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章婷
图片来源 | pexels
如果你正在家中做饭,忽然发现少了两个土豆或一瓶酱油,你会怎么办?
目前解决用户对生鲜产品需求的模式主要有几种,有连锁超市或果多美等到店模式;有美团、京东的快递模式;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企业的前置仓+骑手的到家模式;有提前预定,社区寄存的到柜模式,代表企业如下半年刚拿到C+轮融资的食行生鲜。还有一种模式是社区自动售卖机,最近36氪近期报道的类似项目有生鲜到家和壹鲜诚。
除此之外,36氪接触到的「桃丘生鲜」也是一家以社区智能售卖机切入市场的生鲜零售平台。
目前平台主要提供两方面的服务,第一个服务是桃丘生鲜智能售卖机,消费者扫码开门—自选商品—关门扣费,现买现取。第二个是针对低频笨重商品如东北大米、新疆哈密瓜等,其APP “采驿”向用户提供拼团服务,由桃丘认证的供应商点对点配送。
在桃丘生鲜创始人张东坡看来,送货到家的模式把生鲜当外卖送,很便利,但人力配送成本较高;社区寄存的模式下,用户网上下单,次日下楼到寄存柜自提,运送成本较低,但增加了等待时间,降低了客户体验。桃丘生鲜选择从即买即取的模式切入,核心目的是避免高物流成本,同时,通过缩短购买时间,提高用户体验,解决社区生鲜 “最后一公里问题”。
创始人张东坡认为,以无人售卖机切入社区生鲜的创业项目一直以来面临两个最核心的问题。
首先是损耗。对于生鲜产品尤其是绿叶菜和水果品类,存放时长有限。对比提前预定、到柜自提的模式,即买即取的自动售卖机模式,无法有效预测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数量,很容易造成浪费,增加了成本。
第二个是支付体系可能带来欠费风险。很多售卖机项目接入的第三方支付体系,不会向项目显示用户余额,就会出现用户账户金额为0,也能打开柜门取菜的情况,被“偷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桃丘生鲜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据创始人张东坡介绍,对比传统的低温冷藏版售卖机,桃丘生鲜柜采用“水分子保鲜”技术,虽然货柜成本上升,但可以令果蔬保鲜期延长到3-10天,减少了尾货损耗。在没有房租、仓储、人工成本的条件下,零售价格相比传统实体店便宜30%-50%。但不同的叶子菜和水果,需要设置不同的温度,并不是随意设置低温。
在支付方面,桃丘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合研发了一套结算系统。简单点理解就是,用户在扫码开门前,需要先在其APP内购买至少20元的使用券, 在购物后自动扣款。这种方式也提高了偷盗的成本,减少菜品被偷的频次。
桃丘智能售卖机
桃丘生鲜强调自己的平台和运营商属性,一方面通过加盟的形式招募社区运营户,将零售环节交给运营户来做。据介绍,加盟费用为10万元,在省会城市预计平均10个月回本,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预计平均6个月回本。
另一方面,招募城市合伙人,负责供应链工作,并组织第三方供货商入网抢单。桃丘生鲜目前采用“竞价供货,同城配送”的原则,即前期通过审核和培训的当地批发商可参与竞价,中标商家负责配送,确保网点进货成本最小化。未来随着供货量的增加,企业有计划向订单农业发展。
桃丘生鲜拓展的目标城市为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以及省会城市。目标社区为800户以上,并且管理严格、无小商贩进入的社区。
用创始人张东坡的话说:“在一线城市,因为政策原因,大多数小区不会有商超商贩进入;在新一线、省会城市,管理较好的小区情况也比较类似;但三、四线城市的小区,有商贩商超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短期内不考虑进入这类城市”。
在运营数据方面,创始人张东坡表示,桃丘生鲜已覆盖济南市的两个社区,每个小区放置6个柜体,智能柜提供的SKU数量为80个。其中一半是蔬菜水果,另外一半是粮油调味品,如一斤装的大米、酱油、豆腐乳等。目前APP注册用户量为2800,日活200-300。一周消费3次及以上的用户占60%,单点日均营收额 1200多元,已经实现盈亏平衡。
2018年项目已完成种子轮融资450万元,目前正在寻求天使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增加点位、团队建设等方面。
相关推荐
看好生鲜最后一公里市场,「桃丘生鲜」用“保鲜技术”切入社区智能零售
预定制消费生鲜电商「食行生鲜」获2.5亿元C+轮融资,解决生鲜零售“最后一公里”
特色农产品改造快递网点,搜农坊切入社区生鲜团购新模式
创投日报 | 「星汉数智」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小黑探」要做面游产业的App Store,B站34万粉丝UP主“曹译文Iris”试水教育服务,以及今天值得关注的9个早期项目
为商家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物流 SaaS 公司 Onfleet 融资 1400 万美元
价格战开打:社区生鲜团购谁最便宜?
仓店配一体化覆盖500米商圈,我家便利店用“生鲜+餐饮”打造新零售便利网络
经营陷困,员工欠薪:社区生鲜电商呆萝卜呆了?
阿里的「新大招」,能改变生鲜战局吗?
电商激战社区,拿下最后一个万亿市场
网址: 看好生鲜最后一公里市场,「桃丘生鲜」用“保鲜技术”切入社区智能零售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