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天下没有免费的App

天下没有免费的App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nfoQ”(ID:infoqchina),作者:褚杏娟,36氪经授权发布。

据外媒报道,苹果将在初春公开发布 iOS 下一个测试版本,该版本会要求 App 们提供跟踪透明隐私措施。受该政策影响最大的 Facebook,此前已经联手众多企业与苹果“开撕”,扎克伯格在最近的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再次抨击了苹果即将进行的隐私改革。

苹果对这次隐私改革下了很大的决心。1 月 29 日,库克发表讲话称,“如果一家企业建立在误导用户、收集数据、根本不给其他选择的基础上,那它就不值得称赞,而应该进行改革。”

两家巨头因为数据“大打出手”,也使得“隐私保护”话题一时热度空前。

1 用个人数据交换 App 使用权

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在 2020 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每人使用手机 6 小时。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了,准确地说,是离不开手机里有着各种功能的 App 们。

不过,就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免费的 App。

你以为在免费使用 App,但实际上你是与 App 们做一场交易。使用 App 时,用户虽然大多时候没有付出金钱代价,但在看都不看弹出来的各种条款就点了同意时,就已经与企业签订了“互利合同”:企业承诺提供各种服务、而用户承诺提供自己的个人数据,而且这个“合同”是必须签的,不然用户基本无法正常享受企业提供的“服务”。

以微博为例,近万字的使用协议,几乎没人会认真阅读,大部分会直接选择“同意”,即使协议里明确写了“微博服务使用人(以下称‘用户’)需在认真阅读及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可、同意本协议的全部条款”。

用户如果要使用该 App,就需要同意《用户协议》和《微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相关条款,否则就会被强制退出。乍听起来有点问题,但其实企业已经履行了它的告知义务。爱加密副总裁程智力对 InfoQ 表示,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要获得用户数据必须经过用户同意,否则就是违法,会被罚款并对相关 App 进行下架和整改。

使用微博需要同意的条款

对于这些格式条款,用户无法参与修改,只不过未来如果产生纠纷,企业和用户对相关条款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法律上会以用户的理解为准。所以,企业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提示用户去阅读条款,尽量避免相关责任。

注:格式条款又称为标准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在用户协议里,大多都是对用户义务和企业权利的规定。比如,“用户同意:微博运营方对微博内容(微博内容即指用户在微博上已发布的信息,例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享有使用权”、“为提高用户的微博服务使用感受和满意度,用户同意微博运营方可以对用户数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从而进一步优化微博服务”等。

“这是很多企业的惯常操作,公司不可能在起草合同、格式条款时还要去背负很多责任,更多的当然是对企业有利的内容,因为企业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避免麻烦。”法律从业人员肖伊(化名)对 InfoQ 说道。

2 边界在哪儿?

如果在合理合法、用户也接受的范围内,用户与企业也可以实现双赢,但问题是,现在很多 App 已经“过界”了。

当前,App 数据过度收集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以微博为例,微博在《微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中明确了会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止于:账户昵称、密码、邮箱、手机号码、地理位置,关联第三方的相关信息和认证时需要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等。同时,还包括设备信息,如 IP 地址、设备型号、唯一设备识别码、浏览器型号、安装的应用信息以及其他的设备技术信息;操作行为日志信息,如访问过的页面或者点击过的链接等。

而在《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中,博客论坛类 App 被允许的最少信息为网络日志、手机号码、身份证件号码(仅对公众账号信息发布服务使用者收集)、账号、口令和用户关注记录。此外,微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中有一点:您申请认证时还需要收集您的面部识别特征。这即使在要求严格的网络支付类 App 中也不是必要收集信息,支付宝也未将此纳入数据收集范围内。

用户协议、隐私协议等主要是为了告知用户,企业会收集什么样的信息,个别大厂会提供更详细的说明,但多数企业是没有的。

到具体使用时,App 需要再次申请对应的权限,经过用户同意才能进行相关操作。不过肖伊表示,在以前并不是这样。“以前只要你同意了用户协议,App 就可以直接获得权限、读取用户信息,不会进行权限再申请。”

而对于权限申请,用户并不了解其重要性。

小米软件与体验部系统安全部负责人王乐,以几乎 99% 的 App 都会申请的权限“获取手机信息”为例,对 InfoQ 作了详细的解释:该权限是 App 申请频次最高的,很多 App 不获得该权限授权甚至会禁止用户使用。App 获取这个权限最主要目的是获得手机的 IMEI,作为用户的虚拟身份标识,从而建立用户画像,对用户进行追踪和精准的广告投放。在得到“获取手机信息”授权后,App 还可以读取手机号码、SIM 卡的 IMSI 号码、ICCID 等多项数据。

王乐表示,之前 App 滥用用户隐私的情况很严重。根据小米数据统计系统,截至去年 4 月,每部手机平均每天会被 App 定位 3691 次,相册和个人文件每天被 App 访问 2432 次,App 在后台每天尝试悄悄地启动 783 次,有超过 40 万个 App 可以直接读取用户的剪切板。

以剪切板为例,剪切板里可能会出现用户住址、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等极度隐私的数据,App 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建立起相应的用户画像。

此外,像社交分享图片这样的高频行为,为了给用户更好的数据索引,相机拍摄的图片可能会保存地理位置信息。如果用户直接分享新拍摄的图片,非法 App 在授权访问外置存储后,可以通过读取最新拍摄的图片信息获得用户当前位置信息。

除了过度收集,网上甚至爆出有 App 直接删除了用户手机信息的情况。对此,王乐表示:“如果这种行为存在的话,那肯定是不合理的,这种行为是对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严重侵犯。”

3 “我都知道,但我能怎么办?”

目前企业利用用户数据和算法推送新闻、广告等行为已经被默许。《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企业只需要标明“定推”字样,并为用户提供停止接收定向推送信息的功能即可。

在用户张浩(化名)看来,虽然收到了更准确的推送,但接收到的很大一部分是商业广告。而这只是企业赚钱的其中一种手段,企业将用户数据用于商业的方式不只于此,还有很多像大数据杀熟这样严重伤害用户的行为。

“利用这些数据,有钱、有实力的企业越来越有钱,但普通人不知隐私重要而且还被利用,最后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张浩说道。

“有人注意不到隐私数据已经泄露,有人不知道数据泄露的重要性,也有人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数据。”在张浩看来,这些认知缺乏的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学问题,传统教育和行为习惯等共同造成了人们现在的思维模式。

不幸的是,用户面对 App 背后的企业几乎没有什么谈判能力,而且通过法律维权也是一件性价比极低的事情。

“民法典生效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有部分重叠。个人信息也受法律保护,但个人信息和隐私信息的区别就在于,个人信息有可能是一个公开的东西,而隐私信息却不是,隐私信息受法律明确保护。如果用隐私权去主张,损失证明会比较难,更多可能获得精神赔偿。”肖伊说道。

虽有合法途径可走,但走的人很少。“我的数据在被利用,我当然知道。数据泄露了我也肯定很生气,但我知道、我生气又有什么用?”张浩说,“我去维权、去起诉,我的时间哪来?我还要付出大量精力和诉讼费、律师费,最后可能就赔偿我一点点钱,我图什么?”

张浩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人。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数据泄露事件,但鲜看到有用户自发维权。

在当前情况下,一次次将“隐私保护”带入公众视野的是用户和 App 之外的第三方,比如手机系统和监管。

如今,手机系统厂商开始承担起第三方“保护者”的角色。除了 IOS 端的苹果,安卓端手机厂商也逐渐在隐私保护上发力。以小米 MIUI 系统为例,针对上面提到的“获取手机信息”权限问题,MIUI12已通过提供“空白通行证”的方式来解决。根据小米公布的数据,主打隐私保护的 MIUI12 发布半年后,手机每天被定位的次数下降了 98.21%,相册和个人文件等被 App 访问的次数下降了 92.66%,同时 App 在后台尝试悄悄启动的次数下降了 62.85%。

此外,政府也显得比普通公众更关心个人数据安全,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App 收集的个人信息现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随着数据体量的慢慢增大,一旦发生泄露就会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在一个数字化社会中,网络信息已经成为直接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之一。

“去年,我们看到很多关于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出台。今年,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仍然会非常重视,监管力度还会继续加大。”程智力表示。

同时,无论欧盟、美国还是东南亚的国家,都陆续出台了数据隐私保护标准,虽然严苛程度不同,但都在推进相关工作。比如,欧盟国家出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非常详细,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严苛的水平,如果中国没有跟上国际节奏,在对外合作中就容易出现问题。

但无论国内外,在整个生态里,用户先天的弱势地位使其难以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数据,但他们生活在 App 们创造的世界里,已经很难离开。

为此,王乐也给用户提了一些建议。比如,要从正式渠道下载 App,“未知来源”安装 App 会进一步提升安全和隐私风险。同时,要谨慎授予权限,对于不法行为进行投诉。如果想彻底消除自己在某应用上留下的信息,要在相关 App 上注销账户,或者在相关的用户权利网站提交自己的数据删除申请,仅仅卸载是没有用的。

不过,即使用户再谨慎,也做不到完全不对外输出信息。“可以用我的数据,但不要用我的数据来伤害我。”这是以张浩为代表的一批用户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做出的最大妥协。

相关推荐

天下没有免费的App
只是在手机里装个输入法App,为什么还要我的位置权限?
在手机里装个输入法App,为什么还要我的位置权限?
App Store免费榜排名第二,「Spot」要在地图上开一场party
番茄小说整改后,字节跳动再推免费阅读App:当下流量生意最佳产品
瑞幸咖啡回应“APP被点名”:为防止黑客骗取首杯免费
基于“信用分”免费得宠,「共宠App」想搭建一站式养宠深度服务平台
“免费阅读”再进击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说人话”的情感机器人,未来还会承包你的搜索引擎和App
“真人在线免费答题”:被刻意营造出来的“新战场”

网址: 天下没有免费的App http://m.xishuta.com/newsview3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