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千亿“钴茅”掉头,动力电池路线之争再起波澜

千亿“钴茅”掉头,动力电池路线之争再起波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第一家叫停磷酸铁锂收购案的上市公司出现了。

6月14日晚间,市值1300亿的华友钴业突然发布公告,经与控股股东华友控股协商,决定终止通过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收购圣钒科技100%股权事宜,并于6月14日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书>之终止协议》。值得注意的是,距离去年11月官宣收购圣钒科技,仅过去7个月的时间。

华友钴业表示,公司拟终止在磷酸铁锂材料领域布局,将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聚焦锂电三元材料产业链。

在镍价格飙涨、磷酸铁锂价格优势凸显的背景下,华友钴业宣布终止布局该领域,令业内颇感意外。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将在今年年中出现产能过剩情形;聚焦三元正极材料,或可有效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退出磷酸铁锂赛道或因产能过剩

事实上,动力电池行业一直存在路线之争。

在能量密度方面,三元锂电池明显高于磷酸铁锂电池,这意味着同等电池空间下,三元锂电池容量更大。但在价格和循环寿命上,磷酸铁锂电池更有优势。

此外,制造三元锂电池需要用到钴和镍两种材料,钴镍价格飙涨直接抬高其成本,相比之下,磷酸铁锂电池原料供应更加稳定,成本优势更突出。
来源:头豹研究院

来源:头豹研究院

受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影响,去年磷酸铁锂电池出现“逆袭”。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113万吨,同比增长116%。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 48 万吨,同比增长 258%,占比由 24%上升到 43%;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43万吨,同比增长 80%,占比由46%下降到38%。这也是磷酸铁锂电池4年来首次主导市场。

在磷酸铁锂大热的背景下,头部厂商纷纷加紧布局扩张。

去年下半年以来,云天化、云图控股、新洋丰、川发龙蟒等磷化工企业宣布涉足磷酸铁锂项目。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领导者”的华友钴业,很快也加入到行业扩张的军备竞赛中。

除了已被终止的圣钒科技收购事宜,去年11月,华友钴业还公布了与兴发集团的合作内容,双方计划在湖北宜昌合作投资磷矿采选、磷化工、湿法磷酸、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的一体化产业,建设50万吨/年磷酸铁、50万吨/年磷酸铁锂及相关配套项目。

如今突然宣布终止布局,市场推测,或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过剩有关。

根据电池中国不完全统计,各厂商宣布的磷酸铁锂扩产规模加上现有产能,已超500万吨。相较之下,2021年国内酸铁锂出货量为47万吨。仅今年1-3月,国内涉及磷酸铁锂材料的项目投资就有9项,规划产能119万吨。

GGII指出,随着磷酸铁锂和磷酸铁产能快速释放,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由优质产能不足,变成磷酸铁锂产能过剩。预计磷酸铁产能有望在2022年年中由不足转为过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华友钴业宣布终止在磷酸铁锂材料领域的布局,与兴发集团的合作也变得前景不明。联系此次被叫停收购的圣钒科技,该公司系华友钴业控股股东华友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外界推测,不排除华友控股将磷酸铁锂业务从上市公司体系剥离,甚至单独上市的可能。

靠融资扩张,毛利率低于同行

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同年,华友钴业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后,公司开始一体化产业链布局,计划从资源型企业,逐步向锂电材料供应商转型。

就最近两年业绩来看,华友钴业可谓风光无限。

在经历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后,2020年公司净利润大涨874%至11.65亿元;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4.59%至38.9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一季度,华友钴业实现净利润12亿元,已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

华友钴业业绩,来源:Wind

华友钴业业绩,来源:Wind

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公司自2015年上市以来营收稳定增长,净利润却波动很大。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钴铜等金属产品的强周期性。

为摆脱周期烦恼,华友钴业加快布局上下游产业链。

仅2021年,华友钴业就完成多个融资并购项目,包括60.18亿元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工作,用于建设印尼华科镍业年产4.5万吨高冰镍项目、衢州年产5万吨高镍型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同年3月,76亿可转债项目落地,用于建设广西年产5万吨高镍型正极材料、10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一体化项目、衢州年产5万吨高性能三元前驱体项目;5月,完成收购巴莫科技部分股权,进一步加强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布局,收购津巴布韦前景锂矿公司,进一步加强在上游锂资源的布局等等。

资料显示,巴莫科技是国内正极材料的头部企业之一,在高镍材料领域优势明显。根据鑫椤资讯公布的数据,2020年巴莫科技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在国内排名第二,市占率为9%;2021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在国内排名第一,市占率为13%。

随着扩张步伐加速,华友钴业的融资规模也在扩大。

据Choice数据,公司自上市以来共完成5次融资,除了2015年首发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外,其余4次均为股票增发;再加上最近完成的一笔76亿元的可转债,华友钴业上市7年累计募资173亿元。

事实上,华友钴业自2015年上市至今,累计实现净利润为96.35亿元,仅仅略超过募资金额的一半。这说明,华友钴业的产能扩张,主要依赖融资。

与此同时,华友钴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规模也在不断攀升。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计折旧达36.48亿元,仅2021年折旧近12亿元。

此外,投资活动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似乎有限。公司在2015年上市当年的毛利率为负,此后多年波动幅度较为明显。而对比体量更小的同行寒锐钴业,其毛利率水平反而更低。
华友钴业毛利率情况,来源:Wind

华友钴业毛利率情况,来源:Wind


寒锐钴业毛利率情况,来源:Wind

寒锐钴业毛利率情况,来源:Wind

实控人套现160亿离场

据Choice数据显示,华友钴业自上市以来,累计实现现金分红共4次,合计分红金额9.88亿元,仅为募集资金的6%左右。

尽管分红不够积极,大股东减持套现的脚步却一直没停。

据上市公司公告显示,华友钴业由谢伟通和陈雪华共同控制,谢伟通通过大山公司持股华友钴业28.97%,陈雪华通过华友投资持股20.34%。2018年初,限售期刚过,两名实际控制人便着手减持。

相关公告显示,2018年3月至7月,大山公司累计减持2144.35万股,占当时总股本的2.58%,减持价格区间为65.14元/股至77.38元/股,合计套现15.07亿元。华友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当年则套现10.01亿元。

2020年7月,大山公司再次减持4.75亿元。2021年6月,正逢华友钴业股价高位,大山公司将其所持华友钴业6.8%股权、5.01%股权分别转让给陈雪华、杭州佑友,交易价格为88.92元/股,总价款分别约为73.34亿元、54.03亿元,合计127.37亿元。

2021年8月23日至25日,大山公司三天内减持华友钴业0.99%股权,完成清仓并套现15.63亿元。至此,大山公司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公司实控人股权关系,来源:2021年年报

公司与实控人股权关系,来源:2021年年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谢伟通通过其所控制的大山公司,累计从华友钴业套现超过160亿元。目前,谢伟通仅通过华友控股持有公司0.47%的股份,接近离场。(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马琼,编辑 | 孙骋)

相关推荐

千亿“钴茅”掉头,动力电池路线之争再起波澜
特斯拉“无钴”之争
抢锂、抢钴、抢镍:动力电池的全球“矿”战
动力电池罗生门:“无钴”的一张大网
动力电池:江湖再起波澜、寻找制胜关键
尴尬的千亿动力电池回收:“黑户”抢食,大厂盈利难
动力电池回收江湖
动力电池,乱了
新能源车企去钴疑云
抢滩动力电池

网址: 千亿“钴茅”掉头,动力电池路线之争再起波澜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5852.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