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仍要强省会
安徽省内,今年关于强省会还是分权发展的路线问题,争论得好不热闹。
面对多年前的强省会发展模式,无论什么好的政策、产业都是合肥优先,这让手底下的一众兄弟有点不服气,尤其安徽省内老二芜湖。
3月份芜湖官方发布的一篇《“一城独大”不是春》,公然挑战省会合肥的权威,几乎是明示要求省会分权,将其存在感拉满。
6月份,芜湖市又发布了《芜湖市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里暗里也在要求省会合肥分权。
这些痕迹,可以在芜湖给自己制定的未来目标中明显看出来。
在这份文件中,芜湖提出:
到2027年,GDP要力争8000亿元。年均增速要达到8%。在长三角地区的排名,到2027年要前进3个位次。每年新增常住人口6万人以上。力争2035年城市总人口突破500万。
以芜湖目前的基础来看,想要完成这些目标非常难,除非合肥分权。
这份文件的潜台词,给了合肥一个眼神,在暗示要求合肥分权。只有分权,让芜湖获得更多的权限,才有可能完成制定的GDP增速、人口增量等目标。
然而,芜湖还是一厢情愿了。最近安徽省政府的表态,基本击碎了芜湖的美梦。
10月10日上午,安徽省委书记韩俊主持会议并讲话,给予了定调:
合肥是省会、是窗口,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强化省会担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支持合肥发展就是带动全省发展。省政府及各部门要按照省委部署要求,认真抓好这次现场办公明确的相关事项的办理。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继续支持合肥发展,继续走强省会路线不动摇。安徽彻底不装了,继续支持合肥虹吸全省。
二、强省会与均衡发展谁更好
中国内地27个省与自治区,基本可以分为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均衡发展或者多中心发展,另一种是强省会与首府。
前者的典型代表是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河北、辽宁、内蒙古等省与自治区。前三者做得最好。
广东表面上看是双中心,广州与深圳双核引领发展,但站在上帝视野来看,还是单中心发展。也即把珠三角看成一座城市。
后者的典型代表有四川、湖北、湖南、安徽、陕西、吉林等大多数省与自治区。
从首位度角度来看,吉林省会长春的首位度最高。其GDP占整个吉林省GDP的50%以上,也即全省一半的经济汇聚在长春。
银川的首位度也高达50%。西部的西宁、成都和中部的武汉,首位度位居全国前五。西安、哈尔滨的首位度也超过了三分之一。海口、兰州接近三分之一。长沙、合肥、沈阳、昆明占比均超过了四分之一。
从省内老大与老二角度来看,四川、吉林、甘肃、湖北是将强省会战略执行最彻底的省,特别是四川。
成都GDP等于5.7个绵阳。成都在四川省是一柱擎天般的存在。长春等于4.4个吉林市。兰州等于3.3个庆阳,武汉等于3.2个襄阳。
就安徽省来看,合肥等于2.7个芜湖。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安徽省统计局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强省会与均衡发展,孰优孰劣?哪个更好?
对于这个问题,本号早就明确过自己的观点。我认为:
均衡发展与一城独大的模式,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往深处想,只是各省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已。
对于弱省与自治区来说,强省会与强首府模式更好,比如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山西、吉林、黑龙江、辽宁等。
以辽宁来说,早就制定的双中心格局,其实限制了辽宁的发展。作为东北实力最强的省,在全国的排名中第17位。辽宁本该诞生一个万亿GDP城市,但由于是双中心格局,导致拥有1亿人口的东北都没有一座万亿GDP城市。
河北其实一直想走强省会路线,带动全省发展。但奈何河北特殊的版图,限制了它这一想法。河北被北京、天津两座直辖市拦腰一分为二。北部的唐山、张家口、承德都在被北京天津虹吸,石家庄的话语权很弱。
中部地带的保定、廊坊、沧州其实也是仰望着北京和天津。石家庄的话语权也就在冀南邯郸、衡水、邢台。所以石家庄一直难以做大,河北也就一直不上不下处在尴尬的位置上。
对于经济偏弱的省来说,它们连一个能打的城市都没有,并不适合分权,并不适合均衡发展。
它们本身的经济实力也无法支撑壮大两个中心,均衡发展只会大家一起穷。最终泯为众人。
在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神雕中,丐帮能够上位,成为第一大帮派,依靠的不是人数,而是帮主的武功,乔峰、洪七公,都是顶尖高手。黄蓉则是智勇双全。而到了倚天中,同样规模庞大的丐帮却不入流,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没有丐帮的身影,是因为后继无人。
所以说,一个省要提升存在感,必须让省会出圈。只有省会出圈,才能在头部城市中卡位,为省内争取到好的资源。
如果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资源也会绕道而行,就像中部的江西一样。
只有不断提升省会与首府的能量场,才能在高手如林的城市角逐中卡住好位次,为全省争夺更多的资源。
待到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时候,则开启兼顾发展模式。比如目前的四川、湖北。
事实上,四川与湖北也已经开始分权,四川设定了3个省域副中心,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绵阳;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宜宾-泸州;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南充-达州。湖北圈定了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
本号认为,一个省与自治区到底选择均衡发展还是强省会路线,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弱则核心,强则兼顾。
三、弱则核心,强则兼顾
对于经济能级较低的省与自治区来说,强省会路线更合适。
强省会的优劣,需要辩证来看。
尽管强省会路线,对于省内其他城市来说,可能不公平,但是对于贯彻全省角度来看,还是利大于弊。
本号在之前写东北的文章中也强调过。东北1亿人口却没有一个GDP超万亿的城市,除了思维保守、产业老旧这些根本问题外,缺少一个强大的中心,也是原因之一。
反观一直践行强省会路线的安徽,这些年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安徽排名上升三个位次,从十年前的第13位升至去年的全国第10,上升速度仅次于贵州。
制图:城市财经
今年上半年,安徽GDP增速位居中部第一,GDP规模紧追湖南省,正挑战湖南中部第三的位置。
安徽成功的关键有两条:
第一,强省会路线。
第二,纵横捭阖的借势之道。
凡是好的政策,好的产业,都是省会优先,这种背景下,强省会的省域,省会经济与人口不断做强做大。
目前合肥GDP是第二城芜湖的2.7倍,也成功登上了万亿GDP俱乐部。同时,合肥也是过去十年GDP增速最快的主要城市,十年增长了155.8%,位居36个主要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与首府城市)第一。
不断出圈,风头无两的合肥,这些年也为安徽省争取了不少好的政策与产业。
强省会的目的在于此。省内打造一座强中心,让他去与其他省会城市争夺政策和资源,只有省会强,在争夺战中才有优势。
除了强省会路线,安徽的纵横捭阖的借势之道值得所有想要奋发向上的省与自治区学习,尤其是隔壁的江西。
安徽的策略是,全省努力发展合肥,其他城市则借助长三角其他省市的资源来帮助发展。
安徽首先将自身全部融入了长三角大战略。
2010年合肥、马鞍山加入。2013年芜湖、滁州、淮南加入。2018年,铜陵、安庆、池州、宣城加入。2019年,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加入。
至此,安徽全境顺利加入了长三角。并且,在中央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正式官宣。
加入长三角的好处,在2021年立刻显现。
之后,国家发改委为了平衡长三角的发展,2021年,国家更是发布了正式文件,派遣了长三角6大高手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徐州帮扶皖北9城发展。
上海市闵行区帮扶安徽省淮南市;上海市松江区帮扶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市奉贤区帮扶安徽省亳州市;江苏省南京市帮扶安徽省滁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帮扶安徽省阜阳市;江苏省徐州市帮扶安徽省淮北市;浙江省杭州市帮扶安徽省宿州市;浙江省宁波市帮扶安徽省蚌埠市。
不久前,安徽更是发布了《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赤裸裸地让自己的地级市去蹭长三角其他强城的热度:
推动合肥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联动发展,提升城市群辐射联动效应。持续推进沪苏浙城市与皖北城市结对合作帮扶、六安与上海对口合作,加快长江城市带、省际毗邻地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建设,全力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
这段话中,安徽明确提出,要借助上海、南京的力量,发展自己的城市。
纵横捭阖的借势之道,是安徽敢于继续坚持强省会路线的底气。
在双管齐下的发展策略之下,未来十年安徽与合肥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值得想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财经(ID:City-Finance),作者:余飞
相关推荐
安徽,为何越来越“散装”?
这些省会的扩容合并梦,彻底没戏了?
绕开南京,合肥要夺回省会的尊严?
“散装安徽”,正在积极“混圈子”
安徽,离全国十强还有多远?
这些强省会,正在拼命“抢”大学
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急了?
从经济倒数到领跑全省,“安徽第一县”是如何炼成的?
“钝感”省会,很想红
“押注”省会,北方大省们的“水运梦”近了?
网址: 安徽仍要强省会 http://m.xishuta.com/newsview9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