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流财经”(ID:xinliucaijing),作者:老是胡,36氪经授权发布
“你说单笔授信一两个亿的能算是小微信贷吗?”
“但就是有‘换帽子’的现象,以往银行的大户如果有新的信贷需求,例如是几千万或是上亿的资金需求,而其体系内又有诸多的子公司,那么现在双方(银行和大户)都会有意愿通过逐笔对子公司的授信完成后者的融资需求。”一位接近银行业的人员肖子浩表示。
在监管部门硬性要求银行必须给予小微企业信贷配额的情况下,部分商业银行则是通过给以往老客户(大型企业)旗下的诸多子孙公司授信,对每家关联公司均以小微信贷的口径和额度放款,从而完成规定任务。
“真正做小微的例如建行、招行、平安等,他们的金融科技实力很强,所以能够有效控制小微的坏账率,但绝大多数中小银行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么他们在保证坏账率不升高的情况下,进行上述‘换帽子’的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肖子浩称。
但反过来看,中小银行们对金融科技的需求可能更是迫切,“可能并不是它们不想给小微企业服务,只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自身并没有实力大规模、成体系地开拓小微市场。”
在地域、人员、资金等方面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突破金融科技瓶颈,将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切实利益。
“其实,拥有足够科技实力的第三方机构已经为中小银行有效解决了这方面的需求。”这也是肖子浩长期看好小微市场的原因所在。
不过,2019年11月初,由国家税务总局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工作的通知》还是给市场带来了较大影响力,其中,推进银税数据直联,叫停税务部门与第三方签订“银税互动”合作协议,则给第三方机构带来了些许不确定因素。
从字面上理解,上述文件对第三方机构的态度转变已趋明显,随着市场对数据信息敏感度的提升以及各方对数据保护的意见,管理方可能不希望第三方机构再涉及政府类数据业务,所以才会大力推进银税直联模式。
“从宏观上来看,现在针对第三方机构的政策指向已经很明朗了。”某大数据公司的大区总监陆俊称。
在他看来,未来的数据业务,特别是与政府相关的数据,第三方机构将很难再直接触碰,第三方机构未来更多的是做技术输出。但这并不代表第三方在除去技术支持之外就不具备价值。
目前的情况是,在商务层面,大型商业银行有实力对接各地的税务部门,像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就对接了很多省的税务数据,但中小银行可能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当然,后者对接本地的税务数据可能并不存在问题,但是针对外部的数据则难以获得。而第三方机构可以帮助中小银行打通各个地方税务机构的商务关系。
在技术层面,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同样有很大的差别。客观来看,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现在很多中小银行的金融科技团队看上去更像是运营队伍,让他们去搭建模型、大数据风控等非常困难。
在数据层面,如果要完成现有的助贷模式,仅仅通过税务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其他公开或非公开的数据做支持,这又要借助于第三方机构,中小银行基本没有相应的人力、物力去支撑这块业务的正常运行。
综上三个层面,尽管上述文件信息有叫停第三方机构的意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短期内落地的可能性比较小,第三方未来在中小银行小微信贷市场所扮演的角色分量不减。
持类似观点的从业者并非少数,同样来自某第三方机构的业务负责人海瑞认为,文件对第三方机构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大,因为税务数据本身就是比较敏感的数据,所以影响面不会很大。
“不仅如此,未来随着银税数据直联的打通,对于拥有技术输出能力的第三方服务商来说也是利好因素。”
“说得更直白点,像微众税银、东方微银、一账通等机构来说,他们可以通过技术能力上的优势(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风险建模等)给更多中小行带来注入更多活力,助力小微企业获得更低成本融资、更多融资产品选择。”海瑞表示。
实际上,银税直联模式未来肯定能够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让他们获得融资机会,但是在风险策略上看,综合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是未来服务于小微信贷的核心竞争力。
“单一的税务数据应该不能作为风险定价的唯一标准,更多的可能还会涉及工商、海关、电力、水务、应收账款等多个纬度去衡量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未来小微企业融资肯定会在税务纬度之外,开放更多的企业数据。有能力的第三方也将迭代他们的分析逻辑,从而真正去服务更多小微企业。”
实际上,目前国内大量的企业经营性数据,都沉淀在政府的各个部门里,如工商部门,税务部门。通过这些数据,能够有效还原和定位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也能提供给金融机构做相应的企业信贷评判。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9年末,上海政府牵头的一个“动作”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部分从业人员认为,上海的这一举动有其创新的独到之处,未来可能会被推广。
为了给小微企业精准画像,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协作,将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给了普惠金融。
包括上海市科委、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税务局、上海市高级法院等8家数据提供部门提供了首批与普惠金融相关度较高的300多个数据项,实现了纳税、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等信息通过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集中向商业银行开放。
而首批4家试点银行(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已完成对接。
尽管之前各地银税直联的具体推动措施不尽相同,但在这个时点上海的这一举动被业界认为具有典型意义,后续可能会被复制推广。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政府类数据其实一直都在那里躺着,怎么拿出数据?怎么用数据?大数据平台谁来负责运营?谁来负责大数据建模?…..这些问题往往会把事情变成一团浆糊。”
“上海这种模式在一线城市或是部分省会城市还是相对可行的,但是再往下探,其他类型的城市效仿上海设立大数据中心来对接税务和银行的做法并不太现实。”肖子浩认为,满足中小银行的小微信贷需求,会是绝大部分第三方机构长期聚焦的业务,未来行业集约化的根本因素将是技术实力。
(应受访者要求,以上人名为化名)
相关推荐
银税直联后,微众税银、东方微银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微众信科拟赴科创板IPO,最快或于7月上市
微信支付宝夹击之下,银联支付到底还有几分生机?
银行、支付宝、微信、银联激战ETC,哪家更优惠?
成为蚂蚁之前:支付宝和银联的十年相爱相杀
银联网联竞速,两大行同日宣布与微信实现互认互扫
银联严查信用卡违规代还行为 矛头直指“套现贷”
乘风破浪的开放银行人,有哪些点要注意?
3·15晚会曝光:银联要求银行开通闪付 存在盗刷风险
孙正义的“惭愧”和软银的“中年”
网址: 银税直联后,微众税银、东方微银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