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蛙蛙日记,原文标题:《“秀才”的老龄饭圈:是情愫的窗口,而非猎奇的笑料》,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下午去“一笑倾城”评论区捉爸爸,晚上到“秀才”直播间蹲妈妈,如今成了广大某音网友的新乐趣。
“一笑倾城”和“秀才”都是如今中老年网红界数一数二的顶流,分别坐拥一千七百多万和九百多万的粉丝,且大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叔叔阿姨。
靠着一对弯弯的笑眼、一张圆润的脸蛋,“一笑倾城”让无数爸爸、爷爷粉拜倒在石榴裙下。“秀才”则更加不用多说,捋头发、摸下巴、舔嘴唇一套经典动作下来,无数阿姨粉、奶奶粉为之倾倒。
如果说“一笑倾城”是网红界的“杨钰莹”,那“秀才”就稳稳占据乡村版“毛宁”的宝座。年轻时代的偶像一霎间出现在田间地头,对着叔叔阿姨“明送秋波”,沉寂多年的心谁能忍得住不再次跳动?
(“秀才”的评论区)
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们俩的直播间打赏无数不说,评论区更是吸引众多叔叔阿姨留下“虎狼之词”。
初入“饭圈”的老年人,展示出与现实迥异的爱慕与狂热;却也在反差中,遭遇了年轻一代的围观与戏仿。
不是都市霸总丽人,而是乡间俊男靓女
乍看这一对“老年饭圈”顶流的短视频,似乎难以想象其粉丝体量。
就制作水准而言,视频往往是几十秒的一镜到底,包装也是简单的歌词与“经典款”滤镜;看其视频内容,也不过是翻来覆去的几首老歌,加上几个对年轻网友而言稍显“油腻”的微动作。
(“一笑倾城”的笑容)
就连网红本人,也与普遍意义上的“偶像”相差甚远。在“秀才”与“一笑倾城”的介绍中,他们俩都是三四十的年纪,视频中的滤镜也难掩其眼角眉梢的岁月痕迹。
然而,就是靠着这一系列的 “对嘴型”唱歌短视频,两位顶流与中老年网友来了场跨越时空的云对唱。
仅仅靠和“秀才”的合拍视频,一位名叫“才哥很帅”的阿姨就吸粉19万。更有网友发现,有位阿姨前前后后与“秀才”合拍了2.5万条短视频,尽管点赞寥寥,却依然乐此不疲。
(网友与“秀才”的合拍)
挑眉、咬嘴唇、摸下巴的招牌动作和怀旧风情歌的精准选曲,都是这对大龄偶像的“媚粉”初级招数。
从田间地头到农家小院的场景营造,才是真正走入目标受众内心的关键步骤。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秀才”与“一笑倾城”对自身的定位非常明确——不是都市霸总丽人,而是乡间俊男靓女。
“秀才”会在田埂间随手采一支油菜花,背手走上前献给粉丝;“一笑倾城”也会在晒满苞米的水泥地里,边剥着玉米叶子,边唱着歌低眉浅笑。这些淳朴的乡村景观,在唤醒田园回忆的同时,也恰恰达成了乡土情感的共鸣。
(田间地头的“秀才”)
而儒雅、爱笑、温柔的人设所提供的情感慰藉,更是击溃了缺乏关注的众多农村中老年网友的最后一道防线。
尽管身处农村,“秀才”却梳着一丝不苟的三七分发型,穿着西服白衬衫,拿着“老干部”式的保温杯,一副体制内儒雅书生的派头。偶尔拿起根烟,也会体贴地弹走。
对于老年人而言,日渐萎缩的社交圈、逐渐式微的权威性、不复当年的精力与体力,都让他们的情感来源愈发窘迫。在失去了精神追求与生活目标后,很多老年人都被迫成为“没有角色的角色”。
因此,不论是将“秀才”和“一笑倾城”视为朋友还是知心人,都让他们无处安放的情感与爱一泻千里。
这本是中老年群体的“圈地自萌”,却因一位72岁老太独自从吉林跨越上千公里,只为见“秀才”一面的勇敢事迹在公众领域发酵开来。
“七旬老太”为了“秀才”千里追爱的故事,固然是这一场突如其来关注的导火索,但究其根本,还是人们对老年群体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作祟。
(七旬老太千里见“秀才”)
一方面,在年轻人的常规设想里,老年人代表着因循守旧、安常守故,这似乎与“追星”的潮流性格格不入。
年轻人们一股脑儿地为老年群体贴上“数字难民”的标签——“难民”意味着流离失所、手足无措,是旧时代来的逃荒者。如今,他们却在数字平台上偏安一隅、老有所乐,其间反差感着实令人震撼。
另一方面,正如费孝通所言,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总是展示出矜持和保留,特别是老年群体。这与“秀才”和“一笑倾城”评论区与直播间内的“大胆示爱”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笑倾城”的评论区)
“秀才”的粉丝亲切地称呼他为“好弟弟”,并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爱你不是我的错,是你太美惹的祸”“姐爱你,姐在远方等你”。
除了稍显露骨的表白外,诉苦也是阿姨粉们倾诉爱意的方式。
在评论区里,有孙子进了监护室之后也要匆忙赶来的奶奶,也有被“家里的爷们骂了”的阿姨,她们将不如意的日常一股脑地倒给这位素未谋面的好弟弟,试图在互动中寻求难得的情绪价值。
(“秀才”的评论区)
就如同当初迷恋“假靳东”的那波阿姨粉一般,大龄饭圈爷奶们,在网络空间与网红们建立起想象中的拟态亲密关系,并将其视为现实世界的情感出口。
大龄饭圈的规则谁来制定
然而,对此产生好奇心的年轻人,在擅自闯入了“父母”“爷奶”的小世界后,却对此不加掩饰地耻笑。
在“一笑倾城”和“秀才”受到关注后,评论区瞬间被更加熟稔互联网世界的年轻人占领,除了表达对中老年追星的审美异议外,更不乏反串老年人留下“情色”评论的身影。
年轻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艾特朋友,像围观“珍稀物种”一般涌来,对老龄追星族品头论足。他们在惊叹老年粉丝的直白之余,也吐槽起网红的“油腻”与“土味”。从示爱语录到审美标准,无一例外都成了他们的评判对象。
如今的“秀才”评论区,已成为年轻网友玩梗的沦陷区。年轻网友们换上家长同款的荷花头像,昵称改成“海阔天空”“平淡是真”,以假乱真地模仿起老龄粉们的示爱方式。
更有甚者,在评论区模仿起粉丝的留言特点,对网红开起了不合时宜的“黄腔”。
(反串“秀才”粉丝的网友)
诚然,网络世界的年轻人占据了“信息高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俯视与嘲笑成为理所当然。
在互联网兴起之前,社会上一以贯之着前辈是引领者、后辈是学习者的前喻文化。在过去经验与知识大多依靠口口相传的时代,父辈无疑是智慧的占有者与权威者。
而随着网络文明的强势入侵,知识的代际传递不再具有垄断性,年轻一代依靠着技术赋权一举上位,反而成为父辈的“意见领袖”。
自诩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部分年轻网友,自然占据着互联网的资源与权力,理所当然地将社交平台上的“潮流行为”视为自身的特权,为自己与生俱来的媒介素质沾沾自喜。
他们就像小时候父母粗暴地拔掉电视电源线一般,强势地占领评论区,以高姿态对父母的偶像指指点点。
(“秀才”的评论区)
然而,不理解就意味着可以不尊重吗?
当我们在呼唤生活中“不扫兴的父母”时,在网上却率先做了“扫兴的孩子”。
深谙饭圈潜规则的年轻人们,在自己的领地呼唤“圈地自萌”,却肆意践踏父母辈的追求。不愿父母对自己的爱好指手画脚、希望得到理解与支持的同时,是否也可以换位思考,还父母一片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
固然,怕长辈无法洞悉互联网的套路,被网红经济所蒙蔽或许是我们的出发点。但善意的提醒,却有可能异化为残忍的权力剥夺。
“数字反哺”本是一个饱含温情的词语,代表了年轻人对沉默在数字鸿沟中的老年群体的关注与帮扶,是人到暮年时情感的反向流动,是冰冷的代码间人性的回馈。
但反哺并非是机械的工作,更应当是有温度的体验。
对于刚刚接入互联网的他们,除了操作上的技能“反哺”,更多的应当是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用现有的粉丝逻辑,框定新兴的“勇闯饭圈”老年群体的行为显然不合时宜。
尽管姗姗来迟,但谁说后来者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资料:[1]陈友华 & 宗昊.(2023).数字反哺:年长世代的“精神接入”何以可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98-10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蛙蛙日记
相关推荐
老年人的“饭圈”,就该被年轻人嘲笑吗?
马斯克饭圈化:跟着世界首富投资,能变富吗?
特斯拉的“饭圈化”
饭圈女孩“救援武汉”实录
“我是饭圈女孩,我做饭圈研究”
2021,汽车品牌也开始“进军饭圈”了
巨头收割老年人
奥运选手:可以“网红化”,不能“饭圈化”
被量化的粉丝劳动:多少饭圈事,尽在数据中
车圈撕起来,饭圈都得靠边站
网址: 老年人的“饭圈”,就该被年轻人嘲笑吗? http://m.xishuta.com/newsview81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