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加拿大运动品牌lululemon市值暴跌事件成为全球财经热点。作为曾被誉为“瑜伽界爱马仕”的中产新贵,lululemon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市值蒸发2300亿人民币(约合320亿美元),从4600亿人民币跌至2200亿人民币。其困境源于中国竞争对手安踏集团的强势崛起,被业界称为“中国克星”。这场暴跌不仅暴露了lululemon自身策略失误,更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新规则:缺乏创新的国际品牌正被本土势力取代。
一、背景:lululemon的中国辉煌与先天缺陷lululemon于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比内衣巨头维多利亚的秘密(维密)还早五年,首家门店选址上海,精准锁定25-35岁高收入女性群体。当时中国瑜伽市场处于爆发前夜,专业瑜伽裤品牌稀缺,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主打运动功能,却忽视女性对“美”的需求。
lululemon以专利面料Luon®为核心,打造高弹力、裸感亲肤的瑜伽裤,定价上千元人民币,成功塑造“中产身份象征”形象。其“热汗美学”社群营销圈粉职场精英,门店每平方英尺年销售额高达1600美元,市值一度跃居全球运动品牌第二,超越安踏和阿迪达斯,仅次于耐克。2022年7月,其市值接近450亿美元,创始人曾豪言“一条瑜伽裤卖三倍价格,绝不打折”。然而,lululemon的成功建立在脆弱基础上:它无自建工厂,40%产品产自越南,面料依赖67家供应商(最大为中国台湾省儒鸿集团),但Luon®面料无专利保护,易被仿效。公司财报坦言:“产品在面料和生产工艺上无专利,竞品可仿效。”这为后续危机埋下伏笔。
二、事件现状:市值暴跌与品牌形象崩塌2025年,lululemon遭遇滑铁卢。两个月前发布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营收微增,但利润下滑,全年业绩预期被下调。数据公布后,股价连续14个交易日下跌,市值创五年新低。若从2023年底巅峰算起,市值蒸发2300亿人民币,财富缩水近半。
标志性事件是产品价格体系崩溃:曾宣称“绝不打折”的瑜伽裤,如今在奥特莱斯折扣店以6.5折甩卖,原价千元的产品现仅需数百元。品牌从商场核心位置沦落至折扣区,被消费者调侃为“秋裤价”。这不仅是自救之举,更反映品牌人设崩塌。中产粉丝直言“被背刺”,认为降价违背了精英生活标签,导致忠诚度瓦解。
三、原因分析:中国“克星”安踏集团的组合拳lululemon暴跌的核心原因是中国竞争对手安踏集团的崛起,其“亲闺女战队”以本土化策略全面围攻。安踏通过收购和品牌重塑,覆盖了lululemon无力触及的市场:
FILA(安踏“大女儿”):2009年安踏收购时,FILA年亏损3000万元;经定位为“高端时尚运动品牌”,现年营收超266亿元,成为集团现金牛。其高端支线ATHLETICS系列主打瑜伽裤,设计对标lululemon,但价格低15%-20%,并下沉至三四线城市核心商圈,吸引增量用户。MAIA ACTIVE(安踏“小女儿”):2023年被安踏收购后,目标直指“超越lululemon”。它聚焦亚洲女性需求,推出腰臀贴合度更高的“小腰精”裤型,价格仅二三百元,2022年营收达5亿元,成为性价比平替。迪桑特等品牌:以滑雪服起家的迪桑特,通过Body Flex女子综训系列和社群营销(如上海张园户外活动),复制并升级lululemon模式。
安踏系品牌形成“价格带全覆盖”:千元以上可选迪桑特,中端有斐乐,200-300元有MAIA ACTIVE,百元级有安踏本品牌。这种组合拳快速瓦解lululemon的护城河。瑜伽裤技术壁垒低,安踏凭借供应链和渠道优势,让中国消费者改写规则:不再为“中产符号”买单,更注重实用与性价比。
四、lululemon转型失败:误判中国市场的双重失误为挽回颓势,lululemon曾“憋大招”转型,但策略严重脱离中国实际:
进攻男性市场惨败:在北美,男装业务占营收30%,lululemon故技重施,签约十多位中国男性运动员。然而,中国男性受文化基因(偏好宽松运动裤)和实用主义影响,抗拒千元定价。2023年其男装业务增速不足5%,远低于预期;对比李宁、安踏300-600元的训练裤,lululemon1200元的短裤毫无竞争力。下沉市场适得其反:2022-2025年,lululemon转向二三线城市,在兰州、呼和浩特、济南等地开店,占比超30%,并布局昆山、义乌等经济强县。同时,核心品类大幅降价,部分产品5折出售。但此举引发粉丝反感,认为品牌背叛“中产精英”内核,加速形象崩塌。
这些失误源于对中国市场误读:lululemon低估本土品牌适应性,且自身创新乏力。品类教育完成后,其面料和美学优势不再独有。
五、商业启示:创新不足者必被取代lululemon暴跌事件是商业规律的缩影。任何品类开创者若不能持续创新,终将被新势力颠覆。正如星巴克教会中国喝咖啡,却难敌瑞幸;家乐福开创超市先河,却败给盒马。lululemon的教训警示国际品牌:中国市场非“躺赢之地”,需深耕本土化、构建技术壁垒。安踏的成功则证明,中国品牌正从追随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未来,运动服饰市场将更趋多元化,消费者成最终赢家。
结语截至2025年8月18日,lululemon市值仍未止跌,其兴衰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生动教材。记者呼吁,品牌应回归产品本质,而非依赖标签神话。这场暴跌不只关乎一家企业,更预示着全球商业版图的重塑:中国“克星”崛起,正改写游戏规则。
发布于:上海
相关推荐
暴跌千亿的中产新贵lululemon遭遇中国“克星”,安踏系品牌崛起改写
跌跌不休的lululemon,能否靠男人拯救?
中产还能撑起lululemon吗?
一只鸟两棵树三条路,中产被安踏包围了
“平替”围剿lululemon
DTC会是安踏品牌的解药吗?
安踏多品牌协同发力,目标2025年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从李宁、安踏重新崛起,看国产运动鞋服新品牌如何破局?| 投资者说
市值蒸发百亿:lululemon的增长困局
创始人忧虑成真,lululemon 不该追求所有人
网址: 暴跌千亿的中产新贵lululemon遭遇中国“克星”,安踏系品牌崛起改写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