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学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学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

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因心脏病发作不幸逝世的消息,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一个非常不幸的事实是: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在内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是致死最多的疾病。据CDC统计,心血管疾病在美国不同性别、几乎所有族裔里都是第一死因:每33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每40秒就有一例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种类很多,对应的名词也多——而且有些对应症状,有些对应具体的致病机理。在日常生活中又经常把一些名词互通着用,导致我们经常混淆它们。比如常见的几个词: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衰竭)以及心脏骤停,经常被我们混着用。实际上这几个词代表的疾病很不一样。

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对应英文heart attack(myocardial infarction),是指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甚至中断,导致心肌受损。心脏通过不断收缩、舒张让血液在全身流动,让各个器官都有血液循环。但“一身肌肉(心肌)”的心脏本身也时刻需要血液供应,否则心肌没法持续工作。给心脏供血的正是冠状动脉。一旦冠状动脉“生病”了,比如高胆固醇导致的斑块累积堵塞冠状动脉,心脏供血会减少,极端情况供血完全中断,心肌细胞没有新鲜血液营养便会死亡。这种冠状动脉堵塞导致的心脏供血不足,使得心肌受损,就叫做心脏病发作。

心力衰竭,对应英文heard failure,是指心脏没法输送足够的血液到全身。像前面提到的冠状动脉病变,甚至发生过心肌梗死,都可能改变心脏的结构,导致心脏“输出功率”下降,没法维持正常的全身供血需求,这便是心力衰竭。注意心肌梗死是心脏本身供血不足后的心肌死亡,心力衰竭是心脏输出能力下降。

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可能有同样的肇因,比如,冠状动脉疾病(冠心病)是导致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还能互相“成就”。不过它俩并不一样,心肌梗死通常是突然发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心脏病突发,而心力衰竭是逐渐发展的。

说起心脏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会是某个人突然倒在地上,然后路人突然冲上去做心肺复苏(CPR)、人工呼吸的画面。这或许也可以算影视剧对我们的“荼毒”。

且不说现实中遇到这种情况有多少人会去做CPR,以及多大概率周围有AED,从概念上,上述发生的应该叫心脏骤停,不是心脏病突发。

心脏不断收缩、舒张(也就是心跳)才能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而心跳是有节律的,该节律本质是一种电生理。如果心脏的节律被打断,完全停止跳动,那么就是出现了心脏骤停,英文是cardiac arrest,有时也会加上sudden(突然),即sudden cardiac arrest。

注意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是心脏的供血被阻断,而心脏骤停是心脏的心电节律被打乱,完全停止工作,二者在生理机制上不一样。当然,心肌梗死可能会引起心脏骤停,有过心肌梗死的人,发生心脏骤停的风险也更大。

能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溺水、呼吸道被堵塞都有可能。心脏骤停的表现——心脏停止跳动,在我们常人眼里是死亡的表现,因此任何生死之交的情况都会有心脏骤停。

这也是为什么心脏骤停都不能算在心血管疾病里——很多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可能导致心脏骤停,但不是所有心脏骤停都是由心血管疾病导致。也不是所有心脏病发作都会导致心脏骤停,大部分心脏病发作实际上不会发展为心脏骤停。

人体各个器官都需要血液循环系统正常工作输送氧气、养分才能维持功能,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大脑、肺等关键器官都会出现缺氧,时间稍久,不仅有死亡的风险,也可能留下严重的组织损伤。所以,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脏骤停都是紧急状况,需要立刻急救。

这也使得我们需要区分心脏骤停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很多心血管疾病可以用各种手段来控制,有些比较通用,如多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等,这些做法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胆固醇、控制高血压也是一样的。

另一些则会针对特定的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被堵塞,一般会采用抗凝血药物。但心脏骤停是急救,我们当然可以说平时多运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后也会让因心血管疾病而出现心脏骤停的风险下降。可你不能对一个心脏骤停的人说多运动,而是要赶紧提供急救。

心脏骤停的常规急救方法正是心肺复苏(CPR)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任何人稍作学习就能掌握这两个急救方法,而且越多人学会这两个技能,就越有希望在关键时刻被救。

不像自己运动锻炼身体可以降低自己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心脏骤停的人不可能在自己身上做CPR、用AED,我们只能依赖他人。而越多人了解学习怎么做CPR、怎么用AED,当一个人不幸遇上心脏骤停时,周围才越有可能有人会愿意或是有信心来做这关键的急救。

心脏骤停后的急救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心脏停止跳动的每一秒,都是大脑、心脏等各个器官供氧缺失的每一秒,这些器官可不会“屏气凝神”,每拖延一秒,都会增加出现严重损伤乃至死亡的风险。除非是发生在医院等特殊场所,大多数情况下,心脏骤停的人能依赖的救星就是周围的路人。

遗憾的是,在美国,医疗场所外的发生的心脏骤停事件中,只有约40%的人在专业人员到来前能获得急救。而由于一些偏见,女性获得旁人CPR急救的几率也显著低于男性(在美国,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后,男性有45%的概率获得CPR,而女性只有39%)。

美国心脏协会(AHA)的数据显示,美国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率只有10%,可是如果路人能及时做CPR,存活率可以提高到40%,而在心脏骤停后第一分钟内就用上AED的,更是能把存活率提高到90%。

CPR、AED也不难学,包括AHA在内都提供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训练课程。我个人在两天前还刚做了CPR与AED的更新课程:

学习CRP、AED不是为了刷证书,而是了解这些急救的基本过程。为什么美国在医院外的心脏骤停案例只有40%能有路人做CPR?设想一个人如果之前对CPR和AED的了解只是电视上看到的片段,在现实生活遇上突发情况,第一,他(她)能判断是否需要做CPR吗?第二,就算觉得需要,他(她)敢上手吗?

特别AED机器,虽说这机器没有专业训练也能用,但紧急情况下给你一个过去都没见过的机器,谁敢动啊?

其实用CPR与AED急救并不复杂:

第一步,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后,观察需要救助的人是否有呼吸,来判断是否属于心脏骤停(只有心脏骤停才需要做CPR,使用AED,别人家只是晕过去了呼吸完全没问题就上去一顿乱摁)。如果是心脏病发作而没有出现心脏骤停,也不用CRP,而是赶紧叫急救,如果有急救包可以找找阿司匹林,用于降低血凝,辅助血液流通。

第二步,确认属于心脏骤停后开始CPR,但不要忘了打急救电话,周围有AED就把AED拿来(周围有旁人可以先开始CPR,同时让别人做这些)。

第三,打开AED后,AED会提示你该怎么做。贴上两块接触物后,AED会自动分析是否需要除颤,也会提醒你何时需要“回避”防止被电击。AED会自动调整电击强度,不用担心被电坏。使用AED需要注意两个事,一是人家装了心脏起搏器啥的,身上会突出一块,别直接贴在那上面,稍微移开一点;另外如果是溺水的,擦干一点再贴。

AED除颤完毕后还会提醒继续做CPR,而且会打拍子指挥你频率节奏。这对非专业人员帮助巨大,CPR频率建议是每分钟100~120次按压,咱们这种路人很难感知正确的节奏,虽说差一点也不是没用,但有AED帮着你打拍子,自己都能安心一点。

以前CPR急救建议按压30下,然后人工呼吸两次。不过现在人工呼吸被搞得压力山大,所以已经不再被正式推荐,这也是为了让普通人能更愿意参与急救。

CPR、AED的课程还会告诉你,美国50个州都有好撒马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自愿向伤者、病人救助的救助者是免除法律责任的。这也是我之前说的,学习CPR、AED,很大一个作用是通过了解各方面的事实,让你在需要时敢于行动,不因恐惧与误解畏手畏脚。

就我个人而言,从未遇到过需要我去做CPR的意外。但是,从数据看,每年美国都有35万例医疗场所外的心脏骤停发生。需要具体某个路人去做急救的概率很低,但需要有路人做急救的概率却很高。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都有必要去了解学习CPR、AED。

我们当然不可能靠CRP或AED救活每一个心脏骤停的人,就像再怎么锻炼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心脏病、心力衰竭的风险,但是有更多人了解、学习过这些,就能让每个不幸遇上心脏骤停的人都有更大的希望获得及时的救助,也就让生命的希望多了一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ID:Story-about-Science),作者:Y博的科普园

相关推荐

争议大小周、猝死事件频发,「征帆医科」研发“救命神器”心肺复苏急救手环
暴雨洪涝季,你一定需要的自救和救人手册
球员突然倒地后的生死救援,人人都应学会的CPR
一个高中班主任的女性主义班会课
为什么我们都应该支持“无趣”的人工智能?
疫情红利消退,鱼跃医疗三季报营收净利双降、CGM和AED产品有待放量| 看财报
聚焦物联网化的心肺康复,「聚陆医疗」如何加速康复医学产业化?
为什么说人人都应该懂一点拍卖理论?| 超级观点
36氪首发 | 「聚陆医疗」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推进中国心肺康复中心建设
为什么要学思维模型?

网址: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学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 http://m.xishuta.com/newsview95735.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