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宫华泽
最近,“水果自由”成了时下的时髦话题之一,一百块钱一个的西瓜,论颗卖的车厘子以及五、六块钱一个的苹果,使得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从“原来每天可以吃一个苹果,变成了每天只能吃一颗葡萄”。
从具有特殊性的“车厘子自由”变成了具有普遍性的“水果自由”,果蔬价格猛涨的背后是农业发展、生产和销售情况的综合博弈,这次涨价风暴也再次提高了大众对农业的关注度。
趁此时机,36氪邀请到麦飞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宫华泽来谈一谈最近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背后的推动力。
麦飞(MCFLY)是一家聚焦视觉光谱技术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公司,根据业务开展及战略定位分为麦飞科技、麦飞农业、麦飞空间三大板块,分别对应于技术研发、业务拓展与基础大数据业务。
麦飞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 宫华泽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农业都是支柱性产业,是不可能被放弃的存在。在中国,虽然就GDP贡献率而言,工业占据着主体地位,但农业却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之一。
首先,这主要是因为农业人口依然是我国人口构成的主体。就常住人口而言,城镇的确高于农村,但是如果按照户籍所在地来划分,农村户口的人数却高于城市。换句话来讲,农村人口是我国人数最多的群体。
其次,这也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从国家的层面上讲,要扩张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首先要保证农业的自给自足,减少对国外农产品的依赖性。为此,如何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就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2018—2020这三年对中国农业而言至关重要,是中国农业自加入WTO以来的重大转折期。
人口流动是最大的转折驱动力
土地是中国农业最核心的价值,而人口的流动是最大的转折驱动力,土地和人口流动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根本矛盾。
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同时,城市生活方式的下沉使得农村场景内部出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变化都使得真正从事耕种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举例来说,如果原来每个农民的可耕种土地面积为10亩,随着种植者数量的减少,现在每个农民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可能已经变为50亩,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土地适度集约化。
人口的流动使得农业劳动力出现短缺,进而改变了农业需求的主要方向。事实上,在种植者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18亿亩的耕地面积红线,产能和效率的提高就成为了必然的需求。相应的,农业发展方向也从最初的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业机械)转为对生产效率的需求。这就催生了一系列智能化农事服务与农机设备的出现,未来,对效率的需求还将继续提高,无人操作以及突破日出日落周期的种植方法也会成为农业需求的主要方向。
国家政策变革是转折的催化剂
我认为,国家政策层面的变化是造成2018—2020中国农业发生巨大变化的催化剂。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至今已有18年,这意味着中国农业在经历了15年的保护期之后,3年的过渡期也即将结束,之后,农产品进口关税将进一步下降,中国农产品将直面国外同类优质产品的竞争。
除此之外,2018年土地确权全部结束,会使得2019-2020年土地流转激增,土地会出现政策性集约化。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人力的减少使得规模化种植成为必然选择。
不仅如此,2019年国家提出“质量兴农”,随着国家开始设立质量和标准体系,农作物的质量成为了新的门槛,这将催生相应的高品质农业服务行业,今后“农业不再只是种地,而是怎么把地种好,怎么种出好作物”。
这些国家政策和环境的变化都将进一步加速中国农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种植的转变,可以说,国家政策的变化是中国农业转折的催化剂。
生活理念变化是转折的助攻手
如果将整个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划分为生产、销售和消费。随着电商的发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已经被打通,而国家政策的影响力也开始更多地侧重于生产环节,最重要的核心影响力实质上来自于消费者。
消费升级带来了新的消费模式(到家服务、新零售等)和消费理念,比如说“大健康”让我们对食物选择的门槛越来越高,开始追求健康、绿色、环保,这些终端需求的变化对上游的生产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的规范化、科技化、智能化生产。
从这个角度上看,消费者生活理念的变化实际上就成为了农业转折的助攻手。
中国农业特殊性:机械化与数字化并进
转折之后中国农业最终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纵观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种植业发展的阶段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传统种植-机械化种植-数据化种植-智慧化种植。主要发达国家都已经经历了由传统种植到机械化种植再到数据化种植的大变革,相比之下,中国农业仍处在传统向机械化种植的过渡期,其中,在收和种这两个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较高,但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机械化手段的渗透率却依然较低,数字化则更不常见。
我认为,在中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并不会按部就班的经历如发达国家一样的革新过程,反而极有可能一次性地把机械化和数字化阶段全迈过去,并在数字化阶段追平世界农业现代化国家水平,随即在智慧化发展阶段开始新的角逐。
5G普及后,高带宽,低延迟的特点会促使更多智能化算法迅速下沉至农业生产环节,数据采集的形式将发生巨大改变,智慧化农业的竞争也将开启新纪元。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真正意义地科技贯穿民生。
在机械化和数字化并进的大背景下,农业需求从原来简单的生产资料(种子、化肥、机械种植工具)供给变得更加复杂,除了生产资料以外,土壤、气象、水文等数字化信息、农作物生长需求等都将成为了农业新增点。
农业劳动力减少、国家农业政策的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提升的综合作用力下,规模化种植将成为必然需求,而规模化种植对资金的需求远高于零散型,这种背景下,农业金融服务需求被催生,而金融手段的介入也同样需要极大化的基础数据支撑,农业场景下的风控模型从初建开始向完善发展。
无论是专业化指导、数字化信息还是金融服务都是农业需求的新方向,而解决这些新需求的终极法宝则是“技术”。麦飞作为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将从这场转折期中获得重要发展机遇。
麦飞是一家农业科技公司
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就是麦飞科技设立的初衷。我经常听人提及麦飞是一家农业服务公司,但事实不是,麦飞既不是一家无人机公司,也不是一家农业服务公司,而是一个农业科技公司,麦飞的核心价值是视觉光谱技术,一种能够读懂农作物生长情绪化信息的技术。
目前,麦飞分为科技、农业、空间三大业务板块,分别代表技术、业务和数据,三大板块连通起来,可以概括为技术支撑业务,业务沉淀数据,数据驱动整个数据板块业务发展的同时,通过对基础大数据的分析完成业务反哺,形成“三架马车”的闭环支撑逻辑。
目前,麦飞农业板块是主体营收,主要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业务,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麦飞是一家农业服务公司的主要原因,但其实这种看法忽视了麦飞的另外两个板块,麦飞的立足之本与驱动发展的原动力在于技术。
麦飞的核心技术主要是基于高维度的视觉光谱技术,辅助天空地一体化的多维度数据整合算法集,通过搭载智能农机终端,实时获取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状况参数,实现对农作物生理状态的智能化感知,生成由数字化植保策略与作物情绪化信息反馈共同构成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指导精准化种植。通过麦飞的技术,可将整体种植成本降低50%以上。
基于高维度视觉光谱技术分析作物病虫害的原理,麦飞科技推出了整套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自主研发的田间农情追踪体系“麦视”、“麦兜”等硬件产品系列,以及以“麦信”、“麦云”为支撑的农事智能调配与决策平台。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将传统的农作物生长过程实现了数字化与数据化,解决了农作物生长环节难以量化与可控的症结。
麦飞智慧农业技术体系
目前,麦飞的技术体系主要围绕水稻和小麦这两大类主粮作物,但是,为了能让更多的技术在农业生产环节产生更大的影响,并且服务更多的农作物品种,麦飞还在积极研发和探索新技术应用。
目前,麦飞整体的技术研发体系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业务化级、储备级和前沿级。
业务化级技术主要集中在北京总部和武汉研发中心进行,主要针对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难点逐一攻关,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快速落地。
储备级技术侧重于诸如生物电磁波信号的采集与识别、遥感智能感知算法、植物泛情绪化信息推算等共性技术的研究,主要依托于麦飞在农业信息化领域中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与研发力量,将中科院、农科院以及各大学的研究体系聚焦,直击农业生产环节的痛点。
前沿级技术着眼于未来农业种植场景。目前,麦飞所有前沿级技术的研发工作均在南京研发中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研发团队。虽然前沿级技术短期内不能够直接落地产生经济效益,但麦飞仍然会一直持续性投入,农业也需要执着的技术情怀。
“麦飞农业”的重要性
我们在经营过程中的原则和诉求点一直以来都没有改变过,我们是一家农业科技企业,靠技术的迭代和解决方案的不断升级,自驱性地在目前的农业场景中快速向前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农业中存在着典型的熟人经济逻辑,造成了技术直接赋能农产异常困难。
此外,由于大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并没有达到可以直接应用技术的层次,且技术较为昂贵的生产成本也制约着快速落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农业服务就成为了下沉技术的最佳方式。
从这个角度上看,“麦飞农业”更多的是为技术板块而服务的。实际上,不止于此,在服务的过程中,还将产生了源源不断的经营性数据、生产性数据、种植背景数据、空间监测数据等,为了更加充分利用这些基础性大数据,“麦飞空间”也应运而生。
尽管看到“麦飞农业”是一个更偏劳动密集型的形式,但其实质是技术下沉与数据沉淀的通道,是贯通技术与数据的关键纽带。
麦飞基础大数据战略
随着麦飞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数据,我们开始有计划地建立数据体系,最终,我们将其称为”麦飞基础大数据战略“,主要是指麦飞正在逐步建立中国农业的一套基础数据的采集体系。
这个数据采集不仅有空间数据,还有土壤、气象、种植等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农田的基础性数据,包括农田位置、边界、土质信息、种子类型、播种方式、水资源配给、微量元素浮动等,数据会一直跟踪到最后的产量,麦飞相当于给每一块服务过的农田建立了一个数字化档案。
通过这份数字档案,麦飞还可以在“人地分离”时服务于农田的替代经营者,种植经验转化为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科学,进而带来农产品品质的量化提升。
通过宫华泽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在人口的流动和国家政策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正在经历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期,新的需求在这个时期被催生,而麦飞作为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正在利用其积累的农田基础大数据和行业领先的视觉光谱技术改造与升级农业生产环节,满足转折期中的新需求,这既是麦飞的机遇,也是中国农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关推荐
宫华泽:转折的时代,麦飞的机遇
中国农业「新基建」:麦飞近地空可视化农情图谱
36氪首发 | 视觉光谱监测农作物生长信息,「麦飞科技」获过亿元A轮融资
圆桌论坛:产业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农业的新机会与新挑战 | 2019 WISE风向大会
谁抓住了半导体业转折窗口期的机遇?
疫情带来“春耕难”,科技打响保卫战
聚焦农业视觉光谱技术,「麦飞科技」提供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
麦星投资李鑫:移动互联出海非洲的机遇与挑战
影响阿里历史走向的四次战略转折
数据为轴,技术为轮,麦飞开启数字农业新格局
网址: 宫华泽:转折的时代,麦飞的机遇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