要终结了?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6562.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