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现实版“王漫妮”背后的催收新江湖

现实版“王漫妮”背后的催收新江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融橙(ID:Me-Finance),作者:胡艳明,原文标题:《超A报警震老赖 “王漫妮”背后的催收新江湖》,头图来自:《三十而已》剧照截图

戴上墨镜,穿上风衣,学习黑帮电影里的表情和说话口气,去和“老赖”聊一聊还款。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里,演员江疏影饰演的王漫妮做催收的情节,让这个“半隐形”的行业再被拉到公众面前。

“王漫妮上门催收,然后报警的情节,在我的经历中太常见了”邵锋说。电视剧火了之后,他的同行之间也开始讨论电视剧中的情景。

邵锋是位催收“老手”,1999年开始接触催收行业。20多年来,他做过商业账款催收、信用卡业务催收,也在民营AMC(资产管理公司)做过清收业务负责人。

对于信用良好的人来说,催收基本是一个隐形状态;但对惯于违约的借贷人,催收就像一个噩梦,如影随形。

在邵锋看来,电视剧的情节是比较“温和”的,现实场景可能比这还要复杂。很多人对催收的刻板印象是暴力或者威胁,这在之前偶尔可以“越雷池”。但2018年之后,法律规定对催收行为有更多地约束,监管也在收紧对机构的要求,这引导了他们在催收中对于行为尺度的把握。更多的人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源自于影视作品或者公共事件。

2019年10月,51信用卡“因委托外包公司催收债务涉嫌寻衅滋事”被调查,引发轩然大波。而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对催收的合规性亦作出严格规定。

而对于催收行业而言,尤其在几家行业头部机构寻求在资本市场募资未果后,呼吁合法合规更成为行业的迫切需求。尤其是今年6月,监管对万亿规模的个贷催收市场“开闸”在即,这能否成为催收行业“合规化”的契机?

一、“套路”

长发,皮肤黝黑,面部轮廓清晰,棱角分明,黑色衬衣袖子下能看到若隐若现的纹身,再加上将近1.9米的个头,初次见到邵锋时,记者也被对方气势震慑。

但是聊起来,邵锋回忆催收情节时滔滔不绝,甚至有些热情,这用网上流行的话来说,有种反差“萌”。

“几百万上千万的应收款,三个月就可以收完,也太小看欠债的企业了。”有网友质疑情节的真实性。

那么,现实中真实的催收场景是什么样的?

追剧时,邵锋的妻子偶尔也会跟他聊到部分情节,他说王漫妮上门催收,然后报警的情节,在他的经历中太常见了。2018年前,他去南方地区做上门催收,基本上债务人都会报警。这么多年他们主要跟两种人打交道:公安和债务人。

说起被报警的故事,邵锋回忆,两年前,上海有位公司的老板不还钱,每次他去该公司催收,这位老板必报警。

“……因为我自己这个形象,而且头发也比较长。我一走进他公司的大门,他第一件事就是报警。去一次,他报警一次。”

警察到现场,了解情况之后告诉老板,邵锋是正常的上门催收,既没有损害公物,没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也没影响员工正常工作,建议大家按照正常的流程协商。直到第四次,这位老板报警后,警察都不出警了,说:

“你别再报警了,你们该还钱就还钱、该协商就协商、该走司法流程走司法流程。”

最后,这位老板还是把钱还了。邵锋说,报警是“老赖”惯用的手段之一,报警的目的,其实就是找警察来介入,拖延时间。现在催收过程要全程录音,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一旦涉及争议,可以提供录音作为证据。

在网上,有很多人在讲授做催收的话术和技巧,也有专门的书籍讲解。邵锋多次强调,从业这么多年总结的经验就是:把握好尺度。

他曾经给银行培训讲课。他当时举例来说,尺度就掌握在拿刀的人手里,菜刀可以是凶器,也可以只是切菜的工具。

“最重要的是谈话和沟通的尺度。”邵锋说,如果这个点过了,双方可能发生争执;这个点到不了,那可能对债务人施加不了压力,没有效果,因为压力是来自于语言的表达。

邵锋自言,这么多年给很多家上市公司和明星做过催收。但是从来没产生过负面的影响,这就是考验的把握尺度的能力。

在催收中,他们一贯的处置策略是:一户一策,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首先是前期的尽调:无论是银行的贷款还是企业应收账款,尽调是非常重要。比如,大额的业务、上千万的应收账款,前期尽调都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实地探访,从侧面了解这家企业经营状况、老板是个什么性格,日常的生活习性等。准备工作做好了,在谈话时才能胸有成竹。一般尽调完成后,基本能了解,用什么办法跟他谈,效果会比较好。

第二,从客户方面了解到,债务人的性格、人品等。这些综合起来,再加上第一次见面的印象,基本有大概的了解。

“话术,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但是掌握主动权是非常重要。你的话尽量不要给对方任何缓和的余地;说的话分寸把握好,怎么约时间和地点,都是需要技巧。”邵锋告诉记者,谈判的能力需要一点一点的经验和积累、判断,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分析能力,结合技巧,综合判断这个人用什么方法可以“一击即破”。

二、新旧“江湖”

邵锋坦承,他也了解到同行在催收过程中,有用过一些较为“隐秘”的手段,比如老赖有洁癖,就与乙肝携带者一起去拜访,“坐在他办公室,基本一天就行,就能解决。”又比如,债务人是“老来得子”,催收人了解到他孩子在哪上学,几点出入家门,只需要拿这些信息从他面前“晃”一下,他就明白怎么回事。

“但是这种不能留下任何证据,也不能发给他,这属于威胁。一定要做到一点不留痕迹,让他看一看,马上删掉。”

这些“隐秘”的手段,在以前的催收过程中来看,并不算什么。邵锋告诉记者,2018年是个分水岭。比如,2018年以前,他们可以直接上门催收。

但2018年以后,不能去债务人的住址,去的话属于是“骚扰”;但是可以去工作地点。尤其是一线城市,在这一方面要求及其严格。

2018年初,中央下发《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给催收行业带来合法合规的要求。

从2019年开始,催收行业更是受到了“严监管”。2019年4月工信部对暴力催收,尤其是电话催收的方式进行了整治与规范。2020年6月28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也首次将对非法讨债行为进行准确定性。

工作的过程,也是不断适应法律法规的一个过程,“催收这个市场太大了,但是会做催收的人还是很少。”在采访中,邵锋感叹。从1999年到现在,团队换了一拨又一拨。有人坚持不下去了;有人赚了钱了,但是因为尺度把握不好,还触犯了法律。

与邵锋不一样的是,简丹只是催收公司的“新人”。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公司做风控专员,到岗实习后才发现所谓风控其实就是做催收,主要工作是:一打电话和客户确认还款的款项是否已存好;对于没有存好的会询问何时存入或者为何没有存入;希望客户能按时去存入不要逾期,对于已经逾期的客户,就要告诉他要尽快存入款项,消除逾期,不然会影响征信。

一般在催收工作中也是分阶段的,简丹介绍,M0阶段管理的是逾期30天以内的客户和大部分的正常还款客户,做还款提醒的工作。

从M1阶段开始是逾期账户,管理逾期超过30天以上60天之内的客户,说白了就是M0没有催回来的账户,M0和M1比较适合刚上手的新人。

到了M2阶段,是M1也没有催回来的客户,一般是逾期60天以上客户。M3是逾期90天以上的客户,以此类推,难度越来越大。

一般催收员的工资是底薪和催回款项的提成。虽然公司命令禁止恶意催收,但也有人为了业绩打擦边球,比如PS一张图片冒充公检法人员催收,或者发送侮辱性内容等。

在邵锋看来,网贷是比较难催收的,大都是信用贷款,没有抵押,很多借贷人甚至都不是真实身份。在催收上,这也是容易触犯法律区域。之前很多催收用“爆通讯录”的方式,用户在申请网贷时,后台已经获取上传用户通讯录,若有违约,开始不停地联系“骚扰”通讯录好友。

近几年,有多家委外催收公司因为员工涉及违规行为到被公安机关调查。很多催收公司内部三令五申:绝对不能冒充公检法和监管机构催收;不能有过激语言;不能过度骚扰借款人,以及骚扰借款人的家人。

近年来兴起的“反催收”联盟,更加剧了催收的难度。这种联盟指导债务人到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以“暴力违法催收”为由进行投诉,随着监管力度加大,这类投诉通常见效很快,有可能免于被催收甚至免掉欠款。

“压力太大了,正规催收都是很严格的,而且以后社会上会越来越需要这个岗位吧。”简丹说。

三、万亿市场谁来消化

有地方民营资管公司管理层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资产清收,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出发点不一样,测算方式也不一样。举例来说,同样一件不良资产,大部分人的第一想法是根据法律规定,去梳理处置方案和处置思路;但正常走司法流程对很多人没有效果,催收团队的“个性化”方案,有的可以在短时间达到奇效。

邵锋对记者分析道,相比商账催收,银行贷款的手续是非常齐全的;一般贷款都有抵押物或者担保人(企业)。而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既没有抵押物,也没有担保人,就是简单的公司A和B之间的交易,只有一份合同。

商业账款的市场多大尚没有具体统计措施,但是从不良率方面,可以看到银行业市场的空间。

8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43亿元。其中,2020年第一季度的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就达到了918.75亿元。

邵锋告诉记者,银行的对公贷款手续和合同都是完善的。一般来说,贷款逾期超过三个月,银行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诉讼,诉讼完成后,没有进展,银行会考虑打包出售或者分批卖给AMC。银行的债务主要是转给AMC,或者委托第三方债务公司。

对不良贷款市场的另一个重要消息是在2020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移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不良转让试点》),明确将进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

7月3日,作为湖南首家地方AMC,财信资产公告称将通过竞争性磋商方式,选聘不良资产处置清收合作机构,对其持有的湘潭地区的个贷不良债权“农行包”,进行清收。这正是在“不良转让试点”的监管框架下进行的。

《不良转让试点》明确要求,AMC机构对批量收购的个贷,不得再次对外转让,禁止AMC暴力催收不良贷款。万亿规模的个贷催收市场“开闸”在即,谁来监督管理催收行业,谁来规范和引导催收行业的合规发展? 

四、行业呼吁立法和监管

2017年,由深圳万乘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一诺银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参与发起“不良资产催收外包研究院”、“不良资产催收外包产业联盟”。

据该联盟在成立时透露的数据显示,国内从事第三方债务催收的法人单位数量有2500-3500家之多,从事债务催收的工作人员达到近30万人,但其中真正能符合作业规范的从业人员仅2-3万人左右。

外界对行业的具体运行规则不甚了解,或许,通过希望进入资本市场的头部企业披露的公开信息,可以稍微揭开这个半隐形的行业神秘面纱的一角。

2019年10月23日,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湖南永雄”)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招股书。”

在招股书中,湖南永雄将自身定义为一家催收服务提供商,提供全国性的消费者债务追收服务,合作客户主要为商业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并称其为十大商业银行中的七家提供服务。公司在国内29个城市都有运营中心,有10915名全职“催收专家”。其中,包括拥有多年的经验,并有资格与债务人进行直接谈判1109名“高级催收专家”。

不过,递交招股书后不久,当年11月22日,永雄集团临时改变上市计划,申请撤回IPO,筹备已久的上市计划再次被无限期搁置。

曾经一度高调想挂牌新三板的资产处置公司上海一诺银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初取得挂牌同意函后,也再无下文。

就在近期,7月15日,中国不良资产催收外包产业联盟召开年会,讨论成立行业协会,催收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编撰行业发展年度白皮书、建立行业不良人员黑名单,联盟内部风险预警机制、相互协作机制等事宜。

法律是如何看待催收讨债这一行为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根据《民法典》做了科普:我国《民法典》第57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钱债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支付。

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实际操作之中,由于我国债务催收立法几乎“一片空白”,国家法律政策监管不到位,第三方债务催收机构对债务人进行不规范催收,甚至触犯我国的刑法,构成犯罪。这不仅侵害了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及稳定繁荣,因此将第三方债务催收纳入法律轨道刻不容缓。

湖南永雄的创始人谭曼在诸多场合呼吁推动催收行业合规化。2019年,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王贵国提出了《关于加强债务催收行业自律的建议》。

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四奇建议实体法律制度的改良,也可以借鉴他国已有的成功经验。首先对可催收债的厘定;其次,催收主体资质的合法化,专业化的市场必须依赖于专业化的主体。以一定的标准赋予催收机构合法的法律地位,使其能在阳光下光明正大地开拓催收业务,不仅能实现债权人应收账款风险的合法转移,而且其身份的明确也能使国家(地区)名正言顺地将催收机构纳入正常管制的范围。第三,对催收行为规范。

在电视剧中,刚得知去做催收后,王漫妮很生气,应收似乎是这个公司生物链的最低端。

魏老板跟她说了一番话:“应收是个什么工作呢?牛鬼蛇神你都得去见面,人性,坏的,恶的,都会被你碰上,你想想,跟这的人打过一圈交道之后,职场里什么事情你应付不来?应收工作,需要你全面了解销售流程和漏洞……前端后端的所有相关部门,掌握公司的运转体系。”

这段两分钟的视频,被邵锋的同事用手机录屏功能录了下来,在同行之间转发。

邵锋最认同的就是魏老板这段话。他认为,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某个行业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哪。

(应受访者要求,邵锋、简丹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融橙(ID:Me-Finance),作者:胡艳明                                                     

相关推荐

现实版“王漫妮”背后的催收新江湖
万亿催收江湖,有家催收公司要上市了
“庶女”国漫的崛起与塌陷
51信用卡被查与背后的催收乱象 协会、律师如何看
催收无间道,对战反催收:“这里充满了叛徒、卧底和内鬼”
权游乱入漫威宇宙?让我们开一个史上最值钱的脑洞
微博上为什么那么多霸道总裁文?背后其实是小说分销江湖的盛衰
现金贷江湖,“谁”套路了“谁”?
二手车新江湖:瓜子百亿融资背后,市场依然在挣扎
《复联4》越好看,漫威未来就越难

网址: 现实版“王漫妮”背后的催收新江湖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2733.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