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勤
编辑 | 杨轩
辗转美股、科创板等交易市场后,6月1日,威马汽车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招股书,终于选定在香港交易所登陆,进入公开市场。如果审核顺利,威马汽车预计可在三季度挂牌交易。
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去年末,以70.2亿美元估值获得包括电讯盈科、信德集团、雅居乐等企业的融资——过去两年新造车公司估值集体高涨,但今年以来,以蔚来为例,如今市值相比去年末已经下跌一半。
而威马作为一家累计融资额达350亿元的吞金兽,进入公开市场所求的募资金额也不会太低。当前市场定价是否能达到此前投资人的价格预期?
曾经同属新造车第一梯队的威马,比起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上市晚了2-3年。蔚来掌舵人李斌曾说,时间是容易被忽视的成本,因此,蔚来在2018年9月,用刚交付100辆车的报表,抢滩纽交所。的确略显仓促,蔚来捉襟见肘的数据过早曝光在舆论场。
但迟到近3年,蓄势更久的新造车第二梯队公司们,如威马汽车等,似乎也未攫取到时间的价值。威马汽车招股书显示,2021年,公司交付新车44152辆,纵然比2020年增加了一倍多,但是比起蔚来、理想汽车们,仍然少了一大半。
4.4万多台的交付量,只为威马赚取了47.4亿元全年营收,单车收入堪堪过10万元。
汽车行业高度依赖规模,量少就意味着成本难以摊销,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汽车毛利率分别为-58.3% 、-43.5% ,以及-41.1%。
威马汽车三年财务概况,文件来自招股书
小鹏汽车在新造车头部公司中毛利率偏低,但也有10%,第二梯队的威马汽车则挣扎在-40%左右,这也导致威马汽车2021年全年亏损高达82亿元,远超以“烧钱”著称的蔚来(2021年亏损40.2亿元)。
大量失血之下,威马汽车账上还有41.6亿元现金,就显得更为急迫,香港上市似乎成为其进入安全区的奋力一搏。
2015年,沈晖身批吉利集团副总裁和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的光环,出现在一众造车创业者阵容里。有威马投资人曾告诉36氪,威马汽车当时的创始团队阵容是沈晖、侯海靖、陆斌等行业老兵,“每个人在各自领域,都是研发或者销售精英。”
沈晖也讲了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故事,用汽车老炮的制造经验和供应链优势,打造一个电动汽车版的“大众”。大众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每年千万级的销量,成就了无数个家庭的自由出行之梦。
但是在电动汽车领域,游戏规则变了。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成本常年居高不下。
有威马人士告诉36氪,威马汽车高管初次拜访某头部电池公司时,连门岗都没通过,苦等数天才被接见。而即便到了2021年,电池价格的主动权依然在上游公司手里,这也成为车企难以承受之重。
据招股书信息,2021年,威马从前两家电池供应商采购电池的费用达到17亿元,超过其全年营收的30%。在这样的成本结构下,均价10万元的威马汽车,势必要交出一份毛利率负40%的报表。
威马汽车2021年电池采购费用,来自招股书
当然,这不只是威马汽车面临的问题,同样在3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文件的零跑汽车,也没有冲破“低价市场巨亏”的魔咒,2019~2021年期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8.1亿元、9.35亿元、26.2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95.7%、-50.6%和-44.3%。
蔚来汽车早早将定位锁定在了40万元价位,理想汽车也锚定了30万元的价格,小鹏汽车交付首款10万级别的G3车型后,马上重金塑造了轿跑P7,让自己进入20万元-30万元价格带。理想汽车在2021年的内部信中明确,公司的产品区间在15万-50万元市场区间。同样,蔚来的子品牌阿尔卑斯,定价也在15万-30万元之间。
几乎头部的造车公司都意识到,短期内,电池成本的发展曲线尚不足以支撑电动汽车在平价市场普及。
尤其是,今年的电池原材料碳酸锂暴涨之后,动力电池也应声提价30%-50%,盘踞在低价市场的造车公司们,势必会迎来更剧烈的亏损。
低价市场的困局,车企们都已看到。同处第二梯队的哪吒汽车,获得周鸿祎大笔投资之后,喊出了“科技平权”的口号,但很快也捆绑了华为、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希望在今年推出售价突破20万元的车型哪吒S,以改善财务局面。
威马的布局类似,在其未来的车型规划中,也希望借助智能和科技功能,推出售价更高的产品。
威马汽车未来产品布局,来自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信息,威马汽车今年下半年要推出的旗舰轿车M7,就承接了诸多新技术框架,包括和特斯拉类似的集中式三区电子电气架构,整车的SOA(软件即服务),高级别自动驾驶等。
M7车型将搭载32个自动驾驶传感器,几乎包揽了行业里热门的硬件配置:7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4个200万像素环视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以及1个独立高精定位模块和最大算力1016 TOPS的4颗英伟达Orin-X自动驾驶芯片。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招股书信息,威马汽车的研发投入仍然薄弱,从2019年开始的三年研发支出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全年研发费用仅与蔚来、小鹏等公司的单季支出相当。截至2021年末,威马研发人员1141人,而相比之下,蔚来、小鹏汽车等新造车公司,研发团队都已超过5000人。
保守的研发策略,如何支撑和实现炫目的科技产品,需要威马在落地的产品上给出答案。
此外,虽然堆叠硬件配置、宣讲智能化功能,在行业里早已呈泛滥之势。但智能化功能是否是汽车产品的刚需,仍不是共识。
蔚来掌舵人李斌就曾向36氪直言,汽车行业没有一招鲜的突围路径,考验的是技术、服务、体验、补能等体系化的能力。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口碑出众,但也未能帮助公司打破低毛利的困局。
不管是威马,还是零跑、哪吒们,想要走出10万元左右的低价市场,向上攫取更多利润,都需要在渠道、服务、产品等多个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而留下的窗口期并不长。
蔚来的子品牌正摩拳擦掌,小米汽车也即将问世,以及特斯拉、小鹏、理想等都会为了扩大市场版图,向大众市场延伸布局。一场激烈的征伐不难预见。
进入公开市场,撬动资本,拿到更多筹码,或许已经成为威马们的背水一战。
相关推荐
“自燃”阴影下的威马汽车,上市后能跑多远?
掉队的威马,没有杀手锏
四年烧掉百亿,威马上市难上岸
威马不威猛
威马汽车暂缓IPO,资方称“上市材料审查中存在问题”
8天两台电动车自燃,威马承认EX5电池存质量问题
IPO开盘大涨22%,但名创优品的故事越来越不好讲
沈晖着急IPO挣钱,但威马表示很难
亏损114亿,威马还行不行?
威马没有退路
网址: IPO观察 | 威马上市,低价电动车的故事不好讲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