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巴伦周刊”(ID:barronschina),作者:郭慧萍,编辑 | 康娟 ,36氪经授权发布。
腾讯11级工程师魏梦如(化名)每天会多次查看腾讯的股价。这是她过去半年养成的习惯。看着股价从每股773港币跌到421,反弹至520后又跌破450港币,她的心情也跟着坐上了过山车。
因为员工持股计划,魏梦如拥有了腾讯累计发放的1万股员工股票。她把这些股票看作自己的未来基金,可以用这笔钱“提前退休或者去创业”。像魏梦如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员工不在少数。“最近同事聚在一起时,会不由自主地聊到股票,”她说,“大家都很沮丧,其实也不全是因为账面损失。我们突然看不清腾讯的未来了。”
9月28日,腾讯又一次回购股票,数量为22万股,购买资金约为103.7亿港元。这是腾讯在9月份将近二十次回购中的一次。腾讯每次回购数量为20万股左右。8月份,腾讯也进行了多次回购。
在持续的回购下,腾讯已脱离了8月份的阶段性低位。截至9月29日收盘,腾讯已从低位反弹13%。但距离今年2月份的高位,仍有40%的差距。
某种程度上,对腾讯、阿里巴巴两家互联网巨头的交易,反映了市场对中概科技股的信心,不仅仅因为腾讯和阿里巴巴目前是市值排名第二、第三的中国公司(注:台积电排名第一),也因为他们和很多中概股之间撇不开的关系——腾讯拥有滴滴,拼多多、美团、哔哩哔哩、京东、Sea、等一众中概股公司的股份;而阿里巴巴则拥有中通、阿里健康、百世集团等公司的股票。
作为中国长期表现优秀的资产,中概科技股的回报率好于同期A股指数和恒生指数。但在今年,投资者昔日的掌中宝成了心头痛,中概互联被戏称跌成了“中丐互怜”。Wind数据显示,目前共有283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截至9月29日收盘,有45%的公司年内跌幅超过20%,回报率为正的公司占比仅为24%。
同期,跟踪中国互联网相关行业上市公司表现的金瑞中国互联网ETF(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 ETF: KWEB)跌去了34%,相比之下,纳斯达克涨了14%。
与此同时,海外资金对深度调整后的中概互联网的抄底动作也在加速进行。过去3个月,净流入KWEB的资金超过40亿美元,令其管理资金规模翻番。特别是在8月23日至29一周的净流入就达到10.9亿美元。
此时买入中概科技股的投资人理由很充分:股票看起来已经很便宜——即使是在近期的反弹之后。截至9月29日,金瑞中国互联网ETF(KWEB)市盈率仅为18倍,而跟踪纳斯达克互联网公司表现的Invesco QQQ Trust市盈率为46倍。
根据etfdb.com网站的数据,在6月28日至9月28日的三个月里,KWEB的净流入资金达到42.6亿美元。目前,KWEB的最新净资产规模接近68亿美元,已超越贝莱德旗下持仓更为广泛的iShares MSCI China ETF,成为美国最大的中国ETF。
金瑞官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来自欧洲和英国投资者尤其看好中国科技股在监管后的“深度折价”。
图片来源:etfdb.com
一些资金也通过ETF和互联互通机制涌入香港。截至9月28日,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份额为181亿份。易方达的中概互联网ETF自7月以来,基金份额由102.5亿份猛增至181.5亿份,增幅高达77%;若从年初的26.8亿份计算,基金份额更是大增超5倍。
在9月27日发布的每周市场评论中,贝莱德首次认为,随着中国增长放缓,政府已经开始放松监管力度,但贝莱德仍认为,监管部门将在中期内保持鹰派政策立场,以保证增长质量。与此同时,“对一些私营行业进行监管的速度和力度可能会放缓。”对中国的权益市场,贝莱德在战术上从之前的中性转变为谨慎看好。
根据美国证监会(SEC)网站的备案信息,贝莱德已提交安硕MSCI中国多行业科技ETF(iShares MSCI China Multisector Tech ETF)的发行说明书,该ETF将被动追踪一个中国科技股和科技相关股票的指数。
但在另一部分态度谨慎投资者看来,便宜未必是好买卖。
Gavekal Research的托马斯·加特利(Thomas Gatley)在9月13日的一份说明中告诉客户,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的股票交易价格约为每股追踪收益的20倍,相比之下,2019年到2020年之间,这个数字大约为30倍,但“便宜的还可能更便宜”。他指出:“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目前还不清楚管理层会将公司的多少利润分配给慈善捐款,也不清楚新的数据安全立法将如何被执行”,这些可能对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构成“重大威胁”。
一位国内头部互联网券商的媒体关系负责人也告诉《巴伦周刊》中文版,中概股“口风变了”,“以前,中概股请我们做一些PR曝光,喜欢强调自己市占率多高、增速多快。现在,他们更愿意从ESG的角度出发,讲自己的社会贡献、做了多少慈善。”
部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针对互联网平台巨头的监管行动尚未结束,可能还需要六个月到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看到政策底部。
“结束当前技术监管周期的关键标志可能包括: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在完全符合监管要求后获准进行首次公开招股、平台型企业雇员福利问题解决的清晰信号、或者有分量的政策制定者的讲话。”摩根士丹利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这种不确定性使一些投资者对中概股退避三舍。“目前我们没有哪个客户主动提出加仓中概股”,一家瑞士财富管理机构的资深副总裁告诉《巴伦周刊》中文版:“因为系统性风险太大。在现在节点上,我也不会推荐哪只中概股给我的客户。如果非要配置的话,我顶多会推荐有中概股持仓的新兴市场ETF,分散一下。”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也在8月29日的一次线上会议上表示,中概股有可能会迎来阶段性的反弹,但是“反弹的持续性不会很强,我们对这个板块的行业政策风险和跨国监管风险的展望还是比较悲观。”
还有一些对中国长期持乐观态度的投资者,虽然未必已经采取行动,但依然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中国公司的长期前景。他们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与全球供应链和金融市场高度关联的国家,无论发展前景是好是坏,其体量都大得不可忽视。
德意志财富管理公司美洲首席投资官Deepak Puri表示,就短线操作而言,“此时卖出为时已晚,买入为时尚早”,而从长远来看,尽管中国的增长前景略有下降,但对于将投资回报作为主要动机的投资者来说,应当将政治和意识形态观点放在一边,“将中国留在投资组合中”。
方舟资本的凯西·伍德(Cathie Wood)在7月做出类似于清仓中概股的举动后,重新建仓买入中概科技股。她在9月的一次视频会议上说,她不打算放弃中国市场,因为这个国家如此专注于创新,而且“天生具有创业精神”。
景顺新兴市场基金(Invesco Developing Markets Fund Class A:ODMAX)的投资经理Justin Leverenz在北京出台各项监管政策之前,削减了对阿里巴巴的持仓。但他认为,很多投资者没有意识到,中国的监管举措对互联网公司的现金流是有利的。
“虽然一些公司增速会降低,估值会被重新权衡,但互联网公司将更加注重盈利能力,现金流会大大增加。”Leverenz告诉《巴伦周刊》。
诺亚控股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夏春也向《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优秀的中国公司会持续获得外资的青睐:“如果中国GDP长期保持5%以上增长的话,美国养老金或者州政府基金还是愿意持有中国的优质资产,无论是从A股市场买入还是港股市场买入。”
相关推荐
过去3个月,海外聪明钱悄悄加码“中丐互怜”
从东八区出发|专访视达CEO吴一黎:海外无人零售的Local for Local
2019,我离开老东家,3个月募到20亿
2020年12月成功出海的中国手游TOP30:《原神》海外连续3个月超过1亿美元,《Project Makeover》登顶下载榜
餐饮业悄悄恢复堂食 业内担心“子弹打完”
字节跳动,收割海外大厂员工
3个月4000亿账面回报后,VC/PE盛宴散场?
跨境支付:“钱”的海外征途
短短3个月,VC/PE亏光了去年赚的钱
1年两千亿,宠物市场爆发:高瓴悄悄投了100多家企业
网址: 过去3个月,海外聪明钱悄悄加码“中丐互怜”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1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