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叶子,编辑:吾人,36氪经授权发布。
11月份,小鹏汽车一个月涨幅超过 260%,超过理想和蔚来。同时以2125亿元市值位列《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第42名。
“在造车的互联网公司里,小鹏算是比较综合的一家,产品和营销两不误。P7的设计感和自动驾驶也都值得体验。”这是车友们对小鹏汽车的评价。
2020年,资本市场开始向新造车势力敞开怀抱。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宠儿,小鹏汽车华丽的外观、优异的性能吸足了众多眼球,经过一番试驾,量产的G3和P7迅速得到业界称赞。
小鹏汽车,这家成立仅六年的企业,一直想“做更懂中国的智能汽车”,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自产和代工并存的汽车生产企业。在2020这样特殊的年份里,“小鹏”不仅敲响了纽交所大门正式登入资本市场,股价一度在30天内暴涨260%,超过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并以2125亿元市值位列《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
随着小鹏交付量的不断攀升、业绩不断提高,小鹏汽车除了越来越讨得资本市场“欢心”,也越来越吸引消费者关注似乎也有了新的成名后的烦恼。
一直以来,相比另外两家新势力,小鹏汽车发展都可以说不温不火。
在声量上,与小鹏汽车有关的新闻频率远远低于蔚来、理想,甚至不如威马、拜腾等。不过,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何小鹏和他的小鹏汽车开始变得很“忙”。
一方面,何小鹏不仅要在互联网世界应对西方某位同业者的质疑(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公开指责小鹏汽车抄袭);另一方面,还要忙着对某视频博主拍摄的内容进行辟谣(小鹏汽车被指销售造假)。但其实,自成立起,何小鹏和他的小鹏汽车就一直在被质疑。
质疑一:“外行人”乱入。
小鹏汽车的前身是橙行智动,2014年由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等数十位互联网大佬,以及多家风投机构投资创办。相比李斌和李想的汽车从业背景,何小鹏算得上半个“门外汉”。
资料显示,何小鹏1977年出生于湖北黄石,199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曾在亚信科技担任技术经理。2004年,何小鹏与梁捷、俞永福共同创办UC优视公司。彼时,何小鹏的梦想很简单也很坚定——“不打工要创业”,而UC浏览器、UC乐园等产品确实取得了用户高度认可。
2014年6月,UC以近40亿美元价格并入阿里巴巴,创下中国互联网最高并购记录;此后,何小鹏先后担任了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土豆总裁。直到2017年8月,何小鹏提交了离职信,他感谢了所有人也祝福了UC,并表示将“颠覆自己,享受出发”。而他的下一站便是加入其2014年与俞永福、李学凌和傅盛一起创办的小鹏汽车。
从背景来看,IT出身的何小鹏可以说是从头开始造车。
“造车需要投入巨大资源、资金做自主研发,勇气何来?”,何小鹏曾表示:“中国有很多OEM(代工)厂商,主要靠的就是资源型。我们做车的成本很高,但是我相信,我们要投入到这些能够滚动雪球、能够有积累的事情上,包括研发、品牌、渠道、口碑。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随着规模变大,资本能力变强,我们可以把小鹏做得很好。”
质疑二:品牌太“Low”、质量不够硬。
此前,知乎上引发广泛讨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许多国外品牌以创始人名字命名我们觉得高大上,而中国品牌以创始人命名却难以接受?”该帖子还举例许多以创始人姓名来命名的国外公司,比如福特、本田、丰田、奔驰等汽车品牌,以及奢侈品中的范思哲、Gucci等。
对此,何小鹏跟帖回应称:“感觉这个问题为小鹏汽车而设。”何小鹏还表示,产品实力的高低,才是决定一个品牌高低的终极因素,而不单纯取决于一个符号或者一个名字。
此外,工厂是造车的基础硬件,为了保障生产和实现量产,小鹏选择海马代工生产,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品牌竞争力,使消费者对其制造能力缺乏信任感。加之,随着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发生自燃事故,反映出市场缺乏成熟的汽车技术,内功没修炼好的时候,包括小鹏、蔚来等在内的国产造车新势力急于走向市场,对工艺和品质难以把控,寄希望于以软件迭代的方式不断优化,诸多因素也在影响着公众对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信任程度。
若以融资表现来说,小鹏汽车确实在三家中位列前茅。
根据企查查数据,小鹏汽车上市前累计融资10轮,共获得约168亿元资金支持,其背后资方不仅包括了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阿里巴巴、小米集团、富士康、顺为资本、IDG资本、纪源资本、昆仲资本、五源资本等国内外明星机构,还包括雷军、俞永福、李学凌、傅盛、腾讯前高管吴霄光、经纬创投张颖众多知名投资人。
根据上市前最后一次融资消息显示,2019年11月,小鹏汽车C轮融资,总金额为4亿美元(约合28亿人民币),投资人既有新晋战略和财务投资者,也有现有股东加持,其中小米集团成为小鹏汽车引入的新晋战略投资伙伴,何小鹏本人也在A、B轮基础上再次加持。
完成C轮融资后,小鹏汽车累计融资总额达168亿元,估值280亿元。
2020年,8月27日,小鹏汽车正式登美国陆纽交所,股票代码“XPEV”。开盘价23.1美元,截至当天收盘,小鹏汽车股价报收21.22美元,较发行价大涨41.47%,市值达150亿美元。
上市不到3个月,小鹏汽车市值就已经超越了成立于1946年有70年历史的本田汽车。可就在这之后不久,12月7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拟发行40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增发价不超过50.66美元,预计募集资金19.42亿美元。若承销商使用超额配售权,募资额将达到22.34亿美元(约合146亿元)。
截至12月8日,小鹏汽车收报48.69美元,总市值为357.73亿美元,较其11月24日的最高点下跌34.6%。刚上市不久,就又忙着融资,而且是在融资时遇到负面传闻,这无论是对于融资方还是投资人都是大忌。
另外,需要指出的,8月小鹏汽车登陆纽交所发行价格为每股ADS 15美元,行使绿鞋后募资总额为17亿美元,创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史上融资额最高的IPO记录。此次增发定价每股ADS 45美元,为IPO价格三倍,在所有融资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中国赴美上市公司首次股票增发中,为发行价较公布前股价折让最低、且发行价较上市定价溢价最高的一次增发。
实际上,在销量快速复苏、盈利能力回升之下,小鹏汽车眼下并不缺钱。但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白热化的竞争局面以及蔚来、理想IPO后接连的再融资,小鹏仓促推出增发计划,新势力们“扎堆”融资,似乎也并不出乎意料。
2020年11月的某一天,与北京初冬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互联网世界里上演了一场“呛声表演”——中美新能源造车势力两个代表人物马斯克和何小鹏在社交媒体隔空“互怼”,引发各路关注和猜想。
而小鹏汽车更是在股市开盘第二天迎来暴涨,连续三天涨幅超过70%,市值达到504亿美元,超过拥有70年历史的丰田汽车。当然,这是后话。
这场起源于智能电动车自动驾驶技术上的骂战,最初是因为特斯拉CEO马斯克暗讽小鹏汽车“抄袭”特斯拉。但其实,自成立以来,小鹏汽车和特斯拉的纠纷就没有停止过。
2017年10月,特斯拉Autopilot 2.0的核心打造者之一、特斯拉机器学习团队负责人谷俊丽加盟小鹏汽车,任职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向何小鹏汇报。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小鹏汽车还曾因特斯拉前高级工程师曹光植入职后者一事,被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视为仇敌,并将曹光植视为商业间谍,并在随后大规模调离特斯拉关键部门的相关员工。2019年,特斯拉将小鹏汽车和曹光植等人告上美国法庭。但截至目前,案件仍无有效进展。2020年6月,有媒体报道称,因特斯拉的请求材料“具有投机性和不确定性”,其对小鹏汽车及曹光植的诉讼请求被驳回。
事实上,在国内这三家新势力中,蔚来和理想都巧妙避开了特斯拉Model 3的销售区间,唯有小鹏汽车的P7直接选择从全球最大造车新势力特斯拉那里“虎口夺食”。
经纬中国合伙人、小鹏汽车投资人万浩基曾经表示,“今天,很多人认为小鹏汽车像特斯拉的原因,是因为在车型的打法上,P7和Model 3都是轿跑车。”
P7是小鹏汽车旗下第二款纯电动车型,定位为该品牌的旗舰款产品,2020年5月,小鹏汽车交付量开始增长主要原因也是P7开始交付。而小鹏 P7 更是在市之初,就喊出了“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口号。
“如果从产品延展来讲,这两家车企确实很像,这也是今天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模式——做好一个爆款然后在此基础上做改版,带动下一个爆款。”特斯拉有两款车型,Model S和Model 3。基于这两款车总共有4款车出来,Model S变身高大的Model X,Model 3变身Model Y。小鹏的发展路径类似,一台G3和一台P7,然后再迭代新版本。”
不过,在万浩基看来,小鹏和特斯拉最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特斯拉的产品核心是自动驾驶,小鹏则是智能化操作系统。“也可以理解为小鹏在应用层面更突出。在软件体系上,小鹏有点像苹果IOS的路径,把研发生产、软件硬件都耦合在一起,做比较大的封闭体系,对于小鹏来说,车上所搭载的系统才是核心。这是小鹏能够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关键优势。”
目前,P7补贴后售价区间为23-35万,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3。但特斯拉Model 3已经降至27万,更不排除随着特斯拉进一步国产化,这个价格会降至更低。彼时,小鹏P7的价格优势势必受到一定威胁。而现实果然也没有太令人出乎意料。
10月份,小鹏、理想、蔚来三家汽车销量之和,不及特斯拉Model 3一款车型的销量,国产版Model 3通过多轮降价,直接冲击着新造车势力。
简而言之,特斯拉就像一个战无不胜的“搅局者”,独闯天下杀遍天下无敌手。而对于小鹏汽车来说,即使P7交付量攀升,但它面临的市场环境要远比蔚来和理想来得更困难。只有将核心操作系统的领先优势扩大到足够多,让用户体验提升到足够高,才有希望从竞争中扭转局面。
不知不觉,小鹏汽车已经成了造车新势力头部之一。
曾经,很多人都认为最接近特斯拉的,也唯有中国的小鹏汽车,在资本加持下,它创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诸多奇迹,短短数年就成功在纽交所上市,甚至一度让人觉得它“融光了市面上所有资金,让别的造车新势力无钱可融”。因为在上市前,它就已经吸引了包括高瓴、阿里、IDG、红杉、顺为资本等在内的多家知名机构。
2020年以来,包括小鹏、理想、蔚来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出典型的“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全球汽车股一边倒的资本市场狂欢;一边是业内车企在国家补贴退坡叠加疫情冲击后一场“你死我活”的市场大洗牌。
一直以来,何小鹏都认为,2022年末至2023年末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期。他自信地表示过,到2022年,肇庆工厂的产能肯定会超过目标产能的70%。“我们在广州也开始建设另外一个工厂,支撑2022年末到2023年的发展。”
随着智能汽车时代到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毫无疑问必然向好。而与之相伴的,过热市场也带来了更加残酷挑战,各类交付延期、产品质量等新闻频频见诸报端,以及随机而来的股价下跌、营收乏力、亏损严重等问题爆发。
而今,随着国内补贴政策延续,长期规划引领行业发展,新车型密集推出等刺激2021年需求,飙升的市值背后又有多少水分与泡沫?当现实戳破了泡沫,新造车势力们又该如何向资本市场讲述下一个新的故事?
相关推荐
“小鹏”的烦恼
小鹏亏本卖小鹏
小鹏快跑
小鹏“融资”,扶摇直上?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特斯拉国产版毫无竞争力
小鹏造小鹏 —— GGV投资笔记第三十期
抢滩IPO的小鹏有点难
“下沉”的直播带货市场:明星们的狂欢与小主播的烦恼
小鹏汽车何小鹏:月交付1万辆可盈亏平衡,真正的竞争还未开始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短期来看,科技型车企有太高毛利是错误的
网址: “小鹏”的烦恼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