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ID:whdkad),作者:吴寒笛,头图来源:《第101次求婚》
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
——前男子1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 吉·海因斯
几年前,我特别想红。但是因为人丑且蠢,不知道怎么红。
当时电视上相亲节目特别火,《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非常完美》《百里挑一》等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疯狂涌出,很多素人都通过这些节目一夜爆红。
我想,自己是不是也能通过这样的节目爆红一把呢。就算火不过吴彦祖,至少也能混个吴孟达嘛。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身边的亲朋好友,他们都以为我忘记定时吃药了:上节目的都是俊男美女,像你这样的,放在城乡结合部的县城电视台选秀节目还凑合,上这种全国性的节目肯定没戏。
我也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但转念一想:管它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于是我给各大节目的嘉宾招募邮箱发去了自我介绍和简历,过了几天没什么动静;我又给各大相亲节目打去了电话,也都没人接,或者说领导不在。我觉得这事儿应该没戏了,估计节目嘉宾都是内定好了的。
后来有一次去某互联网公司办事儿,看见门口立了块牌子,“《百里挑一》嘉宾面试由此处去”,我想:估计是某些内定好了的人选,需要电视台的编导在这里见一下。我连简历关都没过,估计没戏。
但是转念一想:管它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于是我厚着脸皮走进面试等候区,发现现场清一色的俊男美女,整个房间都散发着瘦脸针和玻尿酸的气息。跟他们一聊,发现都是小演员、小模特。
有一个美女我在电视上还见过,她在另一档相亲节目还当面大骂过因为《奇葩说》走红的“蛇精男”肖骁,于是我又害怕以及害羞得想要逃走。
虽然当时我已经非常才华横溢了,但还是没有信心,因为与大家精致的长相相比,我长得简直就像一个分辨率过低的切菜墩子。
接着我就手脚僵硬地闯到面试间见了编导,讲了两个段子。编导看到我虽然不是一表人才,好歹也是半表人才,就神奇地让我通过面试了,随后就上了节目,据说还刷新了当年该节目的收视率,至今我在菜市场买菜偶尔还会被卖菜大妈认出来。
我的人生有非常多的类似经历,觉得没啥机会的事,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心态真把事情做成了。比如从理工科转到商科、追求全系最漂亮的女生、赚到第一桶金,包括开设公众号,我也没想到能做到现在的影响力和粉丝量。我也不觉得是自己有多厉害,纯粹是这些事情真做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就像后来电视台编导告诉我,当年各大相亲节目非常缺非演艺圈背景的男嘉宾,只要你有份稳定的工作,基本想上什么节目就能上任何节目。
很多没真正尝试过的人,往往高估了事情的难度。
大数定律
概率统计学上有一个“大数定律”,即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规律。通俗点解释就是:哪怕你追求漂亮姑娘只有20%成功的可能性,你连着追求5个,正常状态下也能追到一个。
大家如果看身边创业成功的朋友,他们在成功之前一般也有好几次折腾失败的经历,这其实就反映了“大数定律”的规律所在:尝试的次数足够多,成功的概率才能通过结果体现出来。
投资机构会在看好的领域同时投几家存在竞争关系的初创公司;互联网创业者即使针对同一个功能,也会做好几个app马甲来帮忙引流。
都是在利用 “大数定律”,你不知道哪一个公司会成,你也不知道用户会通过什么关键字搜索到你的产品,尝试的次数增加了,成功的概率才能通过结果体现出来。
读到这里,也许会有很多人会说:吴寒笛你丫又出来洒鸡汤,瞎忽悠,尝试不需要成本吗?
试错不需要代价吗?“多尝试”三个字就能说清楚的东西干嘛写这么多文字?能不能多来点干货?
出于真爱,有以下四条建议给到大家。
承认“自我认知”的局限性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家里长辈说过类似的话“披萨不就是个大饼铺点肉”、“外面餐馆做的菜好吃不就是因为味精放得多吗?”、“寿司不就是放块鱼在米饭上”。
这些话现在想起来很可笑,但是反应了一个很深层次的心理学困境: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
所以长辈们才会用已有认知中的“大饼+肉”概念来解释“披萨”,用“鱼+米饭”来解释“寿司”,而忽略了二者在选材用料、烹饪方法等诸多环节的实质差别。当我们面对一个不了解的事物,也可能会直观上的产生很多刻板印象,比如“普通人很难上电视节目”、“互联网行业里都是高科技人才”等等,但是你如果真正去了解,去尝试后,会发现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承认自我认知的局限性,认识到“世界真实的样子,和我们以为的样子是不一样的”,才会有勇气去尝试。
减少“自我设限”
有一位空手道大师说过一句话:“盯着你的目标,而不是障碍。”
但是好多人,还没开始干,眼里都是障碍:没时间、没钱、没精力。
我们看到一件事的时候,常常在第一时间抱怨:这件事怎么这么难?!这里面的前提和假设就是“我做不到”,但更正面的自我提问应该是:“这件事如果能被做成,可能会以什么样的方式?”
我否认某些障碍的真实存在,只是不希望它们成为大家的精神困扰。每个人应该去客观评估这些障碍的强弱,从而判断做一件事的把握。而不是在第一时间就因为某个障碍把这件事一票否决了。要停止自我设限,引导自己往积极方向进行思考,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多向自己提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比如:
“这件事如果我能做成,可能会用什么样的方式?”
“要达成这个目标,我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和帮助?”
“有没有前人做成过这件事,有什么经验我可以借鉴和模仿?”
局部试错
野外生存专家会告诉你:如果在野外摘果子,你无法判断这个果子能不能吃,有没有毒。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切开在自己的手臂皮肤上涂抹一下,如果半小时后皮肤没有不良反应,代表这个果子是可以进食的。
这其实就是“局部试错”的原理。
经常有朋友拿着他的项目计划书让我帮忙看看可行性,我看完了最常说的话,除了“记得请我吃饭!”这句以外,就是:先小成本小范围试一下吧。再大的生意,再大的事情,也可以拆解成非常小的单元进行局部试错。
如果你不确定要不要转行,先跟目标行业的人多交流一下,看看他们的工作状态是不是你想要的;
如果你不确定你的创业模式是不是可行,先做做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
如果你不确定某种营销方法能不能把你滞销的产品卖出去,先在某个时间段找局部人群试一下。
没有人能看清楚前方的所有道路,路都是越走越清晰的,但是迈出局部试错的第一步非常重要。
“出席”效应
什么叫“出席”,就是“出现在对应的场合”。
要减肥就经常出现在健身房。
要勾搭有钱人就经常出现在高端会所。
要学习就经常出现在图书馆和自习室。
成功的前提是“在场”,一旦你“在场”,很多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可能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比如在健身房看到其他身材好的人燃起了健身的斗志,这比起你在场外纠结“这事儿靠不靠谱”“值不值得投入”要靠谱得多。
我有一个女生朋友,在一家央企工作,几乎每年都升一级,三十岁就做到了中层。
我问她:你升得这么快,秘诀是什么?
她说:和领导睡觉。
天真的我本能回了一句:真的?
她说:开玩笑的啦!我最大的秘诀就是:没事就在领导面前晃悠,多请示、多汇报、多交流,领导对我印象深了,有感情了,升职的时候自然首先想到我嘛。
小结
很多意料中非常困难的事情,做起来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大数定律”告诉我们:尝试的次数足够多,成功的概率才能通过结果体现出来。
承认自我认知的局限性,才能减少自我设限。要降低尝试过程中的试错成本,可以采用“局部试错”的方式。而要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你必须在对应的场合“出席”。
说了这么多,最后跟大家说一句:
那件你想了很久,一直犹豫,但是还没付诸行动的事情,要不要用这篇文章所讲的方法试一下?管它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ID:whdkad),作者:吴寒笛
相关推荐
极差的执行力,往往来自对未知的高估
人往往高估一年的变化,但低估五年的变化
元气森林,完美日记,奈雪的茶:新消费的高估值还能撑多久?
如何培养员工执行力
被高估的小米常程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长期保持高估值?
高估值时代结束了
为什么资本市场高度警惕高估值的互联网公司?
为什么投资者要警惕互联网的高估值?
苹果为什么被高估了?这里是最值得注意的三大挑战
网址: 极差的执行力,往往来自对未知的高估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