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正在竭力打破基金自身缺乏创新的定见。
10月26日,红杉资本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宣布将在美国和欧洲市场设立一支名为Sequoia Fund(红杉基金)的单一、永久基金,改变传统基金的组织模式,不再为其设立存续期。
一直以来,存续期是高悬于基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历史上因为提前退出、错失最佳timing的案例比比皆是。这在新商业时代更为凸显——许多新商业公司最陡峭的增长曲线往往在IPO之后,而大多数投资机构因为难以逾越基金存续期的宿命,无法在被投企业上市后长期持有股份,也就无法享受企业在上市后创造的更大价值。
而红杉此举正在打破这一基金行业的长期“劣根性”。
不同于封闭式的传统风投基金,红杉基金将是一支流动投资组合的开放基金,由红杉精选的常青公司的公开市场头寸组成,红杉基金将相应地分配资金到一系列封闭式子基金(Sub-Fund)中,这些子基金将在一级市场上对初创企业从成立到上市的每个阶段进行风险投资。
一定程度上,红杉的该基金已经非常接近常青基金(Evergreen Fund、也称永续基金)的形态。一位家族资本创始人告诉36氪,“可能只有红杉这样少数有话语权的机构才把基金结构变成这样。“不过,他也提出可能会遇到不少挑战——比如后续还是要看LP买不买账,以及遇到经济危机会不会出现挤兑。
在投资行业,能够拥有这样形态的基金,是许多人的终生梦想。
破除存续期之剑
“对红杉资本来说,10年基金周期已经过时。”红杉资本合伙人 Roelof Botha 如此解释道,“这在我们和创始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动态,在 IPO 前夕,他们问我们是否要离开董事会,迅速分发股票。为什么这应该是默认的,尤其是在这么多价值创造发生在之后的情况下?”
他甚至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行业仍受制于始于上世纪70年代首创的僵化的10年基金周期,风险资本的创新并没有跟上服务公司的步伐”。
比如,红杉资本2011年投资的一家美国软件公司Square并成为董事会成员,2015年其IPO时市值仅为29亿美元,但五年之后市值增长到了860亿美元,而今天的市值超过了1170亿美元。“很难想象如果不是长久的关系,红杉会错失什么。”
Roelof指出的这个问题,正是基金行业最令人尴尬的宿命式问题,即:即便你再看长期看好公司,基金到期时你也大概率得退出。
而他们推出的Sequoia Fund试图解决这个长期问题。
某种程度上,该基金更接近于一种“流动性的母基金”。由红杉精选的常青公司的公开市场头寸组成:红杉基金将依次向一系列封闭子基金分配资本,用于从成立到首次公开募股(IPO)每个阶段的风险投资。同时,这些风险投资的收益将以一个持续的反馈循环回流到红杉基金,投资将不再有“到期日”。
具体操作方式,如红杉的公开信所述:有限合伙人(LP)将保留红杉基金的账户,拥有年度赎回权,并从这些账户余额中向子基金提出分配请求;子基金将保持红杉的保费结构,包括 30% 的附带权益,而红杉基金的管理费将低于 1%,长期绩效费也将低于此前业内盛传的“高门槛”标准;红杉员工将贡献给红杉基金至少 5% 的资本。
红杉资本还提到,这种新结构消除了所有人为时限——这使得红杉能够加入被投企业的董事会,并帮助他们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潜力。另外,这一基金还允许红杉在被投企业IPO后长期持有公开股份,并为红杉的LP寻求最佳的长期回报,“其中大部分回报给非营利组织和捐赠基金”。
而之所以常青基金如此令人艳羡,根本在于它无比绵长存续期所带来的“从容”。
相较于传统基金,常青基金资金结构很特殊——LP主要由企业家和慈善家组成,他们都专注于长期价值投资的策略;GP团队本身的出资比例比较高,占了整个资金基础的8%左右(一般只有1-2%)。这就意味着,常青基金的资金来源更稳定、更长期,最大的特点在于没有固定存续期,极大减少了GP的募资压力,也没有退出期限的压力。
基金行业玩家无数,但拥有常青基金者并不多。知名者如泛大西洋General Atlantic。这家成立于1980年的公司以深度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资本结构使其成为专注、耐心的长期投资者。而2020年靠Snowflake的盛大IPO而一炮走红的老牌风投SHV(Sutter Hill Ventures)也属于常青基金。
变革者红杉
正如Roelof Botha在公开信中所言,作为投资科技创新的行业,风险投资自身却鲜有创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风险投资机构都严格遵守为期10年的基金存续期,“当芯片越变越小,软件都已‘上云’的年代,风投行业却还在用软盘一样古老的模式运行”。
肇始于1972年、由唐·瓦伦丁创立的的红杉资本一直是投资界的传奇,是全球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素有“硅谷风投之王”之称。
这家拥有49年历史的投资公司是全球许多顶级科技企业的投资人,在美国投资了苹果、思科、谷歌、领英、WhatsApp和Zoom等公司,在中国则是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背后的重要支持者。
除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红杉在基金自身进化上的巨大创新或许更值得考究:从美国风投界中惯有的小而美时代中走出有别于Benchmark的另一条路径——持续做大规模、且从单一阶段拓展到全链条投资。
Benchmark是小而美模式的拥趸者,从2004年至今募资额始终保持在5亿美元以内,而红杉曾在2018年募到一期80亿美元的美国“史上最大单支基金”,这一数字今年还在刷新。而此次宣布的红杉基金,将成为全球第一支真正意义上“募、投、管、退跨度从种子期初创企业到公开市场上市公司的全链条交叉基金”。
这些创新也为红杉带来巨大回报。据统计,红杉在美国和欧洲市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总值高达450亿美元(成本约在20亿美元)——而这些绝大多数将被纳入红杉基金中,其中包括Airbnb等明星企业的股票。
至于红杉此举是否遭遇挑战,外媒的消息称,红杉美国早在一年前就开始与部分LP讨论这一概念,并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和肯定。LP们认为这样省去了他们需要成立公开市场团队来解决派股后股票出售的麻烦,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过去近50年里,他们与红杉建立了高度信任,因为“红杉从没有让我们失望过”。
相关推荐
谁说基金行业缺乏创新?红杉成立了一支永远永续的基金 | 焦点分析
谁说95后不会玩基金?
焦点分析 | 老牌PE春华资本也成立了SPAC基金,可见二级市场有多火
到股市捡钱去!顶级基金红杉、高瓴、软银都在这么干
红杉中国成为Dragonfly基金战略合伙人
春光里创始人杨守彬:投资就是投未来,只有五类基金才能更好地活下来
红杉72亿美元基金募集成功,百家机构消失在“隐秘的角落”,创投行业洗牌潮来
焦点分析 | 如果马斯克是基金经理,他会做空特斯拉吗?
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启动,想要打造中国的“沙丘路”
人民币基金如何设立与运营?他们写了80万字手把手教你
网址: 谁说基金行业缺乏创新?红杉成立了一支永远永续的基金 | 焦点分析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