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正在全球蔓延。《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将病毒视为新的历史分期的起点:新冠之前的世界和新冠之后的世界。新冠之后的世界,会出现怎样的趋势?
这是《超级观点》推出的“新冠之后的世界”系列报道的第2篇,我们会从多维度拆解国内外经济领域的实时变化。
文 | 刘晓蕾(北大光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教授)
编辑 | 吕方
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美股更是10天内4次触发熔断,近一周跌幅超过17%,创2008年以来单周最大跌幅。为了救市,美联储把基准利率几乎降到零,开启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政策力度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QE操作。
疫情对中国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中国2020年1、2月份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跌13.5%,城镇调查失业率升高到6%,形势已经非常严峻。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通常认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而这里面有几个方向,跟我们未来整个经济数字化转型都是密切相关的。
疫情期间,远程办公等新契机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将极大影响未来的融资模式,促进国内的融资模式从“主体信用”向“资产信用与交易信用”转型。
央行行长易纲曾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的主旨演讲《关于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几个视角》中提到,“我国有2000多万的小微企业法人,此外还有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他们一共占了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根据央行数据显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一直在30%作用。也就是说小微企业对经济的作用,与其收到的信贷支持是严重不符的。
人民银行陈锋在《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总量与结构特征》中根据抽样调查分析表明,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是现有融资的1.4倍,这意味着我们大概有50%的融资需求没有被满足。另外2019年相比于2018年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数据,大型企业应付账款同比增长42%,对应的反映在小型、微型企业身上就是应收账款分别同比增长37.8%和43.7%。
可以预见,疫情过后,大企业本身也会面临资金紧张,大企业拖延账期的情况只会更严重。而小微企业会面临更紧张的流动资金紧缺,解决应收账款融资,会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很重要解决途径。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的资产信用有发展的潜力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是逐年上涨的,到2018年这个数字超过14万亿,我们应收总量是非常大的。对于民营企业或者是中小微企业而言,往往主体信用比较差,不满足银行信贷要求。而他的资产信用往往可以好于主体信用。以应收账款的资产为例,一个小企业如果他的客户是一家大企业,大企业欠钱不还造成小企业资金紧张,账面上显示有应收账款资产。这笔应收帐款的信用,其实是背后大企业客户的信用,这个资产的信用往往是好于中小微企业的主体信用。
资产证券化,就是希望可以脱离主体信用而只通过资产信用融资的金融产品。但当前国内做的还不是很理想,当原始权益人破产之后往往会牵连到资产证券化产品,甚至是已经出表的,表面做了破产隔离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换句话说,以前资产证券化还是没有做到脱离主体信用。投资人对ABS产品的评估还是主要看原始权益人。而只有真正破产隔离,才能做到只看资产信用而不看主体信用。
但是去年10月底,ABS市场迎来首例监管账户破产隔离裁定。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执行裁定书,支持山西证券作为案外人对融信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与其债权人借款合同纠纷诉讼保全一案中将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监管账户作为执行标的的异议,认为该监管账户的资金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权益,依法对该账户中止执行。
我与合作者的一篇工作论文《资产证券化(ABS)脱离主体信用的影响》中,分析了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我们发现相比银行主体的ABS,企业为原始权益人发行的ABS对这一事件反应更正面,民企和非上市公司对这一事件反应也更正面。这一结果反应出,民企、非上市公司对于脱离主体信用,转而使用资产信用是有相当的需求的。
而过去的融资模式没有重视资产信用是有其深层原因的。比如2012年的上海钢贸爆仓事件,在仓单质押贷款中出现了大量重复质押或者空单质押的问题,而疫情带来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新的融资模式其实早已出现,比如蚂蚁金服就从扫码支付开始,帮助小微企业(码商)做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经营流程自动化,通过控制交易信用为码商发放贷款。过去这种小企业、小商户是没办法拿到银行借款的,如果把进货、点单等数字化,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交易流程拿到相关数据,也就是交易信用,就可以发放贷款。
再比如浙商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收款融资平台,发行浙商链融ABS产品,底层信息放到链上将不可篡改。还有如聚均科技等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应用物联网技术,收集企业交易流程信息,并将其用于企业融资风控。
简而言之,随着“新基建”的推进,随着疫情带动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模式未来将不再局限于主体信用,而向资产信用与交易信用转化,这也将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推荐阅读:
极端压力下,60+中小企业的迭代密码 | 超级观点
36氪招募特约观察员,发光的观点值得被看到
“超级观点”栏目现发起“特约观察员入驻”计划,邀请各赛道的创业者、大公司业务线带头人等一线的商业践行者,在这里分享你的创业体悟、干货、方法论,你的行业洞察、趋势判断,期待能听到来自最前沿的你的声音。
欢迎与我们联系,微信:cuiyandong66;邮箱:guanchayuan@36kr.com。
相关推荐
“新基建”推进下,2000万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型展望 | 超级观点·疫情后的经济世界 ②
渴望还是恐惧?疫后的消费驱动力已经变了 | 超级观点·疫情后的经济世界 ③
将打击变为契机,保险行业再不进行数字化转型就晚了 | 超级观点
疫情下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展望
重磅!重启 2020:12 位顶级企业家给中小企业的复苏指南| 超级观点
补链、缩链和转型,制造业下半年应对危机的新起点 | 超级观点
疫情大考之下,京东答卷“新基建”
疫情「黑天鹅」:阿里云按下数字「新基建」快进键
新基建下的工业互联网,为什么显得“格格不入”?
朱民:疫情后,金融科技的三个发展方向
网址: “新基建”推进下,2000万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型展望 | 超级观点·疫情后的经济世界 ②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