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条靠谱的退路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条靠谱的退路

“我是真待不下去了。”老王说。

老王是谁?老王,是一位大厂的白领。一直以来,老王都称得上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好员工,虽然算不上顺风顺水,好在也没遇上过什么大挫折。但是,糟糕的工作氛围带来的精神内耗,和不断加剧的生活压力,逐渐让老王有些喘不过气了。

尤其最近几年,老王越来越能感觉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

看看工作,年龄,在一天天地变大,在领导心里,自己早就比不过年轻人了。晋升,基本上也就到头了,很难再往上爬。待遇,也不怎么样,受冤枉气不说,还总要没日没夜地加班。

再看看生活,有老人要赡养,有小孩要教育,有房贷要偿还,有一片摇摇欲坠的天要扛。再不找找别的出路,就实在是顶不住了。

“唉,创业去了。至少生死由我,总好过受这个窝囊气。”老王说。可是,我应该去做些什么呢?哪些行业比较好做?哪里才有属于我的机会?润总,你能多给我一些建议吗?

刚好,老王来找我之前,我正在看一组数据。于是,我对老王说,我没什么特别的建议。我唯一的建议就是:三思,三思,再三思!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条靠谱的退路。

今天的思考,是分享给老王的。也分享给正在创业,或是对现状不满正准备创业的你。

从哪里开始呢?

就从,我正在看的这一组数据开始吧。

一、一组数据

所以,到底是一组什么样的数据,让我一连说了三个三思?

你猜猜看,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年?

10年?8年?5年?

都不对。

根据《财富》杂志的抽样调查,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年。而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

天啊。难以想象,竟然有那么多我们正在见证的企业,会在两三年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么,这组中国企业平均寿命的数据,放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来看看欧美国家,和同在亚洲的日本。

在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是8.2年。日本呢?日本更长,大约是12.5年。更夸张的是,欧美大企业的平均寿命长达40年,而日本大企业的数据更是达到了恐怖的58年。

和欧美以及日本相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得多。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不够聪明吗?是我们不够勤奋吗?当然不是。要论聪明和勤奋,中国人如果认第二,恐怕没有人敢认第一。

企业寿命,和大量的因素相关。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有可控的,也有不可控的。但是,有这么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中国企业正“遥遥领先”的。那就是:被动创业的比例

在中国庞大的创业队伍中,被动创业的人数在总创业人数中的占比,要远远高过欧美和日本。

什么是被动创业?

我举个例子。

六年前,我曾经被一位同学问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个问题记忆犹新。

他说,润总,我是一个山西地级市的公务员。我已经上了六年的班了,对现在的这份工作,已经非常非常厌倦了。可是,我又下不了决心辞职创业。你说,我该怎么办?

说实话,每每听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有点犹豫到底要不要回答。

为什么?

因为看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我的基本感觉是:这根本就不是对未来的思考,而是对今天的不满。

打工真的太累了,我想创业。老板真的太蠢了,我想创业。收入真的太少了,我想创业。总之就是,我现在很不开心,我要创业。

不是主动地“选择”了创业,而是被动地“退到”了创业。

这就是被动创业。

但是,既然已经对今天的现状产生了不满,是不是就应该去创业呢?

绝对不是的。创业的原因,不能是因为今天过得不好。过得不好还要去创业,那就更难了。通常创业成功的人,都是过去的工作都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现状不好就去创业。

可是,我们今天有大量的创业者,就处在这种“因为不满,所以创业”的状态里。

而根据清华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这种被动创业的成功率,还不到2%。

所以,请记住两件事。

1. 不要因为对现状不满就去创业。

2. 你不是要被动地“退到”创业,而是要主动地“选择”创业。

二、一个故事

不是要被动地“退到”创业,而是要主动地“选择”创业。

理解了。

可是,怎样才算是主动地选择了创业呢?

和你分享一个故事。

我的一位朋友,做了一件事情,让我特别佩服他。

有一次,他去到了一家快关门的咖啡馆,工作人员都已经开始打扫卫生了。这个时候,他就看见工作人员从柜子里拿出了今天没能卖完的面包,准备扔进垃圾桶。

他一看,就说,这怎么就扔了呀,也太浪费了吧。

但是,工作人员却对他说,必须得扔。我们对消费者是有承诺的,只卖当天的新鲜面包,不能隔夜。所以,这些卖不完的,就必须要处理掉。

原来如此。听上去,挺有道理的。但是,但是,但是,还是太浪费了呀。要不这样,反正你都要扔掉了,干脆,你打个折,卖给我了。你也不需要浪费,我也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面包。这对我们都有好处。

结果你猜怎么着?

这位工作人员对他说,先生,对不起。我们的收银系统里,没有打折这个选项。你要,就全价买走。你不要,我就要处理掉了。

啊?这也太不合理了吧。就不能变通变通吗?

嗯。就是这种不合理,让我的这位朋友敏锐地嗅到了一个机会,一个“临期食品”赛道的机会。

假如一个面包成本是10块,咖啡馆卖20。那为什么不能在关门之前,打点折用15块、14块、甚至更便宜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呢?这样子咖啡馆可以收回成本,消费者也能获益,因为提高了效率,自己作为平台也能在里面分一点点。

于是,他就自己做了一个APP,用这个新的商业模式,选择了这一次创业机会。

他发现了痛点,并且,有能力来创造性地解决这个痛点,还能解决得比别人更高效,当然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现在,他的企业已经是这个赛道非常头部的选手,而且还在继续快速发展。

所以,怎样才算是主动地选择了创业?

是你创造性地找到了一个方法,可以为消费者带来以前没有享受到的利益。

过去他要花7块钱才能买到的东西,我今天6块钱就让他买到,而且我还能赚钱,那才能去创业。过去他买到的东西不好用,我今天用同样的价格就能给他更好用的东西,那才能去创业。

如果不以这个为起点,你能不能创业呢?

你当然可以,但你会发现你的势能特别差,你没有为消费者带来利益,没有人愿意来帮你,你会觉得非常非常辛苦,每天都要跟销售吃饭,每天都要跟客户谈生意,回款也很困难等等等等。

这样的状态,还能活得长久,那才真的是见鬼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那句我们反复在说的话。

创业的起点,一定是消费者获益。

三、三点建议

创业的起点,一定是消费者获益。

理解了。

可是,我要怎么做,才能让消费者获益呢?我又怎么知道,我有没有让消费者获益的能力呢?

我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建议,供你参考。

1. 要有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

选择,很重要。机会,也很重要。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和水平做出勇敢的选择、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很多时候,是我们自认为自己可以,但其实并不可以。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是让每一位家庭成员说一说自己做了多少家务。你也可以试试看。

也许,你会发现,妈妈会说自己做得肯定是最多的,怎么着也得有个10多件吧。爸爸会说自己虽然没有妈妈做得多,但应该也有个4~5件。孩子会说自己也帮了忙,有3件。爷爷奶奶会说记不太清了,但总归是有的。

但这个时候,你加起来一算就会发现,家里哪来的20来件家务啊,超额了吧?

我们都很容易像这样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所以,一定要有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

但是,怎么实现这种“不偏不倚”呢?

看图。

这张图,你可能也见过,叫:乔哈里窗。

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个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未知的自我。想要有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最主要探索的部分,应该是别人知道,但是自己不知道的,“盲目的自我”。

所以,当你想要创业,想要转行,想要做出一个重大的选择的时候,多听一听别人的看法,尤其是一些相对负面的看法。

忠言,几乎一定是逆耳的。因为它大概率会打破你原有的认知。

但那是一面非常重要的镜子。

珍视它,而不是逃离它。

2. 始终思考10倍好的事情

很多人想要创业,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赚得比现在多。

但是,多多少呢?20%?30%?

可能都不够。如果你更有能力,就应该去思考10倍好的策略。

注意,这个10倍,并不是今天赚1块、明天赚10块的10倍。而是说,不要把自己固化在一个线性的思维里面,要去想更加远大、更加创新、更加指数级的方法。

否则,选择创业之后,你就会发现,思考着20%的增长将要面对的竞争和压力,将会远远超过所谓的打工。

在具体的执行上,你可以试着参考谷歌的做法。谷歌允许自己的工程师拿出20%的空余时间,去研究自己的项目,去思考私人的问题,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你也一样。

在平常的工作之余,一定要拿出专门的时间,用来思考那些你可能会做出的选择。

有些问题,现在不想明白,事到临头就更想不明白了。

3. 深刻理解稀缺和稀缺性流动

一定要想尽办法,让自己变得稀缺。

举个例子。

你平时在家里吃碗面,可能20块一碗。但是你到了机场,发现要100块一碗。价格简直是贵到离谱。但是你多花的这些钱,并没有都进入到商家的腰包,不是被商家黑了,而是机场的租金太贵。多花的钱,大多数给机场了。

但是,这么贵的租金,不开了行不行?你不开没关系,多的是人想要开。奢侈品店、新能源汽车展示店、纪念品店,都抢着要。

供需关系,决定了机场租金。机场在这里面更稀缺,也就更赚钱。

但是,稀缺性是会流动的。

我再举个更直观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大家都在做直播,那你觉得现在谁稀缺?

一开始是主播,大家都不会的时候,那个会直播的人就值钱。

但现在很多人冲进来之后,主播都能批量培训生产了,那些教直播的人可能就赚钱。

再到后面,MCN机构也多了,大家发现主播卖的产品才是关键。谁能掌握供应链,谁能交付好产品,谁才能赚钱。供应链能力,成为稀缺的能力。

稀缺性,是会不停流动的。

你要理解稀缺,建立稀缺,成为稀缺。

这样,你的思路才会更开阔,选择的空间才会更广阔。

四、最后的话

创业,很性感。

总有人运筹帷幄,成就了一番事业。

创业,很骨感。

在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但无论如何,创业,永远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退路”。

退而求其次,是拿不到想要的结果的。

能解决问题,能比别人更好地解决问题,是我们做出选择的唯一原因。

这就需要我们有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需要我们不停思考10倍好的事情,需要我们理解稀缺和稀缺性流动。

然后,在机会到来的时候,勇敢地做出选择。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条靠谱的退路。

你说,是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润 (ID:runliu-pub),观点:刘润,主笔:二蔓,责编:黄静

相关推荐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条靠谱的退路
技术大牛如何找到靠谱的创业想法?
亚马逊产品经理:TikTok 的真正优势,从来都不是算法(下)
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只用看7个特征
寻找靠谱技术合伙人的5大原则
百度的对手,从来都不是OpenAI
黑进宇航员的宇航服,这事儿靠谱吗?
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就看这4点
“恋爱话术”软件真的靠谱吗?有人差点闹到分手
返乡青年创业,靠谱吗?

网址: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条靠谱的退路 http://m.xishuta.com/newsview91345.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