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方 铅笔道创始人
今天,核磁共振的国产替代,揭示了创新创业的一个长期信仰。
未来10年,我们究竟做什么、不做什么,才能与大时代趋势同频共振。
今天看到一个突发好消息。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并且实现量产。一位北大深圳医院的医生自豪地说:图像质量与国际品牌相比毫不逊色,以后老百姓的检查费会更少了。
此前,三甲医院单次检查价格可达500-1000元,背后的核心原因之一——国外品牌垄断了该市场,占比约80%(3.0T)。
一台国外核磁仪器的售价可达3000万,而国产仪器的售价不足300万元。理论上说,核磁共振的“国产替代”趋势,有把检查费打掉90%的可能。
据众成数科数据,我国核磁共振设备市场规模可达113.73亿元(2025年)。
我为什么提这个案例?它代表着创新创业的长期方向。
当下的创新创业圈,正处于信仰重建时代:大家不知道做什么才能长时间扛住周期。
常常发生的情况是,今年的风口明年凉,3-5年一地鸡毛,90%的创业者成为周期震荡的炮灰。
我最近频繁与券商朋友互动,我问他们:长期来看,什么赛道好上市,什么赛道难上市,什么赛道完全不受理。
我惊讶地发现:经过长达10年的磨合(2012-2022),一级与二级市场在很多方向已经完全共识。
比如科技与非科技,优先科技;硬科技与软科技,优先硬科技;供给侧创新与消费侧创新,优先供给侧;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优先实体......
这些现象背后,有一个核心法则:更加鼓励去增量市场创新,去做大蛋糕。而不是去存量市场内卷,去分蛋糕。
在A股,这个趋势愈发明显。尽管目前,港股依然呈现着海纳百川的趋势。但对多数独角兽而言,能冲刺A股,一般不会去港股。
这种背景下,我们来理解今天的创新创业。
为什么消费赛道这么冷?因为大多都是在存量市场竞争。在今天的国内市场,多一个吃喝品牌、少一个吃喝品牌不影响本质。
大家都在微创新,这里味道调一调、那里配方调一调,整体半斤八两,如果主流的资本去支持这些领域,性价比会偏低。
为什么今天SAAS也变冷了?因为大家也在红海里裸泳,纯粹工具价值,缺乏技术开发难度,这里思路调一调、那里功能调一调,差别不大。
我自己创业7年,一路下来真实的感受:在存量市场拼得你死我活挺没意思,不如携手去开创一个我们都不曾拥有的未来。
据我观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存量市场的竞争终局,要么最终变成资本的竞争,要么变成创始人寿命的竞争。
2010-2020年,创业的终局就是资本竞争,团队与产品都半斤八两,最终就拼谁钱多,谁烧钱多谁就用户多,谁就GMV多。
如果大家资本能力也相差无几,最后就变成了创始人寿命的竞争:要么是心死,要么是身死。心死会导致主动放弃,身死会导致被动放弃。
国内的创业者都不傻,都具有大智慧,为什么就喜欢内卷,在存量市场拼得你死我活呢?
据我观察,一个主流原因是:多数创业者常常高估自己改变世界的能力。
他们发现一个领先者时,往往更容易看到其30%的缺点,然后自我暗示:对手怎么干得这么烂,我要是把这30%缺点补齐,是不是就能取代它。
我观察到的事实是,这类创业者多数以失败告终。真实情况是,对手确实存在30%的缺点,但还有70%的优点,你可能把对方30%的缺点补平,但对手70%的优点你却只能做到40%。
如此相抵,从实力而言,你和对手其实就是半斤八两。
此外,创业非常讲究天时,与大时代节奏的同频共振,任何一家公司的天时都无法复制,A时代下诞生A公司。你已经处于B时代,给你同样的团队、同样的资金,你也无法成为A公司。
创业前3年,铅笔道也曾干过类似傻事。
我们想做一个DATA产品,让投资人更好地发现项目。由于铅笔道是媒体,在数据上有着天然优势,比如更详细、更真实等。
我们看到同类产品时,也仿佛看到了颠覆机会,于是耗资2000多万砸了一个DATA产品,耗时3年结果发现纯粹徒劳。
首先,我们的数据确实更详细、更真实,弥补了对手30%的缺点。但同时,详细、真实数据的背后,也带来更多缺点:数据获取难度大,录入速度慢,人力成本高... ...
最终的结果是:竞争下来,我们和对手半斤八两。
自此,我给铅笔道定下一个准则:凡是存量赛道,绝对不去碰。凡是在赛道已经活过5年的公司,实力必然不可小觑,远比你想象中强大。
我们要大概率相信:在有限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产品已经贴近最佳方案,否则他们早已被同时代的对手干掉。
而后,铅笔道DATA也改变了思路,不再给投资人使用,而是给铅笔道的媒体团队和服务团队使用。
如此一来,立刻显得凤毛棱角。大家见过的绝大多数媒体只有一个公众号,而铅笔道不仅有APP、官网、M站、小程序,还有一个耗资2000万的DATA,背后带来的壁垒显然易见。
因此,我真诚建议每位创业者:不要把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决斗”上,不要老想着“分蛋糕”,而是拼尽全力去“做大蛋糕”。
我认为,不管你愿不愿意,想或者不想,未来5-10年,这可能就是创业生存的第一法则。
具体而言,表现在2个方面:对国际市场而言,在同一代技术产品里,想办法实现国产替代;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永远追求用跨代的2.0去替代1.0。
就像今天核磁共振的国产替代一样,未来我们的祖国,会在更多方面需要创业者去承担使命,去完成更多的国产替代。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刚刚,突发重磅消息:113.73亿,打破垄断
金砖四国打破垄断,印度“鸿蒙”借势腾飞
美团外卖的垄断不是该不该打破,而是如何打破的问题
向EDA进军,华为要“突破乌江天险”,打破西方垄断
年内最重磅IPO之一,联影医疗的“红与黑”
A16Z合伙人:该用什么来打破互联网巨头的垄断?
中国企业集体出海 打破美国靠“脸书”的垄断地位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宁王入股、拿下比亚迪,这家公司什么来头?
消息称三星将加速透明 OLED 量产,打破 LG 垄断
36氪首发|打破国外半导体厂商垄断,「赛美特」再获数亿元A+轮融资
网址: 刚刚,突发重磅消息:113.73亿,打破垄断 http://m.xishuta.com/newsview8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