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邱晓芬
编辑 | 苏建勋
小米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期中考试答卷。
8月25日,小米发布了2021年Q2财报。延续了上季度的开门红,该季度小米营收持续狂奔,达到了878亿元,超过了市场预期的850亿元,同比增长64.0%。
经调整净利润为63亿元,同样超过了预期,同比增长 87.4%,和上一季度相比基本持平。粗略的来看,可以理解为,小米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每个季度基本上赚到了过去要用半年才能赚到的钱。
本季度的878亿元营收是这么构成的:卖手机收入590亿,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207亿,互联网收入70亿元。
手机的业务贡献了最大的拉动作用,同比增长了86.8%,单季度的出货量也是过去几年以来,第一次超过五千万台。另外两项业务也没有拉后腿,增长放缓多时的互联网收入表现不错,达到了上市以来单季度数据最高。
赚到更多钱的小米,也学会了怎么花更多的钱。小米的研发费用今年上半年也在水涨船高,第一二季度的研发支出都是30亿左右,小米约等于把赚到的利润的一半都砸进去搞研发。
不过,上半年的好成绩还不能令小米放松警惕,隐忧和挑战也接踵而来。
不仅是总量的贡献,从种种迹象来看,小米手机的高端化转型业务这两年有了一些缓慢进展。
小米雷军不久前也披露过一项数据,小米10两年的累计出货量大概是577万——平均每年的出货量是289万,虽然远远比不上苹果和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每年动辄数千万的销量,据36氪了解,相比OV的X系列和Find系列的高端机每年出货量略高。
雷军在之前的发布会上也分享过在高端机上的打法,要打透消费力更强的商务人群,就要依靠米粉。从小米近期的种种给初代米粉发大额红包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小米正在盘活原有的米粉资源,刺激群体的购买力。
回归到产品,在高端手机方面小米最近两年也用了高密度的发布节奏。为了打开市场,小米10系列矩阵庞大,除了小米10 ,后续还有各类青春版、轻奢版等带后缀的机型补位;随后小米11、面向摄影发烧友的小米11Ultra、首款折叠手机小米Mix Fold、首款屏下摄像头小米Mix 4也今年上半年快速补位。
更高的定价把小米手机的平均单价均值(ASP)在2020年以后拉入千元大关,在本季度达到了1116.7元。虽然同比去年二季度还降低了四毛钱,但在经过产品组合调整后,毛利率有了明显改善,从去年同比的7.2%增加到这一季度的11.8%。
出货量是最直接的证明。上半年小米手机的出货量是9940万台,财报中显示,在大陆地区定价3000元以上、以及境外定价300欧元以上的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1200万台。也就是说,小米在上半年高端机占总出货量大概是12%,并且,上半年两个季度卖出的高端机,已经比2020年一整年累积下来的一千万台还要多。
这些离不开小米对内补上线下渠道短板,对外巩固强势的运营商渠道。截至6月30日,线下的门店数量是7600家,今年以来几乎保持了一个月1100家的速度,相对应的,小米在线下渠道的手机市占率从上季度的7%提升到这季度的7.8%。
也就是说,小米这一季度用线下三千家门店,换回了0.8%的线下占有率——距离OV的线下占有率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要完成雷军定下的“三年世界第一”的目标,国内的线下渠道,尤其是下沉渠道这一大块难啃的骨头还要继续啃下去。
海外也是支撑起小米手机出货的半壁江山。这一季度,小米在海外部分市场的思路和国内别无二致。境外手机出货量渠道方面,运营商最为强势,而财报显示,小米2021年上半年在境外市场运营商渠道(除印度)的手机出货量近12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300%。
然而小米在高端手机狂奔的另一面是,手机产品问题频出。比如,小米11Ultra为了强调摄影发烧友的定位,堆上了和三星合作的GN2大底摄像头、用上了最好的高通芯片做支持,但料堆得太猛也导致了大范围的烧主板问题,一度引发舆情汹涌;
折叠屏小米Mix Fold也并不算是一个真正成熟的机型,为了突出万元以内折叠屏的卖点,在折痕处理、内屏屏幕表现、适配等方面都尚存修正空间,和三星同期的折叠屏手机相比,并没有多少突出的亮点;此外,在最近发布的Mix4全面屏手机上,软件方面最大的看点是“无SIM卡防丢失模式”,而在发布后一天时间内,esim就因为“不符合国家规定”被叫停。
最近两年,小米用高端机型密集的产品节奏、稳固老米粉的策略、大举进攻线下渠道的方式,在早已出现颓势的全球手机大盘中释放出了一些向好的信号,让占据业务大头的手机业务毛利率、平均售价和出货都有了正向调整。
但狂奔的代价,对于小米而言也是无法忽视的。毕竟,三星此前折戟中国市场的案例已是前车之鉴。
小米第二季度营收和利润双超预期,不仅依靠手机业务的贡献,还离不开IoT和互联网这两项老业务的稳定发挥。
在过去,小米IoT项业务的收入大头主要由小米电视和小米笔记本,为此小米也在过去的财报中将这项收入单独拎出来讲。在今年的第二季度,IoT业务的惊喜是,电视和电脑以外的收入有了比较大的增长,为147亿元,也是上市之后单季度的最大值。小米在财报中称,空调、电动滑板车等品类本季度贡献了比较大的增长。
为了促进IoT品类的销售,小米在过去也是煞费苦心,最新的动作是,在手机和部分产品中加入了UWB的技术,让品类之间的互通加深,以加强用户粘性。此外,小米还把一部分高端化的压力分散到了IoT产品上,比如早前推出大师系列电视、不久前还用哈曼调音系统,把音箱价格抬高到了五百块钱关卡。
互联网的收入在本季度也是上市之后最高值,主要是来自广告的贡献,财报显示,这部分的收入达到人民币45亿元,同比增长46.2%。这主要是由于,小米在境外市场不仅是单纯卖硬件,并且开始有意识得拓展软件收入。财报中一项数据可以作为佐证,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是11亿元,同比增长96.8%。
如今的小米已经懂得如何盘活更多的资源,赚更多的钱。但接下来最关键的是,钱怎么花。尤其是,小米手机如今每一款高端的手机,每上一项新的科技,都砸下去一大笔研发费用:小米11Ultra和三星合作的GN2花了2个亿;Mix4上的CUP屏下摄像头方案总共要花5个亿;Mix Fold上用的自研ISP也花了1.4亿元。
这些钱能不能得到多少回报还未可知,但小米并不打算停下。财报显示,小米上半年的研发支出分别是30亿元、31亿元,基本相当于小米把赚到的利润一半都拿去研发。
而更关键的支出,还是小米在造车上怎么布局。小米造车的项目才刚开始,财报中,小米提到花七千万美元收购了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小米方面在电话会议上提到,收购是为了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上市。这个时间节点上,并购优秀的项目、造车研发、挖人,都需要大手笔加快布局。
小米第二季度虽然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成绩单,但还远没到放松的时候。华为倒下后,荣耀的来势汹汹,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打法:在线上不排除拆分出“星耀”的子品牌对打小米和红米,线下也在不断兼并掉华为原来的门店。
从产品方面,荣耀发布的效率也在趋于稳定,有意思的是,荣耀Magic3的设计和只有4G版本的华为P50相似度很高,通过靠近华为对商务人群的审美,也似乎有一种接档华为的意味。
小米在华为和荣耀跌倒的空档期吃到了肉,能不能守住,还要看小米接下来打算怎么精打细算花钱。这些,也都是撑起小米下一个故事的要素。
相关推荐
焦点分析丨小米变得更懂赚钱,但还没到松一口气的时候
焦点分析丨瑞幸门店开始赚钱,但小鹿茶的广告费更贵了
焦点分析丨别争手机还是IoT了,投资才是小米最赚钱的业务
焦点分析丨华为荣耀的劫,小米手机的运
焦点分析丨美团的“苦生意”赚钱了,但苦日子还没到头
焦点分析丨特斯拉的皮卡酷极了,但并不完美
焦点分析丨小米,十岁而已
焦点分析 | 冲着WiFi 6买新手机,但卡不卡还要看路由器
焦点分析丨BAT地图大战:布局出行,决战高精?
焦点分析丨OPPO也做电视,手机厂商为何热衷电视这块薄田?
网址: 焦点分析丨小米变得更懂赚钱,但还没到松一口气的时候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