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文 静
又有国际美妆巨头陷入了“致癌”风波。继今年5月欧莱雅因检测出微量致癌物苯,宣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召回产品后(详见),日前,有报道显示,雅诗兰黛、资生堂、联合利华等旗下产品被爆检出致癌物质。
7月24日,据美国先驱报报道,包括雅诗兰黛、资生堂、联合利华、Edgewell、和Harry’s在内,多家化妆品公司因销售含致癌化学物质却未贴警示标签的产品被正式起诉。
△图源:美国先驱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诉讼涉及的化妆品公司多达30家,涵盖数十种化妆品品类,如睫毛膏、粉底液、润肤露、洁面乳、洗发水、凝胶、染发剂、剃须膏和脱毛膏等。
梳理事件本身来看,此次提起诉讼的主体是一家名为Initiative for Safer Cosmetics的消费者安全组织,其于周二(7月22日)在洛杉矶高等法院提起四项独立诉讼。
案件名称如下:
Initiative for Safer Cosmetics v. Markwins Beauty Brands Inc. et al.
Initiative for Safer Cosmetics v. Mammoth Brands dba Harry’s Inc. et al.
Initiative for Safer Cosmetics v. Klar & Co LLC et al.
Initiative for Safer Cosmetics v. Unilever North America Supply Chain Company et al.
诉状称,这些公司违反了加利福尼亚州的《第65号法案》(即《1986年安全饮用水和有毒物质执法法案》),销售含有二乙醇胺(DEA)的产品。涵盖了化妆品、护肤品、护发品和脱毛产品类别的知名品牌,上文提及的报道称,上述企业在诉讼前(2024年3月至5月)期间都收到了违规通知。
另外,要注意的是,该报道显示,经Initiative for Safer Cosmetics委托进行的实验室检测证实,所有受测产品中均含有二乙醇胺,专家结论认为,正常使用这些产品可能使消费者接触到达到有害剂量的二乙醇胺。
因此,Initiative for Safer Cosmetics主张雅诗兰黛、资生堂、联合利华等被告对每项违规行为处以最高2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7919元)的民事罚款、要求法院颁发禁令停止销售违规产品,并索赔律师费。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法律,像Initiative for Safer Cosmetics这样的私人执法者可获得最高25%的罚金分成。因此,这一机制又被称为“赏金猎人条款”。
且由于《第65号法案》赋予个人、环保组织或律师事务所代表公众起诉违规企业,由此也催生了一个利用这项对原告有利的法律牟利的私人执行者行业。实际上赋予了私人执行者声称可能存在海量违规行为的权利,从而导致巨额违规索赔和费用。
回到该法案本身来看,据美国GRSM律师事务所介绍,《第65号法案》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加州饮用水免受特定化学物质污染,并告知加州公民接触此类化学物质风险知情权的投票倡议。
具体来看,《第65号法案》要求拥有10名或以上员工的公司必须提供警告,以告知消费者可能接触到的致癌或生殖毒性化学物质。
因此,该法案的设计定位更多是一项“知情权”法律,而非纯粹的产品安全法;理论上,它旨在为消费者提供购买产品前做出知情决策所需的信息。
据介绍,《第65号法案》适用于产品在加利福尼亚州销售或通过在线销售把产品销售给加利福尼亚客户的加州境内外的公司。
除此之外,据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补充的信息显示,不仅产品质量要符合《第65号法案》的要求,产品的内外包装、产品的logo、标签等,只要与产品在一起的东西都要符合该法案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该法案还要求加州公布一份已知会导致癌症、出生缺陷或其他生殖危害的化学物质清单。该清单每年更新一次,包含1000多种物质,包括家用清洁剂、食品、个人护理产品和工业材料等常见产品中发现的天然存在和合成化学物质。
而本次诉讼中提到的致癌物质二乙醇胺,早在2012年便被列入上述已知会导致癌症的化学品清单中。
那么,聚焦这一物质本身,据加州环境保护署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OEHHA)介绍,二乙醇胺除了能够在在金属切削液和切削油中用作表面活性剂,作为缓蚀剂外,也是生产其他化合物的中间体,例如二乙醇胺的脂肪酸缩合物。
这些缩合物广泛用于肥皂、洗衣和洗碗洗涤剂、化妆品、洗发水和护发素中,作为乳化剂、增稠剂、润湿剂和清洁剂。化妆品中二乙醇胺的浓度范围可能在1%至25%之间。
△图源:加州环境保护署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
关于二胺乙醇是否具有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出版的《Some Chemicals Present in Industrial and Consumer Products, Food and Drinking-Water.》中指出,在实验动物中,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二乙醇胺的致癌性,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二乙醇胺在人类中的致癌性。
故将二胺乙醇列为2B类物质(对人类可能致癌)。
△图源: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不过,2012年6月,由于二乙醇胺被IARC列为2B类物质,因而也将二乙醇胺列入加州已知致癌物质清单。
△图源:加州环境保护署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
在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也明确规定二乙醇胺属于禁用的组分。化妆品中仲链烷胺(典型代表就是二乙醇胺)的质量分数不得超过0.5%,并且在其他限制和要求中规定不能和亚硝基化体系一起使用。
且需要注意的是,据生物谷报道,2025年初,《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中有研究表示,日化产品中广泛使用的二乙醇胺,被肠道摩根菌意外捕获DEA,合成MmDEACLs→ 嵌合磷脂激活TLR2/TLR1受体→ 触发IL-6等促炎因子↑ → 慢性炎症穿透血脑屏障,最终导致抑郁等神经症状。
△图源:《美国化学学会杂志》
此外,在《第65号法案》的框架下,据科学咨询公司EXPONENT2024年6月报道,2024年二乙醇胺违规通知数量激增。
据加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记录,2013至2023年间二乙醇胺相关违法通知年均仅26件,十年累计289件;而2024年迄今已超300件。
并且,“当前二乙醇胺违规通知主要针对的就是个护产品(润肤露、防晒霜、洗发水、凝胶等)和化妆品(睫毛膏、眼线笔、粉底液等)。”
目前,二乙醇胺是一种在欧盟被禁止用于化妆品的物质,因为它与某些防腐剂一起使用时可能会形成致癌亚硝胺。而在美国,二乙醇胺并没有被禁用,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建议消费者在担心时检查产品成分标签。且新的MoCRA法规规定,责任方(制造商或分销商等)需对产品安全负责。
△图源: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回到本次雅诗兰黛、资生堂、联合利华被指控销售含致癌化学物质却未贴警示标签一事上,从美国现行法规来看,其并未禁止二乙醇胺的使用,但在加州,该物质已被列入65号法案禁用物质名单,作为致癌物质。要求若产品所含化学物质暴露量超过“安全港水平”(即每种化学物质设定的“无需警示”的限值),企业必须向消费者提供警示。
这也意味着,企业在进入加州市场时,需要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以确认有害物质含量。《第65号法案》的推出,实质上也反映了全球市场对产品安全要求的升级。化妆品企业在进入一市场时,需主动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完善合规流程,从而降低法律风险。
从全球视角来看,本次事件只是国际大牌在日益严苛且多变的全球监管环境下频频“翻车”的案例之一。在全球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产品成分的知情权与安全诉求同样愈发突出,这迫使企业必须从事后灭火转向主动调整,毕竟,安全与合规才是企业实现长期主义的基石。
信息来源:美国先驱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加州环境保护署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
视觉设计:乐乐
微信排版:文静
责任编辑:Lucky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聚美丽”(ID:jumeili-cn),作者:文静,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雅诗兰黛资生堂们也陷“致癌”风波?
阿斯巴甜致癌,没那么简单
雅诗兰黛,胆子也太大了
资生堂去年收入大跌19%,将打包出售6个平价品牌
CAR-T疗法深陷致癌风波,或引发监管全面从严
燃气灶,也会致癌?
肖战代言雅诗兰黛1小时销售额过4000万,粉丝经济入侵“双十一”?
天价抗癌神药可能致癌,CAR-T疗法还安全吗?
阿斯巴甜到底致癌吗?世卫组织官宣了
国际美妆巨头们正迎来危机
网址: 雅诗兰黛资生堂们也陷“致癌”风波?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3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