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了一则消息:一位在华经营6家工厂的美国人说,考虑到供应链问题、贸易紧张局势以及疫情封控,客户希望他到其他的地方生产商品,他表示,没有哪里比得上中国,他用了30年时间才打造出这条供应链,使其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密运行,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它。
华尔街日报承认,对于开始重新思考对中国依赖的公司来说,与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脱钩谈何容易。
而对于脱钩带来的影响,近期全球芯片行业对此感受更加深刻。
10月28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数据显示,2022年9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半导体寒冬正在到来。
从厂商方面来看,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此前表示,第三季度半导体销售额为23万亿韩元(161亿美元),同比下降14%。此外,韩国SK海力士的营业利润同比减少60.3%,环比减少61%。
英特尔第3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0%,净利润同比下降85%。AMD消费业务营收环比、同比跌幅分别达到了53%和40%。英伟达2季度营收67亿美元,环比下降19%;净利润12.9亿美元,同比下降51%,环比下降62%。
据英国《经济学人》网站10月17日报道,9月底,总部设在爱达荷州的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公司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20%。一周后,加利福尼亚州芯片设计公司超威半导体公司将第三季度销售预期下调了16%。今年到目前为止,在美国上市的半导体企业总市值已经减少了超过1.5万亿美元。
美国排行最高的三家半导体制造设备供应商的股价表现也不乐观。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下跌了57%;泛林研究公司下跌了59%;科磊公司下跌了45%。从目前来看,尽管全球半导体下滑,但资本支出仍是新高。
伴随下滑而来的,是各大厂开始集体缩减支出与砍单,早前,美光、铠侠削减近三成2023年资本支出,当前全球第二大DRAM厂SK海力士也宣布将大幅缩减明年资本支出七至八成。
此外是台积电芯片遭遇大客户砍单50%。今年来,台积电缩减开支计划,已经两次下调了今年的资本开支,每次下调的幅度超过了40亿美元,并且还宣布关停部分EUV光刻机。
日前据最新消息指出,由于3nm制程大客户临时取消订单,台积电因而大砍订单,最多高达四、五成。
根据业内的说法,目前具体是哪个客户砍单台积电暂时还不清楚,但对台积电的打击颇大,毕竟3nm工艺是花了200亿美元投资建成的,少了客户就很难收回投资。
从目前全球市场来看,芯片行业的风险是结构性的,消费电子芯片已经全面过剩,晶圆代工产业也在逐季下行。各大厂也在试图通过降价来去库存,降低风险,比如德州仪器(TXN.US),其型号为TPS61021的通用消费类电源管理芯片,价格已从去年45元的最高点跌至目前的3元左右。跌幅高达93%。
去年手机芯片缺货的时候,一些芯片价格涨幅在5倍以上,但目前许多已跌回到原价。
据公开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国平均每年都要支出4000亿美元的用于进口芯片,甚至远超对石油的进口量,芯片是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2021年我国进口芯片数量为6355亿个,较2020年增长了16.9%,创下我国进口芯片的纪录。在整个2021年间来自中国企业的订单,吃下了全球芯片市场超60%的产能。
可以说,全球芯片产业的下行,一方面是全球电子消费产品的萎缩,一方面也都在初尝美国芯片禁令的苦果。
因为从整个市场来看,全球电子消费市场都在萎缩之际,去制裁一个全球最大、占比达60%的芯片进口市场,对整个产业链的打击会形成链条式的蝴蝶效应,会在整个全球产业链的厂商之间传导,这种初步效应正在呈现,未来的负面效应很可能会持续放大。
Gartner实践副总裁Richard Gordon也表示:“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在进入疲软期,这种疲软期将持续到2023 年,届时半导体收入预计将下降2.5%。”
如前所述,近三年来,我国平均每年都要支出4000亿美元用于进口芯片,也因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卡脖子”之痛,国产市场从“买办”思维转变为自主替代思维,自研芯片已经成为一股浪潮。
在如今全球性芯片产能过剩,全球芯片大厂大跌的环境下,国内芯片大厂却在扩产。中芯国际在上月就投入515亿扩产28nm。
中芯国际扩大产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因为国内提出芯片供给未来国产化要达到70%,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扩大产能,另一方面,为了芯片的战略安全也需加快国产替代,减少对外依赖。
不同于14nm以下的高端芯片更多用于小部分行业领域,28nm是成熟工艺,在很多行业用到,所以先稳安全,再攻克难关是比较现实的路径。
而对于芯片的需求,国内与海外不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60%的芯片需求都在国内市场,世界范围内过程,但中国芯片并不过剩。2021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1865亿美元(本土消耗),实际在大陆制造的芯片产值仅为312亿美元,自给率约为16.7%。
由于美国制裁导致的芯片限制,大量的芯片进不了中国市场,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内企业产能就要替代外国企业产能,因此,这是中芯国际扩大产能的重要原因。
从国内对芯片的需求来看,28nm的芯片产品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家电、通信,以及物联网设备、路由器和机顶盒等领域,比7nm、5nm制程的芯片的市场需求要广泛的多,基本上可满足市场90%需求。
尤其是汽车电子绝大部分还是要28纳米以上的芯片制程。由于国内汽车产业在高速发展,对28nm的芯片需求非常庞大,因此,国产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降低对进口的依赖,提升国产化率。
在目前,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整体是向上走的。尤其是当前28nm芯片已经成了中芯国际的拳头产品,其制程和光刻技术是相对领先的。
数据显示,今年1到9月,我国进口芯片总量为4171.3亿颗,同比下降了12.8%,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数量也同比下降了6.9%,相当于中企累计砍单了610亿颗芯片。
砍单的背后,是部分国产芯片产能已经上来了,对成熟工艺实现了国产替代,国内芯片扩产,也强化本土芯片的供应能力,对外的需求自然就降低了。当然对于国内的芯片战略来看,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快芯片的出口,向海外抢占中低端芯片的市场份额。
从目前来看,美国的半导体打压其实形成了一个竞争的真空地带,资本与人才会向国内芯片产业聚拢,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全世界许多半导体企业的芯片其实都是想卖到中国市场去的,但是美国试图通过芯片卡脖子压制国内芯片产业向上游产业链与尖端领域发展,制定了一些限制条款,这样一来,海外生产的一些芯片产品无法卖到我国,这也是全球芯片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种负面效应在未来几年会愈来愈强,半导体市场正在进入一个行业下行周期,大量厂商有市场去库存与出货谋求利润的压力,美国的禁令限制会让全球芯片产业链上的焦虑情绪愈加浓厚,去美化需求会进一步推动美国芯片同盟的“离心力”。
现在国内市场的需求摆在这里,需求能驱动市场与产业的创新,当全球市场芯片过剩的时候,我们的市场没有过剩,市场优势也能带动规模化产业链,只是以后我们会完全自给自足了, 被美国限制的厂商,时间拖的越久,未来重新抢夺国内市场的机会就越小了。
这带来的结果可能会类似光伏产业,芯片产业在国内也将逐步培育出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很有可能如业内预料,中国的产业链崛起,会将芯片价格打下来,随着价格优势的丧失,国外芯片的竞争力也将持续滑坡。
正如有业内人士指出,光伏当年也是不亚于芯片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果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国内光伏占据全球份额70%以上,剩下30%也基本都是组装工厂。
芯片或许也将是类似的轨迹,利润营收与市场都是自己说了算。
从苗头来看,我国芯片制造的突破在逐步推进,上海相关国产光刻机企业已实现90nm制程芯片,中芯国际28nm的成熟工艺正在取得领先,14nm芯片量产在即,5nm蚀刻机,12英寸大硅片等方面也在突破。
韩国《亚细亚经济》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市值排名前100的芯片公司,中国大陆有42家、美国有28家,而韩国仅有3家。
从芯片公司数量上来看,中国大陆排名第一,这意味着国内正在谋求实现芯片产业链覆盖的路线推进,从趋势来看,全球芯片的走势与中国市场的芯片发展与美国的预想不同,这一次,美国可能要失算了。
整体而言,国产芯片自主突破的氛围与决心比以前更强了,国内政策层面也需要给芯片产业留出更好、更开放的市场环境、人才流动环境以及商业化土壤,将自主国产化替代作为长期战略持续深耕、推进,按照目前的发展走势来看,国产芯片在未来3~5年会崛起成为世界重要一极,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ID:redianweiping),作者:王新喜,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全球芯片业暴跌降价,中国为何还在扩产?
争夺苹果订单?京东方、TCL扩OLED产线,分析师:转产能抵御面板降价
晶圆代工扩产,越烧越热
沙特阿美降价,国际油价再暴跌,业内称反弹看疫苗?
台积电南京厂扩产,为何不该炒作威胁论?
特斯拉大降价回应华尔街:大摩最新预言股价最低10美元,相当于暴跌95%
中芯国际153亿建厂背后:全球疯狂扩产填补缺芯窟窿
「刹不住」的芯片扩产潮
上海汽配再闯主板:遭上下游夹击,产能闲置仍募资扩产 | IPO速递
全球芯片扩产,国产光刻胶的历史性机遇来了?
网址: 全球芯片业暴跌降价,中国为何还在扩产?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