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经》公众号发布一篇文章《4年超2000款App因侵犯个人信息违规,有一家公司从未被点名》,这篇文章对2019年以来工信部通报批评过的APP做了统计,发现“四年来,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百度、京东、美团、网易、快手等头部互联网公司均有产品被点名。主要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中,仅有拼多多从未被点名通报。”
文章一出引发了广泛热议。难道拼多多真的如此“洁白无瑕”?事实上,拼多多APP并非没有问题,其在国外曾被谷歌应用市场下架,被卡巴斯基发现内置恶意代码,在国外媒体引起热烈讨论。很多人认为,拼多多之所以在国内拥有“金刚不坏”之身,或许与其强大的媒体和政府公关能力有关。
遭谷歌下架,被卡巴斯基检测到恶意代码
在国内“金身护体”的拼多多APP在国外却遭遇谷歌Play Store下架,还被知名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发现某个版本中存在恶意代码。
2022年3月,谷歌Play Store(Android应用市场)突然下架了拼多多APP,理由是“谷歌表示已发现包含恶意程序的拼多多版本。”同时,这位谷歌的发言人还表示:“Google Play保护机制已被设置为阻止这些已识别的恶意应用程序的安装尝试。已将恶意版本的应用程序下载到其设备上的用户将被警告并提示卸载该应用程序。”
当时,拼多多方面也向媒体证实了公司多款应用被谷歌暂时下架处理。该事件一度导致当日拼多多股价下跌超7%。
但是无论是谷歌,还是拼多多都没有给出“拼多多APP包含恶意代码”的确切信息。紧接着,国际知名安全企业卡巴斯基对外宣布拼多多软件“安装程序存在恶意代码,这种恶意代码不仅破坏用户的手机系统,而且极有可能盗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同时,卡巴斯基还发布了一份“拼多多恶意行为分析报告”,内容涉及拼多多的保活行为、诱导欺骗行为、防卸载行为、信息收集行为、攻击感染用户信息行为等。这份报告似乎解释了拼多多多款应用被谷歌下架的原因。
我们看到,在卡巴斯基公布的拼多多APP恶意行为中,有十分常见的防卸载行为和用户隐私信息收集行为。而工信部对热门APP的安全监测工作,也曾多次对有类似行为的APP进行通报批评、下架整改等。
更让人费解的是,当时拼多多APP在谷歌应用市场遭遇下架以及被安全公司发现恶意行为的事情在国外媒体持续发酵,热度极高,但是国内却几乎悄无声息。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拼多多在国内强大的媒体和政府公关能力。
对此,很多网友还联想到不久前“拼多多恶意下单风波”发生后,网上突然出现铺天盖地的文章、视频等内容控诉用户恶意行为,同时掩盖“拼多多对商家采取的极速退款可不退货”等侵害中小商家利益行为,这似乎都体现出拼多多在国内公关实力。
拼多多被多次投诉“欺诈”消费者
对于各位读者来说,拼多多给大家的第一印象绝对是“砍一刀”以及“现金大转盘”。这两种营销方式,被许多网友评为“对人性的试探”。在新浪黑猫投诉中,消费者对拼多多的投诉已经超过2万条,除了大量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差的投诉外,许多都是涉及恶意营销和欺诈的投诉,特别是对“现金大转盘”的投诉非常多。
很多网友投诉称:拼多多用技术手段欺骗消费者,利用现金转盘的活动欺骗用户拉人头助力免费领现金,从600元助力到0.01分钱,再到0.01金币再到0.01元宝,邀请了100人助力,最后无论邀请多少人都是祝福书签,以及一分钱打款,欺骗消费者通过拉人头的方式给拼多多平台拉流量,骗取用户流量,浪费了用户的时问和精力,井消耗了无数的人际关系,拼多多这是严重的虛假宣传,欺诈消费者。
还有网友表示,拼多多这种恶意营销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六条: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还有网友表示:“拼多多真的是朋友终结神器”。很多人参与这个“考察人性”的游戏后,群发给几百个微信好友,最终都没能获得现金奖励,这也引发了微信用户的集体投诉。2023年1月,微信发布公告称,屏蔽拼多多等APP的外链,理由是涉嫌诱导分享,骚扰用户。
由于腾讯是拼多多的股东,很多人认为拼多多通过“砍一刀”的社群分享,低成本营销获取快速增长,与微信的支持分不开,如今微信禁止拼多多外链属于“大义灭亲”。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拼多多的“现金大转盘”仍然可以在微信里继续分享。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很多网友的投诉并未得到拼多多的处理,网友纷纷表示投诉无门。笔者认为,拼多多之所以对用户的投诉置之不理,很可能是因为这种“现金大转盘”的诱导分享行为为其新用户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而“诱导分享”行为又属于走在违反《广告法》的边缘,打“擦边球”或许让拼多多尝到了甜头,所以不愿结束这种被网友屡次投诉的“欺诈”行为。此外,由于拼多多的用户多在下沉市场中,这些用户存在信息不对称、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弱等特点,这也让拼多多有恃无恐。
综上所述,拼多多APP并非真的“金身护体”,国外应用市场和安全企业证明了其漏洞的存在,之所以一直在国内“金身不坏”,很大程度上与其强大的媒体和政府公关能力有关。而对于“现金大转盘”等抽奖营销的投诉置之不理,是因为拼多多真正尝到了搞违法擦边球的甜头。
但是笔者认为,强大的公关实力和舆论控制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来帮助好企业做传播,那将是非常出色的好工具。而如果用来掩盖企业的“罪行”,用来压制用户对企业的投诉,这无疑是助纣为虐,同时也让企业“掩耳盗铃”,最终失去用户,失去市场。
发布于:山东
相关推荐
成为拼多多黄峥
黄峥“隐退”后,拼多多暴跌千亿
拼多多“翻车”
拼多多转舵
矛盾拼多多
拼多多申请“多多拼菜”“多多果园”等商标
闲聊拼多多
腾讯“拼不出”下一个拼多多
腾讯红杉清空拼多多股份?拼多多回应:系谣言
阿里松绑拼多多?
网址: “金身不坏”拼多多 http://m.xishuta.com/newsview8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