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猪肉都支持分期付款了,AI能让它降价吗?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猪肉都支持分期付款了,AI能让它降价吗?

文 | 秘丛丛

编辑 | 黄臻曜

编号:001

品种:里岔黑猪

出生地:山东胶州

出生日期:2019年4月25日

出栏时间:2019年10月25日

运动量:170公里

疾病史:生病0次

这是一部“猪生”简史。以后你可能只需扫描猪肉的二维码,就能获得以上信息,尤其是健康安全信息。

非洲猪瘟让人们意识到食品溯源的重要性,当溯源信息的链条足够完整,食品安全的“黑盒子”才能变得透明。这对缺乏数据化基因的传统养殖方式提出了挑战。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地区,年生猪出栏量约7亿头。根据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肉类消费中,猪肉占比达62.9%,可以看出猪肉是中国人的刚需。“如果以生猪的价格计算,目前7亿头猪大概是1.2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天奇创投基金合伙人魏武挥在接受36氪采访时说。 

但万亿级的市场却仍是智能化的“洼地”。按照网易CEO丁磊的说法,中国的养猪业还停留在100年前的水平。换句话说,国内的养殖产业依旧处在依靠“老师傅”传授经验的传统阶段。虽然生猪的数量世界第一,但养猪的效率不成正比。和美国相比,我们要用两倍的成本养一头猪,平均每年每头母猪却少生10头猪崽。 

近几年,因为互联网巨头开始关注“站在风口上的猪”,大数据和AI逐渐突破“次元”走进猪场,例如利用猪脸识别技术盘点猪只,巡检机器人监测舍内环境,喂水和喂饲料系统自动化,对猪只的喂养进行个性化定量控制……没有谁能比AI更懂得智能化,AI养猪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随着猪肉价格高涨,很多人也幻想着AI能让价格回落。“要想根本解决价格问题,就需要规模化养殖。”通信博士张峻恺这样说。他关注5G技术,与头部养猪企业也有深入的接触。 

而中国生猪养殖市场主要以散户为主,其中几大传统生猪养殖企业占比不足10%,但美国已达到40%以上。这就造成了养殖深受“蛛网效应”影响,即猪肉价格上涨和下降的幅度很大。而猪周期的存在,使得散户随着价格的涨跌而选择扩张或退出生产,具有很强的盲目性。 

即便巨头如阿里、京东、网易正在“跨入猪栏”,它们的AI技术能支撑自己在“猪风口”上停留多久?猪价会因为它们有所变化吗?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猪肉都支持分期付款了,AI能让它降价吗?

图片来自东方IC

巨头们AI养猪的自我修养 

阿里养猪,主要依靠的是阿里云的ET农业大脑。它首先从猪场的核心指标PSY(一头母猪一年提供的成活仔猪数)切入,阿里云工程师与养猪科学家合作研发“母猪怀孕诊断算法”,该算法旨在提升猪场的产仔量。 

2018年,阿里云与四川特区集团合作“世界首创的AI养猪项目”。“我们的算法能帮养猪场的PSY提升最低5%的效率,并提升将近10%的利润。” 阿里云ET农业大脑高级产品经理费翔在2019年的云栖大会上说。另外,阿里云还通过红外线测温技术监控猪的体温和发病情况,防止交叉感染。目前阿里云在AI养猪领域的投入已达数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产出1000万头猪。 

在监测猪只生长和健康方面,京东选择了开发应用“猪脸识别”技术,这里解决的是猪的“身份识别”问题。京东农牧副总经理李佳隆曾透露,京东数科的猪脸识别配合声纹识别,猪只分辨的准确率已达到100%。猪脸识别还与智能饲喂机同步,能够控制生猪出栏的体重差异。 

京东养猪的背后,主要依托的是2018年诞生于京东数字科技的京东农牧。在此之前,它投资了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主打黑猪肉和山黑猪,双方合作AI养猪项目。据京东测算,京东的智能化养猪能减少30%-50%左右的人工成本,缩短5-8天的出栏时间。今年618大促,京东线上线下联合上线了“AI鲜肉铺”,AI猪肉开始走向普通大众。 

在互联网公司养猪这件事上,网易CEO丁磊早在2009年就高调宣布养猪,但直到2016年推出味央猪才有了大的动静。确切地说,网易的味央黑猪主要是全产业链自营的养殖模式,侧重于物联网,比如应用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另外网易的“养猪之道”更侧重于人性化养殖,据称,它们的黑猪“不剪牙、不断尾、蹲马桶、玩玩具、听音乐”。正如丁磊所言:“我们(网易味央)未来要做养猪中国式公开课。”网易追求的是生态高效,实现可复制的养殖模式,更注重模式创新而不是技术赋能。 

而阿里和京东更像是赋能养殖产业中的一环或几环,但方法论和路径可能不同。据魏武挥观察,阿里在AI养猪方面似乎已经停下。而这种停滞可能和非洲猪瘟有关系。费翔在云栖大会上就表示:“我们力量再大还是挡不住猪瘟来得凶猛,猪场的生物安全是生猪行业现在最高的要求,所以这半年我们就会想下一步怎么办?”而他们想到的下一个发力场景是AI养蜂。 

对于目前猪场在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张峻恺博士介绍了一个细节:“现在工程师进猪场需要提前两周进行隔离,这就导致设备的更新有所滞缓。” 

不难看出,阿里和京东以AI+IoT+SaaS的方式,赋能中小养殖场。但它们的技术应用还仅限于合作的一两家企业以及专注于价格较高的黑猪肉,目前仍然属于技术试点的范畴,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在魏武挥看来,网易更像是手机领域苹果的打法。“网易有技术又自己养猪,猪是硬件技术是软件,软硬合一。”他还补充道:“网易之所以要从头干起,有点(对中国的养猪产业)‘扶不起的阿斗’的感觉。” 

就像阿里AI养猪遇阻转向养蜂一样,养猪从来不是它们的最终目的,而是它们瞄准的技术最佳试炼场之一。应用于猪场的各项前沿技术如果得到优化和完善,就能延伸应用于其他领域。另外,从数据采集到分析管理,都需要智能硬件的介入。当这些硬件的性能经受住了养殖业的考验,那么它也能在其他领域发挥潜在价值。从感知、传输到应用和平台,AI养猪完成了物联网整个链条的闭环。 

AI养猪能让养猪规范化,这也会给农户、保险公司以及政府带来益处。 

通过智能化改造,不仅提高了农户的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还有利于他们获得保险和贷款。一直以来,猪场很难作为不动产标的进行抵押贷款。由于猪的身份识别系统不存在,又容易受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风控管理很难。而得不到贷款和保险,养猪也很难持续发展。但实现数据化管理后,这个问题就能得到缓解。例如京东已将供应链金融体系,融合到了AI养猪的方案中。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猪有了确切的身份标签,也会降低保险机构的赔付率。以睿畜科技(一家AI养猪的初创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为例,它表示在对某县多家散户的实际测试中,戴标后的赔付数量降低了33.8%。对政府来说,AI养猪是帮助其有效了解生猪的供应情况的最好窗口,便于控制猪价以及溯源追踪等。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猪肉都支持分期付款了,AI能让它降价吗?

图片来自东方IC

AI养猪还远没到竞争阶段

飞在风口上的猪,不仅巨头垂涎,初创公司也徐徐进入“战场”。睿畜科技选择和头部传统养猪企业合作,CEO兰嵩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国内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温氏主动找到他们要求合作。另外天邦、新希望、中粮都是他们的客户。2018年,睿畜科技已完成A轮融资,目前温氏已经是它的股东。

成立于1983年的温氏,最新财报显示,2018年的收入为572.4亿元,共出栏2229.7万头猪。温氏的养猪业务主要是平台模式,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分散的农户养殖,公司统一管理。这种模式可以快速扩大规模,但也会进一步考验企业的管理能力。

这样一来,留给传统头部养殖企业的时间不多了。很多生猪养殖的上市企业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因为效率低,导致投入越大利润却越少。因此,它们对技术提升效率的需求更加迫切。据睿畜科技CEO兰嵩介绍,公司的定位是提供畜牧行业的数据基础设施、建立猪只个体数据采集系统。目前在与温氏等企业的合作中,睿畜科技主要有三大模块的业务。 

首先是RFID智能耳标,兰嵩表示,通过他们发明的智能耳标钳能够实现在佩戴耳标的同时自动建档(包括ID号码、时间和地点信息等),同时解决了数据录入和传输的问题。“耳标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是资产的确权,这对于规模化的养殖集团非常必要。”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猪肉都支持分期付款了,AI能让它降价吗?

睿畜科技的智能耳标+耳标钳

兰嵩并不认同“猪脸识别”是未来猪只身份识别的趋势。他认为猪脸识别技术无法大规模推广,猪脸在成长期变化很大技术难度可想而知,另外智能耳标的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推广。目前智能耳标也是睿畜科技的订单中最受欢迎的产品。

其次是睿畜医生,通过低功耗的传感器监控猪只的核心体温,判断它的健康状况。以及“天蓬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判断猪只的行为,实现猪只实时盘点和质量预估等。

除了睿畜科技,还有一些初创企业专注于满足AI养猪领域的某个细分垂直需求。例如智凯科技,它切入的是猪只称重,利用手机摄像头和AI技术,自动生成基于猪重的成长档案,实现⽆接触猪体重测量。这种方式对猪零刺激,而且方便迅速。而另一家公司小龙潜行在致力于解决体重测量和猪只盘点等问题的同时,还对猪的身份识别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为每头猪发放唯一的身份ID,采用视频追踪的技术进行终生追踪。 

作为智能化的“洼地”,AI养猪吸引着一大批初创公司涌入。特别是随着非洲猪瘟的爆发,倒逼着养猪行业产业升级。一片蓝海意味着海量的机会,但有机会并不代表着没有门槛。实际上,AI养猪的门槛还不低,比如人才、技术、养殖户的接受程度等。 

“首先要找到一群对这个行业有感情的人潜心钻研技术,我们用了三四年才有第一款产品,有多少人愿意去做这么长周期的一件事?”兰嵩认为,目前AI养猪还未远没到竞争的阶段,机会还有但不太多。 

研发周期长也是投资者对该领域初创公司的担忧。天奇创投基金合伙人魏武挥表示:“像我们这样的风险投资机构,还是比较在意快增长,所以确实只有大公司和政府才会较多投入农业,而市场化基金则不太会。” 

而在目前的智能养殖模式中,魏武挥推崇网易的做法,从源头改造整个产业最符合现实。“这个行业不是你多家一块砖,多挖一条路就能改变的。”他还表示,因为网易不是风险投资机构,不在乎高增长,因此它可以这么做。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猪肉都支持分期付款了,AI能让它降价吗?

图片来自东方IC

AI养猪能让猪价“降温”?

AI养猪能让猪价下跌,短时间内这只能是幻想。 

缺乏规模化养殖是最主要的原因。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共出栏生猪69382万头,其中九大上市猪企(温氏、牧原、正邦、雏鹰、天邦、天康、罗牛山、龙大肉食、金新农)共出栏4476.3万头,占据了6.45%的市场份额。而美国十大猪场在2016年就占据市场份额的45%,国内生猪产业的集约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即便巨头和科技公司在AI养猪领域前仆后继,但目前它们和生猪市场占比最大的散户离得还有些远。而这些散户的猪场,却是大众主要的猪肉消费来源。AI如果没有深入改变这部分的生猪产业,那么它对肉价的调节作用微乎其微。 

为什么AI技术还无法普及到散户?

从AI养猪的目的看,它是奔着降本增效去的。但目前大多数散户觉得一套AI系统+设备的成本太高,即规模不匹配技术。比如在一家只有十几头的猪场安装巡栏机器人,费用大概一万元,很多农户就觉得不划算。“但如果是一家有45头猪的猪场,它或许会尝试安装一台价格约4000元的智能摄像头,现在养猪场的工人成本大概是4万元/年。”魏武挥解释道。其次,多数散户缺乏技术应用的基础,即人员素养不匹配技术,因此技术的教育门槛也是原因之一。 

AI养猪只有广泛应用于集约型的养猪厂中,而且开始像牛奶产业一样出现垄断企业时,才可能实现整体降本增效的目的。温氏和睿畜科技的合作就是典型的例子,温氏将碎片化的农户聚集起来,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管理,这将利于后期技术的普及。 

另外,这些头部生猪养殖企业自建物联网或AI平台,或许是走向智能化的另一条路径。以温氏为例,2011年它就孵化了一家物联网公司——筠城物联网,并将其定位为智慧养殖物联网里的数据中台。“真正的技术突破,很大可能来自于规模化的养猪企业。”张峻恺博士认为,这些企业是需求方,随着规模的扩大,需求会越来越重,而自己更懂自身的痛点。另外,他还看好未来规模企业将取代散户养殖的趋势。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因为疫情、环境等因素,猪肉价格的走势面临着变数,AI无法让猪肉价格迅速降温。AI技术能否让养猪这门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手艺”,从点状的小散户模式,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小散户+大头部和中型企业”的点线面模式,不是简单安装上智能设备就能实现的。 

在解决好规模化这个根本问题后,AI养猪或许真能实现猪仔产量节节高的梦想。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猪肉都支持分期付款了,AI能让它降价吗?

图片来自东方IC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是36氪一档关注科技、小趋势的全新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采访拥有聪明大脑的少数派,深入解读他们对未来的猜想。虽然少数派们的面孔不一,可能是书籍作者、创业者,也可能是科研领域的行业专家。但相同的是,不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无人驾驶和5G,他们预测未来趋势的灵感会在这里闪光。

PS: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与最前沿的科技、最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未来的趋势变化息息相关,并且正在寻求报道,欢迎联系我们。另外,如果你愿意业余时间做一些上述方向的编译工作,成为36氪《少数派的未来猜想》栏目的一名志愿者,也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为成功入选者不定时放送独家福利。(联系人:秘丛丛 micongcong@36kr.com,请附上个人简历或公司相关资料)」

相关推荐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猪肉都支持分期付款了,AI能让它降价吗?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在长寿抗衰的战场上,“生物黑客”们都实现了什么?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我用意念回复了你的消息,没开玩笑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担心AI威胁人类?先担心人类不停“变笨”吧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重新思考996:如果能活到100岁,你会重选职场之路吗?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说人话”的情感机器人,未来还会承包你的搜索引擎和App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克隆宠物来了,成了有钱人的专属游戏 ?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2020“云”多变AI无处不在,90后撑起开发者的一片天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无人驾驶的网约车,也许会像“无现金社会”一样说来就来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一路绿灯、AI破案、政务跑0次,智慧城市“驶入高速”

网址: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猪肉都支持分期付款了,AI能让它降价吗?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2476.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