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苹果收购Siri。记者采访乔布斯问他,是不是打算进军搜索领域与谷歌开战。乔帮主十分肯定的回复:“Siri与搜索无关,它是AI公司。”
尽管在十几年前,苹果就开始布局AI。不过眼下AI时代全面到来之时,苹果却严重掉队,英伟达faner 成为这个时代的“硬通货”。表现在资本市场上,2024年以来,苹果市值已跌去了3000亿美元。与此同时,英伟达股价高歌猛进,市值直逼3万亿美元。
2022~2024年苹果股价vs英伟达
2024年苹果股价vs英伟达
不过,苹果似乎并不甘心在AI时代掉队。前不久,承载着苹果十年造车梦的“泰坦计划”正式宣告失败,该项目近2000名员工中的部分人员将转投生成式AI项目。
最近,几乎在同一天,苹果又释放了两个重磅消息——发布参数规模300亿的多模态大模型MM1、收购AI初创企业DarwinAI。
一直在生成式AI领域“沉睡”的苹果,终于要觉醒了?
一、苹果的AI布局: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事实上,对于AI,苹果并非没有前瞻性的眼光。
1987年,苹果发布概念视频,畅想了一个名为“Knowledge Navigator”的电脑系统。它长得像一个平板电脑,作用类似个人助理,用户通过语音与之交互,比如检索信息、拨打电话等等。不难发现,这就是生成式AI技术加持下的AI智能助手。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对苹果AI的认知来自Siri。
2010年,苹果收购了虚拟助理Siri,这也是乔布斯(2011年卸任)作为苹果CEO的最后决策之一。很多苹果手机的用户,通过一声“hey Siri”感受到了AI带来的革新体验。Siri联合创始人Norman Winarsky后来回忆:“乔布斯先于其他人意识到那种技术的强大之处,他意识到拥有一位能够像真人那样和你进行真情互动的私人助理所带来的独特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也是首家家宣布AI语音助理计划的科技巨头。
不过,虽然苹果AI起了大早,在Siri上的概念和愿望也很好,但AI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一直到十多年后的今天,ChatGPT才初现苹果期望的AI虚拟助理的样子。在此期间,Siri的许多功能体验非常差,甚至一度被称为“人工智障”。有用户吐槽,Siri的反射弧超长,问点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它只会回到:“对不起,我没有听懂,请再说一遍”。
即便如此,苹果从未停止在AI的探索,并且开启了疯狂收并购的步伐。
2016~2020年苹果AI收购vs谷歌、微软、Meta数据来源:GlobalData
2016~2020年期间,苹果都是AI初创企业的主要收购玩家。
比如,2016年收购机器学习公司Turi、2017年收购面部识别公司RealFace、2018年收购人脸识别领域的AI初创公司Sik Labs、2019年收购语音会话公司PullString、2020年收购图像识别公司Xnor.al……苹果CEO库克曾表示,苹果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生成式AI和其他模型,“它们几乎嵌入到我们制造的每一个产品中。”
然而,所有的努力在ChatGPT横空出生之后,变得黯淡无光。在四大科技巨头中,苹果曾经一度拥有最高的市值,但它在生成式AI热潮中拥有最低的存在感。去年彭博社曾引用库克的原话:“苹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成式AI技术。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苹果高管对行业突如其来的人工智能热潮感到措手不及,自去年底以来一直在忙着弥补失去的时间。”
业界喜欢用这样一句话形容AI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就像一列火车,它临近时你听到了轰隆隆的声音,你在不断期待着它的到来。它终于到了,一闪而过,随后便远远地把你抛在身后。”
苹果就是被抛在身后的那家公司。
二、为何赶了晚集
苹果一向被当做科技上的排头兵,为何在AI上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品牌包袱
苹果的品牌包袱,可能是其AI发展迟缓的因素之一。
一直以来,苹果对用户体验有着极致追求。任何影响用户体验的错误都有可能对品牌造成毁灭性打击,贸然增加处于发展中、效果不稳定的AI技术,显然对苹果来说太过冒险。
这跟谷歌在AI上落后于OpenAI有相似之处。
当ChatGPT在全球火的发紫的时候,在AI上被寄予厚望的谷歌显得有些尴尬。当时,谷歌高管被问道面对ChatGPT的火热,谷歌AI的优势体现在哪里。高管们却回答,如果公司在AI聊天技术上进展太快,声誉可能会受损。
Alphabet CEO桑达尔·皮查伊的解释则是,谷歌也有类似ChatGPT的能力,并且用户会更相信从谷歌得到的答案。如果用户因为这些答案而出现负面事件,谷歌的声誉和信用都会出现损失。
可见,过分爱惜羽毛有时候也不是件好事。AI汹涌的浪潮,不会因为苹果或者谷歌的担忧而停滞,反而犹豫就会败北。
2. 隐私问题
注重隐私,也是苹果在AI上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2010年,苹果推出了“Find My iPhone”的新功能,主要用来帮助用户找回丢失的iPhone。然而,有用户发现只要开启这个功能,自己的位置信息就会被实时记录和上传。很多用户们抗议,这是在侵犯个人隐私。在铺天盖地的指责声中,苹果承诺将加强用户的隐私保护,尽量减少收集用户信息。自此,苹果对隐私问题十分敏感,隐私政策也十分严苛。
苹果对隐私的执着关注,实际上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苹果用户减少了被广告骚扰的烦恼,在某些领域的用户体验上优于Meta和谷歌。但是另一方面,过于关注隐私与AI是天然违背的。比如训练AI大模型必须依赖大量的数据支持,这不可避免地涉及访问用户的数据,然而这与苹果现在的隐私政策相矛盾,阻碍了其AI的发展。
3. 云计算短板
隐私数据之外,算力也是阻碍苹果发展AI的因素之一。
OpenAI曾被曝出单月收入超20亿美元,但仍处在亏损状态,这是因为训练大模型需要庞大的数据和算力。OpenAI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0年训练大模型的成本预计将从1亿美元上升到5亿美元。
在OpenAI训练大模型的背后,微软在云计算上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
本身,微软就是云计算的头部玩家。前不久,Synergy研究院发布了最新的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排名。亚马逊AWS以31%的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微软Azure 24%排名第二,Google云11%排名第三。
2019年,微软向OpenAI投资了10亿美元,为OpenAI提供支撑大模型开发所需要的具有强大算力的服务器。另外,微软还通过云服务平台Azure成为了OpenAI大型语言模型的独家供应商。OpenAI获得算力支持,微软获得了AI时代的主动权,无疑是双赢的局面。
然而对于苹果来说,iCloud不仅未在云计算市场中取得客观的一席之地,其收入贡献也只称得上一般——金融媒体TREFIS对苹果服务类收入的拆分显示,2020年,iCloud的收入仅占8.8%,占苹果总体收入的约1.7%,哪怕是预测到2025年提升至11%,相比Apple Store等其他服务类收入比例仍然较低。
数据来源:TREFIS
由于苹果在云计算市场上并没有取得像微软一样的建树,也难以为自身的AI建设提供算力支持。
4. 封闭性
封闭的生态圈,一直是苹果的一大特色。而封闭的经营理念,也是苹果在AI上发展缓慢的潜在原因之一。
此前,苹果在经营过程中多次出现不信任外部公司,导致技术难以调和、人才的流失的情况。比如,苹果曾在2013年收购了语音识别技术公司Novauris,同时苹果内部又组建了一支新团队,希望双方合作最后实现自研。
然而,由于两家公司理念不合,合作只持续了半年就被迫中断,甚至演变成一场派系之间互相斗争的闹剧。
不过,这一点有可能即将改变。在资本和市场对苹果AI的期待值和紧迫性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苹果似乎在考虑提前引入谷歌Gemini AI。
三、疯狂收并购,能否挽回败局?
这些年,苹果一直试图通过收并购来构建AI能力,但似乎始终没有延展出自研能力。这导致苹果在当下的生成式AI时代,仍要持续依靠收并购导入新鲜的AI研发能力。
为了挽回掉队的AI发展,2023年苹果启动了疯狂收购模式,一年内一口气收购了32家AI初创企业,2024年又新收购了一家。在苹果去年收购的AI企业当中,WaveOne是一个典型。这家企业成立于2016年,由Lubomir Bourdev和Oren Rippel共同创立,目标是打破几十年来沿用的视频编解码器的范式,让它们变得由AI驱动。
至于苹果收购WaveOne,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苹果或许期望通过WaveOne的AI技术,提升其自家产品和服务的视频质量和效率,包括FaceTime、iMessage等。另外,苹果或许也想通过收购WaveOne切入到AI视频的细分赛道,抢占该赛道的先发优势。
今年3月,苹果又收购了AI公司Darwin AI。该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制造商提供高效的视觉检查AI系统,并致力于使用机器学习打造更小更高效的AI系统。
前面有提到,苹果在云计算上并不占优势。DarwinAI的技术特色,让苹果在设备上运行AI而不依赖云的期望有可能实现。
事实上,不管收购何种公司获得何种技术,AI的竞争本质上都是人的竞争。人,才是产出技术和产品的源动力。
根据彭博社2023年10月的一篇报道,目前在苹果内部,John Giannandrea、Craig Federighi、Eddy Cue三人主要负责AI计划,预算大约有10亿美元。
Giannandrea领导团队负责新的AI系统,以及升级Siri。Federighi的软件工程团队,将负责把AI集成到新一代iOS系统中,Siri和Messenger将因此受益,此外,苹果的软件开发工具Xcode将增加类似GitHub Copilot的代码生成工具。Cue率领的团队主要负责探索应用场景,例如Apple Music自动生成音乐播放列表,以及其他效率工具。
在苹果内部,关于如何部署生成式AI的大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愈发激烈。
在外界看来,苹果在AI上推出一系列大动作的背后,到底具备哪些挽回败局的优势?
首先,自然是数以亿计的“果粉”。苹果在全球拥有22亿的用户基数,这些用户具备非常大的黏性和消费能力,能够在苹果打造生成式AI产品的路上产生极强的助推力。
另外就是苹果iOS生态系统。其坐拥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生态系统,任何AI应用产品想要链接手机用户都无法绕开苹果。有人也许会说,在AI时代会产生新的“APP Store”,但这建立在一种全新的操作系统能够取代iOS系统的基础上。目前还没有看到这种苗头,苹果依然拥有后发制人的时间和资本。
除了软件,在硬件上,苹果还拥有重要的AI芯片能力。如果说,还有哪家公司对台积电的影响力可以超过英伟达,无疑只有苹果。眼下,苹果手握千亿美元现金、拥有大量的硬件工程师人才,并且在台积电的订单量超过英伟达。
四、关于苹果AI的“N种猜想”
我们可以期待怎样的苹果AI?以下是“N种猜想”。
首先,不要忘了被人吐槽为“人工智障”的Siri。如果用AI大模型来重新改造Siri,并且真正能够控制iPhone上的所有应用,那么iPhone就能真正变成个人智能助理。
根据苹果官方披露的消息,预计将在iOS18中引入由大型语言模型支持的新Siri功能,而一些尖端的生成式AI功能可能仅限于iPhone 16机型,这些功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向客户提供。有人猜测,尖端的生成式AI功能,将让图片、短信和音乐应用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升级,出现甚至Apple GPT聊天机器人。
另外,据最新消息,苹果正与谷歌商谈合作事宜,以期将大模型Gemini应用于iPhone的AI功能中。如果合作达成,Gemini很可能会被整合到iPhone的多个应用中,包括Siri和相机应用程序等。如此一来,将显著提升iPhone的AI交互和创作体验。
美国WedBush证券董事总经理Dan Ives在一封邮件中预测道,“苹果将把生成式AI融入iPhone 16,这将标志着苹果黄金用户群新增长领域的开始”。
生成式AI目前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人类实现降本增效。Copilot是微软在Windows 11中加入的AI助手,它依托于底层大语言模型(LLM),是一个集成在操作系统中的侧边栏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完成各种任务。比如用户只需说几句话,做出指令,它就可以创建类似人类撰写的文本和其他内容。
类似于微软Copilot,苹果也许有可能在Pages(苹果版本的word)、Keynote(PPT)、Numbers(Excel)等效率工具中增加copilot功能。
除了办公场景,医疗领域也可能是苹果AI布局的重心。此前,苹果手表反映了苹果对于健康应用的重视,其AI野心很有可能将延展到医疗健康应用。
根据彭博社马克古尔曼的一份新报告,苹果正在开发一款名为Quartz的人工智能健康指导服务,这项由AI驱动的健康指导服务,旨在帮助用户保持锻炼动力、改善饮食习惯和改善睡眠。
总体上看,公众之所以对苹果布局AI有如此高的讨论度,甚至批评它速度过慢、效果不足,正是因为对它有极高的期待,也应了那句“爱之深、恨之切”。
2024年,预计苹果将在AI领域打一场翻身仗。但是,它是否能够像在iPhone领域一样不断带来革命性的体验,还得留给时间检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Eric,编辑:Zuri
相关推荐
疯狂收并购的苹果,能否挽回AI败局?
百度Q3点评:巨头光环不再,高研发投入能否挽回局面?
火爆一时的苹果“杀手”Ai Pin,能否再现 Vision Pro 的疯狂?
放弃中国最后的“阵地”,三星手机大败局?
失算的职业教育收并购
苹果们打算在硅谷盖经济适用房,还能挽回民心吗?
“三本”之王,中国最大教育集团的疯狂并购术
突然倒下,华为“叛徒”大败局!
格灵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后 | 小败局
2020过半 科技并购真的来了
网址: 疯狂收并购的苹果,能否挽回AI败局?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1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