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对中国稀土管制影响的解读,实则勾勒出中美科技博弈的最新轮廓。当台积电因芯片含大陆稀土成分,面临对美出口限制的讨论升温,这场以资源为支点的较量,本质是中国对美国“长臂管辖”的精准回应,更是全球产业链权力重构的生动注脚。
美国率先将科技管制武器化,为这场博弈埋下伏笔。多年来,美方以“国家安全”为名构筑科技壁垒:2022年起持续升级芯片出口限制,将先进计算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纳入管控;2024年12月更将136家中国半导体实体列入清单,企图以“小院高墙”封杀中国科技升级路径。
这种将技术标准异化为政治工具的做法,正是“长臂管辖”的典型表现——凭借技术优势强制第三国企业选边站队,剥夺他国合理发展权利。在美方逻辑里,自身技术霸权可随意延伸,却容不得其他国家维护核心利益。
中国稀土管制的出台,既是主权国家的正当反制,更是对规则的重塑。依据2025年10月发布的新规,不仅稀土原辅料、设备被纳入管控,含0.1%以上“中国成分”的转口物项亦需许可,14纳米以下芯片制造等敏感用途更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
这一措施精准击中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痛点”:阿斯麦的光刻机、应用材料的制造设备,均依赖稀土部件;台积电等企业的高端芯片生产,更是离不开这些核心设备。中国的管制绝非“打击措施”,而是依据《出口管制法》履行防扩散义务,其法理基础与美国所谓“国家安全”的借口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博弈中,台湾地区相关企业的处境,深刻折射出产业链的深度绑定。台积电作为全球芯片制造龙头,其供应链早已突破地域界限,大陆稀土作为关键原材料,是其生产流程中无法替代的一环。这种绑定源于市场规律与产业分工,却因美国政治操弄变得敏感。
中国的管制措施并非针对台湾地区,而是通过规范资源流向,遏制敏感技术被军事利用的风险,这与美方动辄以“涉台”名义实施制裁的霸权行径,有着本质区别。
从战略层面看,稀土管制标志着中国反制体系的成熟。近年来,中国已构建起以《反外国制裁法》《出口管制法》为核心的法律框架,此次措施进一步细化了“反长臂管辖”的操作路径。与美国的单边制裁不同,中国明确对医疗救灾等人道用途豁免许可,对合理需求“应许尽许”,尽显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
正如兰德公司警告,若中国稀土供应中断90天,美国78%的国防承包商将陷入停产,这恰恰印证了合理运用资源优势维护利益的有效性。
科技竞争的正道,从来是开放合作而非零和博弈。美国将技术武器化的做法,已导致全球产业链碎片化;而中国以稀土为支点的反制,本质是对这种失衡格局的矫正。当《纽约时报》聚焦“手段反用”时,更应看到背后的本质:没有国家能长期凭借霸权剥夺他人发展权,也没有产业能脱离全球分工独善其身。
在这场稀土与芯片的对弈中,中国用规则捍卫利益,用理性划定边界。这不是博弈的终点,而是对全球科技治理的一次重要提醒:唯有尊重主权、遵守规则,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共同发展,而非沦为地缘政治的棋子。
发布于:广西
相关推荐
台积电:如无法向华为出售芯片,将迅速填补缺口
纽约时报:台积电恐陷人才荒
台积电无法摇摆
台积电美国工厂:400亿美元的形象工程
华为能不能绕开美国生产芯片?问问台积电
台积电美国扩张“失速”
曝台积电7nm AI芯片停供中国大陆!
台积电将断供大陆AI芯片?
外媒:美国要求台积电停供大陆7纳米AI芯片
芯片代工争霸战:英特尔vs台积电vs三星
网址: 《纽约时报》:台积电因芯片含中国稀土,无法向美国出售任何半导体芯片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