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发展与社会福祉深度融合的当下,企业已经成为社会公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从履行社会责任到创造社会价值,企业参与社会公益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充。良性的社会发展,自然需要各个社会单元的共同推动,而企业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环。
随着“第三次分配”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平衡商业与社会公益的关系,将成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挑战。特别是在2020-2021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更多地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当中。如何把社会公益的效果落到实处,可持续地推动公益议题的关注度提升,促进公益议题的有效解决,成为评估企业社会公益价值的的重要标准。
社会公益从来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仅是以过去常见的企业捐款、捐物救助的形式落地,而是会涉及到各个参与方的相互协作,需要借助各方专业能力,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救助机制的同时推动相应问题的优化和解决,否则只能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
因此,通过搭建开放、共创的公益生态平台去连接各方资源,将成为提升企业公益实效,推动“第三次分配”的一种有效探索。纵观业内,至今已历经五年的“创益计划”进入了视野,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看到未来社会化公益的更多可能性。
公益传播,是做公益的重点之一。有了关注度,公益议题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投入。
在过去的公益议题传播中,大众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各类重大灾害上,实际上,大型事件由于媒体的新闻推广,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社会参与,但无数小众公益命题或许就此被忽略,而它们也是公益事业的基本盘。大型公益事件与小众公益议题关注度的落差,导致公益行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失衡,公益难平权便成为一大行业痛点。
公益对于普通大众往往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让与大众距离较远的小众公益议题受到更多关注显然并非容易的事,如何从0到1来塑造议题、激活社会讨论和关注成为其中关键所在。不难看出,小众公益议题的平权需要在公益传播层面进行集中发力,通过优秀的公益创意,唤醒大众的公益感知和参与。
2018年,为了帮助人体器官捐献的公益议题获得关注,“我是创益人”联合创意团队Topic & Loong孵化了一支名为《一个人的球队》的作品,以H5为创意载体,通过讲述5个来自同一捐献人的器官移植受益人组建了一支球队,帮助捐献人完成篮球梦想的故事,邀请大众签字支持。通过这项精彩的创意及H5传播模式,《一个人的球队》从社交平台到权威媒体,撬动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器官捐献话题也被大众所认知并重视,最终拉动68万人进行了器官捐献志愿登记。
由叶沙(化名)捐献器官的受益者组成的球队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球队》帮助器官捐献这一小众议题破圈成功的背后,是社会多方力量协作参与的结果。除了通过“我是创益人”激活大量创意团队的公益参与外,还聚集了专业公益组织、企业资源、公众力量实现集体参与。随着更多生态伙伴不断加入和参与,未来也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小众公益项目被大众看到。
通过传播的力量,更多公益议题得到关注。“创益计划”过去五年的公益实践中,公益议题涵盖了抗战老兵助养、罕见病、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伴侣照护、心智障碍青年就业、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等大量小众公益领域,更在今年聚焦了十大社会价值领域相关命题,涵盖低碳行动、文化传承、生物多样性、技术公益、乡村振兴等,并与腾讯公益平台的公益项目建立直联,在推动优质公益实践作品创作和传播的同时,更推动公益解决方案的产出。
从公益项目的效果评估以及公益事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小众公益议题被更多人看到,更重要的是构建一套完整的公益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良性的公益行动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在传统的公益环境中,“治本”这件事往往动辄涉及到社会机制的变革、公共管理体制的变革,具有相当的推动难度。但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中,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公益解决方案的构建,这在当下的乡村振兴行动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乡村振兴显然并非简单的捐赠救助,而是需要帮助各地的乡村产业找到自身的长期发展模式,明确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参与到整个社会经济交换体系之中,这样才能跳出“越救越穷”的怪圈。
“创益计划”的做法,是帮助各地特色农产品从0到1建立起数字化上行通路和平台,从而推动其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升级。例如在江西上饶横峰地区,葛根种植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但一方面葛根本身作为农产品知名度不高,大量消费者没有相应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葛根本身产品化和市场运作上相对欠缺,无论是产品定位、目标人群,还是产品包装、产品形态上都相对模糊,因此“葛根走不出大山”也就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痛点。
在项目的持续助力下,当地葛根产业企业实现了产品的品牌升级,针对职场女性、年轻宝妈的滋补需求,进行了品牌定位、包装设计、产品口感等方面升级,并且通过社会化传播、在线直播等手段帮助葛根产业带打开销售渠道,让葛根走出大山。
“ 创益计划” 孵化产品
“我是创益人”公益项目助力计划还从各地特色出发,深入到产品设计中,联合各地推出侗艺、错袜等非遗文化、手工文创产品,以公益产品解决方案推动助农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丰收好物计划”为各地农产品所搭建的小程序、直播等“基建平台”将持续运营,长期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据了解,在9月23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浙江嘉兴会场,“丰收好物”公益助农直播开播4小时就累计吸引了超70万人观看和互动,帮助农产品企业获得3000多份订单。
助农直播现场
公益行动显然不能依赖于单向救助式的“输血”,而是需要构建一个社会化的公益解决方案,帮助受助人群形成自身的“造血”系统,这样不仅推动了受助地区和人群的长期发展,也促进了整个公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整个公益行业的运作模式来看,传统的公益行动往往通过“定向传播-定向募捐-定向救助”的单链条方式来运作, 这种传统的定向公益模式固然有效率高的好处,但同时也更加封闭,不仅失去了重要的募捐来源,还一定程度上隔绝了社会的整体参与,尚未激活整体的社会公益活力。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过去被忽略的个人、中小企业及相关机构参与公益值得被加以重视,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能够打通公益行动的全链条,让过去面向个人、中小企业募捐的成本大大降低。
此外,各个公益项目纷繁复杂,公益事业本身也在走向精细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公益生态平台来激活社会整体的参与,也有利于公益行动的专业化分工和渗透式传播,提升整体的公益行动效率和效果。
除了广告、设计、公益组织圈层,“创益计划”还联动品牌的力量深度参与,将公益项目的诉求与各个企业的产品、技术、服务等能力相结合,实现各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弥补线上公益推广的局限,实现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营销,用生态圈的方式推动公益实效落地,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据了解,项目联合百胜中国、安利、唯品会、杭州市温商慈善公益基金会、Ubras等多家企业机构,为捐一元送营养、悦耳行动、健康童乐园计划等公益项目筹得捐款近3000万元。
“创益品牌+计划”作品:百胜中国《捐一元•有句悄悄话对你说》
除了社会多方参与共创,公益还需要人人参与。现在,捐赠不再是参与公益项目的唯一方式,每一次关注、转发、互动都将贡献一份公益力量,还有以消费助力公益的全新形式,让公益行动的效果更加直接、可见。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H5、小游戏等轻互动形式,让公众参与公益变得更简单、更有趣,推动公益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助力日行一善。
2017年,腾讯启动“创益计划”,推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共创可持续社会价值的生态平台,2021年,“创益计划”全面升级,推出“我是创益人”公益项目助力计划、“创益品牌+计划”、“丰收好物计划”三大核心项目,试图通过开放式公益生态圈的搭建,推动实效公益落地。
可以说,“创益计划”是腾讯在社会公益方面的有益尝试和探索,这是一场持续五年的社会化公益实践。官方数据显示,五年以来,“创益计划”共吸引了5032支参赛团队、13165位创益人的直接参与,实现了近100亿次曝光,带动3亿人参与公益行动。
如何做好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已经成为当下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但大量企业依旧存在从0到1的公益实践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个社会公益资源的流转分配。随着“创益计划”这类公益生态平台的逐步搭建,公益行业的基础设施正在快速完善,企业能够通过加入公益生态,并联合多方资源进行公益实践、推动实效公益解决方案的落地执行,而这或许也将是新时代的企业公益实践路径。
相关推荐
视频社会化时代,金山云的通关密钥
云锋基金:回到科技创新的原点,一家投资机构与大学的十年公益之约
硬科技投资,是一场长期主义的实践
一场激辩在阿里巴巴
面对疫情,企业该怎么做?——特劳特伙伴公司与创业伙伴的共同实践
重新定义公司:打造可持续商业领导力的6大关键要素
6成公益机构遭疫情生存危机 3000家公益机构脑暴数字化“药方”
转型社会化用工解决方案提供商,「薪福社」实现了年度盈利
超级观点 | 身陷疫情中心,一款“类Office ”应用的风口实践
马斯克陷入“逼捐门”,又给公益提了高要求
网址: 一场持续五年的社会化公益实践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