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海松资本”(ID:Oceanpine_Capital),作者:深耕硬核科技的,36氪经授权发布。
新冠疫情给中国和世界经济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疫情发展至今,如何面对后疫情时代的科技变局,及其后续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2020年6月19日下午,海松资本投资沙龙2020年第二期“后疫情经济下的中美高科技产业投资”在北京华瑞大厦成功举行。
本次沙龙邀请了中俄投资基金总裁、联席首席执行官胡冰先生,泛林集团 泛林资本(Lam Research Capital)亚太区总经理祝波先生,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先生作为本次投资沙龙的演讲嘉宾,由海松资本管理合伙人马东军主持。活动有现场60多位,在线70多位投资圈、产业界人士参与。
本次沙龙分为嘉宾演讲圆桌讨论,现场问答互动交流两个环节。活动现场,各位嘉宾立足当下,聚焦热点,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节点以及跨境投资、跨境合作、股权投资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交流对中美高科技产业投资的看法。
嘉宾胡冰先生的分享:
胡冰先生任中俄投资基金总裁、联席首席执行官,中投公司创始团队成员。中俄投资基金是中投公司、俄罗斯主权投资基金、中信资本的合资JV基金。中投还是偏向于国家机构,中俄投资基金相对而言,更加市场化一些。中俄投资基金投资主题:在过去的投资领域主要是矿业和制造业,也在积极布局新经济投资领域和硬核科技领域。
如何看待历史危机以及对本次疫情的借鉴意义?
工作中曾经经历过97年债务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00年互联网泡沫、08年次级贷金融危机危机,对此次疫情引起的恐慌,担忧并不是特别大,西方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对该类危机的调整和反应很成熟,主权基金整体并不会觉得很恐惧危机;相比之下,英国的调整和反应速度比美国更快;
2008年危机是流动性的问题,今年经济衰退本质也是流动性问题,所有人都希望持有现金,所以全球的中央银行都开始印钞票,主要目的还是保持流动性,但可能会大水漫灌,把资产价格抬起来;
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未来可以预见的10年内,中美脱钩是一个很大的趋势,但是部分产业环节是不可能全脱钩,个人对经济形势整体还是比较乐观,主要原因:
中国控制了外汇,国内资本外流困难,国内企业融资相对容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还是非常乐观,国家央行和财政部还有很多政策空间可以操作,比如本次疫情期间,央行的政策出台比较谨慎和冷静。
其他国家相对持观望态度,如欧洲的德法意几国对中国比较友好,英国也比较偏向中国。
参考日本的经验,日本的人口多,企业先蓄力在国内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候就出海,一出海就迅速打开国际市场,成为全球第一第二了;中国市场与70-80年代的日本相似,也是可以培育的,中国企业未来也可能有这样的发展机遇,目前基本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也逐渐变成了现实。
未来行业观点及展望?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AI赋能传统行业的层面,还牵扯到AI对生活方式的改变。AI进入人们生活与互联网进入人们生活的方式是相似的,未来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将是巨大的。基于对AI的看好,中俄投资基金投了旷视。
医药医疗:国家医药医疗产业总值和美国有100倍的差距,而目前我们GDP达到了美国的2/3,意味着我们可能有60-70倍的市场空间增长。
云计算:目前由于云计算耗电量大等情况,批准少,但未来云计算相关的需求还是比较大,比如阿里、微软和亚马逊通过云计算的投入,或者了大幅增长。未来中国和美国脱钩的话,国内对自主品牌会更关注,国内云计算相关的公司会有很大的机会。
嘉宾祝波先生的分享:
祝波博士是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导者泛林集团(Lam Research, NASDAQ:LRCX)的亚太投资总经理,负责集团战略产业基金-泛林资本(Lam Research Capital)在亚太地区的股权直投和基金投资,同时负责全球半导体板块的股权直投。祝波博士在先进制造和半导体产业有二十多年投资、创业、运营、科研的成功经验,笃信产业链整合和跨学科创新的力量。
2008年次贷危机与2020年新冠疫情的“变”与“不变”
12年前次贷危机,人们认为危机仅在金融界,并不恐慌,而是在创造机会。
12年后新冠疫情,人们“不变”的是考虑创造机会,但变得恐慌,对“生存”的恐慌。
生存的恐慌,衍生出了对“稀缺性”的恐慌,比如对机会、稀缺资源的恐慌,于是政治力量开始对其调配。
后疫情经济下的中美高科技产业投资逻辑
马斯洛需求:前3层(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是未来3年-5年内的主导,对应的投资领域包括云、安全、医疗、军火、个人防卫、服务、社交。
关注最前沿:研究探讨最前沿的技术,了解将来的基本战略。
跨界思维:以跨界思维看问题,可能会比其他人更早一个周期发现问题、发现机会。
嘉宾杨磊先生的分享:
杨磊博士于2010年2月加入北极光,他拥有20余年技术开发、公司战略和运营、以及投资的经验。杨磊在北极光负责其在先进科技领域的投资,主要包括多个技术创新驱动的领域,如智能系统,物联网,传感器及半导体,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新材料和环保。
北极光在过去的10余年一直坚持硬科技投资,其实过去的10-15年间,硬科技投资困难重重。但今天却截然不同,是硬科技投资非常好的时间点。
资本市场的变化
10年前,资本市场不成熟,海外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科技公司极度不信任。中国被标上了“山寨”、“低端”等标签。而如今科创板和注册制将今天的资本市场彻底打开,对于民营企业,特别是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是很大的利好消息。
创业者质量的变化
创业者的质量和创业企业的水平在快速发展,简单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Me Worse。指的就是“比你便宜,比你差”。中国山寨市场在这个时期,没有相对应的供应链,海外企业无法为这些企业服务,这时便涌现了一批中国企业专门为低端市场服务。
第二阶段:Me Too。后来有部分公司,特别是科创板上市的一批公司,达到了国外较好的水平。如中微、安集微电子等。
第三阶段:Me Better。今天有多家中国科技公司做出了世界一流或超一流的产品。如北极光与海松资本合作投资的黑芝麻智能科技,前几天发布了第二款智能驾驶感知芯片,不仅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的重大突破,也是国际领先AI智能芯片产品。
对于硬科技领域资金投入的变化
过去To C、移动互联网是主旋律,如今硬科技成为了主旋律,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当下疫情只是插曲,中美关系才是核心问题,是一个多维度的科技和金融的战争。
展望未来10-15年,中美关系下全球的产业格局会是怎样?中国在哪些产业会有压倒性的优势?我做了大胆的预判:
1. 信息科技的革命领域。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美国第二
2. 智能互联数字化转型下的行业领域。中国第一,美国第二
3. 健康医疗领域。发展速度比IT领域要慢。美国第一、中国第二
坚持开放和市场化是解决经济困境的方法
中国人才储备充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人才质量(全金字塔跨行业质量)和数量兼备的经济体。从软件到系统,再到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以及半导体,中国具备全产业链人才。
中国的未来将会非常美好,我们第一次看到各个技术领域(AI,区块链、云计算等)发生变化。如同海松资本专注科技和医疗,当信息科技和生命科学相结合,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更是令人期待的。
问答互动环节
Q1: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现在突然有另外一种思潮的出现—逆全球化,会不会因为新思潮的出现,导致中国应对中美关系做的很多措施都要重构,在技术路线上形成两种阵营,如美国代表的操作系统芯片和中国的华为?
A:中国将面临很大的挑战。但个人认为可能会产生有限分叉,彻底的分离是有困难的。
复杂的产业链,很难彻底移走。如汽车行业或手机产业链,转移到越南到柬埔寨,挑战很大。低端的制造业,可迅速移走。如鞋业,服装行业。
从技术层面上看也非常困难。如半导体的EDA工具,用中国的工具代价大,风险高。一个产品的价值在这里,真的要彻底的割裂很难,但会让中美双方都努力去构建自己的生态,对于投资人而言是好事。
从投资的角度,不能简单的只看进口替代,希望能有一个大的替代加一个新的增量的复合市场,是更保险的策略。如果只是简单替代,要把风险控制到极限,不会投入大量资金。
Q2:手机产业链开始打响战争,可否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种情况对于市场后期的影响?
A:对手机厂商的影响很大。我们就以某手机厂商举例,如果真的执行到底,其出货量会急剧下降,市场化的竞争优势小;
但不一定会延伸到中国其他的手机厂商。中国也是美国一个重要的市场;
打中国手机厂商很大程度是打士气。如果它们倒了,对中国的士气是很大的打击,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它如果倒了,有很强竞争力的人才全部流出,中国将会出现100个小的复制者。
Q3:中美两个生态系统如何兼容,美国为什么对中国的制裁如此激烈?
A:政治上看,民主党和共和党等对中国还蛮有敌意;经济上看,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太快,越来越强大,并且还在持续往前走,这样的经济体量本身让美国很恐惧;意识形态上看,美国对国家的体制有误解,美国本身不希望核武器、高科技都在一个国家手里;但是中国自己的意识形态、政策主要是对内的,而不是对外的,如果美国未来意识到这一点的话,态度是慢慢会改变的;技术层面看,美国在5G方面落后了,这一点也是某手机厂商被打击的主要原因;5G技术也是革命性的技术;AI技术,方面中国在论文等学术方面是不输于美国的,主要因为国内对数据不重视等许多因素,目前技术领先的主要是中国、美国和以色列,中国本身AI技术不输美国,但是商业化落地远远胜于美国;未来AI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是美国担忧的。
未来对抗的方面及看法,意识形态:希望中美更多是对话的态度,而不是激烈对抗;高科技方面:美国肯定要打击中国,至少不能让中国在5G时代引领世界的技术趋势,这部分是肯定会脱钩;金融方面:目前来看是不太会出现;总体来看,如果以俄罗斯为例,美国制裁,但也没有完全封死,某些领域存在平行的系统,大国之间是很难完全脱钩的。
Q4:目前中字头背景公司可选的中国投资方向和国际投资方向?
A:现在的局势下,中字头背景的投资机构去投资国外公司是比较敏感的,除非做一个纯民营的公司,否则很容易被查出来的(例如CIFIUS);
美国整体比较排斥国内产业集团去美国投资,如果是组成一个国际投资财团,美国可能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一些;之前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投过相应的公司,还需要通过英国、美国国防部等审批,整体流程比较严格;
Q5:从软件、硬件、医疗等多个行业,如何看待地缘政治的影响及未来世界形态的变化?
A:跳出高科技和中美关系,从地球的角度,热力学第一定律不支持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体,这种情况会造成地球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脱钩的加剧,未来黑天鹅事件会频发,黑天鹅事件更像是灰犀牛事件。全球化2.0不意味完全脱钩。中国要有战略定力,高科技只是一个摩擦的战场,中国要把持住最强力的武器,拿捏住美国对中国的需求点,如在吃、穿等领域的消费刚需,去年唯一获批的收购案例——如意集团从美国科氏工业收购英威达,说明了这一点。
Q6:在医疗科技领域,我们发现医疗数据及来源归属上较为敏感,在科技转换时存在困难;人才方面的割裂属性较强。从投资角度有什么见解?
A:生命科学中的某些领域,是集过去人类在化学、物理、光电等成果一体的,它的driver是人类的本质需求,需求非常大。落地方面的难题,从投资角度看,这不是一个基金能改变的,更多依赖国家政策,以及产业链的配合与跨界合作。
Q7:Lam Research Capital作为产业基金与市场上的VC/PE等投资机构在投资理念上有什么不同?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发展建议?
A:作为产业基金,Lam Research Capital在投资领域一直的投资理念是:1.专注。Lam Research Capital一直围绕着Lam Research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只有专注,才能穿透难题。2.广交朋友。在竞争中交流、沟通,与企业合作,最终形成情感上的信任,获得隐形联盟、资源互换;3.政治智慧。对企业的发展建议死磕:砸钱、砸人、砸时间。只有死磕,才能胜利。
Q8:放眼全球,从投资角度,哪些地区机会更多?
A:以中俄投资基金为例,目前主要是投中国和俄罗斯的项目,另外有15%可以投其他国家。之前中美局势比较缓和的时候,中俄投资基金投过美国和法国的公司,但是现在不会选择去投美国公司;目前比较看好英国、以色列、法国的投资机会。
要以非常开放的心态看机会,不要局限自己。
北极光在美国硅谷可能投了将近10~15%的公司,但最近几年在海外的投资速度在下降;利用我们全球化的视野和能力,聚焦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其实不管是在消费类,在To B领域和科技领域都有“出海”这个主题。
逆势而上,有危机更有机遇。海松资本投资沙龙2020年第二期在近三小时的热烈探讨与互动中,大家对于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海松资本将践行研究驱动的理念,致力于长期价值投资。
海松资本专注于投资以创新技术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医疗企业,尤其是具备突破性、革命性的硬核科技公司,包括AI、5G、半导体、大数据、网络安全、物联网、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领域。
海松资本高管团队在多个行业20多年的创业经历、扎根中国本土市场的投资管理实践、国际化运营管理经验以及广泛的行业和人脉资源,辅之以持续、深刻的行业研究,守正出奇,质疑思辨,与我们被投企业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后疫情经济下的中美高科技产业投资-海松资本投资沙龙2020年第二期
资本牛市下新经济投资的机会和陷阱——海松资本投资沙龙III期
AI时代的“芯”投资要与泡沫共舞 | 海松沙龙五期硬核干货
海松资本陈立光:注册制下创投市场生变,看好与新经济结合的传统市场变革
海松资本陈立光:当下是中国硬核科技创业的黄金时代
朱啸虎:创业企业不要倒在疫情结束后的“倒春寒”
海松资本陈立光:创业者要如何把握硬核科技创业的黄金时代?
新资本 | 海松资本陈立光:整合产业资源,助力“硬科技”企业构建产业“护城河”
中美IT企业在疫情下壮大,谁更有竞争力
「VC看全球」直播栏目第二期 | 对话Wavemaker Partners,展望全球经济
网址: 后疫情经济下的中美高科技产业投资-海松资本投资沙龙2020年第二期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