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明星创业公司WeWork碰到麻烦,受伤的不只是WeWork,不只是软银,它还伤害了整个科技IPO市场。看到Uber、Lyft、Slack的表现,VC投资者也许应该面壁思过,因为正是它们将估值炒得太高了。 本文编译自FastCompany原题为“WeWork’s fall could spell disaster for other overvalued unicorns”的文章。
最近一段时间,WeWork过得很不顺心。
2个月前,WeWork还是大红大紫的明星,准备IPO,估值高达470亿美元。很快它的估值就蒸发一半,WeWork妥协,准备以120亿美元上市,可惜投资者还是不答应。无奈之下,WeWork只能放弃IPO,结果,IPO这件事给联合创始人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带来了灾难。
就像蝴蝶效应一样,WeWork事件还给科技IPO市场和创业投资市场带来冲击。WeWork本来是独角兽阵营的一颗明珠,估值暴跌吓坏了投资者。面对硅谷创业公司,投资者默默告诉自己:我要谨慎一点。
无可否认,WeWork的确有问题,但有些问题只属于公司本身,并不是普遍情况。在投资者眼中,诺依曼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他后来被免职,现在只担任执行董事长一职。有20多位高管、家人支持他,现在这些人也在散去。WeWork准备出售一架喷气式飞机,所有未来计划都受到影响,公司有15000名员工,当中三分之一可能会离开,WeWork收购了一些公司,这些公司也会被抛弃。
还没完。WeWork财务状况糟糕,投资者不放心。银行说它的债务已经变成“不良债务”,房东也在思考:WeWork能活下去吗?WeWork未来对房东的债务总额为470亿美元。甚至有人担心,需求减少将会导致房地产衰退。
光靠手上的现金生存,WeWork活不过一年,无法IPO,前路堵死,想通过其它手段融入新资金比登天还难。每年WeWork亏损20亿美元,现在它必须止血,必须减亏。有媒体甚至认为,如果无法获得新资金,11月之后WeWork就会倒下。投资银行家正在拼命,希望从灾难中救回一些东西。
2019年,Uber和Lyft风光上市,还有Slack、Peloton,轮到WeWork时,它却摔了一跤。不过上面这几家公司开局虽然良好,但现在的股价都比发行价低。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里,创始人、早期投资者、投资银行都过于乐观,给许多IPO标出过高的价格,换言之,新投资者进入时根本无利可图。结果呢?科技IPO市场迅速退潮。一些企业本来准备IPO,为了安全起见它们选择推迟,比如AirBnb,这就是最直接的反应。
亏损科技创业公司IPO时如何估值?投资银行无法回答这一难题。本来Uber上市时想标上1200亿美元的估值,但最终降到830亿美元,目前它的估值只有550亿美元。降了一半多,还有人觉得550亿仍然太高。同样的,WeWork最开始时喊到700亿美元,然后降到470亿美元,在撤销IPO之前,它的估值甚至连150亿美元都不到。
因为其它一些IPO也出现类似现象,投资者不再相信投资银行,觉得它们将亏损严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企业吹上天,实际情况却糟糕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可能都是贪婪惹的祸。最后企业只能放弃IPO,早期投资者无法退出。
VC投资者(比如软银)必须为IPO市场的膨胀负上部分责任。软银是WeWork的最大支持者之一,它也是Uber、Slack的投资者。所有这些企业都有相同的特点:增长迅猛,但离盈利很遥远。
在最新一轮科技创业投资热潮中,牺牲利润谋求成长似乎是很常见的事。人人都想早一点入局,找到下一个亚马逊、Facebook。投资者向创业公司注入大笔奖金,但很多被浪费了,或者由于缺少监督被创始人拿走,投资者肯定会谨慎,不希望卷进这样的漩涡。如果找不到买家或者估值大幅下降,企业必须改变策略,以更快的速度获得利润,但追求利润是有副作用的,增速也会下降。
VC投资者有必要审视自我,正是因为它们估值过高,才会导致自己投资的企业受到伤害。当高估值科技公司跌下神坛,VC投资者的选择就不多了。要么向前景暗淡的企业继续投资,要么让它失败。看到这样的惨状,你可能会想到互联网泡沫时代,泡沫破灭之后许多创业公司倒闭。
译者:小兵手
相关推荐
WeWork困局只是一个信号,其它高估值独角兽要警惕
为什么投资者要警惕互联网的高估值?
为什么资本市场高度警惕高估值的互联网公司?
WeWork拉开独角兽清算序幕
高估值时代结束了
从高估值到IPO后市值腰斩,美国独角兽 “流血上市”后何去何从?
WeWork上市折戟,背后增长模式的困局在哪?
最前线 | WeWork试图通过并购扩张业务规模,以维持470亿美元高估值
WeWork上市给所有公司敲响警钟:独角兽清算开场
超级独角兽WeWork为什么会出问题?(上)
网址: WeWork困局只是一个信号,其它高估值独角兽要警惕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