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说农业后继无人?这显然不是事实

说农业后继无人?这显然不是事实

二轮延包试点正在进行,二轮延包也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完善的窗口期,破解当前农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当前农业后继无人。当前的老农民是最后一代农民,是末代农民。这种说法和“无人种田”的观点是一样的,认为要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到推崇的是外来的、资本化的、企业化的经营主体。

农业后继无人显然不是事实。

国家政策反复重申,坚持家庭承包制这一基本的农业经营制度,并不是什么制度惯性、意识形态,而源于农户家庭经营是长期的。这是我国“大国小农”国情农情决定的。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保护农户土地承包地位、土地承包权,目的是保护农户经营农业的主体性。

在实践中,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农户家庭经营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投入方式,现代要素投入是占主导的,农村机械化服务总体是过剩的。农村农民总体上是“无田可种”,一些返乡农民工在村找不到田种,一些在村农机专业户很难扩大经营面积,而不是所谓的“无人种田”。

由于农业劳动的特性,目前能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还很多,60-75岁之前的农村老人是很好的劳动力。湖北沙洋农民说,60岁的农业劳动力正值壮年,比年轻小伙子的体力还要好,因为“劳动惯了”。

从经济学来看,只要农业是有利可图的,那么农业就一定有人经营,现实情况是大量农村老年人正在经营农业,只要基础设施良好,农田并没有出现大面积抛荒。老年人经营也很不错,农业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养老保障及其生活方式问题。

由于有利可图,机械化发达,在湖北沙洋、湖北宜城,荒山荒坡均被农户开垦出来用于种植粮食,这些荒山荒坡就是新增耕地资源。有的地方不适宜种植粮食,就被农民用于栽种林果等经济作物,成为林地。可以说,中国的农民依然非常勤劳,因为勤劳换来的是收入。

某县经管局摸底了11个村庄12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是4677户,耕地是58312.37亩,水稻是45873亩,总人口是18203人,常住人口是7981人,低于50%。村庄长期从事农业经营的人是6789人。其中年龄结构是:70岁以上1348人,60-70岁的2637人,50-60岁2025人,40-50岁478人,30-40岁198人,20-30岁27人,20岁以下76人。

各年龄段比例分别是:0.1986,0.3884,0.2983,0.0704,0.0292,0.004,0.0112。简单计算表明,60岁以上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58.7%,50岁以上所占比例达到88.5%。

从年龄角度,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超过50%,和基层干部、农民估计是一样的,60多岁是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不仅农村老人种田,而且农民的后代也有种田的人,只要有机会、有农业获利的机会,他们就从事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小大户”,种植一两百亩土地,获得中等收入。

目前多数50岁以上大龄农民工的出路大概也是回乡,回乡从事农业是保底性的,至少有饭吃,也就是说,十年之后,农村老人种田仍是普遍的,是主动为之,也是不得不为之。他们在城市生活,没有就业机会,也没有支撑其在城市生活的社会保障收入。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障的比例为22.3%,大多数农民工仍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年老之后,他们所能获得的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一般不超过200元。在调查的中部三省九个县中,湖南长沙县是全国百强县之一,其农村老年人的基础养老金也只有233元。在较落后的湖北省阳新县,基础养老金只有115元。

农村仍然有数亿的劳动力、半劳动力,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是相对弱势的劳动力,依靠农业获得就业与收入,他们盼望扩大经营规模。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就业人员为73351万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其中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就业人员是17663万人,占比约24%,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在另一个关于城乡从业人员的统计中,又说乡村从业人员53857.88万人,其中农林牧副渔业从业人员27032.25万人,这把兼业经营的农业劳动力、老年人全部计算在内,更符合农业经营者的情况。

在湖北省沙洋某村,土地资源丰富,户均10多亩土地,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形成了典型的“小农户+小大户”的农业经营格局。

该村庄人口规模不大,农户有200多户,目前农业种植户还有100户,80户是小农户,20户是小大户。其中达到100亩以上的小大户有5个,其中一户是老年人带40多岁的中年儿子,另一户则是中年人。这个老年人有70岁,他带着40岁的儿子,种了176亩田,其中一半是虾稻,他家的机械很多,有4台拖拉机、3台插秧机、3台皮卡,他一年的毛收入达到40万元。

在湖北鄂东山区某镇,土地资源并不丰富,户均不到5亩土地,10年来,李某从经营100亩土地,到经营1500亩土地。李某组织了一个农机服务合作社,有十几个农机专业户。他不仅服务自己的农场,而且服务附近2万多亩农田。他的女儿,才25岁,大学毕业后回乡,选择帮助父母种田,会开各类农机,在湖北省农业无飞机技能比赛中获奖。这个例子表明,只要有田可种、有利可图,农业机械化发达,年轻大学生也愿意回乡种田。

对农业经营后继无人这个问题,一个基层干部的回答是,“这个不担心,一个村3000多亩地,10个60岁的大户就够了。”目前留村劳动力还是太多,没有这么多田给他们种,因此很多农民是没有更多的田可种,因此,即使有愿意返乡的年轻劳动力,也没有田可种了。

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达,种田不依靠体力,年龄不是影响农业劳动力的问题。60岁以上的老农民,只要勤劳、身体健康、善于管理,就有能力种100亩以上土地。

该村书记估计,在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很高了,60-70岁的占一半,50-60岁的占近一半,40-50的农业劳动力只有十几个人,他们一般是“大户”,种植土地面积在50亩以上,兼养鱼、养鸡鸭鹅等。

农业具有兼业特征,农业忙闲不均,种植100亩地,农户大多数时间依然是闲的,有半年以上,农户需要从事其他工作,因此农户有动力养殖“稻虾”,或者从事农业机械化服务,或者就近打零工增加收入。

因此,不用担心农业后继无人,想种更多田的农民很多,相对于农业劳动力发展程度,农业的剩余劳动力还是太多。但是一些政策,以农业可能后继无人为出发点,培育支持工商资本下乡大规模流转土地,形成资本式农场,把在村小农户和小大户挤出农业,形成不可逆的农业经营主体的替换,那么就真达成了农业“后继无人”的事实,形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这种后果,可称为“政策性后继无人”。

农民从事农业,需要有一定的农业管理经验,需要有基本的农业生产工具。一个农户如果长期离开农业,甚至居住在社区化的“新农村”,连基本的农业工具和仓储地都没有,那么农业就可能后继无人了。

这时,政府不得不扶持工商资本成为主导的经营主体,享有全部的政策性农业补贴,维持农业再生产,由于完全依靠雇工生产,农业风险相应增加,那么国家就不得不加大补贴力度,每亩粮食所需财政支出要大幅度增加。

目前国家对粮食种植的补贴不多,只要稳定粮食价格,农户种田就有利益,就有动力继续种,农业再生产的成本很低,农业就可持续,就非常有韧性,能为农民就业、农村社会稳定做贡献。而工商资本的本身利润就很低,农业是不赚钱的,农业是“弱势产业”,工商资本就要求国家不断增加补贴,否则农地就抛荒了,粮食安全就真成为问题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乡土(ID:xinxiangtuzhongguo),作者:夏柱智

相关推荐

农业后继无人,还是农业中“人口红利”减退?
“抛开事实不谈”不是网络时代产物,它明明是传统
“3A化”,显然不是手机游戏的未来
农业创投升温,农业青年科学家被哄抢
先正达IPO的第一个真相:农业安全暗战
【智慧农业】应用聚英农业物联网,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智慧农业
为什么说大脑不是电脑?(上)
立场是事实的遮羞布
农业即服务,是农业的未来吗?
接受这6个残酷的事实,你的生活反而会更轻松

网址: 说农业后继无人?这显然不是事实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30534.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