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大模型的火热才刚开始,它的未来还有许多看不清之处。本文中的结论只是一家之言,但不妨看作一种极端的假设情况:如果我们真的能通过最简单的交互方式直达各种最基本的需求,那么如今“夹在中间”的平台应该走向何方?它们目前引以为傲的用户和数据护城河又会变成什么?同样,对模型公司而言,如果这些数据基础倒塌,那么新的数据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互联网上上传、存储和分发?再如,面对现实的“不唯一答案”,GPT又该如何选择?谨以此文为引,欢迎各位思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蜉蝣one(ID:gh_5af818527c74),作者:元见,原文标题:《大语言模型能拯救互联网大厂吗?不能》,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互联网大厂困境
当AI铺满整个互联网,互联网大厂的生存空间就会消失。不是被挤压,而是消失。
简单解释的话,互联网经济的本质是平台经济,赚钱方法是需求匹配。也就是互联网公司通过搭建平台把有供需关系的双方连接。
这个赚钱机会能成立的前提是,买卖双方不触达,所以才有平台存在的空间。而现在,ChatGPT的出现可以完美匹配双方需求,于是互联网平台的赚钱逻辑便不再成立了。
如果这样说不能理解的话,那我尝试拆解一下。
就从公司角度切入吧。互联网最早的时代,各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公司和产品,纷纷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想要通过互联网寻找到自己的潜在客户,同时也有一批客户也需要寻找到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
这时候双方的需求匹配模式是什么呢?客户利用类似“谷歌”的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搜索,找寻到潜在的合作对象公司。这个是第一代的“需求匹配”。
可以看得到,整个过程很粗糙,也很不精确,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里,单独的关键词指向的东西太庞杂,通过简单的关键词想要达成供需双方连接,还是相对困难。
这时候有人看到了这个“需求”,出现了“阿里巴巴”。专门做一个平台,去满足这部分人的买卖需求。怎么实现呢?在这个平台上提供单一的公司信息和货物信息,同样一个关键词,剔除掉了除“交易”以外的信息,直接对应到“公司”和“货物”,也就是提供给你一个商业公司数据库。
对于交易双方来说,“阿里巴巴”显然比“百度”好用,因为和“百度”比起来,同一个关键词,现在搜索到的都是交易所需要的信息。你搜“鲜花”,出现的不会再是“鲜花百度百科”或者一首关于鲜花的诗,而直接是卖鲜花的公司。
去除掉所有的附加服务,“阿里巴巴”本质上就是一个细分场景下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搜索引擎。这个是第二代的“需求匹配”。
当然还有第三代“需求匹配”,因为第二代的需求匹配仍然有往下细分的空间。到第三代,人们需求的多元化,也形成了超越商品层面的“需求”,但本质是一样的,也是建立在更细化用户需求下的“搜索引擎”。
总结一下的话,互联网赚钱的机会一直是“看到用户的需求”,互联网赚钱的逻辑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赚钱的手段就是在这个“用户需求”的细分领域上造一个“细分领域平台”,连接供需双方,然后赚取手续费和差价。购物、外卖、打车等等,基本上都是如此。
互联网大厂过去“烧钱”“抢占市场”的逻辑就是抢用户,因为这种模式下,需求端用户是唯一且根本的价值来源。
那我们看ChatGPT出现以后发生了什么——需求空间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在最初的搜索界面,就足以匹配用户需求了。
过去,当用户想要直接通过“谷歌”这类搜索引擎想要买到鲜花,是一件相对复杂和困难的事,本质是,通过“关键词”难以直接满足用户需求,于是给电商平台等公司预留了商业空间。
但现在,搜索引擎已经可以通过ChatGPT完美理解用户需求,也就是当用户提出“帮我在附近找一家卖玫瑰的店”,已经可以通过一级入口完成。也就是,用户已经可以在最大的数据库里完美匹配到用户要的东西,那在这种情况下,细分领域的搜索引擎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更雪上加霜的是,这些细分领域的二级入口搜索引擎和搭载了ChatGPT的一级入口的需求理解力比起来,反而落后了。因为二级搜索引擎虽然比原来的一级引擎更精确,但本质还是“关键词”搜索,它对复杂需求的理解能力有限,且互联网公司一直强调的用户体验也远远落后。
比如二级搜索引擎就会很难准确理解“我要一件姜黄色,裙底带白色花边,适合海边出去玩的裙子”这样复杂的用户需求。
需求消失后的用户场景
到这里,应该可以理解“需求消失”这个逻辑了。那这样可以出现什么场景呢?
商家完全可以绕过平台,通过自建网站,上传自己的公司资料和交易所需要的所有商品信息,通过ChatGPT匹配客户。也就是把原来放在平台上的数据全部放在公开的互联网上。
这样,当一个客户需要购买“一件姜黄色,裙底带白色花边,适合海边出去玩的裙子”时,就可以被准确识别到了。也就是说,未来用户只需要和ChatGPT说,“给我找一件姜黄色,裙底带白色花边,适合海边出去玩的裙子”,那ChatGPT就可以找到类似或者对应的裙子。
当然,这是一个简单场景的描绘,实际当然还需要ChatGPT理解力足够高,但这是技术发展的问题,目前来看,实现这样的展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尤其是GPT4已经实现了多拟态,那未来用文字需求匹配图片需求也不是问题,更不用说,它还可以做到更多,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但有一个问题在于,用户真的会更喜欢这种方式吗?用户真的能明确提出自己的需求吗?如果用户想要看很多种裙子呢?
第一个答案是会。而后面两个也无需操心,因为这甚至是一个或者很多个不同种类的prompt就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更不用说,这部分改善用户体验的想象空间很大,而每一个都比用二级平台进行关键词搜索匹配有意思。
对商家来说,它摆脱了“平台”的服务费和中介费,自然让利空间能更大,而对用户来说,同样质量的商品,他其实并不在意是从哪个地方购买的。
而当我们拆解掉电商平台其余的服务,就会发现,没有哪一项,是具有技术壁垒或者护城河的。比如“配送”,比如“付款方式”,当脱离平台,这些环节多的是淘金者愿意用更低廉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去竞争,当然,大厂在这些方面会更有经验和优势,但是这些还不足以成为必须用你服务完成交易的必要条件,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外卖等服务同理。
这当中也会出现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商家信誉等等,但当最底层的供给需求被满足,剩下需要做的就是填补随这种商业模式出现的配套服务了。
为什么做大语言模型也不能拯救互联网大厂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互联网大厂一定要建大语言模型?因为大语言模型直接覆盖了互联网大厂的生存空间。大语言模型不是互联网大厂的“发展”点,而是互联网大厂的“生死”点。
不建大语言模型就相当于提前宣告退出舞台,但建大语言模型一定就能活下来吗?未必,只能说买一个希望。
我们用阿里巴巴“通义千问”为例。虽然在目前的这个时间点下,“通义千问”的发布会已经算是想象力及格了,而且“所有应用都值得用大模型再做一遍”这个思路也是对的,不过拆解了看,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
最核心的在于,通义千问无法解决“需求消失”这件事。
而现在的通义千问在做一件什么事呢,“改善平台用户体验”。也就是通义千问在做挂件。它目前提供的所有服务都不具有什么技术壁垒,任何一个大语言模型都可以完成一样的事情。
如果GPT-5接入国内,并且它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搜索能力到时候足以做到“需求匹配”,那绕过平台去直接进行供需双方匹配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事。而通义千问所提供的那点“用户体验改善”在这种情况下起到的作用几近于无,因为GPT5提供的用户体验会更好。
而剩下的通过“插件”提升的用户体验,并不足以形成任何技术壁垒和护城河。通义千问上可以有的“插件”,ChatGPT也可以有。
而最可怕的是,这时候阿里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大厂,而是所有有创意的普通人,因为当ChatGPT把工具壁垒降到无限低,谁都可以创造改善用户体验的工具。而不幸的是,互联网大厂向来不以“创意”取胜,几乎可以说,互联网大厂的员工想象力都太低了,这是丧失竞争力的关键。
那阿里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阻止用户流失呢?唯一的一个办法可能就是限制商家单一平台,接入通义千问的商家不许再在其他地方挂单,那这样,ChatGPT就不能搜索到这些商家了,用户也就被框住了。
是吧,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可以说,如果用这个办法,基本是自掘坟墓,加速死亡。因为现在大厂能提供的大语言模型并不是最好的,只是一个可以当挂件的玩具罢了,用户不依赖这个入口。而外面多的是大语言模型。
而对于大厂来说,还有一个问题两难。
如果用户用“通义千问”搜产品,搜到的产品是不是只限于淘宝平台的商家?那这时候外部大语言模型的搜索平台是全互联网,而它也没有利益相关,是不是会比“通义千问”提供的产品更符合用户需求甚至更便宜?那“通义千问”是不是反过来也丧失了竞争力?那在这种情况下,“通义千问”要不要解除限制,提供给用户自家平台以外的产品?那如果提供了,自家平台怎么办?
所以为什么会说互联网大厂做大语言模型也未必能保证它们能活下来,因为它注定要一拖N,在还没能独立行走的阶段,就要想方设法带着自己的兄弟一起玩。
相比之下,一些单一方向的创业公司就没有这个累赘。做大语言模型就可以一门心思想方设法靠大语言模型赚钱,而不用去改造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兄弟。两者相比谁能跑更快不言而喻。
那通义千问现在投入应用就没有意义了吗?当然有,提前抢占用户。但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事,只要大语言模型还不足以成为单一入口,那很多东西就很容易被颠覆。
当然,我只是拿通义千问举例,通义千问很可能已经是国内目前顶尖的大语言模型了,而且很可能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大模型之一。但互联网大厂面临的困境,没有谁能避免,只是各大厂业务不同,也不是所有业务都会面临全面消失的风险,面临的具体危机也不一就是了。
那有解决的办法吗?有,但是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只有不断尝试的方向。
至于具体怎么做,大家或许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不过反正,离所描绘的那个场景出现,还有一段时间。互联网大厂的经济实力仍在,和创业公司比起来依旧血厚。而且AI发展日新月异,现在只是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蜉蝣one(ID:gh_5af818527c74),作者:元见
相关推荐
语言与大模型:通向AGI之路
谷歌发布万亿参数语言模型, AI的语言功能真的可以超越人类吗?
AI大模型之战,大厂为何都在“重复造轮子”?
AI大模型“太贵”,VC投钱望而生畏
中国的大语言模型终于到来,只有百度抓住了这波AI新浪潮
百度正式推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
“黄暴”视频看出心理阴影,内容审核师能被AI拯救吗?
对开源的执念:Matt Mullenweg 能拯救互联网吗?(三)
百度吹的牛,能「一言」九鼎吗?
AIGC及大模型产业链梳理:平台、应用、算法、算力
网址: 大语言模型能拯救互联网大厂吗? http://m.xishuta.com/newsview7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