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一个80后时代偶像之死

一个80后时代偶像之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宅总有理(ID:zmrben115),作者:宅少,题图来自:电影《让子弹飞》

“死亡是严寒的黑夜,

生命是闷热的白天。

天黑了,我进入梦乡,

白天使我很疲惫。”

——诗人·海涅

(逝于1856年2月17日)

出自诗歌:《还乡曲》

01

两年多过去了,很多人已慢慢将他忘记。

关于他的事,和这个年代其他仓促的故事一样,转瞬就被淹没在喧闹的时光中。那是一个因幸运而不幸的故事,甚至带着一点被命运玩弄的意味。故事的开头和结局反差如此之大,大到令旁观者怀疑自己的人生是否太过庸常,同时又不禁深思:

如果我也拥有一次机会,到底会做何选择。

转折发生在2006年夏天。《中国企业家》的一名记者采访时,偶遇80后创业者戴志康,发现他年少老成堪比70后,完全颠覆了他对80后的印象。随后,该记者见到积极上进的李想,脑子里瞬间把两人联系到一起,并冒出一个“80后创业者”的标签。原本他只是因为戴、李而兴奋,而此时此刻,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完成这个引人注目的选题。

23岁的茅侃侃,由此踏上命运之舟。

一顿饭的功夫,他的人生被彻底改变。

1983年,茅侃侃出生在北京部队大院。6岁时从父亲手上拿到一台苹果机,从此沉迷电脑无法自拔,对学校兴趣越来越淡。14岁时,他开始自编程序,给《大众软件》投稿。一年后,张树新的瀛海威风雨飘摇,他却成了论坛里最年轻的版主。每次线下活动,网友都惊异于少年的谈吐老成。

在父母强烈要求下,茅侃侃升入高中,却因两次地理会考不及格失去高考资格。父亲将其送至绵阳一所学校续读,茅侃侃去了四川,但最终还是选择辍学。

父母担心他以何为生,茅侃侃说当然是计算机。2000年辍学后,茅一边打工一边拿下了微软MCP、MCSE、MCDBA培训认证。据传当年18岁以下拥有这三个认证的,全亚洲仅两人。随后,茅侃侃从网管干起,6年换了7份工作。软件、公关、电视节目,都干过。

终于在2004年,年仅21岁的他受到某国企常务副总的赏识,牵头组建了中国首个真人实景游戏公司Majoy。江湖传言,此项目投资高达3亿,他靠创意和技术占20%股份,担任CEO,身价估值达六千万。

就在这一光环下,记者找到了他。

02

在对方接触的几个创业者里,茅侃侃的根基其实相对薄弱。项目刚创立不久,他的各种设想尚待现实考验。其他人的产品、用户、利润,则已有时间的证明。

但记者还是把他塞进了“80后创业者”的标签里。一方面是急于促成这个惊爆选题,一方面是想让大家从更多层次去了解当下80后。随后,记者约人、组饭局,在海淀紫竹桥的一家咖啡馆里采访了茅侃侃一个下午。

当时给他的称号,叫“混世魔王”。

从茅侃侃之前的经历来看,他确实担得起这个名号。他有老成的一面,也有浮躁的一面。无论外形还是骨子里,都不是循规蹈矩的人。别的孩子上学,他熬夜搞计算机,初中又爱上山地车,写完作业就嗨到天黑。

他装扮嘻哈,性格随性,说起话来口无遮拦。他爱组酒局,生活昼夜颠倒,在钱柜和上岛咖啡里挥霍大把青春。一方面,他是被传身价千万的CEO,另一方面,他张扬、放肆,还不够稳重。这些记者都看在眼里。

茅的不走寻常路,反应了80后这代人打破父辈枷锁的面貌。所以,哪怕他手头的项目不够立得住,这条船已是必上无疑。采访前,戴志康的投资人周鸿祎一度提醒记者“不要捧杀他们”。然而,令人兴奋的标签和可以预见的结果已不容事中人去支配故事的走向。

世间之事,大抵如此,最初推动它的力量往往是渺小的,但很快,就会有更大、更具吞噬性的力量来接手它。

《生于80年代》这篇报道出来后,戴志康、李想、高燃、茅侃侃四人迅速引起注意。2006年的创业大潮还没有那么猛烈,但作为新一代创业者,以如此鲜明的面貌登上《中国企业家》,还是让大家吃了一惊。

尤其那几年,所谓80后被污名化“垮掉的一代”。新生力量崛起,自然颠覆固有成见。

随后,还在央视的罗振宇把四人请上了《对话》。这是央财频道的王牌节目,用罗胖的话说,当时国外政要来中国,有三件必须要做的事:爬长城、吃烤鸭、上《对话》。四个80后露脸足足90分钟。播出当晚,茅侃侃手机狂响,一小时来了200条短信。

“一举突破历年春节的拜年短信纪录”。

一夜之间,四名青年博得大名,被视为80后创业代表,以“京城IT四少”的名头行走江湖。其风光程度,一点不亚于日后被拱上风口的90后“ofo”戴威。

茅侃侃书中说,接下来哥儿四个就像唱歌界的飞轮海、五月天一样,四处作秀,捆绑促销。成名之美,美于上青天。一次采访中,李想坦诚,自己因此省了2000万广告费。茅侃侃也如愿站在了曾经的偶像张树新身边。Majoy的产品还没上线就接到大量订单,出门跟人谈合作,变得非常容易。

命运之舟就是从这一刻加大了它的马力。至于通向荣耀抑或毁灭,此时还无法看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从不肯循规蹈矩的茅侃侃,从此再难过上平庸的生活。

接下来的人生,就像那位记者所言:

“媒体把他放到了聚光灯下。23岁就暴得大名,一言一行成为时代标志。对他而言,成功已不是努力的奖赏,而是必须的证明。”

03

这条证明的路,非常辛苦。

他和政府合作的Majoy等于把网络游戏搬入线下,类似于真人CS。本来在石景山区选了一个地址,报告都交给市科委了。结果2006年,选地突然变成了奥运会的停车场。而在产品试营期间,茅侃侃要求增订服务费,虽然受到营销部的质疑,最终固执己见,乃至错失占领市场的先机。

之后两年,廉价真人CS涌起,团队亏损,员工离职。被市场一通教训后,茅侃侃不得不选择降价。之后,他努力做了非常多的服务转型。但由于资金问题,掣肘颇多。实际上,自2007年起,Majoy得到上级支持就变少了。茅想尽一切办法,压缩成本,历时两年才实现收支平衡。

也就在那时,他患上了抑郁症。

“这不是我猜的,是诊断证明上写的。”

2009年,当初一直鼓励支持他的大佬60岁退休。国企内部审计搞得茅侃侃不胜其烦。一次董事会上,他怒摔手机。撂下话说:

“老子不干了,有能耐你们自己搞!”

次年6月,他向董事会提交了辞呈。

背负商业光环和能够在创业疆域里打下一处江山,从来就是两码事。初战落败后,2010年,茅侃侃洞悉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一头扎了进去。他先后制作了移动医疗App和提供实时路况的App“哪儿堵”,但都无功而返。

拿他自己话说,风口是风口,但是两股阴风。身边朋友也觉得,以他的嗅觉,不该是一个没有方向、满世界找项目的人。

折腾了三年后,茅侃侃心灰意冷,一度考虑去找个互联网公司上班。

就在这时,游戏上星频道GTV的老板宁毅找上门来,一把将茅侃侃拉进了电竞圈。恰好当时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停办,GTV就寻思弄一个WCA,把它推成一个新的全球性赛事。加盟后,茅侃侃想把GTV做成一个培养电竞界意见领袖的阵地,解除人们对电竞的偏见,提高电竞选手的江湖地位。

听他朋友说,那些日子,他四处帮平台拉拢投资人,和文化局、体育局的官方大佬觥筹交错套近乎。希望为电子竞技开发更广阔的蓝海。最终,他帮GTV拿到A轮融资。2014年,GTV的净利润高达1400万。

眼看迷雾散去,光明就在眼前。

结果命运又在这里急转调头。

当时,上市公司金亚科技已入股GTV,占股35%。眼看利润高,前景好,干事的和占股的自然要掰扯掰扯。坊间传闻,2015年上半年,茅侃侃的团队希望拿到更多钱。毕竟金亚科技股价哐哐往上涨。而资本方自然希望花以更小的代价得到更多回报。双方僵持不下,屡谈屡崩,不欢而散。

如此古老的戏码,没什么可说的。又一次选择离开后,茅侃侃遇到了温州商人孔德永和他的上市公司万家文化。2015年9月,双方合组“万家电竞”,茅侃侃认购了34%的股权。公司创立后,很不幸,茅侃侃又做出了一次误判。他放弃了已然趟熟的电竞转播,扭头去搞游戏内容研发。

2016年,万家电竞出品两款游戏,万家文化涨幅喜人。不久,公司开发的《余烬战争2》又被优酷土豆以1000万买断。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的茅侃侃,这一次眼看峰回路转、霞光铺天,可谓喜上眉梢。

十年了,他应该可以证明自己了。当初落在他头顶的“创业领袖”帽子一直戴得不够稳当。这把干成了,就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没想到局势一下子发生了变化。

04

由于某些原因,优酷土豆突然放弃了游戏购买。年底,万家文化又卷入赵薇的“龙薇传媒”并购事件,赵薇和她老公准备空手套白狼入主万家,股价刚开始飘,就被媒体和证监会盯上。最终,并购失败。万家文化被立案侦查,连累万家电竞在融资路上举步维艰,一直拿不到资金支持。

次年,孔德永眼看牌要砸在手上,急忙把公司卖给了“祥源控股”。回看前尘,万家文化十年“卖壳”5次,均以失败告终。多年以来,主业变幻不停,班子不停重组。

真是老司机之心,路人皆知。

后有媒体评价,不知孔德永拉来茅侃侃,到底是一心做事业,还是想炒高公司市值。此中奥妙,只有老天爷晓得。反正茅本人对孔万分信任,拒绝了其他更好的条件。理由是老孔“低调、顾家、长得帅、讲义气”。

老孔将万家“贱卖”时,茅侃侃并无怨言。

“他对我没有没做到的承诺。”

可祥源就不像老孔那么好说话了。

当初万家文化占着电竞公司46%的股份。而在财报中,万家电竞的主营业务收入仅53万元,亏损高达1382万元,负债4315万元。

新东家本来对电竞业务就不感兴趣,一看财报糊成这样,那还搞个马啊!就跟雪姨见了依萍母女一样,恨不得马上将两人逐出上海滩。于是明确向茅侃侃提出,归还上市公司欠款,剥离电竞公司业务。一言以蔽之:

快走,不送,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日后朱啸虎告诉戴威“资本只想赚钱”一语,在此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资本冰冷的游戏规则和保全意识并不像老孔的“江湖范儿”那么好说话。茅侃侃也是在道上混了那么多年的人,表示理解。可万万没想到,新东家要他一个季度内完成剥离。要在这么短时间内还钱走人,根本不可能。

当时茅手上有一款新游戏要上线,急需用钱。可祥源那头急于止损的心已硬得跟秤砣似的。双方走到了矛盾爆发的节点上。

那也是茅侃侃人生最后的拐点。

2017年10月,公司欠薪两月,万家电竞的员工申请劳动仲裁。茅侃侃打算破产清算。此前一路残酷的周旋中,由于融资艰难,茅侃侃不断抵押自己房产,出了大概2000多万,借款维持到9月,实在无力支持,最后公司账上只剩下1000多元,连交电费的钱都不够。

为了这一轮创业,茅侃侃折入全部身家。

最后身无分文,背上一屁股债。

他曾憧憬新游戏如愿上线,这样就能把债务还清。跟媒体朋友聊天时,对此充满期待。然而故事结局,来得比预想中要快。

2018年1月25日,曾头顶“创业偶像”光环年仅34岁的茅侃侃,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朋友圈里,有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

这是《前任3》主题曲《体面》里的歌词。这一句上面还有两句,或许更能表达茅侃侃这十多年来创业后内心的那份苍凉:

“像谢幕的演员,眼看着灯光熄灭。来不及再轰轰烈烈,就保留告别的尊严。”

05

消息传开后,引起创业者们一片唏嘘。

有人说他背负了太多不该背负的东西,有人说他不该把自己的全部都投到创业之中,有人感叹创业的艰苦感叹创业者表面的风光背地里寒凉,有人伤感这样一个真诚善良的青年人就此离去。物伤己类的哀愁是汹涌的。无数老板在朋友圈里表达“创业凶险”的措辞,他们仿佛透过死亡和抑郁看到了自己一路艰辛打拼时无人可以理解的眼泪。

几乎也在同一时间,有人调头看回到2006年,扒出时光底部的光环,丢给当初的记者,说是他们打开了“潘朵拉魔盒”。

有人不禁追问,如果当初没有媒体的造势,没有外部的推波助澜,茅侃侃是不是不会被推到那个万众瞩目的位置上,20岁出头就肩负必须自我证明的荣耀。

尤其相比于另外三个创业者,一个创办“汽车之家”市值近100亿的李想,一个手持市值2.5亿港元股票的天使投资人戴志康,一个在投行圈里拿下诸多成功案例的高燃,同样是一起被报道、被营销的“领袖”,面对其他人一个个事业成功,自己却创业屡屡失败,世俗眼光所带来的焦虑,不言而喻。

但说到底,这又不仅是媒体单方面的责任。这是某种时代空气,是某种话题需要,是关于“神话”“天才”“异类”这一类叙事出现的必须。在一个大多数人并不能率先觉醒、乃至有人一生都相对平庸的社会里,优秀、年少样本的出现,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迎合公众的心理。

而在这个过程中,茅侃侃看似是站在舞台中心的主角,实际上不过是被观看的对象。

他不是被某个人、某支笔带到了舞台上。

舞台永远在那里,不是他,也会是别人。他只是幸运(或者说不幸)地被时代的需要拱到了镁光灯下,受人围观。

危险的是,在看似光芒万丈的围观中,一个人可能迷失自己,变得进退失据。

而当他踩着这块轻巧的命运跳板,头也不回地进入更深的创业旋涡,面对无情的资本游戏面对恼人的世俗眼光时,那些观看他的人,是帮不了他什么也无心帮他什么的。此后命运的悲喜,只能由他一己之力去承受。

曾有人说过茅侃侃性格上的缺陷,说他做事还不够专注。他自己面对采访也说,比起李想他们,浮躁多于稳重。后来更是直接表明,自己的个性,其实并不适合创业。

但在围观中,他还是踏上了那条船。

还必须想办法去到彼岸。

06

在朋友的叙述中,茅侃侃是个特别讲义气的人,喜欢扛事,乐于助人。他虽然染过绿头发满膀子纹身像个玩世不恭的小子,但待人接物,很讲礼貌。也不愿让别人替自己背负什么。资金断裂时甚至跟女友说过分手,为的是不让对方跟自己一起吃苦。

最难的时候,他还把全部的钱花在公司里。万家电竞一位员工说他是自己见过的最好的老板,朋友说他从不愿意辜负谁。

但如此真诚、善良的人,到底还是选择了离开。没人知道他心底最深的隐秘,恐怕也难以体会他失败的痛苦。

之前蒋方舟讲话,这个世界对于小有才华的人是残酷的,一方面由于他的才华,当别人还看不到月亮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月亮的光芒,他会觉得现实太难以忍受,不甘于现实,总要朝月亮的方向去,但他的才华尚不足以支撑到达月亮,到头来两边都不沾,也就无法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这里,我无意于猜测茅侃侃是不是因为一次次抵达月亮而不得,变得日渐抑郁而无法享受生命的乐趣。但我想,那种奋力朝着绿光奔跑,一步步冲向潮头却被潮水无情拍回到沙滩上的滋味,肯定很不好受。

这种滋味,想必有追求的人,都挨过刀。

所有梦碎的过的人,都知道痛。

而在这个层面上,如何去处置我们偏执的雄心,如何去面对人生的琐碎、平凡和失败,如何在抱负、野望和现实的落差中寻找心的落脚,也是一门必修课。

不仅仅是广大的创业者,不仅仅是被推向时代舞台的偶像,是每一个有欲望又有才能的个体,都需要追寻的答案。

因为命运,从来没什么公道可言。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生于80年代》,中国企业家

[2]《80后创业者之死》,澎湃新闻

[3]《茅侃侃:叛逆者平稳着陆》,博客天下

[4]《茅侃侃:逆流而上的创业者》,深网

[5]《一个记者对一个亡者的交代》,一个记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宅总有理(ID:zmrben115),作者:宅少

相关推荐

一个80后时代偶像之死
区块链创业者惠轶之死
600万粉情感第一大号HUGO之死
为什么我们看好虚拟偶像?
偶像选秀刷屏后 原创音乐网综《我是唱作人》会火吗
铁打的流量,流水的偶像,“饭圈”背后的资本收割
夏利之死:跌落神坛只需二十年
从二次元到三次元,虚拟偶像进化史
百度终于告别了一个早已被告别的时代
初音未来十三年,虚拟偶像站上风口

网址: 一个80后时代偶像之死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9061.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