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卦金融圈”(ID:jiuguajinrong),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张春子(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杨文华
中国银行业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银行业战略性重组浪潮即将来临,可能有更多的中小银行将走向被收购兼并甚至个别破产倒闭境地等五大趋势,今天我们来看另外6个未来十年的中国银行业的大趋势。
利率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科技赋能的数字金融浪潮的兴起,推动交易银行业务迅速崛起。未来十年,在低利率和甚至负利率的经营发展环境下,银行应强化交易银行业务,集中力量为对公客户提供最优化营运资本的建议、方案和产品。在未来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传统银行服务市场占比日益萎缩,新兴金融业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打造卓越的交易银行产品与服务能力,成为中国的商业银行绑定、维护高价值企业客户关系的关键手段。
未来的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应以大企业客户为基础,重点发展现金管理和供应链金融业务;投行业务重点发展中等规模企业的债券承销和创新性的结构化融资及顾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要紧抓客户实需,积极建设营销队伍,大力发展代客交易与避险业务。商业银行要打造下一代结算和交易银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健全直通式事务处理(STP)机制,借助金融科技和信息科技手段打造跨机构、跨企业、跨平台的无缝信息接轨体系,以及作业操作监控环境的数字化和实时化。
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认为,银行发展交易银行的实施路径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关键点:
一是以多层级的账户体系为核心,连接全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为产业链上的平台和企业赋能。银行通过账户体系、支付结算通道与各个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互联互通之后,实现数据、资源、资金的高效运作,开启交易金融时代,即所谓的“链接或织网”;
二是利用金融科技实现智能风控、智慧撮合,助力向平台化、交易性、轻资产方向转型,即所谓的“赋能或增智”。银行通过账户和支付等基础设施将产业链上的每一个节点连接成为一个“虚拟网点”,再以自建平台或者嵌入平台的模式,将各关键节点上沉淀的数据信息经过银行的智能风控系统进行清洗、筛选、应用,实现客户的精准画像。同时利用智慧撮合技术,将整个产业链上的资金方和资产方进行高效撮合,实现银行金融服务和产品高效批量地辐射到产业链上的百千家企业;
三是银行通过自建产业链金融平台或内嵌到专业平台的模式,构建全产业链的金融生态平台,即所谓的“搭台或构建生态”。通过整合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构建“产、融、投一体化”的产业链场景金融商业模式。
零售银行业务将进入新的大发展时期
随着金融科技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向6000美元(2018年为人民币2.8万元,约合4200美元)快速接近,国内先知先觉、追求卓越的商业银行将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和收购领先金融科技公司等路径,跨越传统银行快速成长周期,打造银行“第二成长曲线”,在盈利能力和市值指标等方面从国内银行的“头部”阵营,走向全球银行的前沿“翘楚”,形成多家以零售、消费金融、金融科技、财富管理业务为核心,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大型银行或跨国金融控股集团。
同时,银行也必须看到数以千百计的金融科技公司等金融新业态正以其丰富的智库和充足的资本,从多个方向冲击银行业自11世纪以来所建立的风控能力、牌照、存款保险、无处不在的分支机构网络等多条“护城河”,向零售银行的全面渗透,正在蚕食银行最诱人的中间业务收入蛋糕,银行作为各类金融产品的主要分销渠道所具有的优势正在减弱,对传统银行的零售业务提出严峻挑战。
德勤公司认为,未来十年零售银行的数量可能会大幅减少,金融科技公司会成为市场主力,这些公司正在银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建立以客户卓越体验为导向、以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以包括移动智能终端在内的互联网低成本扩张为手段的业务模式,从而打破银行业传统的垄断局面,使长期被银行忽视的长尾客群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覆盖。银行可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建平台,在传统银行服务之外开辟广阔新天地。
一系列新型增值服务将逐渐普及,如消费者和商家均重视的身份保护、实时现金管理以及全新模式的购买建议。数字货币很有可能在监管机构支持下成为常态。银行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实现数字化精简,大力发展数字化能力,大幅精简零售银行业务流程,以快速、高效、高质量的服务改善国内外客户体验。
拥有强大金融科技支持的数字银行将有大的发展潜力
传统的分支行实体网点的边际收入贡献率将急剧下降,大部分网点将面临被要么被撤并,要么实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战略选择。未来数量庞大的实体网点将会成为银行最大的成本负担,桎梏和影响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未来十年,诸如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百信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将走上发展“快车道”,若干纯数字银行的盈利水平将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前20名,并且将保持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
比如,2019年微众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8.7亿元,较上年增长48.25%;净利润39.5亿元,较上年增长59.64%。资产总额2912亿元,比年初增长32%。
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爆发是未来十年互联网银行“跳跃式”发展的锐利催化剂,预计到2030年数字银行团队中必有“黑马”银行如“常山赵子龙”一般杀入传统银行市场,利润增长将达到十倍速。预计在这个十年末期,将形成大型科技公司(比如BATJ)与银行中的第一梯队(四大行、交行、招行、中信行、兴业行、浦发行、民生行等)、数字银行三分“零售银行市场天下”的格局。
进入2030年甚至更早,国内外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将与第一梯队的商业银行进入“华山论剑”一决雌雄的数字化竞争阶段。也许十年之后,就没有所谓的数字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划区分,因为那时的银行绝大部分都会是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的数字化银行新业态。这不仅是因为金融科技的冲击和“门口野蛮人”的攻城破寨,而且也是人口结构和金融消费者需求的嬗变,不仅日益占据社会主流的“千禧一代”正日益成为社会主流,而且“10后”的金融科技时代出生的年轻人也将步入社会,这些客户群体不会再父母和爷爷辈所忠诚的银行,而是会选择新的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式,更加青睐个性化并能够给予基础产品服务之外能够无缝按需提供附加值服务的销售型企业。
1 客户体验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大幅上升
银行的客户体系正在从核心客户体系扩展到全量客户体系,客户体验和普惠精神成为银行经营理念的新要素。根据麦肯锡公司的个人金融服务调研显示,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整体上讲中国大陆的个人金融服务业的客户体验并不佳,客户体验评价得分较低,客户对其主要银行的忠诚度也不高。未来十年,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客户体验和客户忠诚度是打造新时代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美国银行业知名评论专家,布莱特·金(Brett King)在其《银行4.0》一书中提出了“再见,产品;你好,体验”口号,他认为支付的未来不可避免地将赋予体验,在储蓄、信用和贷款以及金融的其他方面也会看到这样的趋势。他预测,在未来15到20年内信用卡、透支、支票、活期账户或借记卡、储蓄账户、个人贷款按揭、汽车贷款、租赁、小企业银行账户、人寿保险、外汇服务等银行产品将消失,各种新型的高性价比的服务与产品将成为未来银行吸引中国客户的关键。
2 少数具有高超客户体验管理技能的银行将脱颖而出
预计未来十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居民客户对互联网金融服务、智能投顾、虚拟信用卡、虚拟直销银行等更为青睐,愿意将纯互联网银行作为其主要合作银行或者主办银行。面对金融科技挑战者所具有的优越的客户获取方式、低成本的业务模式(许多金融科技贷款机构的成本可比银行低400个基点左右)、创造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针对细分客群的独特价值主张、与现有体系合作的灵活机动优势、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风险管理能力等,传统银行要高度认清金融科技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网化的发展大势,实现银行竞争从产品、服务和各类渠道向接口、流量、平台的转变。
未来,银行竞争致胜的关键将体现为全面地强化全行的数字分析和应用能力、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整合无缝的客户体验、建立敏捷的数字化营销能力、构建低成本的数字化流程、迅速应用5G和6G等新IT科技能力和开发模式、建立支持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架构。银行要通过上述能力的构建,大幅提升跨渠道、线上与线下无缝接轨的客户理解和客户体验设计、管理与改善能力。概而言之,面对未来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银行需要制定清晰的策略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预计2030年前后,少数能够做到超级客户体验的银行将拥有远超过金融服务市场平均的客户忠诚度、钱包份额与获利能力,成为新银行时代的领军者。
扁平化将成为银行组织架构演变的大趋势
随着金融科技和5G等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服务业,银行组织架构必将适应这种变化进行调整。银行将逐步向轻型组织转型,减少中间管理层级,以扁平化、触屏反应式组织架构,提升市场反应的灵敏度。未来十年,更加紧密型的以金融科技为支撑的条线化和大事业部制将逐步成为适应新环境管理要求的主流模式。零售银行与公司银行业务将逐渐分治(比如事业部或科技赋能后的子公司),客群细分的变化将成为银行组织变革的向导。
未来银行的分支行传统功能将逐步弱化,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焦点不再以分支机构为单位,传统的前台作用会逐步式微,银行将更加聚焦在以客群、产品、渠道与流程、风控为基础,以领先的金融科技和信息科技为支撑的强大中后台系统建设。集中运营物理性与管理性基础设施,共享中后台资源等组织革新举措将成为银行主流。
新的市场形态需要新的创新型人才
人才是未来银行创新的关键,也是银行设计、建设和运营数字化银行的核心所在。国际领先银行IT等科技人员占员工比例一般在15%以上,国内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科技人员占比为60%以上。在新的数字化经营模式下,银行最需要和最有价值的人才将是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为了在未来的数字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银行要建立相应的科技人才库,通过内部人员结构调整和外部招聘与联合培养,以及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长期激励机制、愉悦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充分、简约的工作授权流程、柔性化和扁平化的组织等等“软文化”手段,打造更开放,协作化程度更高的现代化办公环境来提升员工体验,留住和吸引具有市场领导力的卓越人才。
为适应未来全新的发展模式,银行应重新定义和优化设计全行的工作岗位,强化科技对岗位的赋能。要重新思考和营造适应未来银行领导者孕育和发展的环境,不断培养和招聘未来各个业务和管理领域的领军人才。银行要特别重视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专家、体验设计师、区块链整合专家、合规和风险程序员、社区推广员、身份经纪人、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复杂风险管理专家、私人银行家、智慧理财和金融行为分析专家、战略管理和行业分析专家、地缘政治和国际合规人才等专业和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吸引。
1 中国银行业将走出传统体制的封闭“围城”
金融机构将加强多元化合作,组建战略联盟或者通过金融控股集团等形式开展更紧密的金融合作,以抱团取暖,优势互补,应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在合作方式上,各家金融机构之间可能以创新的模式共享价值链,比如客户与科技资源共享,网络营销,产品和服务创新,各家银行的交易与信息系统对接,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摊与缓解冲击等。中小银行联盟通过代理银行营业模式实现互惠双赢,共同应对大银行通过下沉经营的方式争夺高价值客户资源。
2 未来的银行是技术和产品开放的银行
生态竞争正在替代全能银行竞争,平台化、生态化的商业模式将成为银行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首先,银行要建立内部良好的创新生态。银行要激活创新DNA,实现从市场跟随到引领创新的转变,构建一个具有卓越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建立勇于探索、宽容失败、包容创新的机制,鼓励全体员工踊跃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增强银行发展活力。要打通银行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的栅栏,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小组代替负责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银行要通过设立金融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等形式,广泛布局生态系统,将创新科技成果与银行的各项业务场景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树立正确的身份定位。未来的银行即服务,服务即平台,个别银行将成为新金融生态的组织者和重要的基础设施,而更多的银行将成为某一领域的资源和服务的供应者。银行人引以为自豪的高楼大厦或许终将化为处理器中的一连串数字,而“银行服务”则将像水、空气和互联网一样的“如影随形”。银行的许多基本服务将完全构建在开放平台上,即银行财富、核心银行服务、风险管理、数字渠道等。
再次,实现银行服务的隐形化。未来银行势必会由“网点的银行”转向“指尖上的银行”,进化成智能手机中的一个APP,或者其他应用平台的一个入口,甚至只是隐藏在某个金融或实物消费背后支付或借贷的一个选择按钮。适应银行业凤凰涅槃般的“跳跃式”蜕变,银行大踏步推进开放银行模式,适应更加多元化、专业化、智能化趋势;建立体验一“点”即到的开放银行“交互”机制;实现“无人”银行背后“有人”服务;主动使客户也参与到银行金融服务流程等等。
后新冠肺炎时代,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等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经济中低增长是常态,银行依靠高速经济增长红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低增长时期银行的策略选择至关重要。
1 银行应当在“富矿”战略利润区进一步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增长
差劲的银行无视竞争对手,能力一般平平的银行效仿竞争对手,走在竞争前列的成功银行引领竞争对手和行业发展。面向未来十年高度不确定的经营发展环境,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效率、进行SWOT分析、强化财务和营销优势、重新评估营销组合、开发新的市场拓展策略等等推进市场份额的提升。
2 通过开发更多的高价值忠诚客户和利益相关方实现增长
在增量有限,而存量红海竞争异常激烈的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银行要有明确的客户定位,向所选择的客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要科学规划提升客户忠诚度的路径,高度重视改善员工对客户满意度提升的重要性。充分考虑改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
3 通过开发和保持强势的金融服务品牌实现增长
银行的品牌就像一个人的名誉,只有做到常人所不能,才能赢得名誉。银行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地分析和了解提升增长潜力需要如何开发强势品牌、品牌塑造对象是否应有所限制、构成银行卓越品牌的要素构成是什么、国内外强势银行品牌具备哪些特征、应主要采用什么工具塑造卓越品牌、应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银行品牌等等。
4 借助金融科技和信息科技不断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体验实现增长。创新者十之九败,但不创新必死无疑
银行在创新过程中必须思考创新的目的、如何评估创新水平和质量、如何在全行干部员工中灌输创新思维、如何拓展创新思维来源、银行应制定什么样的创新流程、如何借助更具竞争力的创造力工具开发更好的创新、创新工作和创新活动应当给与什么样的人财物支持。
5 通过有效和有利的国际化经营实现增长
未来对于有能力的银行开展国际化经营仍是大趋势,但银行开展国际化经营必须首先要明确国际化经营的目的,最好的国际化经营市场在哪里、开展国际化经营应当打造哪些能力“利器”。
6 适应未来十年金融业全方位开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通过合并、收购、联盟和混合所有制实现增长
未来十年是中国银行业大变革、大重组的大时代,有能力的银行通过资本运营等收购兼并方式实现超常规发展具有重要发展机遇。但银行在开展资本运营过程中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通过资本运作的形式寻找增长机遇,怎样才能找到与本行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的可收购和可合并的目标,在收购目标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时应当注意哪些主要问题,可否通过建立企业联盟或合资企业的方式实现银行在某一区域或某一业务领域的有效增长。
7 通过在国内外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声誉实现增长
圣雄甘地说过“欲变世界,先变其身”,当银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履行社会责任就成为经营发展的重要内涵。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2020年6月17日的国常会提出“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不只实体经济需要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业让利支持,我国还有6亿多月度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低收入群体。面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四十年未有之变局”,商业银行必须扪心自问只是做简单的赚钱工具,还是通过参与创建美好世界,提升大多数人特别是的生活水平,同时为银行持续成长创造更大的机遇呢?
未来十年,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银行承担的社会责任会越来越重,银行和实体经济是在一条船上,只有共存共荣,才能行稳致远。为此,银行要充分分析论证如何通过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促进银行持续成长,银行声誉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银行应重点支持哪些有效的社会活动,银行如何向社会普罗大众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如何评估和衡量履行社会责任对银行营业收入和业务增长的影响等等。
8 通过与政府与合法的非政府组织合作实现增长
政府和合法的非政府组织掌握着大量的资源,银行通过更加深入地了解政府活动、招标项目等可以发现新的成长路径。2020年6月18日陆家嘴论坛上,国务院领导,以及三大金融监管机构负责人传递的政策信息,对于银行未来履行社会责任,制定和实施新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突出要注意的就是我国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重点要做的是贯彻和履行好“六稳”和“六保”任务。
银行应重点研究和讨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和资源配置权力范围,如何更好地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政府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和限制作用,银行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如何正确地与东道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
相关推荐
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11大趋势(下)
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11大趋势(上)
银行业的估值为什么低?
CB Insights发布AI行业25大趋势:中国人脸识别、无人商店发展迅速
印度银行业震荡,中企如何不踩坑
60个公司高层自述:未来10年,中国60个行业大趋势
工作十年后,逃离银行业加入互联网,有必要吗?
麦肯锡最新研究报告:40% 美国人将在未来十年失业,自动化是未来
UBC中国峰会回顾:下个十年的机遇和挑战
小微金融成为银行业“关键词”,线上化、数字化转型如何提速?
网址: 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11大趋势(下)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