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 (ID:zhengulab),作者:续紫君,编辑:马路,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如果把“报志愿”看成一个生意,今年称得上报志愿产业发展的转折年。除了一如既往在高考季出现的张雪峰,今年各个互联网平台推出的“AI报志愿”也来分一杯羹。两者的迥异之处在于,AI报志愿是基于大数据的算法,而张雪峰更多是基于“现实的算法”。
学生和家长对于报志愿的焦虑,本质来自于就业的焦虑。挑选专业,意味着要对四年后的行业进行判断。无论是AI还是张雪峰,都需要面临的一个拷问是:四年后这个行业的兴衰是可预测的吗?
一、AI报志愿
高考出分后,报志愿服务成为平台争夺流量的阵地。在百度、微信、知乎平台搜索关键词“填报志愿”,各家的“AI志愿助手”都会出现在醒目位置。尽管在入口上有些许差异,但上述三家平台最终都导向了同一个网站——掌上高考。
“掌上高考”这款产品由中国教育在线开发,属于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透过股权可以看到,背后的大股东包括上市公司全通教育,以及由清华、上交大、东南大学、华科等十所高校为主的资产管理公司。
由于这款软件需要充值才能使用,可以算作学子提前交给这些大学的学费。
除了借助第三方,也有平台选择自我研发。这其中包括背靠阿里的夸克,已经连续几年在“高考志愿”的技术和宣传上重金投入。网易为此也推出专门的APP“网易高考智愿”;甚至中国联通也凭借其溢出的大数据和计算能力,联合华中师范大学推出“高考u选”。
这个狭窄的赛道,今年涌入了太多的玩家。
宣传层面上,今年各个平台的关键词无疑是“AI”、“智能”。AI概念从年初开始被热炒,志愿填报可能是第一个真正落地项目。
从使用感受上看,学生、家长输入地区、分数等简单的信息,就可以获得一份包含排名、大学及专业的过线概率的报告。由于各省录取规则、批次有所差异,规则繁杂,这样一份报告无疑对志愿填报有参考价值。
各家的“智能填报系统”都是基于历史报考数据的收集和模拟,虽然在技术路线上没什么区别,但由于数据收集维度和算法的不同,造成同一条件下,各家给出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导致想要交叉检验的同学,更加不知所措。
目前来看,“AI报志愿”智能程度仅停留在“仅供参考”层面。去年,有考生轻信了系统给出的填报方案,结果建议填报的6所大学一个都没录取。
这里不仅是AI预测准确率的问题,更深层的问题是,谁愿意将未来交给一个数据组成的黑箱?
二、张雪峰的现实算法
报志愿实际是一个赚“信息差”的生意,张雪峰是第一个把这个行业推向全民热议的人。
如果从“信息差”的角度去判断张雪峰和AI哪个更值得信任,显然各个大厂数据和算力能将张雪峰秒杀。但张雪峰的独到之处在于,通过在网上多年的“布道”,他建立了另外一种更具现实说服力的系统。
当家长问起,孩子是否可以报考金融学时,张雪峰直接问“家里有没有5000万可调动资金”。当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想报国际关系专业时,他首先确认的是这位同学的喝酒能力怎么样。
同时,张雪峰不推荐家庭没有“电网背景”的孩子报考电力相关专业。而对于一本线以下的文科同学,张雪峰的建议是“把能考公的专业往死里报”。
以及最近张雪峰直播时说出的争议言论——“孩子报新闻就打晕”。尽管有数位新闻传播学教授站出来为新闻专业说话,但鉴于清华大学已经在几年前取消了新闻学本科招录,“学新闻上不了清华”这一点已经说明一切。
张雪峰的给出是一种现实的算法。这种算法听起来并不高明,甚至有些陈旧,好似给大家提示了一种不可言说的真相——放弃幻想,认清现实。在就业问题越发严峻的当下,这种真相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从提供的服务上看,张雪峰显然超过了“辅助学生报考理想专业”的界限。官网介绍称,该课程由张雪峰老师录制,内容包含高一选科指导及高考填报志愿,根据家庭资源、家庭情况、学生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在城市、学校、专业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这更类似于国外兴起的“家庭规划师”这一职业。只不过由于教育对于中国家庭的重要性,子女专业的选择成为了整个家庭规划的主线。
张雪峰的拥护者认为,他让寒门学子、无背景的家庭避免踩坑,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更为稳妥的道路。反对者则认为,这是一种“向下的自由”,过于保守,甚至是一种妥协,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就为其设立了鸿沟。
但这些争议并未影响张雪峰在商业上的成功。据他在一次演讲中透露,自己拥有三家公司,一家公司即将上市,第二家公司估值5-8个亿。此外,他一对一的课程已经排到了2025年。
三、预测行业周期?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高考志愿相关企业数量从6家增长至2000多家,付费规模更是从2016年的1.3亿增加到2022年8.8亿元。今年,预计会增加到9.5亿元。
市场规模的增加代表了家庭的焦虑情绪,而焦虑的核心来源是未来的就业。人们希望四年学业有成后,能够进入到一个发展如火如荼,且人才短缺的行业。
在报考专业的推荐上,无论是AI还是张雪峰,都会把将“就业前景”当做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但问题在于,本科四年,任何行业都有可能实现冷热交替的转化,基于历史或当下数据的计算,能正确预测四年后的行业兴衰吗?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如果一位大学新生在2017年移动互联网鼎盛时期选择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相关的专业,那么毕业后,他将恰好赶上程序员的毕业潮。这个在当初看来无比正确的选择,很有可能造成他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同样的假设,亦可能发生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身上。
今年,张雪峰在直播中向新生们推荐了芯片相关专业。为此他专门用一家生产充电桩芯片的公司举例:100多人的公司,一年营收超10亿元。一个细分领域单人一年便能创造超1000万的营收,由此看见,行业前景广阔。
问题在于,单人创造价值高,说明这并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此外,没人能够保证芯片行业持续火热。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是储能行业,在巨量的热钱和人才涌入后,短短几年便已产能过剩。
即便大众对某一个行业的前景达成了共识,还会产生一个博弈,那就是市场的风向会让大家都涌向这个专业,从而引发内卷。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口腔医学。几年前,张雪峰曾在网上向大众力荐口腔专业,“保证40岁不会秃头”。张雪峰的个人影响力加上“无形的手”,让一度少有人问津的口腔医学在短短几年成为报考的大热门,各院校录取分数线暴涨,竞争变得激烈起来。
今年在网上讨论火热、就业率百分之百的冷门专业,殡葬管理,同样会迎来一波报考热潮。无形之中,又加剧了四年后就业竞争。
师范、编导、经贸、英语等专业也是同样的发展的历程。潜藏在这背后的,是行业的周期变化。如果把职业生涯拉长到数十年,更容易理解,没有哪个行业可以预测,也没有哪个行业可以经久不衰。
《侏罗纪世界》中有句经典台词:生命终究会找到自己的出路。不久前,山东财经大学发布喜报,2023年国考税务系统第一批录取名单中,山财174人被录用,持续增长,再创新高。
反复被大众调侃为“监狱预备生”的财会专业,在考公热的当下,意外成为学子青睐的对象。
即便是张雪峰口中“孩子敢报就打晕”的新闻专业,也曾一度是文科分数线最高、最热门的专业。虽然如今传媒行业下行,但可以看到,新闻学子转头就垄断了各个大厂的品牌公关职位。
市场调节下,每个专业总能找到出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 (ID:zhengulab),作者:续紫君
相关推荐
张雪峰的商业版图:填报志愿定价近万元,毛利率超70%
复制“张雪峰”
感谢张雪峰,警惕张雪峰
频频卷入争议背后,“考研名嘴”张雪峰商业版图过亿
新闻学教授该如何正确地回应张雪峰?
不建议报考新闻专业,张雪峰错了吗?
高考志愿付费咨询,正在毁掉寒门学子?
张雪峰晒32:9显示器:网友注意力都在手机上
选喜欢还是选实用,高考志愿填报听谁的?
大厂争夺年轻人,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
网址: AI报志愿能否取代张雪峰 http://m.xishuta.com/newsview8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