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有关韩国踩踏事故的新闻和网友生产内容仍在持续传播。重大事件发生后,媒体确保信息的及时同步至关重要。但这两天,人们的群聊和评论区也开始出现一种新的反馈:“现场太惨了,看多了让人emo,真的不敢再打开相关链接了。”
每当有这种大的灾难性事件或负面事件发生,许多受众似乎会在新闻资讯的饱和式冲击后产生某种抗拒或恐惧心理。国内外一些传播学者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有人会将一部分负面新闻看作可怕的刺激物,而不是信息的来源,他们不愿意每天被提醒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糟心事,不愿意面对每天都有新的可怕事件发生的现实。
于是也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人们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为什么要花时间去看那些会让自己产生焦虑感的信息?对于一些记者或其他传媒从业者来说,这似乎是一种很为难的议题——毕竟他们是把大部分工作时间花在提供最新消息上的人。
但是,无论有没有韩国踩踏事故,新闻回避(news avoidance)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情况,即当人们无法忍受一些新闻信息所带来的焦虑、压抑等情绪时,会选择性地躲避甚至放弃接收新闻,例如取消APP推送功能、戒断手机、关闭朋友圈、注销社交媒体账号等。
事实上,对于那些坚持认为新闻是高风险低回报消费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的选择。而对于新闻行业而言,即便目前真正提倡新闻回避的群体还是少数,但这无疑是一个消极信号。
本期全媒派(ID: quanmeipai)带来编译文章,结合多项海外研究报道,关注人们的新闻回避现状。
害怕看到某些信息,或者因为过度接收新闻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并不是韩国踩踏事故相关报道所独有的连锁反应,也不是国内新闻受众的专属。
今年六月,路透社发布了2022年度数字新闻报告。通过对46个国家和地区的9.3万多名读者的调查,路透社发现媒体正在面临三重严峻挑战。
选择性新闻回避(selective news avoidance)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平均有3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或有时会回避某些话题的新闻——尤其是和新冠或政治议题相关的。他们认为这种新闻不仅令人沮丧,而且重复性高。
人们对新闻的信任水平仍然很低。只有4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大多数时候都信任大多数新闻。与一年前的情况一样,美国人的新闻信任水平在受访国家中排在最后,只有26%的人表示信任,比2021年还下降了三个百分点。
数字新闻付费仍然进展缓慢。在美国,19%的人至少会为一些在线新闻付费,但全国性的大型报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地区性报纸的付费数字订阅更加难卖。
由于这项研究每年都会进行,我们可以看到对比结果:在过去五年里,选择性新闻回避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17年的29%上升到目前的38%。
究其原因,路透社在报告中总结道:
“大约36%的人(尤其是35岁以下的人)表示新闻导致他们的情绪下降。其他人则表示新闻导致了争论(17%)或无力感(16%),而这些都是他们想要避免的。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说,他们回避新闻,是因为新闻可能难以理解——这表明媒体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简化语言、解释复杂的故事。”
这份报告的主要作者Nick Newman认为,这种现象对新闻业的约束力是非常明显的。“记者们认为最重要的主题,如国际冲突和全球新冠大流行,似乎正将越来越多的读者拒之门外。”
“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数字化的发展——人们觉得他们经常被信息轰炸,面临信息过载的状况。另外,大量的更有娱乐性的选择意味着他们完全可以避免这种轰炸,转而选择不那么令人沮丧的东西。”
而在明尼苏达大学与路透社合作的最新研究中,Benjamin Toff和Rasmus Kleis Nielson提到了一个新的概念——预期焦虑(anticipated anxiety)。
该研究表明,人们对于新闻是什么(引起焦虑)和新闻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没有使用价值)预先存在一个判断,而这种判断在塑造他们对于新闻的态度和随后的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判断强调了新闻消费在情感维度上的重要性,超过了其作为信息来源的价值。
政治传播学者通常将新闻消费视为公民社会的基石,但这项研究发现,在新闻回避者内部,他们对于自己保持知情的义务,存在一种不均衡的、薄弱的“规范”,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判断新闻跟他们的生活无关,且会使他们焦虑。“预期焦虑”的结果就是他们对于新闻的参与非常有限,这种有限也会延续到其他公共事务参与中去。
此前,全媒派曾分享过一篇文章,其中探讨了现代人的信息困境。一边,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信息)的盛行;而另一边,预期焦虑、数字社会的信息轰炸,种种原因正在使人们产生严重的选择性信息回避。这种复杂心情套用到我们最近对于韩国踩踏事故的关注上,也有许多契合之处。
即便有越来越多研究数据表明,新闻回避现象正在形成一种趋势,但其依然更偏向于一种隐性的、个体化的选择,人们默默地降低对热点的追逐、对新鲜事的期待,或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新闻消费,这种现象存在,但并不显著。
比如我们更多是跟关系相对亲密的人表露,“踩踏事故现场的一些画面让人产生了心理阴影”,但很少会到公共场合去喊话,“以后不要再推这种新闻给我了”。
比起个体的新闻疲惫感,从行业的角度,或许能够发现更多具体的痕迹和端倪。因此,我们选取了慢新闻、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和以Spotify为代表的音频媒体为对象,探讨新闻回避与行业的相互影响。
与慢食、慢游、慢时尚、慢综艺一样,慢新闻的出现,也是人们为了抵抗数字时代下手机频繁的振动、每分钟更新的头条新闻而诞生的。
慢新闻旨在让人们以更慢但更深度的方式消费新闻,典型的慢新闻媒体可能会给自己起名为“延迟满足”(“我们花时间好好做事……我们让子弹先飞一会儿”)、“乌龟“(“更慢、更理智的新闻……你可以信任的冷静、清晰的新闻”)或者“非爆炸新闻”之类的。慢新闻媒体的部分主张是,它们可能会吸引那些厌倦新闻、远离新闻甚至完全回避新闻的人。
然而南丹麦大学助理教授Kim Anderson在一篇论文中对这种主张进行验证,发现现实也许恰恰相反。
Anderson进行了两轮调查,并追踪受访者对丹麦慢新闻媒体免费会员的消费数据,结果显示,慢新闻最有可能吸引已有新闻消费习惯的消费者,并且,这种新的消费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新闻疲劳(news fatigue)。
也就是说,慢新闻所吸引的,大多是那些会去看“快”新闻的人。尽管它致力于解决目前新闻业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新闻疲劳(以及随之而来的新闻回避),但它的美好愿景并不那么容易实现。
2019年左右,我们大量关注了Facebook等社交平台在新闻业务方面的扩张。当时社交媒体的普遍愿景是,在信息流中增加一些新闻,可能会让一部分社交用户感到充实和方便,未来更愿意再次访问自己手机里的社交APP。
但当下,在Facebook里的新闻并不多。有媒体称,在其信息流(News Feed)中,只有12.9%的帖子带有链接,新闻网站的链接可能更少一些。真正的新闻——哪怕采取最广义的定义,包括体育和娱乐——还不到4%。对于Facebook的用户来说,新闻,只是一个小众的兴趣。
更别提假新闻、新冠谣言这些无穷无尽的麻烦,不仅让平台头疼,更让用户不开心。到现在,或许Facebook巴不得平台上有更多好笑的梗和Instagram的日落特效图,而少些新闻。
2021年,该公司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的措施来降低新闻尤其是时政新闻在其平台上的存在感。譬如,去年二月,Facebook宣布“暂时减少加拿大、印度、巴西和美国一些用户信息流中时政内容的分布”,测试显示这些举措有“积极的结果”。
而皮尤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不仅是Facebook在寻求与新闻的分离,Facebook的用户也是如此。自2020年以来,经常在Facebook上看新闻的用户比例下降了7个百分点,从54%到2021年的47%,年轻人尤其如是。
尽管2020年,Facebook还首发了新闻标签(News Tab),并且豪掷千金向世界各地的媒体付费,但这与它减少新闻的举措并不冲突。前者与Google向全世界媒体开支票的举措一样,是一种有偿的游说,而不是将新闻业作为其平台重要支柱的尝试。
面对流失的用户以及平台内越来越被质疑、被“嫌弃”、被回避的新闻,Facebook的选择很明显——少点新闻,多点娱乐吧。
近年来,Spotify经历了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分析师预估,目前该平台订阅用户已达到1.95亿。但在内容上,Spotify里面最受欢迎的是喜剧、体育、商业、社会文化,排行榜里少见新闻类音频的踪影。
尤其是与苹果播客相比,新闻内容的占比更是少得可怜。202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苹果播客中新闻内容占比达23-25%,而在Spotify上,这个数据为8.36%。
对于这一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猜测,而最普遍的一种是,Spotify想推广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毕竟Spotify的整个业务是基于人们使用其流媒体服务而存在的,也就是说,任何让用户喜欢不起来的内容都是坏事的。而苹果不一样,苹果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向人们出售手机、平板和电脑,播客业务对它来说并不需要直接挣钱。
此外,新闻内容更有可能让人感到愤怒、沮丧、无助——也就是更有可能使用户退出APP,这当然是Spotify不想看见的。面对用户的新闻疲惫、新闻回避心理,Spotify的选择和Facebook类似——它选择脱口秀、体育访谈,选择一切娱乐用户的内容,而这,无关新闻。
作为近年来新闻业遭遇的一个棘手问题,媒体、平台和处于其中的人们都做了诸多回应。媒体业尝试慢新闻、社区合作式新闻(community-centered collaborative journalism)等等方式,希望让一部分对新闻感到疲惫的用户能够消费慢节奏的新闻供给,而这些尝试的结果目前看来不尽如人意。一些社交平台则似乎已经在严肃新闻和社交娱乐方面做出了选择,降低新闻的出现频率。
但话说回来,新闻资讯是人的基本信息需求,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仍然需要新闻,关心热点时事、股市波动和文体娱乐等各类资讯。害怕错过——新闻疲倦——新闻回避的来回拉扯与纠结,恐怕还会持续很久。
参考资料
[1]https://www.niemanlab.org/2020/09/whos-interested-in-slow-journalism-turns-out-mostly-the-same-people-who-are-into-regular-ol-fast-journalism/
[2]https://www.niemanlab.org/2020/02/spotify-is-gaining-a-podcast-audience-quickly-but-it-is-an-audience-that-isnt-as-interested-in-news/
[3]https://www.niemanlab.org/2021/09/as-facebook-tries-to-knock-the-journalism-off-its-platform-its-users-are-doing-the-same/
[4]https://www.niemanlab.org/2021/05/why-do-people-avoid-news-its-not-just-because-it-makes-them-feel-bad/
[5]https://www.poynter.org/ethics-trust/2022/reuters-institute-report-news-avoidance-too-many-subscriptions/
[6]https://mp.weixin.qq.com/s/fiwirnIILCDQRpCdvEeFv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馥麟,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韩国踩踏事故:负面消息越多越怕看新闻,你有这种心理吗?
心理研究:为什么你的想法会失控?(下)
购物App推口罩食材套餐 这种促销方式你能接受吗?
你离成功并不远:成功人士的7个心理习惯
我看大连车务段Flash事故:比嘲笑更重要的是什么?
踩踏式杀跌小米,或许是错杀
特斯拉事故调查,目前能知道的真相如下
心理研究:为什么你的想法会失控?(上)
锤子负面消息不断罗永浩却似乎消失了 他去哪了?
VC的心理什么样?
网址: 韩国踩踏事故:负面消息越多越怕看新闻,你有这种心理吗?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5650.html