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传阿里巴巴将试行灵活办公制度。不光阿里巴巴,疫情后许多企业都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尤其在疫情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海外,灵活办公、混合办公制度早已成为如谷歌、Facebook等知名企业的工作常态。
随着远程办公工具的发展和普及,在未来,越来越多人将在不同场景各自独立完成工作,那么,我们是否还需要组织和公司呢?
去年8月,Facebook推出VR远程办公工具Horizon Workrooms,帮助身处异地的同事更好地协同工作,以尽早实现扎克伯格在2020年5月提出的“一半员工永久远程办公”计划。
更灵活的工作时间,更独立的工作方式,让职场人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不禁产生疑问:当每个人都以类似“独立顾问”的形式完成自己的任务时,我们是否还需要属于某一家公司?组织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早在多年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就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
科斯发现,虽然公司的业绩是由每个员工各自的工作总和而成,但如果公司把这些工作一项项外包给外部承包商或个人,则需要支付大量法律和商务成本,大大降低了整体收益。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雇用正式员工,以实现效率和成本的平衡。
除此之外,当个体被有效整合、形成组织后,其创造的势能,也远远大于个体之和。
人力资源之父戴维·尤里奇在其著作《赢在组织》中,通过对个人与组织效能的对比发现,相较于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个体而言,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整合的组织,其对业务结果产生的影响力,是前者的4倍,为外部客户创造的价值,是前者的2倍。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其他部门。
正如德鲁克所说:个体无所不能,又百无一能。
只有当个体与他人融为一体,成为组织的一部分时,才有可能爆发出数倍于个人的影响力和效能。
而这,并不会因为工作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相反,那些能够及时适应变化,更好地在新形势下升级管理制度的组织,将获得更快的增长。
在未来,组织不会消失,但却会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这些变化,对HR和企业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传统工业时代追求有序、高效的组织管理不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快速、敏捷地应对变化,是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对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要求也与以往不同。
尤里奇指出,在VUCA时代,能贡献最大价值的HR,除了实现人力资源职能、参与企业战略定位外,还必须成为组织内的矛盾疏导者。
矛盾,并非指冲突,而是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时时都要面对的对立局面。比如,全球化与本土化、灵活性与标准化、人才的内部培养与外部招聘,等等。
正是有了这些矛盾,企业才得以发现新的机会,获得突破。对于HR来讲,如果能成功疏导矛盾,将对组织成败产生重要影响。
尤里奇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家美国零售企业为了应对新的市场需求,决定将现有的多个销售渠道进行整合,形成全渠道战略。
但在多年各自独立运营的情况下,线上、线下部门的员工不但极少交流,甚至一直将彼此视为竞争对手,想要让他们马上转变思路,实现合作,并非易事。
为改变这一对立局面,HR带领全体员工重新梳理了公司价值观,制定了新的销售激励方案,并调整了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顺利完成了新业务战略的落地。
当HR用“疏导矛盾”的视角来看待企业经营和人力资源工作时,许多难题,都能找到新的思路。
比如,一家公司的HR主管,苦恼于年轻员工的管理问题:公司新招募的90后、00后,个性强,注重自我,难以管理,对工作内容很挑剔,稍不满意就提出离职。
如果采用原有的解决办法,HR部门可能会加强培训、改进薪酬激励方案、加大招聘力度,但实际上,这些方式,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如果换一种思路,用“疏导员工个人需求与企业利益之间矛盾”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重新明确当下年轻员工的真正需求后,就可以通过改变管理模式、重新分配工作内容、增加工作弹性等方式,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留存率。
尤里奇指出,在商业环境快速变化的当下,HR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解决那些隐性的、潜在的、可能影响公司经营的深层次矛盾,助力企业发展。
数字化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麦肯锡一项调查显示,未来全球会有超3.75亿人口面临重新就业,在2030年,中国约有1亿人面临职业转换,全球有8亿人被机器人取代。
提到数字化技能,我们常常首先想到IT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和技术紧密相关的领域,但实际上,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讲,是否能处理好信息、掌握相关技术,将对部门整体绩效,乃至公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尤里奇及团队发现,在全球范围内,HR部门普遍没能做好信息的有效利用,相关的管理水平也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他指出,一旦HR部门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就将显著增强组织的工作效能,为企业创造极大价值。
也因此,尤里奇将信息管理工作称为“人力资源活动中最大的机会”。
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讲,信息管理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记录考勤、核算工资,它可以在更深的层面,影响企业的管理方式。
字节跳动公司,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字节跳动的OKR管理体系被许多人所熟知,而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便捷的OKR系统管理工具,进行公开透明的目标管理。
在公司的OKR系统中,任何一个员工不但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及所在团队的工作目标,也能看到公司内任何一个部门和同事的OKR指标,哪怕刚入职第一天的新员工,都能在系统中清晰看到CEO的目标所在。
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但保证了员工与部门、与公司间的目标一致性,也能大大提升跨部门合作的效率,即便互不相识,也能通过在系统内查看对方OKR的方式,快速了解其工作职责。
数字化时代,精通信息技术的HR,可以在员工招聘、雇主品牌建设、培训等各个方面,都做出比竞争对手更快速、更有效的反应。
尤里奇指出,作为HR部门,要能够及时识别出那些重要的外部信息,并积极寻找创新的方式,将信息引入到公司内部,通过专业性分析和有效传播,最终使信息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在一次高管论坛上,尤里奇曾询问几家知名公司CEO,他们花费了多少精力在优秀人才的招聘上?做得怎么样?
每位CEO的回答都是:花费了很多时间,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
但是,当实力相当的企业,都花费了大量精力、招到了同样优秀的人才时,其实却恰恰证实了劳动力经济学家早已得出的一个结论:
一段时间后,行业内的主要竞争者都会拥有大致相同的专业人才胚子。在聘用过程中,你会得到一些人才,同时也会失去一些。
竞争的优势,不是你能拥有人才个体,而是在于一旦你拥有了他们,你就能做些什么。这便是一个组织层面的问题了。
正如一支由普通球员组成的球队,在优秀教练的带领下,也能够打败拥有明星球员的队伍,同样,组织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合力,从而产生个体无法达到的效能和影响力。
正如德鲁克所说,组织的目的,是“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而不是寻找天才。
超越人才争夺战,发挥组织整合力,才能使企业拥有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延伸阅读】
推荐语:戴维尤里奇新作!运用 360 度反馈方法,面向28000多名HR实地调研成果。帮助企业从“人才争夺”转向“组织发展”,重塑人力资源,实现卓越发展、基业长青。拉姆·查兰、杨国安、乔健、徐中等鼎力推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作者:小欧姐,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未来10年,请做好不用“上班”的准备
老板让你明天就上班,该做好怎样的自我防护?
年后想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做好这3点就够了
“下巴整形”?王石:要做好被“黑”的准备
红杉给美国被投公司信:做好迎接动荡准备,关注好现金流
腾讯:暂定正月十七返岗上班,此前工作日在家办公
疫情间的线下教育:活下去,做好准备
百度搜索未来10年“钱景”如何?
“爸妈常年996工作,我最依赖的是他们请的阿姨”
GGV投资笔记:未来10年,投资市场关注的3大方向
网址: 未来10年,请做好不用“上班”的准备 http://m.xishuta.com/newsview5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