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张雪,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或许在历史上,从没有哪个时间段像现在一样,让投资退出变得如此急切。暂且不提S基金的火爆和隔轮退的普遍,就连创始人也开始将退出前置再前置。
从钙钛矿谈起
最近听说,有些创业不久的钙钛矿创始人已经开始套现,金额达数千万,与创业投入基本持平,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套现的轮次是pre-A轮,没错,不是pre-IPO轮。
如果说早期投资人趁着新能源仍旧火爆,套现离场,是履行职责。那么创始人的套现,则更加令人惊讶。
知情人士告诉我,这大概是因为钙钛矿技术太过于早期,产业化、商业化遥遥无期,创始人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和信心等到量产的到来,还不如先把钱攥在手里的好。
其次,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钙钛矿的明星初创企业多半由高校教授担任创始人,这类创始人的优缺点十分明显,擅长科研而短于商业、战略和组织。因此,在创业过程中,他们更容易遇到困难,见好就收成了一个不错的选项。
第三,钙钛矿近两年变成为了资本的宠儿,头部基金持续加码,产业基金步步紧跟。如果非要用一个字形容钙钛矿项目,那就是“贵”。所以有投资人早就提出过质疑之声:“天使轮估值10个亿,这价格还能熬到C轮么?”
如今创始人的及早套现,或许也折射出了这类项目“诞生即高光”,后续融资面临极大挑战及困难。
当然,有人选择离开也有人选择入场。
上个月,钙钛矿公司光因科技宣布完成了一笔5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创下该领域天使轮的融资纪录,背后资方为梅花创投和转转集团。
资本跨界投资钙钛矿,在当下看来并不稀奇。更何况,光因科技的创始人温言杰是转转集团前总裁。
不过有趣的是,温言杰此前跟钙钛矿根本没有过接触,他做互联网创业起家,做过教育培训和二手平台。
也正是如此,有分析称这是一场资本攒的局,以期在钙钛矿这个市场分一杯羹。但该说不说,在第一批创始人已经套现的时候入场,光因科技此举也称不上明智。
钙钛矿除了在一级市场上演各种新鲜戏码外,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曾经的钙钛矿大牛股奥联电子从 2022年12月6日至2023年2月9日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 241%,后因跨界钙钛矿的合伙人履历失实深陷“造假门”事件而高位崩盘,2月9日高点迄今累计最大跌幅达64%,并最终迎来了深交所的处罚。此外,另一个钙钛矿概念股宝馨科技自2022年8月2日迄今股价累计最大跌幅 56%。
可见,在钙钛矿这个细分领域中,泡沫化和去泡沫要远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
不过,钙钛矿此次的剧情也是有先例在前的。以第一波AI创业潮为例,当时的AI四小龙,也是更多的在学术上较量,同样是各大科研背景的教授学者下场创业,引得VC们的追逐和热捧,创下了一次次的融资记录。只不过钙钛矿公司没有AI创业公司幸运的是,现在可不是当年可以只靠PPT和概念就能拿到钱的时代了。
内卷赛道的通病
当我拿着钙钛矿这样的案例去跟投资人交流时,他们虽然惊讶,但也坦言这或许在将来会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新能源、硬科技这些热门领域。
对于这个观点,他们给出了几个理由:
首先,国内投资在科技领域内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投中网此前也写到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似乎只有投资前沿科技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然而越前沿也就意味着越大的风险,越多资金的投入以及越长久耐心的等待。
以钙钛矿为例,中试线虽然能够短期提升股价,但却无法加速到量产商业化的距离。如今的钙钛矿仍旧面临着像是稳定性问题,寿命问题等核心痛点,而这些也是制约未来商业化量产的关键因素。
我们从不怀疑钙钛矿的未来,但现在钙钛矿想实现商业化确实为时过早。
而这与当下LP们“急增急退”的诉求是相悖的,所以不仅LP们的隔轮退成为常态,传导到创始人身上,提前套现的情况也将愈演愈烈。
其次,在这些热门赛道,资金量实在是太大了,导致很多标的的发展与估值形成巨大的差距,透支得越来越多。
对此,有投资人给我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个估值五六十亿的芯片企业,年营收只有区区600万,而且年年亏损,日日烧钱。长此以往,这很难让创始人有坚持的初心,就看VC们给不给提前套现的机会了。
而这个案例只是当前众多公司中的一个缩影。
第三,去年十个投资人中有八个在聊新能源,而今年则变成了十个投资人中九个在看AI。一级市场风口的轮换速度也为创始人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比如某个去年还希望投钙钛矿项目的投资人告诉我,他今年已经完全不关注这个领域了。
还记得,去年大家在谈论新能源的布局时间窗口时,投资人都乐观地给出了两到三年的答案。可事实上,今年除了少数几个赛道仍旧能够获得大额融资外,一些新能源赛道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遇冷和降温。所以在你追着投时,他想的可能是急着退。
第四,内卷、热门的赛道吸引的更多是敢于冒风险的“短钱”,要在他们之中找到“长钱”是很难的。
反常操作背后,藏着什么答案?
从最近两年中美投资重点出现分野,到如今中国私募市场资金结构的改变,新能源行业可能是为数不多能够代表中国投资航向的赛道。
然而巨大的资金压力下,隐忧也在逐步显现。
毋庸置疑,不管对于投资人还是创业者,今年都是一个需要谨慎做决定的时间点。
新能源独角兽到底是不是钱堆出来的,前沿项目管理究竟该基于什么预期,创始人反常操作背后又藏着什么答案,很多问题都需要一个理智的回答。同时,我们应该庆幸,在大火越烧越旺之时,就迎来了新能源的理性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张雪
相关推荐
刚Pre-A,创始人就卖老股了?
30亿美金注入东南亚的同时,Go-Jek大股东卖老股退出
出海日报 | 软银50亿美元新基金下注拉美;Go-Jek大股东Northstar Group卖1/4老股
OYO创始人向OYO投资20亿美元 交易包括新股和老股
36氪首发 | 奕至家居完成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提供家庭灯光个性化解决方案
36氪首发 | 看好外卖生态的品牌化机会,美食品牌孵化器「吃托邦」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刚搜完就接到推销电话?百度安全:不是我们卖的号码
小米投资了一家“XR”公司,张艺谋是股东及联合创始人
36氪首发 | 用物联网技术探索院内感控市场,「小创科技」获1000万Pre-A轮融资
微软AI编辑刚上岗一周,就翻车了
网址: 刚Pre-A,创始人就卖老股了? http://m.xishuta.com/newsview8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