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于丽丽
编辑 | 刘旌
这是一个被马太效应环伺的时代。
当头部千亿、百亿的公募基金经理开始被名声反噬、苦恼太红时,也有十亿私募基金经理正在底部渴望流量的普照。
几天前,雪球上突然迎来一个“悬赏888元”的求助帖,并飞速引来300多条评论。这个ID为“阳勇钻石女神选股法“的发帖者求助网友:“我想火,大家能否帮帮我?”
宇宙最强智囊团“网友“迅速送出锦囊:找争议性大的大V吵架,在热门股票里出没,聊有争议性话题,或者打造一个鲜明人设,比如一提但斌就联想到茅台、时间和玫瑰,一提林园就想到药,一提梁宏,必同提大金链子……
这位有着长长id的发帖人,正是云溪基金的创始人阳勇。他同样有个长长的微信名字:“天天长阳天天勇”。
当36氪加上阳勇的微信,他先发来了一张“云溪基金产品涨幅榜”的截图,然后是公司五年收益曲线图、一张混合着基金净值、以及阳勇作品的侧影的名片,再然后是云溪基金介绍,还有以“领导,您好”开头的一大段文字。
核心主题是:云溪基金的两个优势——
优势一是它的业绩。尽管行业内普遍认为不同规模的基金玩的根本不是同一个游戏,但管理着13个亿规模的云溪基金,从私募排排网数据看,过去五年业绩也的确非常抢眼。
但拘于私募产品不能公开宣传业绩,阳勇不能和他的业绩同时出现在媒体报道中,这多少让他有种幽怨:“我建议私募也应该像公募一样,定期公开披露每一支产品规模和业绩,甚至包括已清盘产品的具体情况,做到公开透明,这样才是公平竞争。”
优势二即他本人:“公司创始人阳勇,有原创的学术能力和民族情怀”。
阳勇,2002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曾任国药一致大区经理。20岁开始炒股,大四去一家PE实习,接触互联网。他自述,2006年曾和风投机构一起投资了一家从腾讯出来的员工做的创业公司,然后意识到“投资互联网就应该投腾讯”。2009年,阳勇全仓买入腾讯,“赚了上千倍”。2014年短暂从事一段一级市场投资后,决定转战二级市场。2016年,他创办了云溪基金。
阳勇自认是学术型投资人。早在2011年,31岁的他在读天津大学EMBA间隙时就写了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股市盈利书》,这本在豆瓣上显示2013年出版,总共364页的书,署名雨山。由于评价人数太少,豆瓣未能显示这本书的得分。
但他将之视若珍宝。他告诉36氪,他原创的“钻石女神选股法”等系列学说既源于西方价值投资理论创新,又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所以你既能在书中看到格雷厄姆、 彼得.林奇 、欧奈尔、巴菲特四代价值投资理论,又能看到老子和孙子的名字,“是一种中西合璧的产物。”
昨天,阳勇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普通话,与36氪聊了聊他的投资理念、行业趋势,以及他的出圈梦想。规模和业绩才是决定一家基金影响力的根本所在——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在这个流量当道的时代里,急于出圈的阳勇或许并非孤案,“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穿过巷子的时间太长了。”
以下为对话内容,经过36氪编辑——
“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穿过巷子的时间太长了”
36氪:几天前你在雪球上发帖求火,最直接的诉求是什么?
阳勇:制造影响力。最近有券商告诉我:我们和另一家公司相比,对方业绩差反而卖得好,只因为对方的基金经理是个网红,而我们业绩好却卖不动。
之前有人建议我们去评个什么奖,人家也说你没影响力。说如果你管200个亿,可以评奖给我,问题是要是真的管200亿,我还需要你评奖吗?
36氪:规模和业绩是一个基金经理影响力的根本,发帖就能制造影响力了吗?
阳勇: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穿过巷子的时间太长了。并且,私募因为性质不一样,得不到关注,要成为网红基金经理更难,所以更需要打造个人IP。
36氪:但同样做私募的林园、但斌和冯柳已经相当网红了。
阳勇:他们都有特色,业绩也很好。但我们也有我们的特色。
36氪:你们的特色是什么?
阳勇:2011年,我就写了一本书:《我的第一本股市赢利书》,现在改名为《钻石女神选股法》。我原创了系统投资学说,内容包括精品化选股、精准化择时、精细化交易、精进化人性。我也独创了很多方法和理论,包括金牛战法,女神选股法等。
我本来想把我的书命名为《系统分析》,但这样太专业了。老百姓不喜欢太专业的东西,他们喜欢秘籍。可能过个10年、20年,我们公司管几百个亿了,我就命名为《系统分析》,因为确实讲的是系统分析。不仅包含怎么选股,还包含怎么择时,怎么交易,怎么提高人性。
36氪:过去一年有很多基金经理出圈,但后来又为之所困,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阳勇:整体肯定是利好。同样的业绩,你受的关注多,自然你的产品销售就越大,员工的利益、还有引进人才方面就可持续。
36氪:一个合格的网红基金经理应该具备什么?
阳勇:还是得按巴菲特的套路来:首先有一套独特的学术观点,然后再分享给大家。100年后,大家知道证券发展史上有你这样一个基金经理。第二你的业绩,对标巴菲特还差多远?
36氪:帖子发了后,你的同事和同行有给你反馈吗?
阳勇:没有。
36氪:为什么后来你又把帖子删了?
阳勇:可能因为私募是不能公开业绩宣传的,我写了我们5年多少多少的业绩,所以被毙掉了,这我可以理解。
“本质就是第一、唯一”
36氪:现在云溪基金规模多大?
阳勇:我们现在管13个亿,公司将近20个人,投研9个人。
36氪:过去五年,云溪基金遭遇过什么波折?
阳勇:2018年我们就看好疫苗这个赛道,尤其是HPV的放量。因为我是医药专业出身又做过药品销售,对这块非常关注。
但长生生物事件曝光后,大家对疫苗股避犹不及。很多投资机构选择抛售,我们就苦熬着,等待着价值的再发现。在海外,疫苗产业比创新药的估值还高,它是“皇冠上的明珠”。但国内很多投资机构对疫苗缺乏深刻理解,存在偏见。
36氪:如何理解你的第一、唯一钻石女神选股法?
阳勇:第一是量的第一,指在竞争格局上的一家独大或者一超多强。
唯一是质的唯一,指独家产品,绝对的差异化,形成极深的护城河。
钻石寓意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可持续性,能够流传三代,静享时间复利。
女神指的是大众情人,商业模式简单、容易理解,受人尊敬和喜爱。
36氪:比如?
阳勇:为什么茅台这么牛逼?和很多其他酒类相比,它蕴含的芳香物质是最为丰富的。这是用化学检测出来的,不是拍脑袋。它的工艺也是唯一的,都是匠心酿造,所以它就做到了第一、唯一。很多东西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本质就是第一、唯一。
36氪:中国股市上符合你选股要求的股票有多少?
阳勇:大几十个。我们会根据这公司的基本面的变化来判断这个公司的上涨势能,势能不够的时候,就把它踢掉,再换入新的股票。
主要去看公司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一个公司的内在美,去看她的财务报表,它的毛利率、净利率、业绩增长、ROE;外在美,你要看所属于行业的周期和发展阶段,短期、中期、长期逻辑,要通过实地调研去看企业的战略、企业家精神、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
36氪:云溪是如何确定你们的细分赛道的?
阳勇:我们通过研究比较海内外近百年的股票市场发现,涨幅最好的股票有一半以上是在医药消费领域。其次,医药消费产品需求弹性小,与人息息相关,能够穿越牛熊周期。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收入的提升,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消费升级趋势越来越明显,医药消费未来空间非常大。
除了医药消费,我们也关注新消费和新经济板块。新经济主要是指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板块,像腾讯、美团、拼多多、特斯拉这些具有极佳的商业模式,能够通过先发优势,规模优势,技术优势等形成一定的垄断、实现快速的扩张,具有极深护城河的公司,也是我们重点研究关注的对象。
36氪:行业普遍认为不同量级私募玩的根本不是同一个游戏,你觉得不同规模带来的操作难度体现在哪?
阳勇:到了百亿,完全在于基金经理的选股水平,比拼的是长期眼光,你很难换手。而规模小意味着资金换手空间大。
不过规模上去了,可以扩充人才进来,然后比较利于获得打新的收益。打新是要靠规模的,我们之前就没有打新收益。小规模的机构,打新资格就够不着。
过去20年中国没有“巴菲特”,是因为多数人缺乏勇气
36氪:你是从一级市场转战到二级市场的,这两个市场的显著差别在哪?
阳勇: 一级市场的人全是神仙、大神——徐新、沈南鹏是我的偶像。他们投项目时,项目都很小,获利都是几百几千倍,所以投资主要是投人。一级市场大神更多的是产业思维快稳准,二级市场的基金经理更多是金融思维求安全求稳定。
36氪:你遵从网友的建议,把头像换成了烈日下调研时的照片。每一家机构都会强调调研的重要性,差异化可能在哪里?
阳勇: 有没有人去调研。一些非常重要的上市公司,股东会居然没有多少人参加,来的大多是小虾米。你看英雄人物打仗都是亲临一线的。我认为基金经理必须要上前线,要始终培养市场的感觉。
调研的人的水平。一些蛛丝马迹,只有经验丰富的人才能看出来,你派个小虾米去有什么用?比方说你派两个市场经理去开发非洲皮鞋市场:一个说非洲某地方的人从不穿鞋子,所以没市场;一个说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肯定知道穿鞋的重要性,每个人都需要鞋。两个人会有截然不同的市场判断。
交流的质量。你到底有没有通过每次调研达到自己想要的成果?有的人想要数据,有的人需要企业的战略以及对企业家性格的理解。对于我们这种深层次的长期产业主义投资者,看得会更长远,我们会从企业股权角度看,三五年,到底股票能涨多少倍,所以更关注的是企业目标规划和可持续竞争力。
36氪:你在调研过程中会格外注意哪些细节?
阳勇:创始人对资本市场、对企业、产业的理解。因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人。真正优秀的调研并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最核心的是能感觉到重要变化。
有一家医疗公司,我关注时二级市场没人看好,但这个老板我很欣赏。我看他朋友圈,发现这个老板很大年龄还在读书深造,说明偏爱学术。我喜欢企业家是科学家型,学术型,这代表他在不断思考。
36氪:你对媒体说过,中国过去20年没有诞生比巴菲特更牛逼的年化回报,是因为大多数人缺乏勇气,这里的勇气是指?
阳勇:勇气来源于企业家精神。
世界500强总经理和董事长一般绝大多数都是由业务部门提拔上去的,因为业务部门具有开拓精神。而中国二级市场的基金经理,很少从产业出来,他往往学金融,研究模型、风控。但你看,一个企业是不能让财务总监当总经理的。
当然,也有一些基金公司在注意吸纳产业人才了。
36氪:所以未来,“中国的巴菲特”会变多?
阳勇:我觉得这个任务一定是80后、90后完成。彼得 ・林奇23岁被提拔为基金经理时,他们公司里面资格很老的基金经理非常多,在经历了熊市后,老的基金经理遍体鳞伤,都不想管了,彼得 ・林奇初生牛犊不怕虎。
随着互联网一代资讯的发达、二级市场的透明,那些非公募、券商派的炒股高手、民间派或者产业派的人士,比之前更容易进入这个行业。产业派和金融派竞争,产业派会是降维打击。未来一定会有人在学术上、业绩上,两方面挑战巴菲特。
相关推荐
顶流张坤、蔡嵩松、刘彦春之后, 他也在渴望“流量”的照拂
蔡嵩松,快回王座
刘彦春,张坤之后第二个千亿经理,一个月赚了71亿
蔡嵩松,缩水74亿
“千亿顶流”基金经理身后的新基民:“他们很着急挣钱的样子”
从“唱跳 iKun” 到“基金iKun ”,一切皆可“打投”?
VC/PE不香了?投资人辞职做公募,7000万分红下的鄙视链
金融圈高薪“鄙视链”:千万年薪如何炼成?
超越张坤,医药女神成功出圈
“我只希望基金净值天天向上”
网址: 顶流张坤、蔡嵩松、刘彦春之后, 他也在渴望“流量”的照拂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