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招对应届毕业生们可以说是格外惨烈。
打开社交平台的热搜,有海归博士因为第一学历是“双非”而频频被刷,有人两个月参加了几十场面试,却依然零offer。
但其中最惨的一群人甚至还没等走到海投、网申环节,写简历阶段就已经丧失了对找到工作的全部信心:
“别逼我,我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三无大学生。”
三无,通常是指大学期间无实习、无项目经验、无获奖证书。
简历主打一个“简单没经历”,别人纠结怎么突出亮点,我发愁怎么把这张单面A4纸填满。
在求职中受挫的应届生扎堆自嘲,觉得自己好像甄嬛传里的安陵容——没娘家撑腰也没孩子傍身,只能苦练冰嘻之类的花活。
“但凡我四年大学生活再努努力,也不至于现在憋简历比憋论文都费劲!”
一、“为了让简历看起来有点东西,我连驾照都写上去了”
这几年大学生集体卷实习、卷比赛的盛况,曾经让我这个毕业多年的社畜以为用“性格开朗”“学习能力强”给简历凑字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大一上学期就开始参加学科竞赛、暑假提前返校去大厂实习……照这么个攒法,毕业时还不是人均手握一把王炸,想出哪个出哪个?
直到今年秋招真正开始,才在各种“三无简历”的抱怨中看到拼命王国的另一面:
“我们辅导员说我的简历就像个寻人启事,除了一张照片和个人简介、联系方式,就什么都不剩了。”
别人在“个人成就”一栏,写自己获了某某奖、做了某某科研项目;
三无大学生只能心虚地填上:有一定团队合作精神(指参加班级团建),协助老师整理资料(课堂上帮忙发作业)。
“因为简历太干净,招聘现场人家对着我的照片问不出问题。”
“大学期间做过最焦虑的作业就是写简历,狠狠把追星这几年的经历全都转换成术语填上。”
这两年有个新型职业叫“简历精修师”,根据不同行业和公司招人的偏好,为求职者润色简历。
如今“三无大学生”们也开始苦练简历精修技艺,争取把自己乏善可陈的大学生涯,美化成求职季的弹药。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没做出过什么拿得出手的项目?没关系,课堂上的小组作业总有吧,写上去!
只需把标题一栏的“某某课程作业”改成“某某项目研究”,把角色栏的“小组成员”改成“负责数据分析/前期策划/项目统筹”。
社团活动到大二就懒得参加了,只在招新时去发过传单?写上去!
“策划社团纳新活动,带领12人团队拉新共200名成员。”
而本来就需要做项目、搞科研的硕士们,在项目这一part就更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老师肯定说过你这个课题可以发什么文章,待发表也可以写上去嘛!”
很多大学都会要求本科生抽出半个或一个学期,进行校外实习。
当时觉得浪费了写论文、备考的时间,等到秋招才感激涕零,至少让自己简历的实习一栏有的可写。
“一份干三天就跑了的打杂实习,让我在简历里美化成了两个月。”
在快餐店打工、给邻居家小孩当家教的经历也要写进去,就像数学卷最后一道大题的“解”——别管有用没用,至少比空着强。
没什么含金量高的技能证书,那就填四六级成绩、计算机二级证。
逼急了,连普通话证书和驾照都能在我三无大学生的简历里占据一席之地。
还有人在网上的教程里总结,可以在技能栏填写一些能够快速学会的技能。
“什么PS啊、剪映啊,看一小时教程就能入个门。”
其实打心底里大家也都知道,这些五花八门的美化手段不过是自欺欺人。
阅简历无数的HR们,2分钟就能挤掉自己稚嫩文字里的绝大部分水分;更别说就算挺过了初筛,也很容易在接下来的几轮笔试、面试中漏洞百出。
但在如今普遍“开放5个岗位,收到几千份简历”的秋招压力下,求职应届生们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三无大学生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至少先过简历关,然后闯过一关算一关吧。”
二、大学生想“填满简历”,越来越难了
年年秋招都有“三无求职者”,但三无的原因千差万别。
作为一个90年代早期生人,我也曾在招聘季绞尽脑汁地动用写作技巧,只为把自己从清澈愚蠢的大学生包装成“准·社会人”。
认真想想,当年的“三无大学生”其实比现下多得多,毕竟身边同学大多都是傻玩傻乐三年,直到大四才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
可如今自嘲“简历没得填”的应届生们往往并非浑浑噩噩,只是一通操作猛如虎,最终卷得手空空。
在越来越前置的就业焦虑之下,他们普遍从大一入学起就在考虑如何利用四年填满简历。
熬夜复习刷学分、努力参加高规格比赛、放弃假期去找大厂实习……
但就像那个古老的比方:只要剧场观众席有一个人站起来,最终所有人都会站起来。
挤上赛道的人变多了,很多曾经只要去做就大概率能获得的“简历加分项”,本身也成了需要拼抢的机会。
如今一个被HR、应届生们公认的标准是——在简历里写社团活动、课程作业,基本等同于白写。
一方面是无法核实真伪,另一方面学校里的经历,也很容易被企业评价为“无法跟现实职场接轨”。
真正具有筛选优势的是“干货”,比如竞赛、奖学金、拿得出手的实习。
虽然都说校招是在招一张白纸,但如今能在简历环节让HR眼前一亮的,本就已经是一场场残酷“秋招资格赛”的优胜者。
没有哪一场“资格赛”是容易的。
就拿学科竞赛来说,很多项目单是报名就需要去联系不同院系、专业的同学组队。
打开各个学校的超话,经常会有大一大二的学生宁可打下手干杂活,也要苦苦求前辈大神带竞赛、带项目。
毕竟想要入围得奖,要么你自己就是学霸,要么就得抱上学霸的大腿。
想要做个像样的科研项目,得跟手里有项目的任课老师搞好关系;
稍微有点含金量的证书,如今考起来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至于这两年大学生找实习之卷,更是早就让社畜们从困惑到理解——如果大一大二没能找到像样公司的实习,那么恐怕就永远都找不到了。
之前就有媒体采访过某211的大二学生,对方表示身边低年级同学去投大公司的假期实习生,要比应届生投工作实习录用率高不少。
“别问我为什么着急,毕竟人家大公司招实习生也倾向于有实习经验的。”
当然我们大可以说,如今那些在简历上写无可写的人,本来就准备得更晚、经验更少,先被淘汰也没什么稀奇。
但当努力的起点不断前置,这场秋招求职已经从短跑变成了长跑,然后又变成了马拉松。
上个月有个热搜,“第一学历差就像留了案底”。
如今能成为求职“案底”的不只有第一学历,或许还有“大一没拿到大厂实习”“大二在某个科研项目中落选”……
“三无大学生”们并不见得多么虚度人生,只是在还没意识到比赛开始时,就已经提前被甩出了赛道。
手握一大把奖项和实习、在家坐等面试机会和offer的日子,肯定有人在过。
但更多人是在一次次修改简历、石沉大海中,发现自己的“失败”在某个没找实习的暑假、某个没能晋级的比赛中就注定了。
反倒是卷中卷的考公考编,成了不少“三无大学生”们名义上最后的退路。
“至少如果我足够努力地复习,还是有可能弯道超车的吧。”
三、卷简历的速度,比不上用人市场变化的速度
就像是一个悖论——越是面对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求职环境,年轻人越是想牢牢抓住每个可能的机会。
但当人人都想占得先机,又进一步降低了环境的容错率。
不知不觉之间,大学已经从象牙塔变成了当代年轻人的简历生成器。
大学生们排队走进来,花4年时间,尽力把自己精心雕刻成职场想要的样子。
然而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当他们如履薄冰地按照“秋招标准答案”的方向努力——却发现职场的要求瞬息万变。
比“简历一片空白”更让人难受的是什么?是卷了四年,发现自己卷错了方向。
如今在网上吐槽自己是“三无简历”的,不光只有无实习、无证书、无项目的“秋招笨鸟”们。
也有手握三四个互联网大厂实习,但每段经历都只有一个月的“刷实习党”。
他们原本坚信“大厂实习经历是毕业后进入大厂的门槛”,谁知轮到自己秋招时,互联网大厂早就纷纷缩减了招人规模。只能去投递小公司,而后者遵循着完全不同的用人逻辑。
一位小型传媒公司的HR表示,自己在筛校招简历时基本上会直接忽略那些短于2个月的实习经历。
“我需要一个对业务各个环节都有基本了解的员工,你在三个大厂各实习两个月,在我这里的含金量不如在一家公司呆够半年。”
除了时间上的错位,应届生们的认知也跟现实职场之间有偏差。
网上不少“大学攻略”都会教你如果在学业上没有优势,可以主攻校园活动。比如当个学生会干部什么的,提升自己的统筹能力和管理视野。
但很多职场小主管都表示,自己在招聘中最头疼的就是那些会把学生会主席、社团部长等头衔写进简历的学生。
“我招人来是干活的,可不是为了当领导的。”
或者说,大学生要把自己提前打造成“合格打工人”这件事,本来就是虚无的。
毕竟职场的本质是标准不一的双向选择,而不是统一划线的集体考试。
你不知道自己会栽倒在哪根短板上。漂亮到无可挑剔的实习经历,最终可能输给不够好的第一学历;
以为自己能靠985硕士的学历杀到最后,却输给某个项目经验丰富的实干大神。
自从秋招以来,第一学历、三无简历先后成为应届生们口中的“案底”。
本质在于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求职者们的短板也就显得更加致命。
之前有媒体采访过一个“简历优等生”,她大二找实习时会认真分析职位描述的关键词,贴心地在早上8点半发出邮件,最终成功拿到了一个知名公司的实习名额。
结果两年后正式找工作,同样规模的公司、同样的岗位,却屡屡碰壁——因为这个行业的状况,早就不像两年前那么蒸蒸日上了。
当短跑变成马拉松,总有人不得不接受自己就是体力不支、不得不停下来的那群。
但好在他们也有可能变成第一批发现自己不一定非要跑步,也可以试试跳高的人。
就像在很多为简历焦虑的帖子下方,会有同样在经历秋招的年轻人,劝楼主适当放低“一步到位”的期待,先找一份可以接受、对未来有帮助的工作。
“这并不是说就放弃努力了,攒够经验之后,可以再去优化简历。”
这或许是唯一的安慰了——在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之下,“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此后一片坦途”的图景在崩塌。
但同时,也打碎了那个完美无缺的人生模板,逼迫年轻人接受现实生活中的波动。
毕竟拉到更长的时间线上看,“三无简历”算个啥啊。
“我还得再打几十年工,总有一天,能写出一份拿得出手的简历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
相关推荐
被嘲上热搜的“三无大学生”,今年找工作被踩最惨的人
大学生迎最难就业季,选择慢就业的人多了起来
今年海外找工作,难哭了多少留学生
“最惨创业者”因对赌协议被索赔3800万,创业者该如何避免踩雷?
上热搜,是门生意
娱乐新闻频上热搜,不是互联网的原罪
全网热捧的魏大勋,被高估了吗?
商家被大学生“占便宜”到崩溃,网友:合法不合理道德上有瑕疵
“奶茶公关”被群嘲:特斯拉到底懂不懂公关?
又被怼上热搜,“牙茅”掌门人惹谁了?
网址: 被嘲上热搜的“三无大学生”,今年找工作被踩最惨的人 http://m.xishuta.com/newsview9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