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马云造芯成功,阿里市值陡增3400亿

马云造芯成功,阿里市值陡增3400亿

(来源:新行情)

论先见之明,还得是马云。

出品 | 新行情  作者 | 李新

阿里大搞AI芯片,市值飙升3400亿

阿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众的神经。

近日,阿里港股股价暴涨,引发市场关注。

9月1日,阿里港股开盘大涨16%,盘中一度飙升超18%,收盘定格在18.5%,仅仅一天时间,阿里市值暴增3400亿港元,这一情况直接引发了市场的热议。

图源:百度股市通

消息面上,主要有两件事——

一方面,《华尔街日报》披露:阿里巴巴正在开发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芯片,意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目前,这款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主要面向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由国内厂商代工,并与英伟达的架构兼容。

图源:华尔街日报

对此,阿里并未正面回应,但在阿里云相关人士辟谣采购大批寒武纪芯片的消息中透露了一二。

阿里云相关人士表示,“阿里云确实一云多芯支持国产供应链,但传言阿里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的消息不实。阿里积极研发人工智能芯片,一云多芯支持国产供应链。”

不难看出,这番回应是在说:阿里云的技术确实能同时兼容多种国产芯片。但之前网传的“买了寒武纪15万块GPU芯片”是假的,实际上阿里自己在努力研发AI芯片,同时继续保持兼容多种国产芯片的技术策略。

作为互联网巨头的阿里造芯,对于市场来说可谓是一个重磅消息,阿里的股价则是市场热情和看好的体现。

另一方面,阿里在前几日发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第二季度,阿里整体营收达到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为423.82亿元,同比增幅达76%,远高于市场此前的预期。

图源:阿里巴巴

如此令人震惊的财报,引得市场纷纷看好阿里,其股价自然水涨船高。

并且,在阿里的财报中,“AI+云”的表现可以说是让人眼前一亮,成绩相当突出。

财报显示,第二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333.98亿元,同比增长26%,创下近三年最高增速。并且,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在AI基础设施和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已经超过1000亿元。

图源:阿里巴巴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同比增长,成为核心增量来源;二是AI应用需求带动传统计算存储类产品增长,形成业务协同效应。

在财报电话会上,阿里CEO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以创业心态开启新征程,通过围绕消费和“AI+云”等战略领域持续投资,推动业务强劲增长。阿里相信,对核心业务的这些投资将增强我们的竞争优势,并推动长期增长。

显然,阿里不再是只专注电商零售的企业,正在转型成拥有自身强大技术壁垒的科技企业。

未雨绸缪十六载,马云的先见之明

其实,阿里的AI业务布局,早在十六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彼时,当大多数企业还在为互联网浪潮的到来摩拳擦掌时,阿里已经敏锐地嗅到了人工智能潜藏的巨大能量,悄悄在技术研发的土壤里埋下了种子。

2009年,阿里成立了专门的算法团队,启动了代号为“飞天”的云计算项目。

最初的目标是为电商平台的搜索推荐、风控反欺诈等核心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看似基础的起步,却为后来的AI布局搭建了扎实的技术骨架——从用户浏览行为的数据分析,到商品匹配的精准算法,每一次优化都是对机器学习能力的实战打磨。

因此,在阿里云论坛上,“飞天”云计算还有一个新名字:“马云的核武器”。

图源:阿里云

此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阿里的AI布局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2018年,阿里收购中天微,成立“平头哥”,正式踏入芯片自研的深水区。

此后,平头哥一分为二:“玄铁”交给达摩院,探索RISC-V架构;阿里云团队则专注服务器芯片研发,逐渐落地实际业务。

近年来,面对生成式AI的新浪潮,阿里的布局节奏进一步加快。

达摩院持续加码大模型研发,先后推出通义千问等多模态大模型,覆盖文本生成、图像理解、代码编写等多个领域;同时,将AI能力深度融入电商、金融、本地生活等生态体系。

再到今年年初,阿里CEO吴泳铭明确提出:阿里未来的战略就是全业务AI化,并将开发一系列基于AI的原生应用。并表示阿里将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创下彼时中国民营企业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图源:微博

同年4月,马云在阿里内部强调,“高科技绝不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应该呵护人间烟火。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AI取代人类,而是让AI更懂人类、更好地服务人类。”

可见,阿里对于AI业务的布局是持续深耕的一盘大棋,从最初服务内部业务的技术工具,到如今支撑千行百业的智能基础设施,阿里十六年的AI布局,既是一场与技术趋势的长期赛跑,更是一次将技术创新与商业实践深度融合的持续探索。

日后,随着AI技术继续发展,这种“技术扎根业务、业务反哺技术”的模式,或许会成为阿里在AI赛道上持续突破的关键底气。

AI时代,互联网大厂纷纷押注

近年来,随着AI的热门,国内的互联网大厂们也纷纷押注,顺时而动——

就腾讯而言,腾讯在AI视为AI大模型领域持续发力。

其推出的混元大模型已深度融入社交、内容、金融等核心业务场景,微信的智能助手能基于用户聊天语境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建议,腾讯视频借助AI技术实现视频内容的智能剪辑与标签化,大幅提升内容分发效率。

就百度而言,百度凭借在搜索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将AI布局聚焦于“深度学习+场景落地”。

百度的文心大模型自发布以来,不断迭代升级,已在办公、电商、汽车等多个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百度智能云更是将AI与云计算深度融合,推出面向制造业的“AI质检方案”,助力传统工厂降本增效。

就字节跳动而言,字节跳动以“AI驱动内容生态”为核心策略,在推荐算法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其AI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旗下抖音通过AI技术不断优化内容推荐机制,让用户粘性持续提升;同时,字节跳动积极探索AI在创意领域的应用,推出的AI绘画、AI作曲工具,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吸引了大量创作者入驻。

互联网大厂们押注AI,既是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也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在技术研发上,它们不惜投入巨额资金,组建顶尖的AI团队,争夺核心技术专利;在应用场景上,它们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将AI技术与现有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商业化路径;在生态构建上,它们通过开放平台、投资并购等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试图构建属于自己的AI生态体系。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大厂之间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厂的持续投入和探索,也将加速AI技术的落地应用,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相关推荐

炸裂!市值猛增1.2万亿,阿里怎么做到的?
近马云者富
许家印马化腾马云,联手造车
先有马云,后有阿里
这一夜,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马云都表态了
阿里市值一度被超,马云在内部罕见发声,让两大谣言不攻自破!
马云归来,已是阿里“局外人”
近马云富,远老罗生
马云出山,阿里巨变
马云又要减持阿里了

网址: 马云造芯成功,阿里市值陡增3400亿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1378.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