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故事,AI可以在一分钟内迅速帮你完成一个绘本,这种想象在大模型的技术迭代中正变得越来越可行。
今年8月,谷歌的Gemini AI 上线了一个新工具Storybook,用户仅需输入几句话描述情节,AI将自动生成10页图文内容的电子书。有不少用户进行了测试,认为Gemini生成的“故事书”在图像风格一致性上保持得很不错,故事也通俗易懂,符合受众。
近期,我们也发现,在抖音、快手及B站等平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有关AI儿童绘本的视频,多是使用豆包、即梦、Deepseek等国内大模型制作出来的。这些内容平均点赞量大几千,有的视频数据甚至近百万。但在AI生成儿童绘本上,反对的声音同样很大,“毫无灵魂”“角色的画风及很多细节都不能一致”“故事浅显又无聊”等评论,比比皆是。
AI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一直备受争议,也可以说是排斥,可对于我国处在转折点上的儿童绘本行业,它带来的真的只是“灾难”吗?
“童书市场要崩盘了吗?”,一位出版人不禁发出疑问,在经历了去年的寒冬,今年直至现在他仍没感到暖意。
根据开卷发布的第三季度图书零售市场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1—9月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呈现负增长,码洋同比下降1.24%,实洋同比下降2.60%。结合各月同比数据来看,除了第一季度受爆款影视的带动出现了正向增长,其他各月零售市场码洋同比均呈现负增长。尤其是第三季度作为一年中销售比重最大的季度,各月的下降最终拉动整体零售市场转为负增长。
我国的图书零售市场一直是靠少儿类和教辅类图书来“扛大旗”,这两大品类的总占比接近行业的60%,而教辅类属于刚需,波动不大,甚至还在连年增长,少儿类的童书出版板块则恰恰相反,增长已经从预期变为了奢望。
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报道中,其采访了头部、中腰部品牌童书出版机构(包括国企出版社和民营策划公司),以及童书“投流”运营操盘手等近20家机构,发现80%以上的机构在2025年1—5月经历了10%~40%的销售、发货同比下滑,只有极少数童书出版商实现销售业绩的平稳以及增长。
回想起疫情前,少儿图书很赚钱,儿童绘本更是。
2005年—2015年,在出版人眼中的“黄金十年”,我国童书市场进入增长的快车道,以年均两位数的增速狂飙猛进。而作为舶来品的绘本,意外地受欢迎,它用童书市场十分之一的品种数撑起了五分之一的码洋,成为少儿板块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当当2019年儿童节的报告中提到,童书消费用户中人均购买最多的是儿童绘本,京东的童书报告中,绘本板块也不断增长,占比达到约25%。然而,回顾开卷公布的2019到2024年零售图书市场少儿类年榜排名前20的书,仅有《猜猜我有多爱你》一本绘本仍能占据一席之地……

这背后是整个绘本市场的消费萎靡。开卷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绘本的市场份额整体呈现出波动缩减的趋势,从2019年的18.19%下滑至2024年的15.81%。
在这种环境下,少儿出版品牌的处境变得尤为艰难,要么转型,要么缩减业务。比如一直将绘本视作公司根基的信谊图画书,目前正在考虑拓展品类,海豚传媒则开始大力投入点读笔、阅读机等硬件设备的研发。
前些年在全国各地出现的线下绘本馆,更是已经渐渐消失。上海浦东新区一位借阅绘本馆的负责人透露,在一线城市核心社区,月租金加上人力成本,这两项支出占比超过总成本的60%,而她观察到,“行业内会员续费率普遍低于40%”。当其绘本馆因早教机构破产被迫搬迁时,她只能将绘本暂存家中提供上门换书服务。
渠道变革、低价竞争以及消费的新变化,都是造成我国儿童绘本行业陷入困局的原因,而要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供需的矛盾,即优质的绘本创作和生产,跟不上国内消费者对绘本的旺盛需求。尤其是国外绘本创作者积累的经典版权在短短十年里被“一抢而空”,国内绘本的原创能力尚且不足,这导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2018年,我们看到,在开卷公司的少儿图书畅销书排行榜中,没有一本新书上榜,出版时间最晚的是2016年,还有5种图书出版时间接近或超过10年。到了2021年,开卷数据则显示,《黑龙江寻宝记》是进入少儿畅销榜前100名的唯一一本新书。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创作者、编辑、出版机构到审核机构,我国原创绘本的整个链条仍不成熟,人才更是匮乏,这大大制约了儿童绘本的优质内容供给,也影响了行业整体的持续增长。
专业、成熟的创作者培养起来可能要很多年,但AI工具却可能让更多的普通人成为创作者,这是生成式AI在绘画领域最大的想象力。所以,当绘本的创作门槛被降低,这是否会驱动更多的优质内容产生,从而缓解供给不足的困境呢?
相比于在行业困境下培养更多的创作者,用技术解决供给难题无疑是一条新思路。

一方面,AI绘本的生成技术会逐步升级、迭代,未来其对文字的理解及角色一致性的把握上可能将更“成熟”。如果创作者拥有好故事,那制作出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绘本不是不可能;另一方面,AI绘本可以往定制儿童绘本的方向发展,它或许会比传统绘本找到更大的商业前景。
其实,在纸媒下行、童书市场增长乏力的今天,绘本本身就不是一门“好生意”,很多插画师都需依靠副业才能坚持创作。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AI绘本还可能带来一个更颠覆性的影响。长期以来,绘本市场的规模虽然在扩大,可其在国内的渗透率并不高,因为一、二线城市的儿童普遍接触绘本阅读,在三至五线城市甚至农村等地区,阅读绘本的儿童却很少。这背后除了教育理念的差异,一个根本性因素还在于绘本的价格。
短短几页,动辄上百元,每次带孩子来书店,不花两三百元很难走出来,“儿童读物价格太贵”早已被家长频繁吐槽。而如果AI绘本能够通过技术提升、实现对内容供给的补充,一个可以想象的结果就是绘本的价格被打下来。
绘本价格降低,自然就降低了绘本阅读的门槛,让更多的绘本走向儿童的书桌,也就有了可能。
去年,一本名为《卡皮巴拉的自我修养》的绘本上架微信读书,封面标注“安安著,小麦田AI绘制”。这本绘本一度登上了微信读书TOP 50新书榜的第5名,推荐值达77%,仅次于余华的《我胆小如鼠》。
当然这本书也是争议满满。有网友评价该书是“AI作画与烂大街的心灵鸡汤杂糅,毫无创作含量”,也有网友称“亚马逊上早就有这样的绘本,会标注AI创作,还有人花高价买精装打印版,不用太过反对AI”。事实证明,《卡皮巴拉的自我修养》离一本合格的绘本还有很大的距离,在新书榜上很快就跌出TOP 50。

我们在讨论AI给儿童绘本会带来什么时,其实一个基本的认知就是未来AI绘本的技术再成熟,也永远无法取代传统绘本。传统优秀绘本在想象力、绘画风格、艺术性等方面的呈现,是很难通过技术“糅合”和“生产”出来的。
所以,如果未来AI绘本会对行业带来什么冲击,那它最大可能取代的是那些同质化的、没有多少创新的作品。
回顾这场生成式AI的技术浪潮,我们应该已经意识到AI进入内容生产行业,已经不可避免,而使用AI并非问题所在,需要注意的应该是使用AI的方式、内容生产的水准,以及商业化的边界。当前,不少平台出现了很多以“AI绘本”为标签的内容,这些博主通过发布精美的AI 图片吸引关注,将AI绘本等技术作为“副业”的一部分,称可以“月入X万”。
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们从短视频平台刷到了相关内容,在联系媒体账号后,很快就有人联系,称正在招募想要以 AI 绘本为副业的人。对方先是介绍了接什么样的单子、对应多少钱,而后发来链接,开始听公开直播课,学习技术。

他们发现这些不同的“AI XX 老师”在聊天时,甚至话术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课程都是先免费后收费,价格2000-6000元不等。
利用信息差,兜售教程,走AI卖课的路线,这并非AI绘本变现的途径,而是AI时代下焦虑催生的骗局。这些骗局让本就对AI绘本存在抵触心理的用户,更加质疑AI绘本,无形之中也给AI绘本未来走向消费市场增添了阻碍。
传统优秀绘本用故事和艺术启蒙儿童,AI绘本最大的价值或许不在此,让自己的故事生成独属于自己的绘本,可能才是其最具吸引力的。
而当人人都能成为“创作者”,绘本行业是否会迎来内容“大爆发”时代,这让人既担忧又期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道总有理”(ID:daotmt),作者:道总,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一年零售额58亿元,国内儿童绘本市场值得你关注
绘本阅读成家庭早教刚需,「好奇说绘本」从供给侧出发建立亲子服务闭环
翻红的儿童绘本图书馆行业,还有哪些坎儿?
绘本行业再难“自力更生”?
下一代「小霸王学习机」难再现
「博鸟绘本」获千万级A轮融资,日租赁订单量超过1500单
36氪首发 | 绘本课程服务商「球球绘本」获近千万Pre-A轮投资,网易有道领投
以儿童阅读为切入点,「觅机科技」提出“AI+教育”在家庭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AI转绘动漫的爆发前夜
36氪首发 | 「觅机科技」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为儿童智能家居植入软件和算法,让台灯也会“说话”
网址: 事关下一代的儿童绘本,需不需要AI创作?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3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